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这孩子自从听了何芳喊他李老二以后,就开始跟着喊李老二了。但是爸爸这个词,无论怎么教怎么哄着都不开口。
李览吸溜着奶瓶转头就走,不搭理。
李和作势要去追打他,他小腿腾腾的跑,把身子躲在了何芳的后面。他妈在家里,李老二拿他没辙。
他才不怕呢!
何芳说,跟孩子一般见识干嘛?你没做爸爸的样子,他怎么喊你爸爸。
慈母多败儿!李和恨恨的咬了个鸡腿。
何芳问,我下午开车送你到机场,给家里买的东西都给你收拾好了,钱都给你塞到了包里。
李和要回老家,她特意回来帮他收拾东西。
知道了,我带了邮政的储蓄卡,不带现金也行。李和还是遗憾不能把媳妇和儿子一起带回去,不过取了个女强人老婆,他就得认命。
哦,对了,带点咸菜来,下饭的很。何芳不忘提醒道。
腌肉要不要?李和学会了举一反三。
何芳想了想道,不用了,老四上次来还带了一大堆呢,还有没吃完的,在房梁上呢。
吃好饭以后,两个人把行李放到了车上,何芳习惯性的上了驾驶位上。
李和要把她撵下来,我来看。
上车。何芳没跟他废话,直接启动了车子。
等等。李和见车子都跑了,才赶紧的追上去打开门,三步并作两步的跳上去,你这娘们,现在无法无天了。
我开车还不是一样。
李和笑着道,给你换张车?
我们校长的车都是红旗,许多老师还是自行车,你让我换车?
不愿意换拉倒。这车给你了,我自己买一张。
我开车不开车都无所谓,改名我自己骑摩托车。
买,肯定买,你想想你老公我现在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不能再开这种破车了。李和倒不是在意车好坏,说的不容置疑,主要是为了较劲,他必须争取在这个家里的权利。
何芳道,脸面是自己挣得,不是车给的。
到了机场,她把车子挺好后,没得李和反应过来,已经一个人拎着行李走在了前头。
李和无所谓,叼着烟慢慢悠悠的吊在后面。
在门口把烟抽完,掐了烟蒂,才往里走,到何芳跟前道,回吧,你下午还有课。
那我走了,你注意着点,看好行李,小偷小摸的多,别让人给顺了。下飞机要是饿了,自己弄点吃的。何芳不厌其烦的交代。
知道了。李和径直去领了登机牌。
领了登机牌,过了安检口,回头见何芳还在,冲她摆手,让她回去。
何芳只是笑着点了点头,看着他往最里面去了,直到看不到影子。
飞机在省城落地,李和刚出安检口,就遇到了来接机的刘老四。
李和从他手里接了矿泉水,喝了一口问,等多长时间了?
刘老四从他手里接了行李,笑着道,压着时间来的,没等几分钟。你弟他们要来,我没让他们来。
他在去年拿了驾照,买了一张面包车,所以这次主动要求来接李和。他今夕不同往日,说话穿着都有很大的变化,除了拿粗糙的脸面,很难再有人把他和农民联系在一起。
找到刘老四的面包车以后,李和问,我来开?
成。刘老四把钥匙给他,然后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上。
李和熟悉了车子以后,出了省城,上了过道以后,就把车子开的飞起。
所以到家门口的时候,看看时间也才四点钟,太阳还没有下山。
大伯回来了,大伯回来了。李柯一看到李和下车,就开始朝屋里喊。
还是咱闺女贴心。李和朝着李柯亲了一口,给她举得高高的,问,想大伯没有。
她已经上小学了,这两年个子窜的也快,李和举起来都有点吃力。
李柯没嫌弃大伯子的胡子渣子,咯咯笑道,想。
李沛从屋里跑出来了,他个头窜的更加迅猛,站在门槛上,怯生生的喊了一声,大伯。
他一直都是挺害羞的。
没听见。李和嫌弃他声音小,比女孩子还女孩子,说大声一点。
你逗他干嘛,他就一直这性子。王玉兰看见儿子回来了,高兴的嘴都合不住了。然后朝李和身后张望了一下道,孩子呢?
媳妇回来不回来她无所谓,她的小孙子怎么可以不回来呢?
