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风流仕途:办事员升迁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老周小王

    项天禄告诉苏星晖,他们跟于锐志、禇征、韩向东几人已经决定在昌山县与昌山县政府合资成立一家昌山县旅游开发公司,计划总投资两亿元人民币,第一期投资一亿元,目前于锐志、禇征、韩向东几人都各自去筹钱去了。

    他们计划开发的第一片景区就是在马头镇,这不仅仅是因为苏星晖在这里,而且是因为昌峪公路马上就要开始修建了,马头镇就在昌峪公路沿线,在这里开发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今天来,他们就是到马头镇来察看拟开发的几片景区的,项天禄希望马头镇政府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等他们跟昌山县政府签好了合资合同,他们就能够第一时间开始开发景区。

    魏鹏飞现在显得意气风发,县里已经把他正式调到了昌山县政府办公室,而且在年后,县政府将会成立旅游局,到时候,魏鹏飞很可能会调到旅游局,并且将作为昌山县的代表,加入旅游开发公司。

    魏鹏飞现在是备受重用,对男人来说,事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现在有了事业,整个人的精气神一下子就不同了,比以前显得积极开朗了许多。

    找到一个两人独处的机会,魏鹏飞小声对苏星晖道:“星晖,谢谢你了啊!”

    魏鹏飞自然知道,自己能够突然得到重用,肯定是跟苏星晖有关系,不然的话,天上没有白白掉下来的馅饼,他以前跟凌县长没有任何交集,凌县长怎么会在县里成千上万的干部里头偏偏挑上了他呢

    苏星晖微笑着说:“你跟我还这么客气啊,再说了,你确实是一个人才,你这样的人才不应该总是在那种位置上被荒废,你应该跟我们一起为了昌山县的发展而努力,应该到一个更加适合你的位置上去。”

    魏鹏飞问道:“那我在现在这个位置上,都应该做些什么呢”

    苏星晖道:“如果你真到了旅游开发公司,你是本地人,就要多为开发公司的投资商们出些好主意,比如本地有哪些好景点,好的名胜古迹,向他们推荐,让他们开发。”

    魏鹏飞点头道:“这些天,我带着投资商们确实走了一些不错的景点,一些名胜古迹,说起来,咱们昌山县的名胜古迹还相当不少呢。”

    苏星晖道:“那你先跟我说说,昌山县都有哪些名胜古迹”

    魏鹏飞道:“你们马头镇的我就不说了,我们县里名气最大的名胜古迹就是上铺乡的八卦山古战场,相传宋代的时候,一位农民起义军将领在那里跟朝廷的官军打了一场大战,后来他们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在官军离开之后,老百姓给起义军将领收了尸,替他在八卦山脚下修了一座陵墓,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呢。”

    苏星晖道:“那这地方不错,还有呢。”

    魏鹏飞道:“八卦山是我们省的最高峰,海拔一千七百多米,那里也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市里以前在夏天开会都会到这里来开呢,山顶上还有一个近两百亩的湖,名叫云雾湖,它终年云雾缭绕,风景可好了,另外,八卦山上还有不少奇峰异石,还有不少古代的道观,这些天项总他们看了都是惊叹不已呢。”

    八卦山这个避暑胜地其实苏星晖是知道的,在他前世的时候,也到八卦山顶开过一次会,那是八月,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可是到了八卦山顶,居然还得穿毛衣才行,八卦山也确实有不少风景秀丽的地方,特别是那个云雾湖,在全国也是少有的高山湖泊,非常难得。

    魏鹏飞越说越兴奋:“还有我们下铺乡隐龙山的隐龙洞,是一个特大的溶洞,这个溶洞贯通了整座隐龙山,从我们下铺乡这头的洞口进去,里面有十几里长,可以直接通到右江省的武水县,这座洞里还有一条暗河,进行之后不用走路,坐个船就能直接顺着河出洞了。”

    苏星晖道:“这个隐龙洞就在你们下铺乡啊,上一次我去你都没带我看看。”

