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妇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衣布衣出

    这小子这么有心眼儿,叶子和他成亲以后闹个别扭什么的,岂不是会处于劣势

    …………

    无论赵氏多么接受不了,可也没别的办法。事事往往就是这样,自己身边的人大概是太熟悉,或者有戒心,所以他们说的话无法让亲近的人接受。可是,同样的话,让无关人士说出来,就很有效果。

    赵氏本来兴致勃勃,打算年前把需要的东西都买到,用过年期间的闲暇时间收拾行装。可是,那位路人钱太太这当头一棒,让她再没有丝毫心气儿。

    而且,她是真的感觉心头发闷,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似得,连饭都吃不下。汪桥无奈,不顾赵氏阻拦,请了郎中过来。

    说起来,赵氏身体的确不舒服,可她也知道,这份不舒服其实更多的还是因为心情。

    不单单是因为她之前想好的富贵成了泡影、成了祸患,导致的心绪烦闷。而且更憋屈的是,她这份烦闷说不出口,她不想让齐友年和叶欣颜等人知道她的真实情况。

    她前几天刚和齐友年掰扯了那三千两银子的事情,紧接着汪桥就告诉齐友年,他们母子要回乡,以后不在齐家做事了。然后,她就受了打击、积郁成疾。

    她宁肯让人觉得她是因为给家乡的亲朋购置礼物受凉了、累病了,也不想让齐友年等人从郎中口中得知,她是心绪不畅导致的心病。

    可是,眼看就要过年,他们计划正月初十启程回乡,总不能拖着病体赶路吧赵氏一向把脸面看的极重,她可不能在齐友年这些人面前,灰溜溜的离开。哪怕是回家吃苦,那也要提起腰杆做人,不能让人看低了自己。

    之前,赵氏不断埋怨,眼看就要过年,汪桥还是那么忙绿,甚至更忙碌了,都没时间帮着家里做活儿。

    可是,这时汪桥歇下了,却没别的事情可做,只是留在屋子里陪赵氏说话,不断的宽慰她。

    说起来也真够可以的,赵氏亲手把他们母子平静无忧的生活打乱,甚至毁了汪桥的前程,可是如今,却反过来需要汪桥不断的安慰她这个始作俑者。

    大年二十九晚间,赵氏神色恹恹的坐在炕上,把秀芹端来的那碗药喝尽,空碗递还给秀芹,说道:“剩下那副药可不能再熬了,大过年的喝药可不好,咱还盼着明年有个好兆头呢。”

    秀芹迟疑一瞬,瞄了汪桥一眼。请郎中是表哥坚持的,熬药也是表哥坚持的,三副药喝了两副,大姑的病情也有了起色,这断不断药的,到底听谁的

    汪桥坐在赵氏旁边的炕沿上,劝赵氏道:“我觉得这药还是挺管用的,您今日的气色就好多了,还是把剩下的那副药喝了。明天才是大年三




第六百六十七章 节礼
    汪桥没让赵氏失望,一点儿不犹豫的说道:“娘您说的什么话,咱们是回乡做事,又不是进鬼门关,哪里说得上怨恨。娘您就放心好了,我手艺好着呢,就算自己做不来,也能轻易依附大的营造行,不愁那份养家的工钱。”

    赵氏为着汪桥不记恨她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情也更是低落。

    这两天,她前前后后,想了又想,盘算了又盘算,又回忆了钱太太说的话。若是回乡之后,汪桥只能召集几个小工匠揽些小活计,这样子肯定又操心又费力。大的活儿不敢揽,而小活儿不但赚的少,也不长久。

    零散工匠一直都是这样的,揽上活儿就赚一次的工钱,揽不上就吃老本,虽然日子比寻常贫苦百姓好一些,可也要算计着度日,绝比不上大富大贵的人家。

    就算汪桥的手艺好,活计不断,一年最多也就一百两银子的进项,甚至连一百两银子的收入都没有。

    一百两银子对于前几天心怀抱怨的赵氏来说,哪里能看得上眼,可对于普通百姓人家,一年能挣百十两银子的,那就是殷实的好人家了。是有积蓄,能买房子置地的人家,慢慢积累,过个十几年、二三十年,就能积累成偏居一方的小乡绅地主。

