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1979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李梅果断的道,那你管不了,就让二和管,你也别心疼你闺女,这丫头的性子是得磨磨,不然以后还得了。

    娘俩絮絮叨叨的聊了一上午。

    李和拎着一桶小黄鱼进厨房的时候,娘俩才想起来午饭还没有做。

    老五看见李和冷哼一声,把头扭过去,不打算再搭理他。

    李和道,别给我哼哼唧唧,下午去跟于德华把签证办了。

    李隆道,哥,真送她出国啊?

    我不出国!老五横眉冷对。

    不好意思,你说了不算,你要是有本事给我考上香港的大学,我一点意见都没有,还少操心。李和的态度很坚决。

    老五反驳道,你怎么就认定我考不上大学的?

    你自己什么成绩,心里没数?还要我多说什么,就没见你一门成绩拿过a的,要点脸行不行?我要是你,都不如死了算了!

    这话也是气急了说的,李和说完才感觉说的重了。

    可是不这么说,他撒不了火气啊!

    每次看到老五的成绩单,他的心脏病都要出来了,见过差的,就没见过这么差的,何况还是出在他们家里。

    成绩差也就算了,居然还敢没脸没皮的去搞早恋!

    你这死孩子怎么说话呢。王玉兰气的埋怨了一下李和。

    好啊!你想我死是吧!我就死给你看啊!老五哭着跑出去了。

    小琴。王玉兰第一个在后面追。

    这死丫头。李隆等人也赶忙在后面追。

    古小华还在一旁发呆,李和朝他吼道,傻站着干嘛,去给我追回来。

    然后气急败坏的坐在沙发上点着一根烟。

    抬头发现汤老头的儿子汤振邦还在一边坐着,他尴尬的笑着道,不好意思,让你看笑话了。

    汤振邦道,不用客气,清官难断家务事,都有难念经的经,不用太在意。

    李和递过去一根烟,汤先生在哪里高就?

    第一劝业银行。

    李和夸赞道,不错,这是大银行。

    虽然日苯经济已经进入低迷期,但是日苯第一劝业银行任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银行。

    汤振邦摇摇头,这两年日苯经济低迷,直接影响到了我们香港分行的业务,美国万国宝通银行有后来居上之势。

    李和对送茶过来的阿姨说,姜姐,你去烧饭吧,中午留汤先生在这里吃饭。

    汤振邦摆摆手道,不用这么客气,我把我姑姑送到这里就是完成任务了。

    别这么客气。李和把要站起来的汤振邦按下,不喝醉不准走。

    两个人就这么继续聊着,古小华在门口站了一会,又进来道,送到于先生家里了。

    一个老太太给她添麻烦干嘛?

    于家于德华不在家,只有一个于老太太在家。

    古小华道,她不愿意回来。于太太和她女儿都从加拿大回来了,于先生也在家。

    李和道,那就更不能在那了,像什么样子。

    又没去别人家,我留着她的,你这做哥哥的一点都不能让着点。于老太太拄着拐杖进屋就把李和训斥了一遍。

    麻烦你了,婶子,你坐。李和站起来给她让位置。

    于老太太笑着道,我不坐了,我怕小华这孩子说不清楚,特意来告诉你一声,省的担心。在我那没事,她和我孙女又不是聊不来,两个人作伴也是好的,我就让她在我住一阶段,等她想清楚了,我再送她回来。

    她婶子,真的不好意思了。王玉兰在一旁也左右不是。

    于老太太笑着道,你拿小五的几件衣服给我,就给带回去。

    那就麻烦了。王玉兰赶忙去收拾老五的衣服去了。

    李和没辙。




688、揾食艰难
    老五一连好几天没回来,李和提都没提,也就由着她了,反正他送老五出国的决心很坚定。

    不过王玉兰和李梅等人去看了好几趟。

    于德华见李和面色不高兴,也大概知道因为什么,就笑着道,小孩子嘛,都有叛逆期,没什么大不了的,像我闺女那会,也不听话,都恨不得一巴掌给拍死算了,省的少操心,可那是自己闺女,哪里舍得下手,现在就好了,读书多了,年龄大了,也懂事了。所以呢,你也别着急,以后慢慢会好的。你放心,在我那住着可以的,你们啊,暂时别见面,冷静下来再说。

    李和没接他的话,却是在闷头看自己的报纸,突然笑着道,这个新闻看了没有?

