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而且他本来已是郡王。
幼子赵祯如今是天子,封为王爷是迟早的事情,甚至以后还会被封为太上皇。
这种事又不是没有过。
宁缺推出他,一个是顺势而为,另外一个,则是以宁缺的手段,若是赵麟成为三人决权之一,只怕会彻底沦为附庸陪衬。
周妙书?
自然也玩不过宁缺。
那样一来,似乎成了宁缺和李汝鱼对峙?
也行。
在群臣眼中,只要不是某一个人独大,谁和谁争权都一样。
有斗争,才能有空子可以钻。
周妙书闻言,笑了笑,不痛不痒的说了句宁相公好建议。
李汝鱼冷笑了一声。
谢琅默不作声。
枢相公睁开了眼看了一眼宁缺,有些意外。
今日才发现,咱们的宁相公也是有野心的人。
签书枢密院事王竹书嘲讽的笑了声,心里暗暗道了一声,这大凉朝堂比那大唐朝堂更有意思啊
听到左相宁缺推荐自己作为赵室封王之人,作为宗正寺卿,自然是要参加大朝会的赵麟先是一喜,继而一惊。
想起了儿子赵晋对自己的交代。
小不忍则乱大谋。
决不能因为些许诱惑就破坏了赵晋和周妙书谋划好的计划,自己封王是迟早的事情。
几乎不需要周妙书的眼神示意,赵麟出列,难得的硬气了一次,道:赵室封王之人,当是有功于江山社稷,有功于天下黎民的才德兼备之人,我虽未陛下之父,然自认无寸功于大凉,愧不敢当耳。
不急于一时。
只要解决了李汝鱼,压制住宁缺,赵室当权之后,自己不可能不封王。
宁缺有些意外。
旋即猛然想明白了一点,额头顿时出现了一层密汗。
周妙书和赵室的目的不是推赵麟为王。
那么是谁?
难道是女帝曾经暗暗给自己提醒过的,那位潜伏在赵室如龙潜渊深不可测,有可能是异人的那位赵室子弟,若是被此人得逞
后果不敢想象!
李汝鱼若有所思,和宁缺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警惕。
只怕赵室即将推出的人,绝非常人!
群臣议论纷纷。
其实除了几位相公和几位六部重臣,以及被周妙书拉拢的朝臣,此刻整个大庆殿上,仅有几个人意识到了接下来的轰动。
其中,便有在枢密院任职的卓宗棠。
当然,他官职还不够高,说话没有分量,此刻只是安静的立在朝列之中。
周妙书咳嗽一声,怒道:大庆殿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众臣噤声。
御史大夫赵镰一副很苦恼的神情,既然郡王赵麟不愿意承担此重则,那么我赵室子弟之中,又有何人可以挺身而出匡扶社稷?
周妙书假意思考,许久后才道:赵麟之子赵晋,既是陛下兄长,又素有才华,虽说如今尚未入仕中枢,但我等群臣可共同辅助之,三五年之内,定然让其封王,这之前,可让其进入云台阁,暂行辅政一职,待熟稔朝务之后,再担王爷之位行决权之事,诸位以为何?
这个理由很够了。
天子兄长,按照大凉的前例,将来也很有可能封王,最差也能混个郡王。
果然是他!
李汝鱼无奈的叹气,女帝担心的事情,果然一步一步在变为现实。
赵晋,才是赵室真正的主心骨。
这人藏得真够深。
必须阻止他封王,一旦今日敲定,只怕要不了三五年,以周妙书和赵晋谋划如此之久的布局来看,最多三五个月,赵晋就会封王。
周妙书所谓的三五年,其实是缓兵之计,麻痹自己和宁缺等人的防备。
李汝鱼出列,赵晋如今何职?
作为左散骑常侍兵部尚书北镇抚司镇抚使同知枢密院事,女帝钦定的兼国之人,李汝鱼这句话分量不可谓不重。
没人敢忽略这一问。
周妙书也不能。
572章 谁说赵室无人?我在!
没来由的,除了受压迫最强的重臣,三省六部诸侍郎以下,枢密院副相公以下,诸市监少卿以下,乃至于御史台谏议院等诸多不能在这种情况下发言的官员,忽然振奋了起来。
体内热血沸腾。
那种看热闹喜闻乐见的激情在众人心里澎湃。
恨不得叫上搬来小板凳放下小糕点再泡几杯龙井,然后好好看这一场大戏。
李汝鱼终于要出手了!
终于等到这一刻。
今日的大朝会,总不能是一场周妙书的独角戏,那多没意思。
倒要看看,女帝钦定之人,究竟有何出彩之处。
能否压住大凉的右相。
右相周妙书,于是大夫赵镰,以及宗正寺卿赵麟,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刻,但反应依然不尽相同,周妙书是见猎心喜,赵镰是怒意沸腾,赵麟
畏惧的退了回去。
赵麟不成才,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毕竟赵室之中,像赵麟这样被女帝吓破了胆的不在少数。
左相宁缺的反应则有些含糊难辨。
枢相公睁开了眼。
参知政事谢琅则精神一振,此刻是最紧要的时候,作为参知政事,他必须跟上李汝鱼,在朝堂上代表着陈郡谢氏给以李汝鱼最大的支持。
枢密院另外一位副相公,签书枢密院事王竹书则完全是看热闹的反应。
就差没有从袖衣里掏出瓜子嗑了。
周妙书哦了一声,赵晋目前尚无官职在身,但可以参加今年的科举,想来以赵晋之才,三甲及第是完全没有问题。
李汝鱼也哦了一声,中了么?
周妙书干笑了一声,科举不还没开始么?