    魏鹏飞道:“我们下铺乡太大了,这隐龙山隐龙洞离我们家还有好几公里,走山路走一天都不得到,在洞里想玩好,几天时间都不够,里面的奇峰怪石太多了,都是几亿年的钟乳石了,上次我

    们时间不够,下次有时间的时候,我再带你去玩玩。”

    苏星晖点头笑道:“行,那下次有时间我一定得去玩玩。”

    魏鹏飞又讲了一些昌山县的著名景点,他讲的这些景点,听上去确实很不错,昌山县近三千平方公里的县境,全境皆山,也就怪不得风景好了,如果能够好好开发,应该不会比那几个全国闻名的旅游区要差。

    苏星晖便说:“鹏飞,这一次你的工作变动,对你来




第六百零六章 你们都很漂亮
    送走了项天禄一行,苏星晖回到了镇政府,吃过了晚饭,就不断有镇政府的干部到他的办公室里向他汇报工作,一直到晚上九点多钟,他才清静下来。

    这是他每天的日常,自从他的前几把火烧得越来越旺之后,向他汇报工作的干部就越来越多了,而且苏星晖也希望通过干部们的汇报工作,随时掌握镇里各项工作的进度,做到心中有数。

    像今天,吕向辉就向他汇报说,镇里已经成立了四家合作社了,他们向农行申请的贷款已经批了下来,他们已经用这笔贷款开始修建牛舍、羊舍,并且到江城去购买种牛和牛犊去了,而其它合作社现在也正在办理手续,预计到年后就能陆续办好。

    而那些可放牧荒山上的杂草和灌木也正在清理当中,等清理完毕之后,就可以播下牧草种子了,这几种牧草生长速度快,也就一个月左右就能形成可放牧草场,以供牲畜放牧,刈割了。

    镇里的老百姓们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估计在年前就能清理出大片的荒山,开始播种牧草了。

    至于饲料的问题,秀岩村已经办了一家饲料厂,反正这制造精饲料的原料,大部分在马头镇本地都能解决,只要从江城购买一些添加剂之类的原料就可以了。

    而饲料厂的开办也不需要太多投入,只要买一些搅拌机之类的机器设备就可以了,厂房都是现成的,原来村里有一家砖瓦厂,现在已经废弃了,正好可以用来开办饲料厂,总共算下来,投资两三万块钱就可以进行生产了。

    在制造饲料的技术上,也是没有问题的,饶松年教授提供了几种配方,分别在牲畜的不同生长期来使用,制造技术也并不复杂,只要把各种原料、添加剂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搅拌,就可以生产出合格的精饲料了。

    这也算是秀岩村的一家村办企业了,全村的人都是有股份的,如果以后畜牧业在全县推广开来,那这家饲料厂的前景还是很不错的,说不定有一天这家饲料厂也能发展成一家大企业呢。

    听了吕向辉的汇报,苏星晖对这项工作的进展还是很满意的,这项工作是他目前最看重的一项工作之一了,因为这个行业能够直接让每个老百姓都受益。

    等大家都汇报完工作之后,苏星晖回到了自己的宿舍,准备洗漱之后休息,他这天天在下面跑,回到镇政府之后也没闲着,就算他的身体再强壮,也需要早点休息,说起来,他都好久没提画笔了,他打算哪天清闲一点的时候,再提起画笔画幅画。

    这些天在马头镇到处跑,那些美丽的景色,让苏星晖又有了创作的冲动。

    苏星晖刚刚打开门进了宿舍,拉开了灯,就听见有人在背后轻声喊了一声“苏书记”。

    苏星晖回头一看,原来是党政办的一位临时工,这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名叫杜芳芳,她的双手都放在了背后。他微笑着问道:“杜芳芳,你有什么事情吗”

    杜芳芳的脸有些红,她把手从背后拿到前面来,她的手里提着两个布包,她走到苏星晖的书桌前,把布包放到了书桌上,她打开了布包,一个布包里是一包桔子,另外一个布包里面是一包鸡蛋。

