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罗马尼亚的阿罗汽车,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阿罗吉普车厂是罗马尼亚惟一一家生产吉普车的工厂,1989年以后,该厂陷入瘫痪状态。罗马尼亚政府想请外国大公司收购阿罗吉普车厂,但是没有一家外国厂商愿意。
真的要出售?阿罗吉普在国内还是非常有名的,特别是阿罗243阿罗244,在部队和机关大院都属于常见车型。
待史威廉肯定的点点头后,李和决定收了!
潘松在东欧各国挖人的效率让李和很不满意,他干脆让潘松在东欧各国的首都直接聘请律师咨询公司谍报公司,让这些公司兼职干起了挖了人的活,有钱他们当然干。
刘保用回话很快,向李和透漏出合建科技园区的建议,以航天航空部第五研究院电子信息集团为首与中国地大集团合资。
其他方面都没有问题,唯一为难的就是这持股比例了。
公司股权结构合不合理并没有唯一确定的判断标准,适合公司实际情况的股权结构就是对公司来说最合理的股权结构。
但是,什么是最合理的呢?
他不解。
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就算控股了,他说话能算吗?
最后一连想了两天,李和跟考察团的人开了一个协商会,他直言不讳的道,大家也知道,我这次光在捷克至少要收购20家企业,至少涉及到了5个工业大类,11个工业中类,像机械设备通用零部件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对你们有用。但是像皮革塑料制品业这些对你们帮助不大吧?
刘保用道,还是按照你自己说的,民用工业这一块,都归你。
李和苦笑道,这些我都知道,可是你们晓得的,我这后劲不足,假设你们挑选完了,一部分苏联专家归我带回去了,可是首先一条,这沟通就成问题了,住宿也是问题。
袁明道,我们非常尊重你的意见,你说说吧。
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他晓得这阶段李和的钱,那是跟流水一样的出去。而他们也不能一直干拿好处不干事情了。
李和道,我自己有皮革厂,也有皮鞋厂,所以这些设备带回去都用的上,苏联这些相关的专家也能发挥的上特长。可是有一点,我带回去了,没有外国专家局的同志们帮忙,我怎么也不行的,比如我准备新建的汽车厂,我刚刚收购了阿罗汽车,那个厂子可是有400多名工程师,而且大部分都表示愿意跟我回去。这些你们都不能撒手不管吧。我希望咱们能形成互助。
总得意思就是一点,他出钱又出力,不能白忙活啊!
袁明道,你那汽车厂,我们也不感兴趣,你可以独资。翻译这些,我们也会帮你协调。至于用地,你选好地方,我们也帮你争取一下。汽车生产资质审核这块你要问下夏理同志了。
我代表工业部给你表个态,我保证没有问题。刚刚从国内过来的,一直很少说话的夏理,这时候见到袁明询问,终于开口了。
那锻压厂呢?李和再次问道。
袁明想了想道,我建议是合资,我们第五研究院,还有扬洲机械厂,可以一起合资。扬洲机械厂你应该不陌生,是一家有三十多年锻压机生产历史的大厂子,至于这持股比例
李和笑着道,这个我不谋求控股,但是我要求所有的科研成果共享。
袁明道,那这个更好了。咱先把东西运回去了,咱们做个资产评估,再具体协商怎么样?
没有问题。李和笑着应了,如果没有成熟的厂子带动消化,他把斯米拉拆了带回去也是一堆废铁。
所以他很认可这个方案。
接下来继续协商,轻工业基本是李和独资,袁明等人协助。至于涉及到机床机械制造类的,一律是研究所协同同类成熟企业的合资,总共又协商出来了五家。
李和只在一家仪表厂里面寻求了控股,因为他旗下还有一家胡大一新建的生产应变计的电测厂。
夏理很守信用,没几天仰勇就高兴的打电话过来说,汽车生产资质的手续已经全部下来了,同时科委委员陈祖涛老先生也愿意出任宝马汽车的总工程师。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杭洲市委愿意支持宝宝汽车在杭洲萧山落户,规划了出来了50万平方米的地块供使用。
李和很欣慰,他不是没有回报。
国内的搬迁团队来了,有100百多人,简单设备10余台。
他们是国内的石化公司的搬迁工人,在石化这样的大型项目中都很有经验,连大型的储油罐和石化设备他们都是不怵的。
李和不需要管这些,他只需要安排国内的陈大地于德华仰勇接收就可以了。
一不注意,已经进入了九月份。
李和总共也才花掉了三亿美金,他还想继续花。
他往家里打电话,惊喜的是,李览在电话里会喊爸爸了。
他喜极而泣。
真他娘的不容易。
424、拆卸
铁木耳这几天垂头丧气,心生不宁。
李和问,怎么了这是?
