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身家丁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紫微
燕七和小皇帝终于现身。
小皇帝道:“宣安南摄政王阮大兄进殿。”
声音一层层传递出去。
阮大兄急忙从殿外跑进来。
他一路骑马,风尘仆仆,极度疲惫。
连一刻,也不得休息。
因为,时间晚了,他的大军支持不住。
毕竟,吉拉德那边的水军快要登路了。
一旦登路。
吉拉德和德王对阮大兄双面夹击,阮大兄必定变成阮大凶。
阮大兄收到了燕七传递过来的书信,立刻就明白了燕七的意思。
燕七说的很明白。
他要师出有名。
想要他出兵,那必须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
这就是告诉阮大兄,必须正面承认,安南是大华的附属国,要递交国书的那种。
口头答应,不好使。
这就让他必须前来京城,面见大华皇帝,递交国书。
递交了国书,才能在法律层面,奠定大华宗主国的基础。
燕七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打仗要死人。
大华将士的命,不能白死,要有补偿。
这一点,阮大兄也很明白。
因为,燕七的目标就是开仁和金东两所城池。
阮大兄是答应过燕七的。
这也说得过去。
因为,开仁和金东本来就存在争议。
德王一直控制着开仁和金东。
现在,燕七索要这两所城池,换来大华出师的补偿,合情合理。
所以,在收到燕七的书信之后,阮大兄马不停蹄,赶往京城。
阮大兄急匆匆进殿。
气势磅礴的大殿,让阮大兄非常惊讶。
安南的宫殿与大华宫殿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
大国的气度,展示的淋漓尽致。
阮大兄抬头一望。
龙椅之上的那个小孩,果然就是三棍。
这一切,当真奇幻。
燕七就坐在三棍身边。
阮大兄毫不犹豫,也不拖泥带水。
“安南摄政王阮大兄,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拜见战王,战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跪下,梆梆梆三个响头。
随后就不动了。
众人见了,啧啧称奇。
“阮大兄竟然这么……这么乖?见面就下跪,还直接称呼皇上,前面连大华两字都不用了。”
“阮大兄果然上道,看来,今日有大喜事了。”
“放心吧,有燕大人在,大华何时吃过亏呀。”
……
三棍严肃的挥挥手:“摄政王平身。”
“谢皇上。”
阮大兄没有直接起来,跪在地上,又看向燕七,眸光有询问之意。
燕七走下高台,虚扶阮大兄:“摄政王无需多礼,快快请起。”
众人这才发现,阮大兄虽然对小皇帝十分尊重。
但是,燕七的话,才是让他最重视的。
小皇帝让他起来,他没有起来,看向燕七,询问燕七的意思。
直到燕七走下高台,虚扶阮大兄起来,阮大兄这才恭谨的站起。
由此可见。
燕七在阮大兄心中的地位,该有多么高。
至少,十层楼那么高。
贴身家丁 第3017章 走过场是顶顶重要的
阮大兄这一跪,群臣心中便明白了。
再加上,阮大兄看燕七脸色行事。
这足以说明。
燕七苗疆一行,已经彻底降服阮大兄。
这一次阮大兄来访,定有好事。
燕七问阮大兄:“安南国内祸乱,德王造.反,杀了安南国主,摄政王奋力反击,英武之心,让人敬佩。”
“现如今,摄政王与德王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较量,摄政王不远万里,来到京城,有何要事?”
阮大兄高举卷轴,诚挚道:“虽然安南国内乱纷起,祸乱百姓,但也无法阻挡,我们向大华递交《国书》的决心和向往。此番,我不远万里,来到京城,就是为了向大华递交《国书》,完成心中夙愿。”
“啊?”
群臣顿时憋不住了,惊喜莫名。
“阮大兄竟然是来递交《国书》的?”
“阮大兄身为摄政王,认同大华宗主国的地位了?”
