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1979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她进到书房,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日记本,你们看看吧。

    李和先接过,随意翻了两页,目光最后钉在最后一页:

    这两年抑郁症很严重,受不了了,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

    看到这一行,李和的眼泪水终于唰拉拉的下来了。

    他一直不知道穆岩有抑郁症。

    把日记本从头至尾大概翻了一遍,都是穆岩这两年的心路历程,他发现穆岩真的过得很痛苦。

    他现在才明白,为什么穆岩会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来到澳大利亚,原来一切都是逃避。

    把日记本给了旁边的孟建国,然后问杨玲,你这后面有什么打算吗?是回国还是继续呆在这里?你放心吧,不管你怎么选择,后面我会帮你安排。穆岩在公司还有股份,你和孩子都有继承权,生活上不用担心。

    杨玲道,当初是他来,我才愿意跟着来的。现在他不在了,我一个人在这更没多大意思了,人家说话我都听不懂。

    :强行更了一章。求个票哈!谢谢!




1074、只言片语
    她没有什么文化,勉强读过小学,英文字母只识得ab,至于英文能力,是一点也无的。

    在澳洲,全部的对外沟通都寄托在穆岩身上,她只能做做超市买菜这种小事。

    现在,穆岩走了,她一个女人,无依无靠,还要拖着一个孩子,可以想见有多艰难。

    李和道,那你这边料理一下,等情绪缓和一点,就跟我们一起回国吧,这样呢,互相以后都有的照应。

    穆岩和他即使老同事,又是合伙人,同时还是最要好,最交心的朋友,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他都有责任和义务照顾穆岩的家人,责无旁贷。

    谢谢,不过,不用那么麻烦,你们有事情可以自己先回去的,我知道怎么坐车,怎么买机票回去。杨玲笑笑,不想麻烦任何人,俨然想维持一下最后的体面,这是她骨子里的倔强,她不希望别人她们是弱小或者她们是孤儿寡母就同情可怜她们。

    这和亲疏远近没有关系。

    没事,我们不着急,李和苦笑着道,我还是希望你想开一点,毕竟人死不能复生。

    穆岩的葬礼过去三天以后,他才敢这么安慰。

    他连片骨头灰都没剩下,就这么埋这了,你说,我这回去咋和他爸妈交代啊!想到老人,杨玲又接着哭开了。

    李和道,如果你愿意,我可以现在安排人接老人过来,如果老人愿意的话,以后我也会带老人过来看看。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他同孟建国赶过来之前,杨玲和穆岩的朋友们迫于骨灰不宜携带回国,就让穆岩直接在这里安寝。

    实行的是土葬。

    即使李和现在想办法带回国,开棺也非常的不吉利。

    不了,谢谢杨玲又呜呜的哭开了。

    李和待她情绪稳定下来,就和孟建国一起出去转转,不自觉的又心情烦躁的点起来了一根烟!

    老子就不信邪了!他气的把刚点起来的烟又扔到地上,心不甘情不愿的狠狠踩了一脚。

    干嘛?孟建国被李和这恶狠狠的声音和突如其来的动作吓了一跳。

    李先生刚好想起来他在戒烟而已。齐华适时的插了一句,反正这种事情他不是遇到一次两次了,早就习以为常。

    就这?本来不是笑话的,但是孟建国等人,为什么都感觉这么好笑呢?

    李和叹口气道,那你以为呢?哎,你们是不知道,这戒烟真难啊,别这么看着我啊,有本事也戒个烟给我看看啊。

    他想用烟来缓解下情绪,可是又烦躁了起来!

    戒烟好难啊!

    戒烟的痛苦不是生理上的疼痛,而是精神层面的自我折磨。长久被一块大石压在心头,做过各种尝试未果后,这种压力可想而知!

    他还是真不想学上辈子把烟给抽恶心了,然后就戒烟了!

    经过一次那痛苦,绝对不想再试!

    其实,现在他明白了,说一千道一万,什么方法都是假的,戒烟还是需要靠自律!

    说实话,我也是准备戒烟了。孟建国笑着道,别看我啊,我是早就戒烟了。每次看到车站跟前,有老头专门捡烟屁股抽,心里不舒服啊。你以为我是同情?