李汝鱼也笑了一声,那就还没中?
周妙书沉默不语。
先前之争,自己一直在等着李汝鱼出手,可此刻李汝鱼出手,周妙书才知道这个青年远远不是自己的想的那么简单。
御史大夫赵镰跳了出来,赵晋本是宗室子弟,又是天子兄长,科举中第那是锦上添花,就算没有功名在身,以赵室子弟身份入仕,难道李大人也觉得不妥?
顿了一下,出身才华皆备,何止于功名虚妄?
李汝鱼哈哈大笑一声,旋即看着赵镰,赵御史莫不是忘了,女帝已弱世家,如今大凉才子入仕,恩荫依然尚可,世家推荐亦可,然绝无入仕便高升至此,否则何以服天下众人,何以让天下寒门学子诚服,赵御史莫不是要彻底推翻女帝延续大凉辉煌之政举?
这个帽子扣的很大。
女帝虽离开了大凉,但天下民心如今尚念女帝。
谁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推翻女帝的政举?
新天子也不能!
那样会丧失天下民心,只会让大凉从盛世走向衰败。
况且,弱世家对赵室而言,也是喜闻乐见。
赵镰想都不想就退了回去,朝堂争斗便是如此,你进我退,但并不代表着失败,更重要的一点,赵镰虽然不满女帝章国。
但又不得不服女帝的系列手笔。
如今的临安和地方官府体系之中,很少又尸位素餐之人,这一点,赵镰不得不认可女帝做的近乎完美。
周妙书抓住了李汝鱼话里的漏洞:李大人似乎忘记了一点,我等推荐赵晋入仕,并非让他一来便封王,而是待其政务能力突出彰显之后,再行封王之举。
李汝鱼大手一挥,如此,三相公决权之事,亦要等到赵晋封王之后?
顿了一下,冷声道:倒是可以。
谢琅忽然出列,既然周妙书周相公提出了三相公决权,又得左相和枢相公支持,此事当然可行,既然赵晋尚不够资历,那为何不另择贤良?
看了一眼众人,笑道:当然,某自认无才不敢当吃重责,但枢密院尚有王竹书王相公,以及李汝鱼李相公,皆有当仁不让之才!
看热闹的众人纷纷点头,不由得叹了句谢琅也是个老狐狸。
其实三相公决权,如果赵室无人,就只有从副相公选,枢相公不参与,那么王竹书就没有机会,而他谢琅又自谦,那就只能是李汝鱼。
到头来还是绕不开李汝鱼的兼国之路。
不过,如果真的形成了三相公决权的局面,至少也算是周妙书和赵室的一次小小胜利。
总好过被李汝鱼一家独大。
按说,谢琅如此说后,周妙书应该没有反对,也没有继续坚持等待赵晋封王的理由——这就是所谓的见好就收,大家彼此留退路,避免出现鱼死网破的局面。
但周妙书和赵镰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的放松,如果李汝鱼只是这样,那就不足为惧。
周妙书转身对谢琅说道:谢相公所言有理。
众人闻言皆出了口气。
那基本上确定下来,三相公决权,左右相公宁缺周妙书,加上枢密院副相公李汝鱼,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结局。
然而周妙书话音一转,然此举,三相公决权后,置赵室于何地?
若三相公相互勾结,岂非可窃幼帝之天子位?
天下百姓,岂非要遭乱世之苦?!
大凉之盛世,岂非要成过眼云烟?!
诸位朝臣,岂非要和被大凉铁骑打断了脊梁的江湖一般,再也直不起腰?
我周妙书,不忍见此!
赵室,真无人乎?
好一番大义凛然。
宁缺心中一动,他隐然猜到了周妙书的想法,不由得越发吃惊,难道
枢相公睁开眼,笑了笑,有些期待
谢琅愣住,隐然不祥
李汝鱼蹙眉沉思,这样的情况下,宁缺和周妙书肯定不会让出位置,周妙书又执意要推举一个赵室的人,只有自己让。
但赵室赵晋不行,谁还有这个地位和实力让自己主动让出?
谁有这个地位和实力能够封王?
直到此刻,李汝鱼才知道周妙书和赵晋等人谋划的何等细密,先是提出听政混淆视听,然后真正目的是三相公决权,又推出赵麟混淆视听,让众人以为赵晋才是真正的人选。
岂知不过是以退为进。
真正的人选,怕应该是接下来的这人,可以说,周妙书和赵晋的谋划,一步接一步,环环相扣,让人不知不觉落入圈套之中。
赵晋之才,果然不可小觑。
但是谁人能让满朝文武信服?
李汝鱼隐然有种感觉,今日的朝堂之争,只怕自己要落下风。
那个赵室真正要推出来的人,只怕更在赵晋之上。
赵室之中,谁有这等实力和地位?
李汝鱼想不到。
但他又大概想明白了一件事,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女帝着张河洛告诉自己的需要警惕的一个点。
一个赵晋要找到的两点之一。
按照女帝临走之前叮嘱张河洛的说法:赵晋得两点,便有和自己放手一搏的实力。
得其中一点,可于朝堂之中平分秋色。
得另一点,则可在军伍之中不相上下。
两点齐得,晋为普。
天下五五开。
大庆殿外,忽然传来闷雷一般的声音,震荡着整个殿宇,有人负手而来,白衣飘飘器宇轩昂,宛若一头白虎行走人间。
意气风华无双。
谁说赵室无人?
我在!
我在,则无人可窃赵室天子位!
我在,则百姓不再遭乱世之苦!
我在,则大凉盛世必再延百年!
htt: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573章 山雨欲来
白虎神将,赵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