“太好了,燕大人果然手段非凡,魅力无边呀。”
“十多年来,这是安南国首次递交《国书》,意义非凡,意义非凡呀。战王当真厉害,当真厉害。”
……
群臣喜不自胜,纷纷感叹燕七的强悍。
燕七对于一切心知肚明,但还是装模作样的问道:“递交《国书》?安南有十年之久,未向大华递交《国书》了,今日,为何改变了态度?”
阮大兄明白燕七的意思,急忙回应。
“回战王的话。安南国主与我,这些年来,一直对大华心怀仰慕,既羡慕大华的繁荣富强,也羡慕大华的执政理念。在安南国主和我的心里,大华是我们至高无上的宗主国。”
“可是,安南国政权混乱,国主与我,俱都没有权力。可悲的是,权力都集中在德王手中。”
“德王残暴冷库,军事手段非凡,把持了安南绝大部分军权,进而,控制了安南政权和朝堂。以至于,国主沦落为德王的傀儡。”
“德王此人野心膨胀,刚愎自用,他不仅不向大华递交《国书》,还用野蛮手段骚扰苗疆,至使原本友好的安南和大华之间,产生了隔阂、矛盾,进而引发了残酷的战争。”
“而这一切,都是德王一手造成的。安南国主没有实权,敢怒而不敢言。”
“如今,德王更加野心膨胀,竟然率领大军,闯入宫中,杀死了国主,篡权夺位,自立为国主。还污蔑前国主昏庸无道,真乃杀人诛心。”
“我,阮大兄,为了安南的未来,为了百姓的未来,焉能任由德王胡作非为?祸乱大华?”
“我组织大军,对德王奋起反抗,无数文臣武将加入我方正义阵容,讨伐德王。”
“我,阮大兄,代表安南文臣武将,代表安南爱好和平的势力,代表安南与大华友好的势力,代表安南广大百姓,正式,向大华递交《国书》。”
“《国书》上不仅有我的签字,也有三百一十二位朝廷文臣武将的签字。这份《国书》是安南国承认的,是有分量的,是公开的,是代表了安南百姓广大心声的。请摄政王过目。”
这一番话说话,洋洋洒洒,既完美严谨,又真情流露。
群臣闻言,一下就明白了。
燕七接过《国书》,打开一望。
上面,果然阮大兄,以及诸多文臣武将的签名。
许多文臣武将都是极有名气之人。
这说明,这份《国书》货真价实。
燕七故意让阮大兄当众说出这一番话,是非常有必要的。
国之大事,不是私人对话,也不是靠人品,靠情怀,靠私人关系,而是要靠律法和证据。
递交《国书》乃是外交层面,一等一的大事。
一定要记录在案的。
阮大兄在朝堂上说的每一个字,都会记录。
总不能稀里糊涂的递交《国书》吧?
首先必须要说明,阮大兄能否有资格代表安南递交《国书》,递交的国书是否有效。
再一个,要说明,安南国这些年,为何没有向大华递交《国书》。
这两点,阮大兄做得非常好。
阮大兄是摄政王,资格权力绝对够用了。
国书上有一百多位文臣武将签字,足以正名《国书》的份量。
另外,阮大兄痛斥德王造反,篡权夺位,制造祸乱,德王也是安南十年拒绝递交《国书》的始作俑者。
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德王。
这一切,都记录在案。
几百年后,当人们追查往事的时候,就会存下这个历史依据。
再者,阮大兄痛斥德王造.反,他又递交国书,也给了大华一个出兵的理由。
不然,大华怎么会出兵呢?
你不对大华友好,大华怎么出兵?
德王若是不对大华不友好,又怎么出兵?