    而赵氏现在一想到慢慢积累这个词,就觉得因为喝药稍稍松快一些的心头,瞬间又压上了沉重的大石。

    他想想缝在里衣的七千多两银票,再想想一年能赚百十两人银子的殷实人家过的是什么日子,赵氏感觉欲哭无泪,似乎她的病情又重了几分。

    要知道,这一年百十两银子的收入里面,并没去掉日常的生活用度。如果照着这一年多在齐家过的日子,厨房有专门的厨娘和烧火丫头,屋里屋外的事情有小翠和秀芹伺候,院子里的杂物有粗使婆子来做。

    还有她们一家的衣食穿戴,不能说非常讲究,却也不是村里有田产的地主家舍得花银子置办的。

    她们汪家,以后要和这样的生活告别了。

    赵氏百转千回的想着,依然不肯死心,她问汪桥道:“如果是你自己领着人做事,一年可能赚一百两银子”

    汪桥想了想,点头道:“如果做好了应该可以。”

    赵氏觉得压在心头的那块大石头又重了几分。儿子说做好了应该可以。也就是说做不好的话,一年连这一百两银子都没有。这样,家里还养的什么奴仆自己过日子都要算计着过呢。

    赵氏用力的拔着气,长长的出了两口。

    不行,她不能认命,她不能放着好日子不过,继续过那种每年百十两银子的进项,还得节俭算计着花每一文大钱的日子。

    赵氏对汪桥说道:“阿桥,你说,叶大小姐一个女子都能和禹王爷合伙开作坊,你若是找个有权势的合伙人,也合伙开作坊或者营造行成不”

    汪桥愕然的看着赵氏,他娘这是还不死心吧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不甚感兴趣的说道:“只怕不行。”只四个字,多一个字也懒得说了。

    赵氏坐直了身体,急道:“你瞧瞧你这没出息样,怎么就不行了你十岁出头就跟着营造行做事,那时你还是小孩子呢,哪个师傅不夸你有灵气、有天分叶欣颜一个女子都能和人合伙做生意,你怎么就不行了”

    汪桥淡淡说道:“我的确有天分,无论拿给我什么器具,只要我看过一眼,就能做出来。或者有人告诉我,他想做个什么东西,要达到什么效果。就像叶子那样,给我说她想做个什么东西,甚至商量着提点我,用什么样的结构可以达到目的。这些,我都能试着做出来。”

    “这不就行了。”赵氏



第六百六十八章 走个过场
    赵姨娘这段日子过的很舒心,之前叶缘住在国公夫人的院子里,虽然小孩子的安全有保障,可儿子不在她跟前啊,甚是连看都不怎么看得到,她心里是多煎熬、多痛苦啊

    她指望的大太太和大小姐回来了,可结果比她指望的还要好。她如今不但能自己养儿子,她儿子还能抱到大小姐屋里,和国公爷喜欢的齐家两个哥儿玩耍。

    就说现在,缘哥儿的乳母和国公夫人派过来的嬷嬷就带着他,在大小姐房里玩耍呢。齐家两个哥儿都喜欢他,尤其嘉哥儿,每日弟弟长、弟弟短的叫着,真把缘哥儿当亲弟弟呢。

    她可不会嫌弃齐嘉儿是乡下人身份,人家是大小姐当做亲弟弟的孩子,能给嘉哥儿当亲弟弟,她的缘哥儿自然也就是大小姐的亲弟弟,绝不是府里大公子和二公子那样有名无实的弟弟。

    赵姨娘不是个惹人厌的,懂得适可而止,自然不会那么不开眼的过分套近乎,她笑问道:“大太太您看,这年礼可怎么分派”

