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财政部的人都愣了愣,不知道李和说的这个问题算什么问题,王一乾笑着指着一个中年人道,这是我们国资管理局的吴主任,有什么意见,你可以直接说嘛。
吴主任道,愿意洗耳恭听。
李和摆摆手,严肃的道,不,不,我的意思大家可能没理解。我就在想,国资管理局既作为监管单位又作为出资单位,这种模式是不是待商榷?因为这样的话,本质上会造成权责不清。我的意思是如何避免在出资人和企业之间叠床架屋和拉长委托代理链条。现在国内不是提倡企业市场化运作,政企分开吗?那么怎么样才能真正实现市场化运作,这是大家都要考虑的问题。
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王一乾不以为意,你也知道,这次的时间很紧张,既然你提出了这个问题,你心里肯定有自己的方案,你自己说吧。
我的意见是,由财政部下属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或者厂矿企业履行出资人权利,真正的政企分开。
王一乾道,那你这样说,要是真的合资成立了银行,以后咱们国资管理局说话就不算了?
李和笑着道,咱们举个例子吧,中国银行是财政部所属的吧?那么比如,我是说比如,由中国银行和我们通商银行共同组建一家银行,今后,财政部的的指令就主要通过中国银行这一平台来传达,通过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市场化的方式往下层层传导。
透彻!王一乾当场鼓掌,笑着道,我做主,同意了!
他很高兴,这给了他很多的启发,通过一个简单的变通和结构改变,就能做到政企分开,明确了财政部自身的功能定位。而且这种方案这对财政部没有任何的损失,财政部去干企业的活,本来就有点丧失体统,由财政部下属的企业去干这种活,再好不过了!
谢谢。如果对方不同意,李和真没办法。
那么就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共同出资吧,这几家银行一直都是有在做政策性的业务,让他们出资,更是实至名归了!王一乾越想,越觉得这一步很妙。
那么接下来的商谈,基本敲定了,四大行和通商银行共同出资4亿美金成立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大行出资24亿美金占60的股份,通商银行出资16亿美金占40的股份。
理论上是这样的,实际上这个钱都得李和出,因为政府缺外汇。
但是财政部用什么做抵押呢?
四大行不是股份制公司,没法做股权抵押。
王一乾大手一挥,我们用手里的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的股权做抵押。
他说这话没底气,因为这两家全卖了,也不值24亿美金,何况还是区区那么点股权。
我同意。李和阻止了着急反对的潘友林,因为只有他自己清楚这两家股份制银行的价值。这两家都是国内最早的股份制银行,没有那么多束缚,发展的势头自然不用说。
不过他也只能替这两家银行默哀,一不小心就被人给卖了,将来有可能还要帮着数钱。
王一乾高兴的站起来,握着李和的手道,如果人人都像李同志这样有担当,能这样不计利益得失支持我们的工作,那我们可就不用整天这样头疼了哦。
李和笑着道,以后希望王部长多多关照。
一定,一定。王一乾笑的嘴都合不上了。
财政部的效率很高,当天下午通过传真汇总了招商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财务资料。潘友林等人开始了财务审计工作,可是怎么算都是赔本买卖,抵押物的价值覆盖不了借款的额度,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李先生,这样会不会太草率了?
李和笑着道,我倒是盼着他们直接卖给我算了,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银行金融业必将进入爆发期。
潘友林道,财政部在交通银行的股份只有12,在招商银行只有23,我想他们倒是真的盼着卖呢。
那你顺便问问,如果他们真的愿意卖,省的抵押了,我直接给这24亿美金是了。李和财大气粗的说道。
潘友林没接话,他要是真这么干了,他相信黄炳新一定会杀了他。
财政部代表四大行和通商银行最终还是签了协议,组建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而李和的钱也在第一时间全部到账了。四亿美金,令中国代表团欣喜若狂。
他们用早就在国内准备好的方案开始与叶利钦政府举行了会谈,第一天并没有涉及到经济谈判,签订的协议是中俄在边境城市开通旅游项目。
李和一直在旁边打酱油,偶尔听听八卦,作为代表列席。
中国代表团的方案不是俄罗斯臆想中的贷款方案,主要是采购合同。
他们要向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同时要求俄罗斯为中国提供卢布贷款,然后买,买,买!
俄罗斯政府当然高兴,你愿意买,我就愿意卖!
