风流仕途:办事员升迁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老周小王
苏星晖道:“只要县委准备开这个培训班,我就能请来专家。”
薛兴原道:“好,这是件好事啊,那咱们就搞这么一个培训班,我今天就跟老胥说,让他把这些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给选出来,然后我们把他们抽调到县委党校学上一两个月。”
凌安国对苏星晖道:“小苏,我觉得你也可以给他们讲讲课,专家讲的是理论,而你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来给他们讲经济课啊,我觉得这比单纯的理论课效果要来得更好一些。”
薛兴原点头道:“这是个好主意,以小苏的本事,他来给这些年轻干部讲课绰绰有余,只要这些年轻干部每人学到小苏的一半本事,那咱们昌山县就不得了了。”
苏星晖来给这些年轻干部讲课,当然是绰绰有余了
,他这几年在上俊在昌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虽然有他人脉的因素,可是最主要的还是在他的思想,他的思想没有那么僵化,他的脑子里有着许多先进的理念,只要把这些理念传递给这些年轻干部,他们也能迅速成长为有用之材。
苏星晖也不矫情,他点头道:“行,等这个培训班开课了,我就每天抽时间给他们上一节课。”
薛兴原和凌安国都点了点头,他们知道,苏星晖现在是忙得不可开交,他每天能够抽出时间来上一节课,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苏星晖道:“除了在党校学习之后,我们还可以组织这些年轻干部到经济比
第六百七十九章 帮了你的大忙
昌山县委给苏星晖分了一套住房,是常委楼里的一套三室一厅,这个条件跟很多地方的常委楼相比,算是比较差了,许多地方的常委楼都是独栋的别墅式的小洋房,可是昌山县的经济欠发达,因此能有这样三室一厅的套间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常委楼在昌山县委大院里,昌山县委大院座落在昌山县城中心的一座山头上,由于是在山上,所以县委大院的建筑都是比较紧凑型的,就算是常委楼,房子的面积也不算太大,三室一厅的房子面积还不满一百个平方米。
当然,苏星晖现在是一个人住,这么大的面积都嫌大了,等他和陆小雅正式举行了婚礼之后,他们夫妻两个人,也不会嫌小。
其实,现在苏星晖跟陆小雅两人已经是合法夫妻了,就算陆小雅跟苏星晖住在一起,也没人能说什么,不过,在湖东省的风俗里,夫妻只有举行过婚礼,才是真正的夫妻,领了结婚证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夫妻,现在他们如果住在一起的话,会被人指指点点的。
因此,陆小雅现在还是只能住在她的宿舍里,等待着国庆节那天他们的婚礼过后,才能跟苏星晖住在一起。
七月下旬,大雨在连续下了十来天之后,终于停了,雨过天晴,让人们的心情都好了不少。
马头镇经受住了大雨的考验,全镇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当然,危房垮塌发生过一两起,不过里面的住户都已经早就被转移了,他们也是幸免于难。
但是在其它乡镇,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全县各乡镇总共在这次大雨中发生房屋垮塌事件二十多起,造成人员伤亡十余人,当然,真正运气不好死亡的只有一人,其他的都是不同程度的受伤。
这些房屋垮塌事件给昌山县的领导也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以往在昌山县很少有这样的连续大雨,昌山县由于在山区,气候变化无常,但是下雨一般也都是短时阵雨,不会有连续这么多天的大雨。
而昌山县的经济一直都是欠发达,老百姓比较穷,他们的房屋成为危房的也不少,这种种因素夹杂在一起,才造成了这一次的房屋垮塌事件频发。
不过这样的房屋垮塌事件也不是昌山县所独有的,峪林市的五县两区,几乎每个县区都发生了房屋垮塌事件,昌山并不是最多的,最多的是它东边的邻居达山县,其次是幕阳县,昌山县只能排在第三。
当然,在这种事情上排第三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是好歹有达山县和幕阳县吸引火力,让昌山县的压力小了不少。
这些天,昌山县的领导们都在忙着救灾的事情,在这个时候,马头镇的几家企业向于若秋和于锐志的慈善基金会捐了一笔钱,用于这一次的救灾,这笔钱的总额达到了七十多万,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于若秋和于锐志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帮助灾民灾后重建的工作当中去,这七十多万,用来帮助一些房子状况特别差的老百姓来加固房屋,还是相当可观的,可以做不少事情了。
昌山县政府也拿出了一笔资金来帮助各乡镇进行灾后重建,今年昌山县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这才让县政府有更大的力量来进行这种公益事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马头镇、大石乡、上铺乡这几个乡里,还发生了小学教室垮塌的事件,不过由于现在是暑假,学生都放假回家了,所以并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但是,对于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到了必须加大的时候了,要不然,不是任何时候都有这样的好运气的。
马头镇还好说一些,于锐志等人,捐资修建了三座完全小学,这三座完全小学每一座都可以容纳数百名学生,基本上可以解决全镇的小学生上学的问题了,其它的乡镇,想在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而这种事情,也不可能全靠捐资建校,政府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峪林市五县二区里,上俊县发生房屋垮塌事故当然是最少的,他们总共也就发生了三起房屋垮塌事故,而且没有一起人员伤亡。
但是,上俊县的干堤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这连续十多天的大雨发生在长江全流域,让长江的水位几乎接近了前年的水平,不过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努力下,上俊县的长江干堤还是顶住了数次洪峰,化险为夷。
上俊县并不是长江沿岸受到这次洪水冲击最大的县,因为上俊县每年在水利工程上的投入都不小,有好几个县由于之前欠的债太多,虽然从去年底开始,省里拨了专款对干堤进行了维修,可是干堤的状况还是不如上俊县,在这一次的洪水中险象环生。
不过最终的结果还不错,湖东省数百里的长江干堤,都是安然无恙的度过了这一次的洪峰,没有一处决堤的。
这主要是得益于苏星晖和翁国英,
第六百八十章 施德佑来视察
进了这家餐馆,四人要了一个包厢,点了几个这里的特色菜,便坐在包厢里喝起酒来。
于锐志和于若秋一起举杯道:“星晖,小雅,敬你们一杯,祝你们白头偕老!”
