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不一而足。
还非常的排外。
潘友林和黄炳新两位我印象深刻,才华出众,李先生真是伯乐也。林绍良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
李和举起杯子道,林先生,祝我们合作愉快。
早先二人就私下达成了金融合作的协议,而潘友林和黄炳新也是执行力很强的人,没几天就亲自率领团队到了印尼,同林绍良的亚细亚银行签订了一系列的合同。
合作愉快。林绍良举起杯子也不含糊。
李和笑着道,论赏识人,我是不及林先生的,毕竟能挖的起李文正先生的人是不多的。
没有其他人在,他才愿意说这话。
这叫相得益彰。林绍良哈哈大笑,钱王李文正既是他的合作伙伴,也是他的下属。
宴会厅里突然安静了下来,音乐也停了下来,有人小声的道,资政来了。
大家晚上好。
宴会厅里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问候声。
林绍良低声在李和身边道,李资政来了。
恩。李和拉了一下自己的领带。
李广耀所过之处人群自动的分成了两边,只见他一一握手招呼完毕之后,径直的来到了李和的身边,伸出手道,欢迎,欢迎来到新加坡,上次在茂物我们就是见过的。
李资政的记性很好。李和笑着回应。
他仔细的看着眼前的这个老头子,感觉和普通人没有区别,但是人家确确实实的是世界风云人物。
要说他**,李广耀已经先后四次访华,全世界的领导人没有比他更频繁的。
要说他认同中国,但是在新加坡他又实行以说英语为荣说汉语为耻,在国际上,他是一贯的亲西方。
但是不管怎么样,李和明白,能让小平同志称赞的人物,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更不是什么阿猫阿狗。
1992年,小平同志南下深圳,做了最著名的南巡讲话:出国去看看,并且要向各国学习,特别是向新加坡学习。他们有良好的社会纪律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我们应当向他们借鉴,并且比他们管得更好。
这段话,引发90年代千万名干部下南洋大潮,在新加坡参观考察调研,当然也有旅游。
直到李和到新加坡之后,也能看到络绎不绝的中国考察团。
如果说中国技术上得益于西方,文化电影得益于港澳台同胞,那么许多体制规定,廉洁自律政策是得益于新加坡。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 手机版网址:
909、老闺女
他是现代新加坡之父,他制定的政策成为了亚洲的范本,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新加坡的形象和声誉。
不管怎么样,李和都没有资格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评价他的好与坏,有资格评价他的只有新加坡人和他自己。
李和甚至对他还有一种由衷的敬意,毕竟他使得新加坡这样的一个弹丸之地成为世界级的国家,自己也成为世界级的政治家。
其成就足可标榜史册。
李广耀朝着周围的人笑着道,中国出现李先生这样的人物,我们就应该有理由更加积极进取了,要不然可能就被撵下来。
我曾经就公开说过,你们是这样的一个泱泱大国,有绝对的信心,只要有朝一日重回正轨,登上世界首席之位是必然的趋势。
所以将来肯定会还有更多像你这样的人物,我们新加坡的各位同仁要加一把劲了。
旁边的一众人都认真的听他讲话,听得很细致,好像生怕错漏了。
谢谢李先生谬赞。对于李广耀这种大开大合的讲话方式,李和有点不习惯。
李广耀继续道,有30年时间,你们与世隔绝,处境艰难,历经挫折。但是现在,你们正在发展的高速路上。他们说,这个不对,哪里都有竞争,我们是要积极面对,因为投资会流向最大最有作为的市场。
李和道,李先生高瞻远瞩,我很佩服。
李广耀同他寒暄完几句之后,就走过李和身边,去和其他人继续握手问候。
林绍良道,李资政很看好你。
有什么用?李和不受他管,又不端他饭碗,敬佩归敬佩,但是基本没有什么受宠若惊的觉悟,这还犯不上。
李先龙端着酒杯过来同李和举杯,一再的示意双方可以在苏州工业园上合作,但是李和只是装糊涂听不懂。
虽然他对对方的提议很心动,可是要合作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时候!
