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1979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一定,一定。柳联想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忙不迭的点头,许多苏联专家有的已经安排好工作岗位,对于没有安排好岗位的专家,我们给他们安排了翻译的岗位,帮助我们把俄文技术资料翻译成英文,这样这些技术资料的作用就可以发挥到最大,哪怕不懂俄文的人也能轻松的使用。

    在不知不觉中他跟李和的地位差距是越来越大了,不管李和怎么说话,他也只有听的份了。

    这个方法好。李和不断的赞叹,这样可以解决俄文翻译不足的问题。

    俄国专家里面有甚少懂中文的,中国人里面也没多少懂俄文的,这对中方来说,造成许多沟通难题,许多技术资料只能束之高阁。

    但是用英文就不一样了,在人类近代自然科学技术方面,许多先进发明创造和尖端科学技术来自英美等英语国家的科学家。

    他们用英语写成的科研报告和资料以及发行的英文学术期刊必然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和科技人员的青睐,为了获取英美的先进科学技术,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非英语国家的大批科学家和科技人员不得不下苦功学习英语。

    所以不管是苏联的专家还是中国的一些学者甚至学生,英文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用英文构筑沟通的桥梁,无疑是非常好的办法。

    柳联想点点头,我们这项经验已经在外国专家局全面复制了,许多暂时无法安置的俄国专家都参与了翻译工作,根据这些资料成果,我们的人员进一步研究,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许多论文都发表在了国内国际顶级期刊上,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目前国内文献图书检索系统是哪家在做的?李和再次想到了科研项目重复,资源浪费问题,所以科研项目数据库和文献图书期刊数据库的建立是必然的了。

    国内还没有设立公共数据库,有些研究机构厂家获得的重要数据公开发表的范围有限,更无对公众开放的机制,因此,研究者根本无法得知哪些单位哪些个人进行过哪些相关研究,从而导致重复研究而造成资源浪费。

    三金工程他还没见到影子呢,所以不得不再次问一下。

    柳联想想不到李和会关注这个问题,只是道,86年计算机所引进过数据库,89年的时候中科院搞了一个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效果都不错,从目前来看最好的还是dialog系统。

    联机要90美元一小时,哪个研究所能承担的起?中国真正接入国际互联网是在1994年之后,还只是64k的国际专线,速度慢的令人发指。而此时还没有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速度更是渣,一遍文档下来没有几百美金想都不用想。

    科协刚刚提出了一个‘金桥’计划,预计明年会在全国推广。柳联想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

    李和肯定的道,信息化和工业化并举,这条路没错,网络最重要的是传输,信息资源的汇聚,这是一个巨大的威力,一旦中国接入国际网络,将实现与国际信息的接轨。

    发达国家通常是在工业化后才搞信息化的,而我国出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实行了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方针。

    信息化的概念引入中国后,政府列入了重点工程,所以金桥工程和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及西方七国集团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是同期提出的。

    这才是真正的与国际接轨。

    金桥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具有规模经营能力的覆盖全国的信息通信网,解决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通信与交换,与中国科技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一样,是中国四大骨干网之一。

    后来前身为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的中国科技网与美国nsf直接互联,实现了中国与inter全功能网络连接,真正的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不过最终发展成规模的只有一家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因为背靠邮电部,树大好乘凉,中国电信有多威风就不必说了。至于后来同样属于一个爹妈的网通联通移动表示不服,纷纷组建了自己的公用互联网,比如cuni。

    柳联想点点头,这只是科协的一个想法,能不能推动还是两说。

    按他的想法,国内的网络协议标准都还没规范,又何谈推动。

    也对。李和也无奈的摇摇头,路由器还属于禁运物品呢

    a




495、骨灰
    此时国内也就一个30多台路由器支持的局域网,至于国际互联还只是一概念。

    越过长城,我们可以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诞生的豪言壮语,说出来容易,可是做出来不容易。因为没有接入国际互联网,发邮件租用信道的费用非常高,每1k流量的费用超过6元钱,每收发一封电子邮件都要花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而且美国人可以随时中断对中国的邮件转发服务和与国际计算机网络的连接。