苏星晖和陆小雅笑吟吟的举杯,跟他们喝了这一杯。
于锐志道:“本来早就想找你们喝酒的,可是这些天星晖太忙了,我找他几次都找不到,要么下村去了,要么到县里开会去了。”
苏星晖道:“没办法啊,一来就天天下雨,不下村行吗要是房子塌了,砸死了人怎么办”
于锐志点头道:“这也说得是,人命关天啊!幸好没出什么大事。”
苏星晖道:“来,于哥,若秋,我也敬你们一杯,谢谢你们为灾民灾后重建捐的款!”
于锐志道:“跟我们客气什么我们办这个慈善基金会的初衷不就是为了在这种时候发挥作用吗况且这钱也不是我们一家捐的。”
苏星晖道:“不管怎么样,还是要感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捐的款,这一次的难关没这么容易过去,昌山县的底子还是太薄了啊。”
于锐志道:“得了,这杯我还是敬你当上了副县长吧,啧啧,二十五岁的副县长、县委常委,可真是少见啊!”
苏星晖笑笑说:“行,咱们一起喝一杯!”
喝了几杯酒之后,于若秋道:“星晖,过两天咱们建的那所小学就要全部弄好了,到时候我们想搞个热闹一点的竣工仪式。”
于家兄妹俩建的那所小学校其实早就建好了,这些天兄妹俩天天忙着找装修队装修,然后出去选购教具、图书等等,其实这些事情本不需要他们亲力亲为,不过于若秋天生对这样的事情感兴趣,她觉得她亲自挑选的那些图书,放到学校的图书室里,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现在终于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了,所以竣工仪式也就可以举行了。
苏星晖沉吟片刻之后点头道:“行,到时候我争取让县里的领导都去一下,好像市里的施书记这两天也要到马头镇视察,我回县里之后问一下具体时间,争取在那一天搞竣工仪式,让他也去看看。”
于锐志和于若秋都点头赞同,他们其实对这些领导并不感冒,不过他们这个慈善基金会的钱并不全是他们的,也有一些其他的企业家捐的钱,这些人对于领导的视察还是很感兴趣的,他们之所以给于家兄妹的基金会捐这么多钱,就有这一层意思在里面。
于家的家世,让他们接触领导很容易嘛。
如果在这一次小学校的竣工仪式上多请来几个领导,让这些捐款的企业家看看,他们就会觉得,他们捐的钱没有白捐,那么对基金会的发展就会很有好处了。
因此,就算是于家兄妹,在这个问题上也是不能免俗的。
陆小雅笑道:“于哥,若秋姐,这样吧,我帮你们多叫一些省里的记者来帮你们报道这个竣工仪式。”
于若秋笑道:“那敢情好啊,来,我敬你一杯,谢谢你了啊!”