马蒂奇道,他的老家发生内战了,已经炮火连天了。
是的,我们国内发生了内战,听说已经死了很多人。铁木耳忧心忡忡。
李和问,你的父母都在国内?
铁木耳点点头,是的,先生,不过我不是担心他们的安全问题,他们都在乡下农场,离争端区域远着呢,我只是忧心我的祖国,他正在经历伤痛。
马蒂奇大大咧咧道,铁木耳同志,我要是你,立马就回国,扛起枪为国家而战,为正义而战!
最后两句说的正义感爆棚。
李和笑着拍拍马蒂奇的肩膀,小伙子,你不用羡慕,将来你会有这个机会的。
南斯拉夫的内战估计也不远了,主要是前南斯拉夫联邦解体而引发的民族对立和内战。从1991年苏联崩盘到2000年米洛塞维奇下台这场纷争进行了有十年。
这场内战的血腥程度震惊世界,手榴弹火箭炮满天飞。这都提醒着李和,将来格鲁吉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这样的重灾区还是远离的好。
一不小心就要把小命玩完,真不值当。
不过罗马尼亚已经算是稳定区域了。
李和已经在东欧收购了27家厂子,大部分都是机械类的厂子,而且肯定都是需要和国内企业合资的,不然他根本没有能力去消化。
更让他稀罕的是,他已经挖了1000多名技术专家,虽然很多人心向欧美,可是拖家带口的逃难并不明智,既然有一家横空出世的香港企业愿意帮助他们,他们没有拒绝的道理。
何况对他们来说,目前首先的工作是解决温饱,他们连肚皮都已经填不上了,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家人饿死!
要不是有中国人送过来的牛肉罐头和土豆,他们连说话的力气都快没了。
李和开始还不信穷困到这个程度,直至他自己去了一趟罗马尼亚之后,才对目前加盟国的潦倒状况有了直观的了解。
去了阿罗汽车的员工住宿区之后,他才得知这里已经一年没有发工资了,而且货币贬值就连这里的顶级工程师都是吃了上顿瞅下顿。
李和大手一挥,自然把这些专家揽到了手里,其中很多专家正在协助拆迁的工作,这极大的减轻了刘保用等人的工作负担。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大部分都来做拆迁工作的。还有一部分是来做倒爷的,也不乏国内企业闻着味道来学习李和做收购的。
李和知道,他的小翅膀这次扇的动静有点大。
这里来捡漏的,资金都不像李和这么雄厚,做事情自然没有那么大气,能省钱自然要省钱,对行贿这种事情都是无师自通。令李和大跌眼镜的是,国内的一家农机厂居然通过行贿这里的干部把罗马尼亚的拖拉机厂差点给搬空了!
其后一家来自十堰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居然把远东内燃机厂的资料室给搬了!
只花了2000美金!
李和看的眼热,是不是只有自己这么傻?
他忍耐不住了,这种钱多人傻的事情,他决定不能再继续干了!他对着捷克的教练机打起了注意,然后果然只要五万美金!
仅仅只要五万美金!
aerovodohody的飞机厂的资料室对他开了大门!
袁明根本不矫情,就一个字:搬!
有责任他担着!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布拉克已经下起了雪,道路已经结冰。李和手底下的一帮子东欧人开着罗马尼亚产的阿罗卡车,光明正大的进了飞机厂。
铁木耳等人搬运的时候,仓管员和军队守卫都是视而不见,躲屋里喝小酒吃罐头呢。对他们来说,在回老家之前能捞上一笔,简直是好的不能再好了。苏联资产对这些异乡人来说,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资料和设计图拉了三个大卡车,为了安全起见,搬空以后,资料室里面又重新塞了一些杂七杂八的废纸和没用的资料进去,表面看起来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虽然看起来很轻松,但是这次搬运工作,里面并没有人中国面孔出现,这样的脸面在一堆外国人里太显眼了。李和让铁木耳等人开车连夜出了捷克境内,回头在乌克兰回合。
铁木耳等人没走铁路还海运,而是汽车径直进入了哈萨克斯坦。出关更是美金开道,畅通无阻。唯一的困难,冰雪道路开车并不容易。
车子到了哈萨克境内,有刘保用安排的飞机接应,全部转为空运,这样的技术资料太宝贵了!不能有一点闪失!