    本来他想花钱搞公关,把互联网提前接入中国,但是怕弄巧成拙,最后反而熄了心思,还是按照原来的道路最好不过。

    不过他已经做了许多关于网络的工作,只要跟计算机沾边的公司,他都投钱了,能收购就收购,能入股就入股。

    至于以后是赚钱还是亏钱,他自己都不知道,因为计算机这一块,除了微软ib甲骨文这样的大公司能让他记住,其他的公司他压更就记不住几家,只能普遍撒网,重点逮鱼。

    像osaic浏览器这样原本的扑街公司他是全资收购的,唯一做的改变是让此时让该公司的研究员马克·安德森做了总裁,至于会不会再有网景公司出现,他就不得而知了。

    sunicrosystesat≈ap;ap;ap;tib微软他都有不超过5的流通股,都是挂在远大投资的名下,暨现在的远大投资集团。

    至于收购,他想都没有想过,因为这些公司和通用一样,都是属于美国的战略性企业,能收购成功才叫有鬼呢。天上的飞机海里的航母潜艇银行的系统可能都是出于这种大公司,你一个外国人来收购,是什么心思?

    美国政府肯定要找你聊一聊人生,谈一谈理想。

    所以可以去啃苹果,但是坚决不能动微软!

    从这方面来说,盖茨同志比乔帮主要伟大多了,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世界上可以没有苹果,但是绝逼不能没有微软。

    微软是真正意义的改变了世界,把自己的一切深植于现代工业体系之间。

    吴主任让我来问一下你的意见。柳联想终于说到了正题。

    国资管理局的?财政部姓吴的主任,李和只记得这么一位。

    是的。柳联想点了点头,这是计算机研究所和财政部的意思。

    李和问,王部长怎么说?

    是吴主任跟我聊得。柳联想很想冲李和翻个白眼!

    你以为我是你啊!

    王部长是我相见就见的吗!

    财政部给多少钱?李和倒是不觉得反感,一个不断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轮的融资,谁投钱不是投呢?何况还是树大根深的财政部。

    他更加没有反对的道理了。

    五千万。

    李和问,那按照目前新计算机公司的状况,我还能剩下多少?我这里可是有原始资金入股和技术入股。

    技术股主要是送过去的那一批前苏联专家。

    柳联想道,你放心,李老师,这个坚决不能让你吃亏的,我们会有一个完整的资产评估,然后确定股权溢价。吴主任也表达过这个意思,所以让我来先跟你沟通一下。

    我没意见,你联系一下潘友林先生吧。

    李和倒是心里有数了,肯定不会亏的,而且新计算机公司业绩发展好,估值在前一轮价格的基础上往上翻番都是正常的。

    虽然会有股权稀释,但是稀释不一定是坏事。筹集资金,找大靠山,把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能做到这一步的话,稀释股份就很值得。

    公司持续的市值增加带来的收益会远高于出让的那一小部分股份的价值。

    换句话说,让出一小块蛋糕,然后换取整个蛋糕的一步步做大。

    仰勇打电话过来问李和,宝马汽车的配套项目招标会要不要参加。

    李和算了下时间,眼前的第一要务是送父母和几个孩子去香港,只能看看回程能不能赶得上了。

    朱老头的追悼会被安排在了八宝山,花圈从里排到外,以至于李和买过来的花圈都快没地方放了。

    来告别的人也排成了数百米长队,李和与丁世平只能站在队尾。

    东礼堂告别厅上悬着朱老头的巨幅照片,眯缝着眼,笑的并不庄重,有点贼兮兮的感觉。

    大概是朱老头单位的领导,在台上给朱老头冠上了一系列的头衔:著名国学大师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古典文献学家然后深情并茂的诵读了重要领导悼念朱玉文先生的挽联挽诗祭文唁电,并代表家属表示感谢。

    李和这才知道朱老头的全名。

    突然奏起来的哀乐,让他有点喘不过气。

    火化炉大烟囱排出黑色的浓烟,伴随着的怪怪的气味,也让他抽了一半的烟抽不下去了。听到旁边人说要往万安公墓去的时候,李和才想起来了什么。

    他对丁世平道,看看朱玮琦那小子在哪里!

    丁世平把萎靡不振,眼泡浮肿的朱玮琦找过来了。

    朱玮琦耷拉着鸡窝头,问,李哥,谢谢你能来。

    李和不跟他客套,直接不客气的问,他们要去万安公墓是什么意思?

    朱老头的遗言是骨灰送回老家。

    我爸不同意。朱玮琦的头更加低了。

    为什么?

    朱玮琦道,他们说没时间。

    李和皱着眉头问,你也没时间?