喝完酒后,苏星晖回了县委大院,去了凌安国家,今天凌安国给他打了个电话,说是施书记准备月底到马头镇视察,不过当时苏星晖太忙,也就听了个大概,施德佑具体哪天到马头镇,他还不太清楚。
到了凌安国家,苏星晖坐下之后问道:“县长,施书记哪天到马头镇去”
凌安国道:“好像说是二十九号和三十号两天吧。”
苏星晖点头道:“那就还有两天时间准备,对了,县长,正好我们马头镇有一些企业家捐资修建了一所公益小学,也要在这几天举办竣工仪式,我的意思是,就让他们在二十九号这一天举办竣工仪式,正好可以让施书记去看一看。”
凌安国点头道:“这是好事啊,行,那就这么定了,你跟那些企业家说,让他们准备准备,到那一天,我们县里的领导正好都要去马头镇,都可以给这个竣工仪式捧捧场。”
苏星晖道:“那就太好了,那我这就去给他们打电话说一声。”
凌安国道:“对了,小苏,你说的那个年轻干部的培训班,将在八月一号在县委党校开课,你联系的专家到时候没问题吧”
苏星晖道:“我前几天已经给我的老师打过了电话
,让他帮忙联系,他说没问题的,我待会儿也再给他打个电话确认一下。”
苏星晖回了自己的房子,先给于锐志打了个电话,说是施德佑确定了二十九号到马头镇,让他把竣工仪式安排在那一天,于锐志满口答应了。
接着,苏星晖便给秦劼教授打了个电话,询问了一下秦劼教授他帮着联系的专家的事情,秦劼教授说已经联系好了,是江城大学经管系的一位教授,名叫唐学方,是国内经济学方面的权威,他已经答应了到昌山县委党校上课。
其实对这些经济学方面的专家
第六百八十一章 马阳村公益小学
车队开到了马头镇政府,略略停留了片刻,便开向了马阳村,那里的公益小学的竣工仪式已经准备完毕,只等市县领导前来了。
车到马阳村口,村支书袁永寿早已带着村干部们等在了这里,看到车队一到,他指挥人放起了鞭炮,然后他自己一溜小跑,迎了上来。
在袁永寿的指挥下,车队停在了村里的一片空地上,各路领导下了车,跟着袁永寿走进了村里。
远远就能看到村子的中央修建起了一片建筑群,高高的围墙,围墙里面影影绰绰的看得到几栋楼房,等走近了一看,只见大门上的匾额写着几个大字:马阳村公益小学。
在大门两边,还写了两行字:明德惟志,格物惟勤!
这些字是苏星晖写的,本来他想要用于锐志的名字来命名这所小学的,锐志小学的名字也挺好听的,不过于锐志坚决不要,他说一来这些钱是基金会的,是很多人一起捐的,二来他这么年轻,用他的名字命名一所学校,他总觉得有些怪怪的。
于锐志的理由听得苏星晖大笑不止,不过也就只能依他了。
施德佑当先走到大门前,看着那些字,他微笑着点头道:“苏县长,这应该是你的手笔吧”
苏星晖道:“正是我写的,献丑了!”
施德佑道:“苏县长你不要太谦虚了,你这笔字真是写得好,要是你不当干部,肯定会成为一个大书法家。”
苏星晖道:“不敢不敢。”
其他人也都纷纷附和,这几个字当然是写得好,不过他们不是专业人士,看不出到底是什么水平,但是苏星晖的字挂在顾山民的办公室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连省委书记的办公室里都挂了苏星晖的字,那他的字自然是极好的了,就算不好也得说好,何况确实写得好呢。
这是官场上的不二法门。
赞了苏星晖的字几句,施德佑步入了校门,这一进去,就让他眼前一亮,只见校园里修建了几栋房屋,有教学楼,宿舍楼,还有食堂等设施,学校该有的设施,是应有尽有。
虽然这些房屋都不是如何高大,最高的教学楼也只有三层楼高,可是对于一所村级小学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了。
施德佑问道:“这可是大手笔啊,能容纳多少学生”
苏星晖道:“现在设计的是六个年级各三个班,最多可以容纳七八百学生同时学习。”
施德佑点头道:“那这座学校投资了多少钱”
苏星晖道:“总共花了不到三十万吧,包括所有建筑,还有教具、图书等等。”
施德佑脸现惊容道:“这么大一所学校,才花了这么一点钱”
苏星晖道:“这主要是因为马阳村和附近的村民付出了大量的义务劳动,海民建筑公司也无偿借过几回建筑机械,所以在劳务费用这一块成本很低,镇里的白云山采石场也提供了一些免费的石料,一些企业也无偿捐赠了一些教具,比如猛虎岭的野猪沟竹编厂就捐赠了一些竹编的桌椅和书架。”
其实,最早于锐志和于若秋的预算只有二十万元左右,不过马头镇是个大镇,适龄学童不少,所以他们在最终设计的时候设计容量比最初大了不少,幸好有这些义务劳动和无偿捐献,才节省了许多成本,可是最终投资还是接近了三十万。
但是能够建成这么漂亮的一所学校,这种成就感也是无与伦比的。
施德佑点头道:“这真是一段佳话啊!那现在的教师招聘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苏星晖道:“教师招聘工作早就开始进行了,现在已经招聘了一批教师,他们大部分是之前周围几个村的民办教师,以后周围几个村的小学生都可以到这里来读书,所以那几所村小就可以关闭了,这些民办教师可以转到这所小学来教书。我们另外也向社会发出了招聘启事,公开招聘小学教师。”
施德佑点头表示赞赏,他转过了教学楼,便看到校园中间的操场上已经是热闹非凡了,那里拉起了横幅,聚集了一群人,锣鼓喧天,不少摄影记者正在不停的用相机拍着这热闹的场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