    苏星晖道:“杜芳芳,你这是干什么这些东西我可不能收,你留着自己吃吧。”

    杜芳芳道:“苏书记,这些东西可不是我的,是我姨妈让我带给你的。昨天不是星期天吗我回了一趟家,我姨妈就把这些东西给了我,让我一定要给你,桔子是她家里的树长的,鸡蛋是她家里的鸡生的,你一定要收下,每天早上冲一碗鸡蛋水,补身子。”

    苏星晖道:“你家是哪个村的你的姨妈是谁”

    杜芳芳道:“我家是马阳村的,我的姨妈叫曹金桂,您在马阳村见过她的,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

    马阳村马阳村是马头镇西南的一个村子,由于在马头山以南,因此而得名,苏星晖去过那里几次,因为于锐志捐建的那座小学校就在马阳村,因为关心这座学校的建设进度,苏星晖会经常去那里看看。

    曹金桂这个名字苏星晖倒是也有印象,这是一个寡妇,不到四十岁,可是却拉扯着四个孩子,前面三个都是女儿,最大的不过十九岁,而最小的一个是个儿子,今年十岁。

    她家由于超生,被罚了不少款,欠了一屁股债,她的丈夫每天拼死拼活的干,后来到峪林去打工,当了一个建筑工人,却在一

    次事故当中被一根从脚手架上掉下来的钢管砸中了头部,就此身亡。

    那个建筑队的老板给他家赔了几千块钱,事情就此了结,可是这几千块钱连还债都不够,曹金桂这几年拉扯着四个孩子,日子别提过得多艰难了。

    她的三个女儿都没怎么读过书,最多读到小学三年级,因为村里原来的小学就只有三年级,而且也读不起,十来岁就得帮着家里干活了。

    直到她的大女儿十八岁了,也到峪林市打工,当了一个服务员之后,她这才轻松了一些,因为她的大女儿能往家里



第六百零七章 能不能推广?
    一个月之内,凌安国第二次来到了马头镇,这一次,他是来看马头镇的畜牧业的进展情况的。

    苏星晖、马升和吕向辉等镇领导陪同着凌安国,到镇里第一批成立的几个合作社看了看。

    他们第一个去的就是马阳村的合作社,因为马阳村不但成立了合作社,还正在修建一家公益小学,凌安国对这个也很感兴趣。

    马阳村的村支书袁永寿带领着村里的村干部们出来迎接了凌安国等人,凌安国道:“袁支书啊,你们村里的第一家合作社办在什么地方,带我去看看。”

    袁永寿便带着他们来到了村东头的一块地方,这里正在修建着牛舍、羊舍,以及几间办公室,还有一道围墙,袁永寿对正在砌墙的一个年轻人喊道:“五伢子啊,你停一下,领导们来看你们了。”

    这位五伢子就是这家合作社的领头人,名叫何高岭,他也是当过兵回来的,还是党员,胆大,敢干,所以在镇里提倡老百姓自己成立合作社,养牛养羊的时候,他便第一个站出来,联合了一些村里的老百姓,成立了这家合作社,并且向银行申请了贷款,开始修建牛舍、羊舍了。

    他听到袁永寿的喊声,放下了手里的瓦刀,回过头来,看到凌安国一行人,他连忙走了过来,对苏星晖道:“苏书记,您来了!”

    苏星晖连忙说:“何高岭同志,这位是凌县长,今天是他来看你们合作社的。”

    何高岭哪认得凌安国是县长,他只知道,现在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都是镇里的这位苏书记给他们带来的,所以他只认识苏星晖,听了苏星晖的话,他有些敷衍的对凌安国喊了一声“县长”。

    凌安国也不以为忤,他当然知道,苏星晖现在在马头镇的威望是没有人能比得上,这位何高岭同志这样的表现,再正常不过了,他笑着问道:“何高岭同志是吧你们盖房子都是自己盖吗”