他妈工作忙,他又不要我,可带不回来,年底带回来。
潘广才等左领右舍的瞧着动静过来了,李和一一散了一根烟。不错,不错。都笑嘻嘻的接了,还在鼻孔耸了一下,连声的夸好烟。那是好烟,十几块钱一根呢。李兆坤看儿子散那种烟,跟着心疼。
那种烟儿子给了他不少,他从来也不缺,可是他都舍不得抽,抽一口一块钱没了,他再败家也没败到这个地步!
他是个烟不离嘴的烟鬼,平常身上揣的自个儿抽的都是红塔山,大伙儿相互递烟时他掏出的也是红塔山。
不过很快就有人知道了他的一个秘密,他的外衣口袋揣的是红塔山,里边的口袋却藏着另外的烟。
有一次,有一次,李兆坤只顾在衣服里外地掏摸着,没注意又将那包大家不认识的烟给摸了出来。大家肯定那是好烟,光看包装的卖相就知道了,只是包装上黑色的字母,没几个识得。
对李兆坤来说,好烟得看人递!
十块钱一根呢!
给一般人,简直是糟蹋了!
450、待客
自从成了万元户后,李兆坤的日子很惬意,坤再也没了闯荡江湖的心思,只有脑子没毛病,他是不会再出去的了,出去做什么呢,一个盲流,一个瞎折腾的二流子。
口袋里有钱,在哪里不能花,非出去折腾干嘛,在县城里就能买的着好酒好烟,就是世界名牌也照样买的着。
每天早晨睡到自然醒,泡茶乘凉,带着聊天,玩几盘小牌,偶尔带着孙子孙女,惬意的不得了。相比于以往,他牌都玩的少了,输一把牌都就把他一天存款的利息给吃了,他才不乐意呢。
李兆坤现在开始存钱了,他还特意学着别人办了一个邮政局的存折,最大的乐趣就是没事翻存折,每次去赶集都要去一趟邮局。
当然,按照他的性子,肯定是取的比存的多。
存折上面不断递减的阿拉伯数字让他忧心忡忡,这钱不禁花啊!
所以儿子回来,使他很开心,终于能再次增加进项了,不能光节流不开源啊!
李和第一件事情自然就是洗澡。李柯积极的拿出来了铁桶,要帮着从井里打水。
你拉不动,起来。李和赶紧给她夺了过来,朝大缸里放了七八桶水,去给大伯拿个毛巾和肥皂。
他感觉到胸口发痒,挠了两下不带劲,他像撕面膜一样从肩膀上撕了一块皮下来,颜色跟马铃薯皮差不多,这实际上是烧伤科常用的人造皮肤,是一种天然有机胶状含氮多糖高分子化合物。
他原本根本就用不上,只是他怕家里人担心,强烈要求医生贴在上面的,何芳的眼睛那么毒,那么明显的伤口,不加个掩盖,根本就瞒不住。
大伯,那个是疤。李柯一眼就瞄上了。
嗯,是疤。李和看了看疤口,发现终于没有那么明显了,他毕竟擦了不少的愈合药物,不注意看,没人能想起来是枪伤。
他把那个用旧了的人造皮直接扔到了水坑里。
他进屋,见李沛在闷头看电视,就问,作业写完了吗?
李沛点点头,写完了。
给你们巧克力。李和从包里把带回来的糖果分给了两个孩子。
李沛不吭声不吭气的接了,李柯却是嘴甜,说,大伯,你真好。
李和笑着摸摸她脑袋,然后对李沛道,作业呢,拿来我看看。
对他来说,家里最大的事情,还是孩子的学习问题,这关系着老李家下一代的教育大业。他始终有一个担心,家庭条件过好,将来孩子失去了斗志可怎么卖?他们还愿意继续奋斗吗?
这是一个疑问。
我做完了。李沛有点不乐意。
在这呢。李柯却是已经把哥哥的书包拿了过来,一股脑把里面的东西倒了出来。
李沛想阻止都来不及了。
崭新的书包,崭新的文具,里面还有小汽车和零食,最糟糕的是课本都是崭新的。
李和随意拿起了一个作业本,内容他没看,可是光看字迹,他都头疼。
你娃儿的字跟狗脚爪一样!还不多练练!