    不,我是讨厌,因为我和他们是同类。

    说句难听话,如果有一天,我一无所有了,贫困潦倒了,我可能和他们一样。

    心里啊,就只有一根烟的渴望,哪里还会顾什么脸面不脸面。

    更别提什么斗志之类的。

    得,你牛。李和竖起大拇指,对着胡大一道,咱们向他学习,一起努力戒烟。

    别算上我,我是真没法戒烟,每天就靠这点烟喘口气呢。胡大一摆手拒绝道,真戒了,我也非得抑郁症不可。

    在一旁从始至终都没怎么说过话的刘乙博,突然叹口气道,我现在终于知道,他为什么会来澳大利亚了。

    抑郁症呗。孟建国想不到刘乙博是哪根筋不对了,拿这种大家都知道的问题提问。

    深层次的呢?刘乙博接着问。

    你这以为搞文字工作呢?孟建国这下子更不明白刘乙博的意思了。

    其实啊,国内和国外的环境还是不一样。刘乙博不再卖关子,继而道,在国内,你要是跟人说你有抑郁症,有几个人能信你的?了解你的,以为你是玩笑话,不了解你的,以为你精神病呢。

    而且,有时候说话做事很容易成为别人的异类,再继续生活在这种环境,肯定不能自在啊

    孟建国笑着打断道,在国外就不接触人了?当然,这澳大利亚人是少点,可也得接触不是

    这就是为什么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因了,起码中国人的眼界视野得差不多和发达接轨。胡大一打趣道,连你这种人都不知道什么叫抑郁症,心理知识困乏的可怕,更何况其他人了!

    在发达国家,不敢说大多数人能理解有心理疾病的人,但是起码有一部分人能理解,大概会尊重一点,这再国内就很困难,不笑话你就不错了,甚至以为你吃饱了撑得,胡思乱想呢。

    这还真是。李和深以为然。

    他又想到,这也许更是一部分人选择出国的原因。

    当然,有机会出国,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出国,哪怕此时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国人携手世界即将跨入21世界。

    出不去的,不是不想出去,其实是被困下来的。

    选择?

    根本没得选择。

    精英才有资格选。

    众人接着又聊到那对孤儿寡母身上,孟建国自责道,我和老穆都是80年毕业之后留校任教的,那会你们还是学生,我和他就已经在单身宿舍楼住着了,我俩处的最好。

    哪怕后来,俩人都离校,我们也是在一起工事,也是我和他相处的时间最多,但是,哎,他真的和我说过,他有抑郁症,我那时候也真的笑话过他,后来他就不再提了。

    说完,他又懊恼的拍了下脑袋。

    众人又纷纷劝慰,表面这事情不怪他,无知的又不止他一个。

    不知不觉,认识都有17年了啊,孟建国叹口气,迟疑了一下,还是接着道,我很了解他,他这个人很有责任担当,我不相信,他会这么突然走人,而不给媳妇和儿子做安排。

    李和问,你的意思是?

    起码给留个只言片语什么的吧?孟建国道。

    笔记本我看完了。李和接着道,最后一页就是他死前留的,算遗嘱吧?怎么能叫没有只言片语?

    咱们现在看的那个日记本,只是他其中的一本,他是个掉书袋子,之前每天有事没事都要记个千儿八百字,认识这17年,他只耽误过一天,还是他老婆生孩子那天,他没功夫写,孟建国见大家还没理解,就急切道,突然要走了,怎么就可能留一两行?

    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在其它地方也留了。李和恍然大悟。

    孟建国,也许啊,真有遗书,只是杨玲没拿出来。

    你是怀疑杨小姐齐华露出惊愕的神情。

    闭上你的臭嘴。李和没好气的道。

    齐华看到大家的目光都朝着他这边望过来,疑是他说了不该说的话,可是他还说完啊!

    好吧,他的表情,也许就告诉了大家,他会说什么。

    :厚脸求个票吧,谢谢



1075、遗书
    想当初,中再集团员工郭胜利因为不堪工作压力,跳楼自杀,在电视报纸上,沸沸扬扬的闹了好一阶段。

    后来水落石出,魏洁这样的女人自然是被千夫所指。

    在场的这些人,不一定都是中再系的员工,但是多多少少对这件事都有耳闻,其实更多的是关注下李老二。

    此刻,他们不用多想,就能猜到齐华会把杨玲和谁联系起来。

    但是,齐华不熟悉杨玲,这场的人却都熟悉杨玲。

    杨玲虽然读书不多,没什么文化,却是很多中国男人能希望找到的贤妻的代表,吃苦耐劳,善良不软弱,对生活又很容易满足,不急躁不抱怨。

    穆岩是一直被她当做偶像来看待的,生活上更是把他伺候的像一个孩子,在杨玲的心中,他是天,是地。

    所以,对在场的人来说,他们宁愿相信杨玲为穆岩而死

    至于其它的怀疑,根本就没得怀疑!