    于德华摇摇头,没注意看。

    李和把报纸递给于德华,帮我捐100万给李先生。

    李广耀以个人名义起诉纽约时报?于德华不解,这个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李和道,因为我同样看这些报纸不爽,有人要烧火,我加点油就是了。

    我跟新加坡那边并不是太熟。于德华小声道,人家不一定接受这个好意。

    李家坡的李家是不可能缺钱的。

    李和想了想,让郭小姐出面吧。

    虽然郭冬云从来没有具体说过自己的家世,但是据李和猜测,绝对是东南亚显赫的华人家族,绝对不是什么小门小户。

    老五坐在人行道的长椅上,望着远方,眼神极淡极淡,淡到没有任何的情绪,让人几乎察觉不到她的存在感。偏偏,她却又有着一张极出色的容貌,让路过的人,都忍不住要驻足回眸,无法忽略她的存在。

    手中拿着一块面包,似乎没有朝它咬上一口的意愿,就只是拿着。

    喂,你不是说饿吗,吃点东西呗。旁边还有一个短发女孩子,和老五的年龄差不多,她居然也傻傻地浪费半小时陪老五发呆。

    小玲,你吃吧。老五又把面包递给女孩子。

    我不吃啊,你吃吧。有咩事?我都不知道你烦恼什么,你大佬这么有钱,我们羡慕不来的。小玲叹口气道,要不回家吧,你天天住在别人家,也不是太好吧。

    老五朝她翻了个白眼,哎,你不懂,总之是衰到贴地。

    小玲不服气的道,什么我不懂,天地有正气,无钱无天理。

    我想嘎?跟你说不明白。老五还是被这句话逗笑了,三姑六婆啊你。

    那,会开玩笑就是没事喽!小玲搂着老五的脖子道,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知道不当讲就别讲喽。

    好心着雷劈。小玲还是继续道,我爸妈都是辛辛苦苦,搵食艰难,一家人住着鸽子笼,我大佬呢,更没本事,你见过的啊,油麻地混的扑街,早晚让人给砍死啊,哪里像你大佬那么能耐,住着千尺的海景大宅,你自己都有自己的屋子,都不知道我有多嫉妒啊。所以呢,我们这种人只能努力读书,进了拔萃女校,自己给自己挣钱程啊,你呢,家里有钱,轻轻松松进了,还不知道珍惜。

    对不起啊,小玲,你从来都没说过。老五低着头,这是她第一次听最相好的朋友说心里话,在她的印象中,小玲向来是开朗的很。

    小玲笑着道,没事啊,我没抱怨啊,天生庸材亦有用,捱你唔死一世穷,早就习惯了。

    哈哈老五再次不厚道的笑了,其实呢,我倒是羡慕你呢,你哥哥很宠你的,从来都不凶你,你父母对你也很好的。我爸爸你见过的,从来都不管我的。我们家呢,是该管我的不管,不该管我的偏偏喜欢多事。

    小玲道,只要我大佬给我钱,我宁愿他天天骂我呢!光说好话有什么用。

    老五摇摇头,我家里呢,从记事起家里就很穷的,天天都是吃玉米糊,看你这样子,就知道没吃过的喽。后来我哥做生意喽,家里才好起来的,后来她就把我送到香港来读书,那话我不会说广东话,有人喊我北姑啊,心里很难受的,恨不得杀人哦。他又不理解我,一不合他心思,就会骂我喽,我又不是傻子,被骂了还不还口。就像这样子,很容易吵起来的。

    小玲睁大眼睛道,你大佬到底有多少钱啊?

    也是我大侄子操心,跟我没关系,我不操这份闲心。

    小玲央求道,说说呗,我很好奇的。

    老五无奈的道,我真不知道,反正应该很有钱吧。

    跟李超人比起来呢?

    老五不确定的道,大概是我哥吧,我有一阶段无意间听他们聊天,好像找我哥借钱吧。

    你吹吧,李超人找你哥借钱,那是香港首富。小玲有点不信。

    我又没让你信。老五说的心不在焉,你现在别和我提他,提起来我就烦。

    你等你哥来和你道歉,然后接你回家?

    做梦,他不可能道歉的。他这个人向来独断,他就认为自己说的都是对的,向来很少听讲别人意见的。老五喝了咬了一口面包,漫不经心的道,我也不想回去,回去他要送我去新加坡读书。

    真的?小玲的眼睛发亮。

    喂,你这是什么眼神?心灾乐祸?