现在才提合作?
迟了!
大老板在新加坡的时候你不说?
现在再合作算什么意思?
真要合作,也要缓上半年,甚至一年。
来同李和碰杯的人越来越多,李先龙得不到与李和独处的机会,只得讪讪的走人。
这一晚,李和喝的晕头转向。
回到家,已经是深夜11点钟,他在客厅里喝完一壶茶,发现老五屋里的灯还在亮着。
他去敲门,老五开门,李和身上的那股酒味熏着了她,赶忙掩住鼻子问,干嘛?
你还不睡?李和看到台灯底下是一大摞的书,揉揉眼睛,自问自己没喝醉啊?眼睛也没花啊?
这太阳是哪个方向出来的?
老五居然会熬夜看书?
晚点就睡。老五回答的心不在焉。
真不跟我回家?老娘可是很想你。李和试图做最后一番努力。
不回。老五回答的很肯定,我要好好看书,年后就考试了。
那你看吧。李和都转身了,突然又回过头,试探性的问道,明天给你请家教?
老五随口就应道,好。
那请全科的?李和很高兴,他本来就是随口一问,不抱多大的期望,哪成想老五能这么爽快。
嗯。老五点头。
那等着吧。李和很是欣慰。
郭冬云的速度很快,在李和离开新加坡的当天就为老五请来了国立大学的两个女生来做家教。
李和见老五没有排斥,这才彻底放下心,作为表扬,临走之前在她的桌上放了二万块钱。
飞机抵达香港已经是下午五点钟。
就你一个人?丁世平亲自来接机,帮着董浩提过一个行李后,发现除了董浩和齐华,再无其他人。
李和笑着道,那该还有谁?
丁世平笑着道,这到年底,你老娘总是唠叨你家老小回来不回来,心想你会不会带回来,我这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李和道,她不愿意回来我又不能绑着,随便她了。
钻上车后就不再言语。
王玉兰看到李和进到院子,好像没看见似得,任由他打身前过,却是一个劲的朝着他身后张望。
等李和已经进了堂屋,她又腾腾地跑到大门外,结果大失所望,没有看到她想看的人。
她急巴巴的扯住正在车上收拾东西的董浩问,小董,是不是二和又熊她了?
要不然她老闺女没理由不回来啊!
董浩道,没,小李给她请了辅导老师,她正认真学习,准备备考大学呢,忙得很,为了不耽误学习时间,就不愿意来回耽误时间,说是考试完以后就回来。
蒙谁呢?
王玉兰压根就不信,她自己肚子里出来的丫头,她能不了解?
那是能爱学习的人?
为这学习成绩兄妹俩都不知道吵了多少架!
怎么可能认真学习?
这扯的都有点没边了!
要是说其它她还能信,唯独这个就有点假。
董浩无奈的道,老婶,真没骗你,是真的,她现在学习很用功,小李都给她安排了大学,她不愿意,非要自己考。
说的没谱了!
王玉兰懒得听他虚话,又转身回到了客厅,进门就问李和,你老妹小,你怎么就不晓得让着点?
什么?李和笑着道,谁没让着她了,是她自己不愿意回来的。
他倒是挺了解他老娘,他家兄妹五个,三个已成家,各有事业,生活条件也不差,王玉兰根本不需要过多的过问。
没成家的就只有老四和老五,她就会多顾着点,只是老四向来独立,有自己的主见,她根本操不上心,眼前她最放心不下的只有老五了。
那前阶段还和我说要回来呢?王玉兰明显不怎么高兴。
李和道,不信,你就打她电话问,我真没怎么的她。
强按牛头不喝水,强按鸡头不啄米。她学习不好就不好呗,你以前念书俺也没怎么着你啊。王玉兰就差点把眼泪给挤出来了。
她还是不信儿子的解释。
她了解二儿子的脾气,这肯定是给小闺女气受了!要不然小闺女不会赌性子不回来!