他现在一手漂亮的行书,自然有资格教训侄子的。
李沛脸红的跟猴屁股一样,李柯却笑得没边了。
你的呢?李和对着李柯问。
李柯早有准备,随手就把自己的作业本递了上去,眨巴着眼睛,似乎在等待着表扬。
你不错。李和对着这丫头比较满意,这丫头作业本干净利索,字体都是一笔一划,算得上工整了。再看看数学作业,加减乘除算的都很清楚,再接再励,不能骄傲。
他算松了一口气,这丫头起码比他小姑子要强上好几倍了。
李沛大概伤了脸面,突然别过头,好像要哭了。
李兆坤在旁边看不下去了,对儿子训斥道,你多能耐啊,回来跟孩子上劲。
我就跟他开两句玩笑,这孩子怎么就哭上了。李和搂着李沛道,怎么这么娘们?大伯就不能说你两句了?赶紧去洗个脸,哭个熊。
毕竟还是侄子,有爹有妈管着呢,他再亲,也隔着一层,所以他真不好说重话。
李柯冲李沛做了个鬼脸,哥哥是好哭猫。
去洗个脸。李和把李沛推出了屋里,电视机也给关上了。
李隆的大卡车的声音离多远就传了过来,李柯大叫道,爸爸回来,爸爸回来了。
慌忙间跑出去迎接。
别挡路口。段梅把头从车窗伸出来冲闺女摆手。
李隆在在自家麦场停稳了车子,提着一堆的熟食卤菜下了车,看见了迎出来的李和道,刘老四说要去接你,我就没去,大卡车在机场不好停。
李和问,你拿了驾照没有?天天这么开?
大卡车可不是那么好开,没一定水平的人,开出去了就是真正的大祸车了。
拿了,我们好几个人一起去考的,刘老四李辉还有招娣姐,我们一起去考得。我这个主意拉废品的,往省城去省了不少运费。
庄稼地空闲了,人不能空闲,他的废品站更不能闲,这两年铁铜涨价,哪怕是废品也跟着涨价,容易卖的出价钱,所以两口子忙得浑身是劲。
为了废品站的生意,他和刘老四等人果断的不再做国库券的生意了,哪个是长远,哪个是眼前,他们分的都是清楚的很。而且后来倒腾国库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他们越往后越没赚头,做起来没多大的意思了。
当然,几个人都没少赚,一年不到的时间,他们每人都赚了五六十万。
真停了也没什么心疼的。
赚到钱之后,他们一人买了一辆车,他跟李辉买的是大卡车,只有刘老四买的是面包车。至于他原来的拖拉机,他折价卖给姐夫杨学文。
杨学文要卖鱼,大卡车和面包车都用不上,只有拖拉机更带劲。
李和掂量了下李隆手里的熟食,笑着道,大壮和刘老四呢?晚上都喊过来,还有陈永强李辉他们,哦,对了,刘传奇和希同才也别忘了。
嗯,我等会就去喊。李隆想了想又问道,冬子喊不喊?
冬子回来了?李和只记得李冬当兵去了,虽然是堂兄弟,可是这么多年毕竟没怎么联系。
回来了,去年退伍后分到粮管站了,天天臊的不轻。
喊过来吧。李和听出了李隆对李冬的不满,可是再不满意,也是堂兄弟,家里喊客的话,喊了外人,却没有喊堂兄弟,这不是让人戳脊梁骨吗?
王玉兰从厨房出来,继续补充道,李志家那孩子也成小大人了,也能上桌了,别忘记了。
考上大学了?李和对李志家的孩子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小时候。
李隆道,在上大学,都大二了。
你看着办吧,他爷俩都喊着吧,还有该喊的都喊过来。李和终究不怎么经常回来,家里的人情往来,主要还是要靠李隆。
李兆坤道,我去老二家再借两个板凳。
说完拉着李沛,爷孙俩去了李兆明家。
对于席面张罗的事情,他还是比较在行的。
李隆去喊人去了,段梅和王玉兰在厨房忙。
李和也没闲着,坐在小马扎上带着李柯剥毛豆。李柯捡一把,剥一把,手指非常灵巧,剥的比李和还快。
二和,刚听你弟说你回来了。吴老西拎着两条鱼来了。
新打的?李和给他让了一个椅子。
刚从网里收上来的。填个菜吧。吴老西给送到了厨房。
王玉兰给接着了,笑着道,昨天他大姑才给送来几条,那水盆里还有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