一切,可以说是个扣儿。
为燕七发兵安南,讨伐德王,找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
燕七将国书递给安四海、佟健、赵青:“各位大人,请过目。”
安四海是三朝元老,佟健是副相,赵青既是副相,又是礼部尚书,三人必须要对《国书》进行核实。”
三人阅过了《国书》,非常开心。
安四海道:“阮大兄摄政王向大华递交《国书》,心态诚挚,代表了安南广大百姓的心声,我认可。”
佟健道:“安南与大华世代友好,此番中断十年,是因为安南出现了德王这个叛国狂人,我们绝不能因为此等恶人,以偏概全,影响了大华与安南友好的决心。”
赵青道:“我以礼部尚书的身份鉴定,此份《国书》正规有效,符合法度,当留存。”
……
三人表态之后,程序一切合法化。
燕七收回《国主》,递交给三棍。
三棍看了一遍,内心中喜不自胜,脸上却装出一副很淡然的表情:“战王,朕以过目,此事由战王酌情处置。”
燕七看着三棍那副想笑不敢笑,却又憋不住的样子,在他的龙椅靠背轻轻一踢:“笑什么笑?憋着。”
“朕憋不住。”
三棍终究是憋不住。
燕七道:“憋不住,就大笑,笑的放肆一些。”
“咯咯咯,咯咯咯……”
三棍笑出了鸽子声。
群臣也控制不住喜悦之情,跟着一同大笑。
场面一度欢快的很。
阮大兄也知道此事成了,也跟着大笑起来。
一片笑声隆隆中。
燕七运起内功,浩瀚之声响彻大殿:“我现在正式宣布并承认,大华为安南的宗主国,安南为大华附属国。”
阮大兄大喜过望:“谢战王,谢战王。”
贴身家丁 第3018章 完美
阮大兄本来很担心《国书》通不过。
因为,递交国书之人,一定要身份显赫之人。
或者是国主特使,或者是国主本人。
而他呢?
曾经的资历是不够的。
这个摄政王之名,也是自己冠名的。
还没人承认呢。
出了安南,根本没有人承认。
而且,安南国内大乱。
万一大华重臣不承认这份《国书》,那就意味着阮大兄要继续与德王纠缠,放血。
到时候,安南国乱的更厉害了。
但没想到,燕七果然有着绝对的权威。
燕七通过,就代表着大华通过了。
燕大人当真厉害。
阮大兄等着群臣笑声渐熄,献出第二份礼物:“德王张狂,巧取豪夺,野心难改,竟然强抢大华开仁、金东两所城池,实乃痛心,前国主、我,以及满朝文武,俱都对德王此野蛮行径深恶痛绝,对大华朝廷上下深表惭愧。”
“此番,我面见皇上和战王,郑重声明,开仁和金东两所城池,隶属于大华。这是我更正好的安南疆域图,请燕大人过目。”
群臣闻言,大为震惊。
“阮大兄把开仁和金东献出来了?”
“这两个城池可厉害了,一个是码头城市,一个经济通行重镇,若是归了大华,那大华苗疆之地,不仅通行了水路,也打通了与安南的贸易路径,出行更加方便了。”
“阮大兄诚意十足,可谓干货满满,我想,这都是燕大人的功劳,若非燕大人运筹帷幄,哪有阮大兄如此乖巧,如此听话?”
……
燕七接过阮大兄递过来的安南疆域图,看着开仁和金东两处城池从安南疆域中扣掉,标注成大华二字,甚为满意。
不得不说,阮大兄言行一致,做事干脆漂亮。
不计较细枝末节之得失。
这样的人,必须好好培养。
不管是对大华,还是对安南,都是无比有利的。
燕七当即对阮大兄表示赞赏:“摄政王通晓事理,深得大义,知进退,懂大小,一双慧眼辨明是非,心思端正,一锤定音,实乃安南百姓的福音。”
“我认为,在摄政王的带领下,安南百姓必定会生活幸福,安南经济必然展翅腾飞,安南必定会与大华睦邻友好,大华身为宗主国,也必定会全力支持安南发展,支持摄政王为国谋福。”
阮大兄大喜过望。
他跪在地上,梆梆梆磕头:“燕大人威武,燕大人霸气,肯定燕大人为安南百姓主持公道。”
燕七扶起阮大兄:“摄政王请起。”
阮大兄起身:“燕大人,我……”
燕七道:“你向大华递交了《国书》,那安南的事,就是大华的事,大华身为宗主国,岂能眼睁睁的看着安南陷入祸乱之中?”