然后双方就此展开了砍价。
第一个签订的合同是中国开始进口俄罗斯的s300防空导弹。
谈判越往后,保密级别越高,李和是没资格参与了。
不过他也不是没有收获,在中国代表团的帮助下,拿下了一家轮胎厂,一家模具厂。
445、寂寞
成群西装笔挺的美国咨询顾问四处奔波,赞许地谈论俄罗斯的私有化项目及其俄罗斯年轻的改革派先锋份子。
俄罗斯的各大城市争先恐后的出售国有资产。
如此众多的外国人指导俄罗斯的改革进程让人感到不对劲,无论哪个角度看,都是令人感到美国似乎正在甩卖俄罗斯。
企业垮掉了,工人拿不到工资,或者是拖欠几个月后才能领到工资,而且常常是以发实物的方式而不是发钱,如毛巾肥皂药棉。
一个昔日自豪的大国接受了外国的粮食援助,欧盟库存的糖和人造黄油,甚至还有美军在海湾战争的剩余口粮
一个超级大国沦落到行乞的地步。俄罗斯可没有东德的运气,因为西德已经毫不怜惜的向东德砸下了上千亿美金,再不好过,也有亲兄弟罩着。
俄罗斯放开物价已半年,物价继续飞涨,消费品的价格上涨了13倍,天然气上涨了15倍,石油上涨了25倍,电费都涨了50。
普通百姓生活不下去了,只能纷纷摆摊,出售个人物品,莫斯科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跳蚤市场。火车站里到处是是乞丐和无家可归者。
现在的俄罗斯仿佛是一个恶棍当道的国家,这些人拥有豪车,出入高档酒店,一掷千金,建造了配有泳池和酒窖的豪宅,被围在二十几米高的围墙里面。
光天化日的枪击抢劫,每天都在发生。有时公然在公众场所火拼。
死的人有俄罗斯人当然有外国人,在李和居住的酒店门口,他亲眼看见一个美国人被一个俄罗斯人用ak47打成了筛子,这个美国人是一个购物中心的拥有者,他与他的俄罗斯合伙人生意起了争执。
无论是摊贩还是五星级酒店的老板都需要向黑社会交保护费。
一个充满没有法律观念的时代开始了。
李和在吃早餐,他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丁世平按在了地上,然后一阵砰砰的枪响和橱窗玻璃碎裂的声音。
酒店里一片混乱,丁世平和兰世芳压在李和身上,马蒂奇伊万诺夫等人酒店里面的保安立马开始了还击。
直到战斗结束,枪击人逃跑,也没等到警察。
起来,起来,我不喘气了!李和好不容易推开了丁世平等人,你们要减肥了。
李哥,你还是别去了,我们去就可以了。潘松担忧的道。
你们把枪都带着吧。李和不想再找死一次了,可天天龟缩在酒店里也不是事情,与其这样还不如回国呢。何况伊万诺夫这些人都花钱买了警察的身份做掩护,身上挎着的都是ak47
更让李和信心十足的是,他乘坐的是汽车,合金钢板,车身4吨重,世界上唯一一款可以和洛克希德马丁旗下军用车相抗衡的军用车,火箭筒和冲锋枪可以尽管招呼上来,统统的不怕。
至于什么阿斯顿马丁布加迪威龙法拉利,李老二内心毫无波动,表示不屑。
汽车的前身是成立于1909年t,主要供给高级军官使用,后来归于拉脱维亚dartz公司所有,除了少数的军阀头子和大土豪,很少有人知道这辆车,
当李和知道这家汽车公司的消息的时候,立马把这家公司添加到了他的收购列表上,现在除了别捷列夫研究所,又多了一个dartz公司作为目标,他已经派铁木耳亲自去了拉脱维亚。
不管花多少钱,一定要买到!