    何高岭点头道:“当然都是自己盖了,农村人谁不会耍瓦刀谁不是一身的力气难道还跟城里人似的出钱找人盖啊”

    凌安国点头道:“自己盖好啊,不过你们懂这牛舍、羊舍的建设方法和窍门吗”

    何高岭指着一个正在指点工人们盖房的年轻人道:“那不是有专家吗我们这牛舍、羊舍怎么盖,都是他指点的。”

    苏星晖道:“县长,这位就是江城农大的饶教授带的研究生。”

    苏星晖正准备把那个研究生叫过来,凌安国却抬手止住了他,他向那位年轻人走了过去。

    走到那个年轻人身后,何高岭喊了一声:“狄专家。”

    年轻人回过头来,苏星晖道:“狄安邦,这位是我们昌山县的凌县长,他今天来是来看咱们合作社的。”

    凌安国笑道:“这位小专家,你叫狄安邦啊,我叫凌安国,咱们俩名字差不多嘛。”

    凌安国的话,让大家都笑了起来,确实,安邦和安国意思是一样的,狄安邦也笑了起来,他说:“凌县长,这是我的荣幸啊!”

    凌安国摇头道:“不能这么说,中国的县长多如牛毛,可是像你们这样的专家却比县长少得多,你们比县长珍贵,这应该是我的荣幸才对,我要感谢你到这里来指导老百姓们搞畜牧业啊。”

    狄安邦道:“凌县长言重了,这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凌安国问道:“何高岭同志,你们这个合作社现在有多少户人家参加啊”

    何高岭道:“现在加入的大概有一百户人家了,以后还会吸收人参加的。”

    凌安国道:“那准备养多少头牛,多少头羊啊”

    何高岭道:“第一批准备引进一头种公牛,两头种母牛,二十头三月龄的牛犊,羊就是我们这一百户人家现有的马头山羊,大概有两三百头,我们打算在两年之内把牛的规模扩大到一百头以上,羊的规模扩大到两千头左右。”

    凌安国道:“那你们的雄心壮志不小啊,养殖规模真的能够达到你们的目标的话,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到时候,你们可就都脱贫致富了。能够做得到吗”

    何高岭说的养殖规模,算起价值来,肯定是超过一百万的,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对于现在的马阳村的村民们来说,算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狄安邦接过了话头道:“两年之内,这个养殖规模肯定能

    够达到,他们在年后引进的三月龄的牛犊,大部分都是母牛,再过半年左右就能受孕,年产一到两犊,加上之后陆续引进的牛犊,两年之内达到一百头是肯定可以的。”

    “至于马头山羊,母羊半岁就可以受孕,一年能生两胎,每胎能产两到四只羊羔,因此,只要解决了人工授精的技术难题,马头山羊的种群规模扩大起来是非常快的,两年之内达到两千头,没什么问题。”

    凌安国欣慰的点头道:“看来还是要找专家啊,咱们昌山县几百年都没能解决的难题,现在专家一来就给解决了,谢谢你了,小狄专家!”

    &



第六百零八章 这不是巧取豪夺吗?
    这天下午,凌安国回到县政府,他又去跟薛兴原进行工作上的交流了,一到薛兴原的办公室,他就对薛兴原道:“书记,我今天去马头镇了。”

    薛兴原又是一支烟扔过来道:“哦,今天去马头镇有什么事情吗”

    凌安国道:“我在马头镇的几个合作社里看了看,深受启发啊,我觉得马头镇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工作思路是非常正确的。”

    薛兴原道:“哦,你说说今天看到的情况。”

    凌安国便把今天在马头镇看到的情况跟薛兴原说了一下,然后他兴奋的说:“书记,我觉得在我们县里发展畜牧业真的是一条非常好的路子,完全可以推广到全县的每一个乡镇去。”

    薛兴原沉吟片刻之后道:“你觉得真的可以推广到每一个乡镇吗”

    凌安国道:“我觉得完全可以。”

    薛兴原道:“资金方面和技术方面有没有什么问题”
1...204205206207208...6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