听了燕七这番话,阮大兄一颗慌乱的心,终于安静下来。
燕七宣布退朝,并且留下安四海、赵青、佟健、涛神四人,好生招待阮大兄,接风洗尘。
阮大兄没想到燕七竟然要左都御史,外加两位副相,再加一位大将军,为自己接风洗尘。
如此殊荣,让阮大兄受宠若惊。
不过,阮大兄哪里敢耽搁时间。
阮大兄赶紧说:“燕大人对我如此盛情,让我受宠若惊。只是,安南局面危急,德王发动疯狂攻势,更可怕的是吉拉德家族水军如疯狗一般冲向安南,我腹背受敌,必须要尽快赶回去,与德王、吉拉德家族决一死战。所以,燕大人的盛情,我只能惭愧的拒绝了。”
燕七问道:“你现在赶回去,就能阻止吉拉德家族的水军了?从这里赶回去,最快需要十二日哦。”
“这……”
阮大兄一听,心就凉了。
十二天之后,吉拉德家族水军早就冲上岸了。
与德王两面夹击,阮大兄大军,定会迅速溃败。
燕七哈哈大笑:“涛神。”
“在!”
涛神急忙上前:“末将在。”
燕七道:“速速向徐天虎飞鹰传书,命令他出兵拦截吉拉德水军,绝不许吉拉德家族水军上岸。”
“是!”
燕七又道:“速速向冷幽雪飞鹰传书,命令冷幽雪从苗疆出兵,攻击德王后方大本营。”
“是!”
涛神急匆匆出去,向徐天虎和冷幽雪飞鹰传书。
燕七笑看阮大兄:“飞鹰传书,只需要两天时间,必定到达徐天虎和冷幽雪的手中。这下,你放心了吗?”
阮大兄一个慌乱的心终于落地了。
飞鹰传书,仅需要两天。
两天时间,那真是相当的充裕。
只要徐天虎和冷幽雪联动起来,一个截住吉拉德,一个从德王后方进攻大本营,那便高枕无忧矣。
看来,向大华递交《国书》,献上开仁和金东两所城池,效果立竿见影。
燕七果然是真心帮我。
阮大兄向燕七作揖:“燕大人对我知遇之恩,我铭感五内,此生不忘,后人也绝不敢忘。”
“哈哈哈。”
燕七哈哈大笑,拍了拍阮大兄肩膀:“现在你不用急着返回安南了。来来来,我、安御史、佟健副相、赵青副相,还有涛神大将军,要为你接风洗尘。”
“你啊,就把心放下来,好好在京城游玩五日。五日之后,我将与你一同返回安南,亲自督战。击溃德王这犯上作乱之徒。”
阮大兄大喜:“多谢燕大人成全。”
……
阮大兄在京城游历五日。
这五日之中。
燕七亲自带着阮大兄参观了大华皇家书院,并带着他聆听了建造、生物、农业、手工业、冶金、方面的课程。
听了那些教授的讲座,阮大兄叹为观止。
内心深处,无比震撼。
因为,这些学问太过先进,太过超前。
安南与大华相比,就如同芝麻遇上了西瓜。
惭愧到不敢抬头。
燕七又带着阮大兄参观了个工部科学院,工程院。
燕七展示出了一部分科学成品。
科技之先进,阮大兄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甚至于,连想都不敢想。
这些高科技,随时可以转换成武器。
一旦这些武器诞生。
四海之内,谁可以抵挡?
阮大兄震惊无比,感慨无比:“当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啊,燕大人,您领我观看大华的高科技之后,我方才意识到,与大华相比,安南是多么的弱小,与燕大人相比,我又是多么的卑微?燕大人能承认安南是大华附属国,实乃安南之幸事,大幸事呀。”
燕七微微一笑:“你说的还真是没错,安南要做大华附属国,那的确是一大幸事。但是,有些国家想做大华附属国,我也绝不答应,比如……”
阮大兄问:“比如什么?”