    孟建国道,老穆过世的消息,第一个打我电话的不是杨玲,我还是辗转几道消息过来的,穆岩之前在搞教辅的时候,又办了一家出版社,出版社的社长就是他的老同学叫普宁,普宁是从和咱们上次见到的那个nikole嘴里知道的。

    普宁见我没反应,就夜里请我喝酒,才过来试探我,果真我是不知道。

    等我再接到信息,已经是过世三天,所以才慌里慌张三更半夜挨个打电话给你们。

    来了之后,这杨玲啊,就是那性子,就是死了男人,也不想麻烦人。

    老穆的遗嘱大概就是托孤的性质,能托给谁?

    大概就是咱们这些人。

    她要是不想麻烦人,自然就藏着不拿出来罢了。

    所以啊,这老穆千算万算,就是漏算他媳妇这性格,是这么个要强的,什么都要自己死撑着。

    还真是这样。李和一琢磨,倒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估计差不远。胡大一也认可的点点头。

    其他人也是跟着附和。

    齐华一时间感觉脑子有点不够用,怎么屋子里那么一个看着貌不起眼的中年妇女可以引得这么多大佬做背书!

    对方可不是什么娇滴滴的,我见犹怜的女人,颜值也就在及格线之上,五官耐看罢了!

    刘乙博摊摊手道,那怎么办?找她要遗书看看?大家总得把这解开吧。

    孟建国想了想,硬着头皮道,我跟她最熟,还是我去找她吧,你们在这等着吧。

    不等大家反应过来,他就一个人进了屋门进去,令人惊奇的是,不一会儿又推门出来,手里还遥举一封信。

    李和惊奇的一把抢过,眼光信封署名上,只是没有想到是,这封信居然是写给他的!

    而且还是一封带着邮票的国际信件!

    上面还盖着一个蓝色的邮戳,表明投寄失败!!

    惊奇的问,这封信一个月前就寄出了,然后又被回退回来了?

    孟建国点头,我问杨玲了,她说是穆岩自杀第二天才回退回来的。

    接着又叹口气道,看来,自杀这事,真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还不是冲动。

    你直接要的?李和问。

    孟建国道,那要怎么样?

    既然她有心要藏,就不会这么轻易给你吧?胡大一不解的问。

    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他能不给?为了自己的骨气,挡孩子的前途就不应该了。孩子是她的软肋,孟建国叹口气接着道,还有,咱们都知道了,她再掖着,显得自己不磊落,她也不愿意担这个名声。

    李和缓缓展开遗书,他很确定这是穆岩的字迹,因为穆岩喜欢苏轼,而且苏轼执笔为侧卧笔,适合钢笔写,所以穆岩专门临摹苏轼,就是那种所谓的‘石压蛤蟆’,字体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所以穆岩的字体,他是不能认差的。

    小李子:

    给你去这封信,是想让你来帮我收尸的。

    赶紧来,不然真臭了,南半球热的很。

    本想给你直接电话,可是仓促之中,不知如何开口,但是我想,即使我不说,你大概也是能理解我的,我只是想给世界腾个位置而已。

    今次一别,永无相见,聚散无常,切勿想念。

    我朋友极多,也有亲胞兄弟,但是极有能力者只有你了,善后事只能拜托与你。如你不便接受,不必为难,本就是极不合理的请求

    第一:葬礼随意,但是不要进悉尼华人区的墓地,我去看过,放鞭炮烟花的甚多,太过吵闹,我不喜欢,还是安静一点的好。

    第二:我的固定资产只有这套房子和在京大附近的一套房子,皆以委托律师办理,转入杨玲名下。卖或者自住皆可

    第三:我想她大概是不愿意留在此地,因她不懂英文,现金已经全部汇入她在国内的卡内。
1...636637638639640...8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