直到得到消息,全部资料已经进入中国境内的时候,李和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这也太没难度了!
不要说李和不敢相信,就连刘保用等人都不敢相信,曾经强大的苏联军队,它的指挥系统已经几近瘫痪了!
这些都是戈地图的功劳了,他刚刚推出经济改革的500天计划,主张实行国有资产的私有化,建立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这代表着两种改革目标模式和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可并没有让苏联过渡到良性的市场经济,反而使原有的计划经济失控了,加剧了社会经济的紊乱,经济财政社会政治全面危机。
拆整设备的工作目前还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由于李和收购了不少的厂子,厂子在停工前都是完整的,里面有各种车辆和工具,所以从起吊设备到运输车辆都是不缺的,唯一缺的就是人手了。
袁明和张文郁这些人都没有闲下来,亲自上阵,专门拆卸各种仪表等贵重零部件,因为它们多是用金银等稀有金属制成的,非常值钱。
其余的工人负责用电焊切割拆卸起吊。
他们连一个螺丝帽都不放过,拆的干干净净。
袁明小心翼翼的搬下来一个轴承,指给李和看,道,瞧瞧人家这连杆大头轴的质量,如果是咱们国内的,很难在高速运转时达到较好的润滑,温度急骤上升,很容易烧损,但人家这个用了十几年,还好着呢。差距啊,差距啊。
李和也随手拿起了一个螺栓,感慨道,这种高强度的紧固件,咱们也不行啊。
刘保用在旁边接话道,归功结底还是碳钢工艺水平不够。
李和随后又在附近转了一圈,基本上一家拆去了一半,这效率是够恐怖的!
拆整并不是一件的简单的事情,由于设备质量大构件长,故其拆除工作往往十分困难和缓慢,而且涉及到许多控制线路,拆卸的难度非常大。
而且许多零部件,动辄和一辆汽车那般大,重量通常达到50公斤以上。而且,拆卸的危险性也非常的高,因为许多设备太大,没法用升降架托起来操作,机械工必须在机体内部钻来钻去,再加上设备平衡也不是那么容易控制,稍不留神就可能受伤。
可以说在整个拆卸过程中危机四伏,随时都会出现安全风险。
所以许多工作必须有熟练工人来做,要不是熟练工人,就拿简单的严重锈蚀的紧固件来说,普通人都不一定扳的下来。
还要做很多繁琐的事情,这个厂子零部件数量总共上百万件,这么多东西,拆下来要分门别类地收集,一一贴上标签登记并做好相关记录,这样都是方便回国重新组装成一个样板工厂。
工人非常的辛苦,早上六点通常要进行到晚上十一二点,轮班倒都是正常的。
李和问工头老宋,辛苦不辛苦?
老宋对李和这个大土豪是熟悉了,这还算好的,你是没到炼焦厂和石化厂看过,那全是几十米几十米的管道,搞起来才叫麻烦。这个还算好的,你放心吧。
李和本来也请过一些本地工人,可是老宋看不惯那些人的懒散劲,没到五点钟就想下班回家吃饭,这哪里能叫干活!而且这些人的工资还比他们这些远渡重洋的工人工资高!
要是就这些,他们还能接受,关键这帮人整个是大爷!都穷的吃不起饭了,还一股子傲气!
这叫什么事!老宋生气了,自然打发了没商量!这帮大爷伺候不起!
李和最后还是把补助加给了这些国内来的工人身上,见食堂寒酸,当天又给赞助了几头大肥猪,他也跟着蹭了好几顿猪肉粉条。
427、一九九一
李和带着丁世平等人开车到了乌克兰,刘保用等人不用说,自然也是跟着了。
他们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花了一万美金把乌克兰工具研究所乌克兰科学院超硬质材料研究所维尔纽斯克钻头工厂,连同人带机器给搬空了。
第一仗干的漂亮!
张文郁团长当场发出豪迈宣言:中国的金属切削技术迈入国际先进水平。
令李和想不到的是,他这次到乌克兰引起了不小的动静,一拨人接着一拨人从国内过来,一大堆的慕名来捞金捡漏的团队,里面国企私企集体企业,不下一百家。
这还没算上那些私下里单飞的倒爷。
这些人都扎堆聚集在李和下榻的基辅国际大酒店的周围。
都不是瞎子啊,有点关系的,都知道东欧这一片是宝地,早先去的人可是整船整船的设备往国内拉!
最重要的是这里还有一个姓李名和的大土豪,大金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