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妇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衣布衣出

    索性这江一凡是个知情识趣的人,回来之后,居然博得了叶老头儿谅解,和安国公府走的很近,让皇帝陛下在面对叶家老头的时候,没有太过不好意思。

    而江一凡也没让他失望,正在朝廷准备筹集明春铺设轨道的银子时,江一凡把木质轨道的试用结果呈了上来。

    这件事很紧急、也很重要,皇帝百忙之中抽空,亲自把木制轨道的试用文书草草过了一遍。

    他对这份文书的细致和条理极为惊讶,他虽然没做过具体的实务,可是也看过不少奏报,所以能看出这份轨道试用文书的不同。

    这份文书把木质轨道的方方面面都涵盖进去,遣词用句很浅白,浅显的勾画出一幅铺设和使用轨道的图画。

    尤其是那份叫做试用总结的东西,用极其简练的语句,把木质轨道从筹划、准备、预制、铺设,到完工、试用、有何故障、查找原因、排除方法等,按顺序简单陈述一遍,陈述内容的简单明了,就是连他这个不怎么出宫的皇帝,也能看明白。

    那份总结,把木制轨道的优缺点罗列的尤为清楚,更是把普通马车和轨道马车,在拉运重量和行驶速度上做了对比,把使用木轨相对于铁轨的优越性,点得清清楚楚。

    皇帝惊讶、赞叹之余,生怕他这个外行被这份文书忽悠了。又把将作监几个得用的官吏召来,让这些人把这份文书认真参研讨论一遍,确定其是否具有可行性和真实度。

    这些事都做完,确定、肯定其可用性之后,皇帝把这份文书交给阁部商讨。阁部有了回话,皇帝才在朝堂上询问众大臣对木制轨道的看法。

    皇帝是自己看过这份文案,又让将作监的官吏肯定了这份文案的真实性。欣喜之余,才拿到朝堂上和众大臣商议怎么推行,同时也想和众大臣分享一下大夏天朝人杰地灵,不但有人能想出这样的行路方式,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得到优化。

    可是朝臣们的反应却大大出乎皇帝陛下的意料,差点让他瞠目结舌,维持不了天子的威仪。

    按说,木质轨道能长时间使用,效率丝毫不比铁轨低,而且轨道对车轮的磨损还要小很多。对于朝廷来说,把铁轨换成木轨,其中的财力消耗,少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这是无可置疑的大好事。

    可是,就有人反对了,而且反对的不止一人一派,连历来对立的太子和七皇子福王,在这件事情上都




第六百二十九章 可以一试
    这个江一凡,他早就看不顺眼了。虽然这混蛋当不起一个男人,被老婆搞得灰头土脸,可他做过给事中,曾在皇帝跟前走动,又是皇帝亲自点他来户部任职,实在不敢让人轻视。

    自从江一凡来户部任职,太子手下很多事都做得缩手缩脚,生怕他是皇帝放在户部的一颗钉子。

    户部的官员们做事也很不顺畅,生怕他们做的事情,被这个从六品的小吏察觉倪端,揪扯出大事。那可是他们的官位和富贵,是这辈子的前程和身家性命。

    所以太子不但不愿意木制轨道代替铁轨,更是想借这个机会,把姓江的混蛋赶出户部。

    听着朝堂上的低声议论声,想起今年桩桩件件的不顺心,太子甚至等不迭已经安排好的人出头,当先出列奏道:“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嗯,说说。”皇帝早就看到太子面上遮不住的隐怒,温和说道。

    “父皇容禀,轨道运输是百年,甚至是千年的大计,耗费财力人力无数。而木头这种东西,谁人不知,把木头搁置在户外、荒野,任由风吹雨淋日晒,最是容易腐坏。使用木轨,是在白白耗费咱们大夏朝百姓的劳役之苦。儿臣认为铺设木轨着实不妥。”

    太子殿下说的甚是沉痛,听语气,就能切身体会劳役的辛苦付之东流是多么让人痛心。

    礼部左侍郎出列道:“微臣有本上奏。”