燕七冷笑:“比如……倭国!”
阮大兄一怔。
他读懂了燕七眼中隐藏不住的锋利冷刀。
毋庸置疑,倭国绝对要倒大霉了。
贴身家丁 第3019章 通行证
本章节内容出现错误,请联系站长处理。
站长的联系邮箱在顶部或者底部。注意,请告知书名以及章节名字才能及时定位错误。
站长在此感谢热心的书友啦!
贴身家丁 第3020章 战略相持
本章节内容出现错误,请联系站长处理。
站长的联系邮箱在顶部或者底部。注意,请告知书名以及章节名字才能及时定位错误。
站长在此感谢热心的书友啦!
贴身家丁 第3021章 飞蛾扑火
十万暹罗水军被徐天虎横刀立马,拦在海上。
想要击溃徐天虎,不可能。
但要冲过去,也不可能。
就这么被横刀断水。
好无奈。
……
而在安南国,德王承受不住冷幽雪和涛神的大军攻击,再一次向吉拉德家族求救。
交易筹码,由六所城池提高到了八所城池。
吉拉德家族亢奋到美的冒泡。
八所城池?
爽歪歪。
吉拉德继续增兵。
这一次,直接增加了十万兵。
现如今,与徐天虎对战的暹罗水军,已经增加到了二十万水军。
但是,奈何徐天虎的船大,是暹罗战船的三倍左右。
船上有连弩车。
暹罗水军,想要接近,弩车射出弩箭,损伤惨重。
暹罗水军只能迂回包抄。
但没想到,徐天虎的船又大又快,躲过包抄。
彼此,又进入相持阶段。
这一拖延,一个月过去了。
……
赵玉琳赶到开仁,向燕七汇报暹罗国的形势。
燕七问:“暹罗国内的朝廷风向,又是如何的?”
赵玉琳道:“暹罗国内已经疯了,尤其是吉拉德家族,认为这是一次攻城掠地的绝佳时机。”
“毕竟,德王答应送给吉拉德家族八所城池。那可是八所啊。若是吉拉德家族拿下这八所城池,不仅在暹罗国的威望会达到巅峰,军事实力也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到那时,吉拉德家族将会挑战暹罗国主。甚至于,将暹罗国主赶下台。”
“要知道,吉拉德家族对国主之位可是垂涎许久了。”
燕七微微一笑:“吉拉德家族果然疯狂。这一次,就让他疯狂的来个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赵玉琳问燕七:“徐天虎为何不将对峙的暹罗水军消灭?还在等什么?”
燕七眨眨眼:“飞蛾不够多,还不能放火呀。总要再多一些飞蛾吧?若是放早了,烧死的飞蛾太少,太少。”
赵玉琳蹙眉:“我懂了,原来徐天虎是想要一口吃个大的呀,他年纪不大,胃口倒是不小。”
燕七哈哈大笑:“毕竟两米多的身高,吃的多很正常嘛。”
经过这些天的观察,燕七已经看穿了徐天虎的用意。
徐天虎没有对暹罗水军展开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要是对暹罗水军打的太狠了,暹罗水军就再也不肯跑出来与徐天虎对战了。
那样反而不好。
徐天虎只能消灭这五万水军。
可是,余下暹罗水军躲回暹罗国的码头,不肯出战,你怎么对付他们?
难道杀上门去?
一旦去了人家的地盘打仗,那损失将不可估量。
所以,徐天虎故意保留实力。
就是这么抻着暹罗水军。
反正徐天虎不急。
着急的是德王。
德王自会想办法催促暹罗发兵。
暹罗为了利益,便会增加水军数量。
徐天虎依旧保持对抗态势,甚至于故意处于下风,给暹罗造成一种他们能赢的错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