    尹氏只是心里高兴,拿着姑爷的礼单过过眼瘾就行,并没打算拿到自己房里或者主持分派。

    她把礼单还给赵姨娘,“这是江家给咱们府上的节礼,咱们府里又人口简单,哪里用得着分派,赵姨娘记在公账上,一起用了就好。”这样才能让人们都知道,她家阿颜的日子好着呢,当年也不是所嫁非人,而是好事多磨。

    赵姨娘离开之后,尹氏、黄嬷嬷就笑眯眯的看着那只箱子不说话,也不动窝,把叶欣颜看的心里直发毛。

    这是什么情况啊看一个箱子的眼神怎么能这么深情看着很诡异呢。

    “宋嫂子,去找两个人来,把这个箱子拿回咱们院子。”叶欣颜吩咐宋平家的。

    宋平家的虽然不像尹氏两人那么笑傻了,却也心中高兴。本来大小姐和江大人定亲就很着急,几天就把亲事议定了。亲事刚刚议定,江大人就迫不及待的送来了节礼。这是什么这就是借东西重视大小姐啊。

    可是,宋平家的听了叶欣颜的吩咐,却迟疑着,没立即离开。

    大太太看着这个箱子这么高兴,难道不会想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吗就这么硬性拿走让大太太高兴的东西,不好吧

    叶欣颜见宋平家的迟疑,捅了捅她,示意她快去。

    宋平家的刚动,尹氏就出声了,“等等。”

    叶欣颜暗地里翻白眼,这是回过味儿了,不看着箱子傻笑了知道的,这是个箱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您两个看心爱的晚辈呢。

    宋平家的看向尹氏,屈膝问道:“大太太可是有吩咐”

    尹氏笑着说道:“咱们都知道远凡是个知礼、有分寸的孩子,可他二人终究只是议定亲事。年节送来的礼物,照规矩,还得长辈看过之后才能拿给大小姐。”

    说着,转向黄嬷嬷,道:“咱们只是走个过场,得全了规矩礼数不是。”

    黄嬷嬷笑应道:“是呢,咱们信得过江大人,江大人当然不会拿不合礼数的物品给大小姐。这不过是让大太太过过眼,人们说起来的时候,您心里有个底。”

    尹氏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深了几分,“来,咱们打开看看。远凡给府里送的节礼都那么用心,单送给阿颜的,一定更是用心。”

    尹氏看着这个箱子,基本上比看到亲人还觉得高兴。之前叶欣颜和江一凡议亲成亲,叶欣颜鲜少收到江一凡送的东西。就是年节往来,也都是中规中矩,照着常例来的,明显的不走心。

    可是,刚才看到那份礼单,那些东西是多用心呢,除了那些绸缎料子,其它一些东西就算不贵重,那也是用心挑选稀罕实用的,很显心意。

    &



第六百六十九章 她的矜持啊
    再下去是一对晶莹剔透的琉璃盏,一小面打磨异常光滑的铜镜,一串纹路优美的桃核手串。

    黄嬷嬷拿着这手串,狐疑道:“这是咱们桃林的桃核吧”

    尹氏接过手串仔细端详,说道:“是呢,一定是。这是选了多少桃核,才能配齐这串纹路整齐、大小一样的手串。”

    黄嬷嬷:“主要是小巧又漂亮,您看,每颗桃核只有女孩子小指肚大小,而且个个浑圆,难的纹路还如此清晰整齐。”

    叶欣颜探头看了看,这手串……果然不错,很让人喜欢呢。

    好吧,是她很喜欢。就像黄嬷嬷说的,纹路很美,而且外观看着,像是那种戴了很久,已经有了光润柔和的包浆外皮似得。

    很显然,尹氏也看出来了,她凑近黄嬷嬷,低声说道:“你看这滑润光泽程度,是不是远凡有空就拿在手里盘,才会如此润泽”

    黄嬷嬷也低声道:“奴婢也觉得是。一定是姑爷自己盘出来的,姑爷断不会把别人戴久了的东西给大小姐。”