    “朝廷启动轨道运输,是为了解决朝廷的物资运输速度,不是过家家、当摆设。微臣以为,这份木制轨道的上书,纯粹是哗众取宠之举,完全无视大夏朝的后世声望和百姓的劳役艰辛。臣恳请皇上处置呈上这份奏折的官员,这位官员明显就是别有用心,为了他自己的私利前途,竟可以做下这等恶事。”

    皇帝听了这两份上奏,看不出什么明显的情绪,再次问道:“还有哪位爱卿说说对木质轨道的看法。”

    朝堂上静默了一息,不同阵营的官员们,眼光乱飞,互相对视、扫视着,暗暗用眼神征询其他人的意见。

    福王和福王一派的官员,对于今日朝廷上突然扔出来的变故大感突然,震惊之余,没想到太子殿下会首先出头,一时有些拿不准是不是该出列附议太子。

    就在人们犹豫的时候,御史大夫汤铭出列奏道:“臣汤铭弹劾户部副主事江一凡尸位素餐,在豫远郡任职期间,不顾朝廷声誉,利用职务之便,大作买卖、构陷乡绅,一心为自己谋得私利。微臣恳请陛下派人查实江大人的罪责,予以处置。”

    皇帝不置可否的“哦”了一声,说道:“如今正在商议木制轨道是否能够代替铁轨,汤爱卿所奏之事,可以把奏折交由阁部处置,再另行奏报。”

    汤铭定了一定,扫一眼太傅邢于越,不再坚持,退回位列。

    福王见皇帝的口气不对,想到他手里囤积的那些铁矿、铁材,不由得心急,不着痕迹的向斜侧方看了一眼。

    随着福王的眼风一扫,太常寺卿迟与出列,“微臣有本上奏。”

    皇帝眯着眼睛看了看他,点头说道:“但说无妨。”

    迟与奏道:“臣附议太子的观点。轨道运输是流芳千百世的大工程,是要载入史册的。这项工程做下来,就是四方通途的局面。陛下的英明必定永世流芳,微臣等能在这一世为官,都觉得与有荣焉。

    若是轨道运输中间掺杂了木头轨道,也许能用上十年二十年,可是,谁能保证三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百年、二百年之后还能使用若只是用上一二十年,轨道就腐朽不堪,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等新奇构想和天下民夫劳役陛下动用国之劳役,做这等无功之事,实在不是上上之策。望陛下明鉴。”

    “臣附议。”

    &nbs



第六百三十章 哪里是肥差?
    皇帝收回看向瑾融的嫌弃目光,对韩延回说道:“回去把木制轨道的试用文书,给太子和福王各抄一份,让他们看看。”

    “禹王这里,既然要避嫌……”皇帝顿了顿,斜了瑾融一眼,继续道,“他那里就不用抄文书了。”

    瑾融心里刚一松,就听皇帝继续说道:“这个试用文书本就是禹王呈上来的,禹王跟着韩相,一并把木质轨道的启用章程商议出来。”

    “我,”瑾融连忙开口,“那个,儿臣,虽然木质轨道是为了乳酪生意,可是铺设木质轨道的时候,儿臣不在清河村,对于工程并不了解。”

    “好了,散了吧。”皇帝看都没看瑾融一眼,都没听他说完,起身走了。

    瑾融徒然把视线从皇帝消失的方向收回来,看向大哥和七弟时,收到两人阴冷嫉恨的视线。

    …………

    福王从朝堂上退下,回到日常在工部办公的前堂,随手把阁部送过来的木轨试用文书扔在案几上。

    工部尚书王贤紧跟在福王身后,把迎上来的书吏挥退,吩咐前堂伺候的小厮:“端热茶上来,若是看见刘先生就让他进来,其余不相干的人未经传唤不得打扰。”