    你真运气,我想出国都没机会。小玲反而叹了口气。

    老五不屑的道,想去你去喽。

    我爸妈要是有钱,自然不用说,可惜没钱哦。我在读书的学费,他们都费力气了。其实,这么好的机会,你不该拒绝的。

    老五道,我要是出国了,以后就看不见你了,你舍得我啊?咱们姐妹的感情这么好。

    小玲站起身,伸了伸腰,又不是一辈子不见面,出去读几年书而已,何况,你是读预科,你大佬再捐点钱,你可以直接读大学的,哪里还能像我们这样熬夜苦读赶会考。

    老五只是勉强的笑笑。



689、丢地
    总之呢,我不会随意听他的摆布的,他不能说什么就是什么。

    喂,大姐,你有没有搞错,这种事情也赌气?小玲安慰道,其实呢,人生是为自己负责,不是给自己赌气,没必要的。

    老五摇摇头,我没赌气,只是不想将选择权交给别人,让他人代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我父母不行,我哥哥也不行。如果将来选错了,我是不是该怪我哥哥?如果我把责任推给他,才真的开始变成了一个失败者。我只是想快快的长大,快快的毕业,然后快点的挣钱,走自己的路,离他远远的。

    她的态度很明确,她需要人生的主动权和控制感,哪怕失败了,她也不需要责怪任何人。

    如果,他,李老二,替她做好了人生规划。

    那么,将来过得不好,是不是意味着她有了埋怨的对象?

    那样更会显得她一个失败者。

    而且,她不想像老四那样,背负任何的期望,她只想活成自己想活的样子。

    搞不明白你,你的想法很奇怪哦。小玲跟着耸耸肩,想挣钱,就得更加努力的读书了是不是?不然只有去钵兰街喽。

    连你也看不起我?

    没有啊,我只是想说,你家里条件这么好,没有必要折腾的,我大佬要是肯给我这么多钱,让我把他当祖宗供着都行的。小玲继续笑着道,你要面子嘛,面子才值几个钱。

    老五站起身就走,不愿意听对方继续聒噪。

    喂,你往哪去啊。小玲急忙追上,你不是喊我出来逛街的吗。

    不想和你多说啦,连你也不理解我。老五甩开她的手。

    那,有没有这么小气啊?

    我就是这么小气啊,你又不是第一天认识我!老五还是扭头就走。

    她这边还没消停完,王玉兰和李隆娘俩又起了争执。

    我实在没时间忙了,外面的生意都搞不过来。李隆很坚持的要把家里的地给丢了。

    不种田?不种田你喝什么,吃什么。王玉兰的声音陡然提高了一个八度,这是她第一次这么有原则的强硬亮明自己的态度。

    是啊,忙也就每个月忙那么一阶段,耽误不了几天。儿子要把地给丢了,李兆坤都觉得有点不心安,这也是他第一次旗帜鲜明的和王玉兰站在一个战线上。

    他不是一个种地的能手,对地里的活也大概熟悉,只是懒于营生而已,但这并不代表他就不知道珍惜土地。

    他的骨子里还是一个彻底的庄稼汉,一辈子晃荡来晃荡去,一直是主流社会里的另类,混的不好了,他终究还是有底气的,因为有家可以归,有土地可以落根。

    及至他现在手里小有积蓄,也是不赞成儿子不种地的。

    没地了,就不踏实啊。

    李隆道,只是撂给二叔和三叔种,承包地还是自己的,以后自己想种了还能要回来,又不是要不回来。

    段梅也在旁边解释道,这一季咱俩忙得那么多,一点收成去掉种子农药化肥就没几个钱。

    两个人现在都在县里买了房子,县里也有生意,老家的院子里都快长草了。

    是啊,他俩现在生意不赖,在地里累死累活的也没多大意思。李梅也在旁边帮腔,她同样有丢地的想法,杨学文常年忙生意,杨老太老俩口年龄也大,而她自己,眼前一个小闺女在她身边,就够她忙得了,一个女人再能干,也不能又种地,又照顾老照顾小。

    李和也道,我们在这边没种地,也没见我们饿死啊,有钱哪里不能买着吃,他们自己心里有数的,你别管了。

    他见王玉兰没吭声,以为这事就这么定了。

    可是晚饭的时候,却是没有见王玉兰的人。

    何芳过来对着李和朝王玉兰的卧室努努嘴。

    李和问,怎么了?
1...438439440441442...8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