甚至准备考虑在地化经营,生产真正的定制豪华车,男人总归有点汽车梦的。
所有李和出门安全保障还是有的。
他还是坚持出门了,这次去的是一个拍卖会,高尔基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将519家国有企业公开拍卖,自然要去举牌。
虽然这种事情不需要他亲自出面,可主要是为了瞧瞧新鲜,呼吸下新鲜的空气。
高尔基市位于伏尔加河流域,是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高尔基的故乡,1932年前称下诺夫哥罗德,苏联解体后又改称下诺夫哥罗德,距离莫斯科需要四个多小时的车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工发展迅速,成为苏联重武器库之一。机械工业是主导,占工业产值的70以上,产品有汽车船舶飞机军工产品和机库等。
这里最有名的是除了马卡尔耶夫斯基大市场,就是高尔基汽车厂了,中国人叫做嘎斯厂,出产的车,个头大皮实耐用,曾经是苏联乃至不少社会主义国家的官车,也是中国第一代红旗轿车的原型,在中国满地跑。
哪怕后来许多人都舍不得报废,许多电影公司买过去做道具了,所以凡国产电影中出现的双门和帆布篷的车,大部分都是嘎斯。
我们再转转吧。到了地方后,距离拍卖会还早着呢,李和想到马卡尔耶夫斯基大市场逛逛。
李和自己开车,自己找地图的方向,他喜欢军用车强劲的性能,享受驾驶乐趣。
浩浩荡荡的二十多人的大车队进入马卡尔耶夫斯基大市场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应,因为这里人本来就多,同时车也多,本来就是二手汽车的交易市场。
但是当伊万诺夫带头在市场人群里横冲直撞的时候,终于引来了许多人的不满。战斗民族毕竟不是白叫的,许多人正准备开口大骂,甚至要动手,可是看到这一行人肩膀上的冲锋枪和腰间上的手枪之后,都识相的闭嘴了,乖乖的让开了路。
李和为了小命着想,无视周围的谩骂,自己转悠自己的,他在考虑要不要再买一些载重卡车回去,因为随着要运回国的重型设备越来越多,卡车越来越不够用了。
至于人手,中国最不差的就是人。
李和对江保健道,再买三百张吧,新旧不计。
买回去将来做物流运输车也是不错的,青浦规划的物流园区还是空荡荡的呢,将来放上上千辆卡车,想想都霸气。
江保健却和车行的老板在汇率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为车行的老板要求用官方汇率。
在俄罗斯的官方汇率体系中,主要有四种汇率:官方汇率商业汇率专用汇率拍卖汇率。
如果再算上不受官方认可的黑市汇率,那就是五种了。
对李和来说,最不划算的就是官方汇率了,官方汇率是1美金折合11卢布,而黑市汇率可以换到200多卢布,相差的不是一般大,傻子都不能乐意。
李和对江保健道,你问问他脑袋是不是被门板给挤了,居然提出这种要求。
潘松看了看老板的神色,笑着对李和道,这是想要回扣了,一般都是这种手段。
果真,在江保健送出一万美金之后,车行老板表示,为了友谊,每辆载重卡车只需要150美金!虽然是二手车,可是这也是便宜的没地找了,天下找不出第二家了!
李和实在是无语,想不到可以这样玩,当即对江保健道,再买3000张车。
江保健道,他们说没有这么多车。
李和无所谓的道,自卸车都可以,只要能载重。只要在年底之前交货就行。
ok,ok。车行老板用英语大声的表示同意,对他来说这是个人创收国家创汇的双重好事。
李和高兴的得了这么大的便宜。
一行人又兴冲冲的去了高尔基市国资委。
拍卖是由高尔基市银行主持的,主要拍卖的是私有化的证券,里面主要是本地的电力公司商店机械厂。
李和对这些本来是不感兴趣的,奈何里面有他仰慕已久的高尔基动力厂,他参加过工作以后,第一次接触的低温火箭发动机就来自这个厂子,简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比较可惜的是,这家厂子在80年代末期没了军方订单,效益下降,转为生产民用车辆发动机,可惜还是半死不活,现在沦为破产的境地。
而且他读过的很多力学教材,都是出自这家厂子里的专家教授。
最让他痛苦的也是苏式教材,不得不感慨俄罗斯人的数学与力学教材真的不难死不罢休!
大厅里最多还是西方人和日苯人。
不少人对着李和指指点点,大概是认出来了他,在不少场合,李和都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而且李和给他们的最大印象就是不差钱,在刚刚结束的圣彼得堡拍卖会上,李和以1亿3000万美金拿下波罗的海船运公司,刷新了俄罗斯的拍卖纪录,更是让所有人为之咂舌!
这更让他们对李和的实力有了一个重新的评估,不过还是没有人弄清楚,这么个土豪是从哪个旮旯冒出来的,把所有人都打的措手不及。
对于李和来说,他主要是为了杀鸡给猴看,他在拍卖会上挣这个头名就是明确告诉这些人,别跟我争,你们争不过我。
如果你非要争,一场拍卖会上,李和一定是逛举牌,把价格抬上去,最后让对方做接盘侠,比如日苯丰田德国西门子都被他坑过。
如果对方不跟了,他就直接自己接盘。
波罗的海船运就是他做接盘侠的结果,其实他根本就没有打算做船运。他看了看这家船运公司的财务报告,很糟糕,而且船只老旧,唯一的可取之处在于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破冰船,统共32艘,能够在冬季的流冰中进行中,目前拥有欧美石油公司的大笔合同。
李和准备把这家船运公司交给马蒂奇运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