    书吏和小厮见福王面上虽然没有怒气,可是那不见丝毫情绪的神色却让人胆寒,连忙应声退开,各自去做事。

    贴身伺候福王两个王府小厮跟进来,伺候福王换下外面穿的皮袍,接过送进来的茶水,犹豫着,不知放在里间的书案上,还是就放在外间的案几上。

    福王沉默着,自顾走到案几旁坐下,奉茶的小厮连忙把茶放在案几上,又挪了两个火盆,放在案几不远处的墙根,才悄然退下。

    王贤在福王下手的椅子上坐下,看看紧拧着眉头的福王,再看看那份阁部早就抄好的木轨文书,一时无语。

    不多会儿功夫,王府的幕僚刘裕照着常例,在王爷下朝时过来,看看可有什么吩咐。

    刘裕一进门,就见福王坐在案几旁,紧皱眉头,似乎在沉思什么事情。王贤则坐在一旁,见他进来,眼神往福王方向示意一下,让他看福王的神色。

    刘裕了然,这是朝堂上有事了。他上前给福王和王贤见礼。

    “先生请坐。”福王示意刘裕坐下。

    刘裕在他通常的位置坐下,扫一眼案几上一大叠厚厚的文书,试探问道:“今日上朝可是有什么事情王爷看起来不太高兴。”

    福王没吱声,王贤略略提到:“轨道运输的事情。”

    刘裕诧异,“轨道能有什么事情那条铁轨运行的不错,圣上要扩建还是要暂时停工”

    福王无意识的端起茶杯,抿了一下,对王贤说道:“你给刘先生说说。”他是真没心情重新复述朝堂上那一幕。

    “圣上今日上朝是提出,要用木制轨道代替铁轨修建轨道运输工程。”王贤大略把朝堂上皇帝推行木质轨道的事情,对刘裕讲了一遍。

    “木质轨道”刘裕听皇帝手中居然有一份木质轨道的试用文书,先是一怔,随后大惊,“这么说,已经议定不用铁材了咱们手里可是……”

    他没有把话说下去。就像皇帝对儿子失望的那样,作为福王不输的刘裕,并没有第一时间想木轨代替铁轨会能让朝廷减轻负担,而是首先想到福王将会受到的损失。

    木轨代替铁轨,不但会让王爷原本的计划落空,更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囤积了大量的铁矿和铁锭,都是利用去年的工程克扣下来的。

    &



第六百三十一章 让人闹心的主
    王贤暗叹一声,他们跟随福王,就是向轨道运输工程伸手的势力之一。当时看着,掌管轨道运输工程是个肥差,如今看来,其实是个极为凶险的陷阱。

    他们这一方,不但预计的银子没谋到多少,反而还留下了烫手的把柄。只不知太子陷进去多少。

    刘裕拿着福王放在案上的文书,捡重要的地方翻看一遍,说道:“这份文书调理清楚,很有实用性。太子若是事先知道,应该不会亲自出言反对吧”

    太子一向爱讲排场,花费很大,刘裕倒是能想到太子会在筹集修建轨道银两的时候伸手。可是,他作为一国储君也太沉不住气了吧他这种举动,岂不是明明白白告诉人,铁轨工程对他来说很重要,已经到了沉不住气的地步

    福王说道:“就他那蠢性子,若是心里有事,哪里管要不要沉住气韩相一提起用木质轨道代替铁轨,朝堂上就一篇议论声,反对的声音很大,而且颇有调理。可是太子这个没脑子的,居然等不到属下出声,他自己首先跳出来,说了一大通话。”

    福王说着,再次冷笑道:“看来筹集修建轨道的银钱,太子伸手伸的狠了。”

    刘裕点头附和,“很有可能。若是这样,咱们可以查一查,若是能借这个机会把太子扳倒,彻底让皇储之位空出来也好。”

    福王皱眉,“太子在户部经营多年,他自己是蠢不可及,可那一众支持正统的大臣,却是把户部整治的极为严密,外人根本插不进手去。江一凡说起来也是个能吏,可他在户部任职大半年,依然还在边缘晃悠,根本无法介入实事。咱们想查找户部的事情,恐怕不太好查。”

    刘裕本就忧心囤积的材料,可是,这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事情,若是能揪出太子的错处,也就能转移一些注意力,给他们赢得处理铁材的时间。

    他说道:“想查的话,也不见得一定插手户部。进了户部的银两,就是放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再做手脚就不容易了。铁轨工程所需银两巨大,只怕太子是把手伸向了地方,趁着向地方筹集巨额钱财时,做的手脚。”