    我说我送回去他们也不乐意。朱玮琦突然哭了,呜咽着道,李哥,我好没用。

    跟我一起过去。李和一眼扫到了在远处闭目养神的溥和尚,旁边坐着百无聊赖的寿山。

    溥和尚闭着眼睛,捻着佛珠,明显不愿意搭理过来搭讪的人,只能假装看不见,这样人家也不好跟他攀谈。

    听见李和的声音后,睁开眼睛,微微一笑,我还说你是不是没来。

    李和道,这么多人,我也挤不过去。

    寿山道,我死后要是有这么风光,我倒是也乐意了。

    不过没人接他茬。



496、停薪留职
    李和示意朱玮琦把他爷爷骨灰的事情向溥和尚和寿山说一遍。

    朱玮琦见李和及其眼前两个老头子都肯支持他,自然一五一十的都说了。

    溥和尚听完,没有什么表示,淡淡的叹了口气。

    只有寿山破口大骂,养这种儿子有什么用!不孝之子!悲哀啊!悲哀!

    李和道,我不认识他儿子,只能靠你们二位了,你们给说说,这怎么办?

    一听到要找朱老头儿子的麻烦,寿山刚才的气势立马就弱了,只能眼巴巴的望着溥和尚。

    看到寿山这个熊样,李和大概心里有了数,寿山是有名的欺软怕硬,是完全符合社会达尔文主义规则的象征。

    李和问朱玮琦,你爸爸哪个单位的?

    朱玮琦道,市财政局上班,好像是税政处。

    溥和尚笑着对朱玮琦道,你喊下你父亲过来,我们好好说说。

    朱玮琦咬咬牙终于还是去了。

    朱玮琦父亲的个子很高,脸型方正,架着眼睛,斯斯文文,他对溥和尚很客气,溥叔,谢谢你能来,一直这么忙,没顾得上你,十分的抱歉。

    溥和尚面无表情地问,轩龙,你这是准备把你父亲安葬在万安公墓?

    朱轩龙先是瞪了一眼朱玮琦,怪他多事,然后才笑着解释道,溥叔,你也知道,我们在老家没亲戚了,连个祭扫的都没有,送回老家我实在是不放心。放在这里方便我们以后去看看,清明春节我们都能来,。

    可你父亲的遗言你终归要照顾到的。溥和尚知道朱轩龙说的是事实,也很在理,他不好辩驳,何况还是人家的家事。

    朱轩龙道,溥叔,我父亲过世的时候我不在身边。玮琦这孩子整天没一句实话,他还说我父亲要把拆迁房都给他,这种胡话都能说,我还怎么信他?

    朱玮琦争辩道,爷爷就是这么说的!

    骨灰送回老家是真的!

    拆迁房全部归他也是真的!

    朱轩龙变了脸色,呵斥道,胡说什么,你还有弟弟妹妹,哪能这么不懂事!

    溥和尚笑着道,你父亲的遗嘱是留在我这里的,我倒是可以作证,玮琦不曾说谎。

    溥叔,我也是做儿子的,我父亲也不止一个孙子。朱轩龙笑的很尴尬,他知道溥和尚是从来不说假话的,也不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而且他也了解他老子,做什么事都会后路,不可能走得不声不响,一定会有东西留下的。

    朱玮琦道,爸,我前天就说过的,只要你答应把爷爷骨灰送回去,房子我可以一套不要,都给弟弟妹妹。

    朱轩龙冷哼道,这样显得你多孝顺?

    他恼恨儿子在外人场合上再三的落他面子。

    爸,我不是这个意思。朱玮琦急忙分辨。

    朱处长,我倒是可以做个证。李和看了看时间,没时间在这里耗下去。他虽然有点瞧不上朱玮琦,可是看在朱老头的份上,他怎么都要帮衬的,何况朱老头的儿子这状态,他确实有点看不下去,他伸出手要握手,我姓李。

    朱轩龙只是瞧了一眼李和,没有正眼看,转过头对溥和尚道,溥叔,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你理解一下,这事你还是不要管了。

    溥和尚摇摇头,按说你家事我是不便管,可是你晓得我和你父亲相识几十载,知心相交,他临终的这点嘱托,我不能不办。

    李和伸出的手,一直尴尬的在半空中,好长时间没人这么扫他面子了。

    他阴沉着脸问寿山,市财政局是财政部下属单位吧?
1...340341342343344...8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