    想到江一凡把一串小巧手串时时拿着把玩,叶欣颜脸色终于现出尴尬,瞥了宋平家的一眼,往后退了两步。

    这两人也真是,这,看她的东西比看她们自己的东西还要细致,完全处于忘我状态,更不要说记起东西的正主了。

    最后,尹氏从箱子底部拿出一个紫檀木的木盒,随着木盒打开,一只碧绿温润的玉镯出现在尹氏手中,那油润的碧绿之中飘着几缕隐隐的鲜艳绯色。

    尹氏和黄嬷嬷对视一眼,这些东西里面,大概整个才是江一凡的重点吧。

    “阿颜,”尹氏这才想起叶欣颜,“咳咳,我和黄嬷嬷只是大概看看,娘的眼力果然没错,你瞧瞧这些东西,一定是远凡早就存下的,只等这时候给你送来,远凡对你很用心呢。”

    叶欣颜脸有些泛红,看着尹氏无语。然后呢,您两人就这么把人家未婚女子收到的东西,仔仔细细看了个遍

    “阿颜,娘的意思是,这个玉镯才是远凡送你这些东西的重中之重。你这就带上吧。”说着,尹氏就过来牵叶欣颜的手。

    叶欣颜立即觉得有些头痛,又不敢躲得太急,那玉镯看着很高端值钱的样子,千万不要碰坏了。

    “娘,您瞧瞧我这样子,哪里戴的了这么贵重的玉镯,不小心磕到碰到就不好了。您还是把它放到盒子里,咱们珍藏着吧。”

    “也是,的确不适合你戴,会碰坏的。那就先收起来,有合适的场合再说把。”

    尹氏只略作犹豫,就从善如流的把玉镯小心的放到盒子里。她这女儿还真不适合随时带玉镯的,过去戴的那些,损坏了也就损坏了,再换一个就是。这个可不一样,这是人家小儿女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礼物,必须郑重对待。

    叶欣颜虽然没想戴,可是她老妈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不适合她戴

    不得不说,人和人之间相处都遵循着此消彼长的规律,尹氏这时面对宝贝女儿的脸色,已经能够完全做到从内到外的淡定。虽然叶欣颜面色尴尬,可尹氏竟然就那么无视了。

    尹氏想了想,又取出那个桃核手串,说道:“远凡硬是赶在年前和你定亲,过年时能送你东西大应该也是重要的原因。这些东西放在他手里不知多久了,心里一定希望你收到之后能喜欢。这是远凡对你的一片痴心,你把这个带上吧,让远凡知道你懂他的心意。”

    痴心个毛啊几句话把叶欣颜说了个大红脸,就算您想让我带,可您说话不能委婉一些吗古代对男女感情这种东西不是一向很含蓄的吗您对古代年轻女子说这种话,难道就不怕人家古代女子恼羞成怒吗



第六百七十章 你懂的
    江一凡在户部的日常事务中不怎么出头,上官不怎么给他分派重要差事,日常事务上,江一凡也基本处于边缘地带。

    这样大半年下来,很多要害部门的官员对于江一凡的存在已经很不在意了。

    年底各司同僚官员喝酒小聚的习惯由来已久,江一凡和十几个同僚一起往城南一家预定好的酒楼而去。

    江一凡的官职虽然比不上主事,却比各个担任实务的笔帖式要高,虽然在户部的事务上受排挤,可他和官员们相处还算和睦。

    酒楼里,十几个人分做两桌,按照各自的官职高低依次坐下。江一凡上方坐着一个同级官员,下首则是一个负责贡赋的笔帖式,名叫李铮。

    秉承着只消遣闲聊、不谈公务的原则,一群人边喝边聊,聊交情、聊才情、聊桃花运,甚至还很八卦的聊家长里短。

    然后,不可避免的就聊到了安国公大小姐的婚事。

    “江大人,你和叶家大小姐的亲事议的怎样了”一个主事放下酒杯问道。

    江一凡微笑,回道:“已经议定了。”

    “这就对了,我是听内人所说起,江大人和叶大小姐的亲事在京城广为流传,堪称一段佳话。恭喜江大人。”

    同桌的人纷纷举杯,恭贺声不断。
1...149150151152153...2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