    福王闻言点头:“先生说的有道理。不过,若是没有朝廷的指令,在地方上查赋税差额,很难掌握总数。”

    王贤心思一动,说道:“这有什么,咱们费点事,派人在各个地方询问赋税情况,若是有那赋税过重,让百姓流离失所,亦或闹出人命的,撺掇他们告状即可。”

    “对啊。”福王眼睛亮起来,“到时候上书父皇,扩大范围,严查赋税之事。”他自朝堂上听说使用木制轨道兴起的火气,才稍稍有了点平息。

    三人又商量如何处理商量囤积的铁矿和铁材。掩下来的铁材和铁矿虽然数量很大,但好在这些东西并没有集中在一处,还是散落于各个矿场和作坊,若是没人刻意去查,不至于太引人注目。

    商量一通,福王再次为瑾融的运气叹息:“咱们虽然很重视叶欣颜,却还是有所疏忽。若是当时没把清远县的眼线抽调回来,也许能及早发现清河村铺设木质轨道,若是提前做些布置,就能毁去那条木轨。最起码,我们也不会囤积那么多的铁矿和铁材。”

    王贤见福王很是惆怅,出声劝道:“若说疏忽,那也是属下等人的疏忽。王爷是做大事的,岂能被小事缠住手脚”

    刘裕却道:“王爷不必为这件事懊恼,那些眼线就是继续留在清远县,也打听不到详细消息,



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甘心
    福王自然知道这些,可他依然心有不甘:“之前,咱们想通过联姻,把叶欣颜拢在手下,出了差池,全没着落。如今江一凡返回京城,和国公府走的很近。照我看,他有意再次求娶叶欣颜。江一凡和老六交好,若是日后老六也参与争夺皇位,谁知道安国公会不会倾向于老六”

    王贤斟酌道:“禹王不足为惧吧如今禹王虽然每日上朝,也能在吏部坐上些时间,可终究不太上心。倒是在召见各地管事,查问买卖上很是用心,对送进京城的乳酪生意更是时时询问。”

    刘裕却不赞成,他脸色凝重,“王爷之前说过,皇子们一起读书的时候,禹王最是聪明。他即使天性疏散,没有争夺皇位的心思,可若是皇上真把他放上朝堂,并逐渐重视,自然有人会靠上去,撺掇禹王夺位,谋一份拥立之功。”

    “我也是担心这个。”福王凝眉想了想,转而问道,“汪桥是怎么回事,打听过了吗”

    刘裕连忙回道:“打听过了,他还真的是个人物。去年,他从京城回到清河村不久,就和豫远郡知府周秉义的二女儿定亲。听说周二小姐极得周秉义夫妇喜爱,名叫周碧瑶,两家已经议定,明年周秉义回来京城述职,届时会带着妻儿一同来京,顺便给女儿和汪桥完婚。”

    福王立即把手里的茶杯放下,诧异问道:“他就是再如何不同寻常,也只是个工匠而已。周秉义我大约知道,是个有心思的主。他不留着女儿攀一门好亲,怎么会把女儿嫁给一个工匠”

    王贤也是不解,一边喝茶,一边听刘裕往下说。

    刘裕说道:“所以属下说汪桥是个人物。他去年来京城,禹王和安国公府的护卫,把汪桥等人全程看了个严严实实,大概就是因为汪桥的确手艺出众,禹王怕他被别家挖走,所以才严加看护。”

    王贤忍不住插话道:“不会吧我曾安排工部官员和汪桥等人套过话,汪桥和那些工匠都说,车床和螺纹紧固件是作坊里一个前辈领人研制出来的,只是那个老工匠不愿长途跋涉,作坊才派他们过来。”

    福王哼了一声,说道:“那些只是掩人耳目的托词而已。汪桥等人无论走到哪里,身边都有老六的人跟着,自然要按照江一凡的交代说话。要知道,之前老六折腾出那么多东西的时候,清河村只有叶欣颜、汪桥、及一些普通工匠,根本没什么前辈匠人。”
1...140141142143144...2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