910、都是你的错
你看看,你怎么又这么呢。李和无奈的搂着老娘的肩膀道,你一打电话不就全清楚了吗?你老闺女现在非常有骨气,要自己考大学,不让我插手,非要留在新加坡,说要好好补功课,把以前浪费的时间给补出来。
他不怕老娘给老五电话,老五再怎么不懂事,也不会不知轻重的把自己跳楼这种丢人事给说出来。
你当我不会问啊。王玉兰的心里犹自有气。
行了,我饿死了,能不能给我弄点吃的啊?不能光顾着疼老闺女,把儿子给饿坏了,偏心不带你这样的。李和把老娘往厨房的方向推。
你老妹最小,疼她不应该吗。王玉兰不需要推,还是忙不迭的去了厨房。
快点啊,我随便吃点就行。李和对着老娘的背影喊。
他倒是愿意给老娘找事情做,要不然她自己都会感觉没存在感,有时候人要是找不到被需要的感觉,就会显得特别的孤独。
他做过老人,他懂。
不说为孩子顶天立地,起码要帮着一点事,这样自己还有点用处,减少心里的愧疚。
王玉兰在厨房忙活一通,一大铁盆的老母鸡汤就端到了儿子的面前。
来到香港之后,从说话到做事,再到消费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去菜场不再讲价了。
但是在吃喝方面依然是我行我素,并没有学会香港人的精细,家里漂亮的瓷盘,她就是不爱用,好看不中啊,根本放不下多少东西,还是大铁盆最瓷实,稳当。
除非家里来客人多了,为了图好看,她才会用盘子,要不然自己家里吃饭就是论盆。
这也太多了,我怎么吃的完。李和实在是无语,他早就过了二十来岁能够暴饮暴食的年龄了。
王玉兰道,没事,你喝不完还有小董他们呢,你爹等会回来还要喝呢。
人呢?李和回来这么长时间也没见到李兆坤。
大昌家儿子娶媳妇,你爹去帮着打下手了。
大昌是谁?李和没听说过这老俩口什么时候又交了新的朋友。
也是渔村的,你爹喜欢猪头肉下酒,老是买他们家的。
王玉兰在这里住了这些年之后,同李兆坤也处了不少相熟的人,远的不说,就是李沛和李柯等孩子同学的家长,她没事都要去陪着聊几句。
人家见她家出门都是豪车接送,又有大家传说中的豪宅,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大家没有不恭维她的道理。
王玉兰这人心眼小,但是心思单纯,真把人引为知己,还隔三差五的请人来家里玩,表现出来了自己大方的一面。
因此从表面来看,她也有不错的人缘。
有了人缘,有了自己的圈子,她对回老家这件事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执着了。
李兆坤摸着肚子打着酒嗝回来,先是瞟了儿子一眼,然后毫不客气的端起李和面前的茶壶往自己的肚子里灌。
那是我的茶壶。李和想拦都没拦得住。
稀罕呢。李兆坤不屑的把茶壶往桌子上一跺。
慢着点。李和听着紫砂壶和大理石台面的碰撞声,心里一阵肉疼。
李兆坤起身跑了一趟厕所,水箱响后,过了几分钟,李和也没瞧见他人出来,只听见咚咚的几声开门声,几声关门声。
老子的酒坛子呢?李兆坤即使是喝醉了,也不忘记这一茬。
眼看就是春节,他就是再混,也想着一家团圆。
何况家里最贴她的心就是老闺女了,其他人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哪里有老闺女好啊!
没有老闺女,他这个春节肯定过不舒心的。
王玉兰道,要好好看书,不能在路上耽误。
放你娘的屁!李兆坤这话是冲着李和骂的。
闺女啥德行,他能不清楚?
好好看书?
开什么国际玩笑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