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万元吉闻语,点了点头,江北四镇的教训,确实值得警惕,他也认同王彦的观点,决定对绿营降将加以限制,等以后立了功劳,再做提拔。
这时屋外却忽有士卒禀报,“启禀督师,巡哨骑兵在城南巡视,路遇一位大人,声称是阁部朱胤岗,被巡哨带进城来了。”
房间里,王彦与万元吉闻语,不由得一惊,两人自然知道朱继祚的身份,他们这几日最担心的就是,福建的问题,但派出的探子却没有消息传来。
这让两人心中都十分着急,但他们听说天子的近臣朱继祚到来时,他们心中却有一种不安,一种最不希望听到的消息在两人脑海里盘旋。
此时,王彦的反应还是比较理性,他立刻令道:“速度将李阁部请过来!”
大学士身份尊贵,王彦与万元吉遂即起身,整理衣冠到府衙外迎接,不多时,朱继祚便在十多名亲兵的引领下来的府外。
这时王彦便见一眼眶深陷,官袍破损的老者,一旁的万元吉已经作揖一礼,“朱阁部,怎么来此”
王彦离闽中比较早,只是在朝廷邸报上,知道朱继祚这么个人,他见万元吉已经确认,遂即也作揖道:“在下王彦,见过阁部~”
朱继祚听了王彦的名字,微微一愣,遂即大步走上前来,便直接抓住王彦的手,泪崩道:“楚国公在此,陛下就有救了~”
王彦乃是隆武帝常常挂在嘴边的重臣,加之他的战绩太过惊人,朱继祚虽然没与他见过面,但早以如雷贯耳。他进入建昌府之后,就听说了王彦挥军十万,杀入赣地的消息,所以王彦一报名号,他立马反应过来。
王彦与万元吉闻语,顿时大惊失色,连忙将朱继祚迎入大堂之中,又招来王夫之、张家玉等可靠的能出主意的幕僚、官员一起来听。
众人入座,王彦遂即迫不及待的问道:“朱阁老,福建到地什么情况,陛下现在何处,处境如何”
朱继祚遂即沉声说道:“郑芝龙已经投降清廷,现在福建一片混乱,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福京,大学士蒋德璟、傅冠,尚书曹学佺,政司马思理等百名高官,或被杀,或自尽,福京血流成河。之后博洛,分兵两路,一路北上追赶陛下,一路西进杀入广东。”
&nb
第355章 元章身死
福建之地,八山一水一分田,及说出了福建的贫瘠,多以山地为主,缺少耕地,也说出了闽地的形势险要,易守难攻。
这里本来是与清兵作战的天然战场,八旗兵根本无法发挥,但现在郑芝龙降清,却使得南明失去了这样一块最佳的抗清基地。
福建北面是绵延的武夷山,闽中与赣地向连的通道,其实并不多,而衫关就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关卡。
在郑芝龙降清之前,此关还时常有队伍出关,往赣南运送一些物资,但自郑芝龙决定想起之后,便将此关紧闭,以断绝同赣南明军的往来。
衫关的守将,乃是郑芝龙的部将黄廷,他是福建人,不到三十岁,很受器重,所以才能将衫关这样重要的关卡交给他。
这些日子以来衫关一直闭关,所以他基本没有什么事务,于是便在关城内小酌。
这时一名清兵士卒,却积茫茫的跑了过来,向他禀报道:“将军,关外来了一支清兵,说要过关。”
“关外”黄廷闻语,微微一愣,疑惑道:“有多少人”
“这时他们送来的文书,请将军过目~”那士卒先递出一个本子,然后回答道:“好象有近万人!”
黄廷微微皱眉接过文书,打开来看,大义是奉贝勒勒克德浑之命,江西提督金声恒,领一万兵马入闽,协助博洛作战,文书上各种印章齐全。
黄廷见此顿时大惊,连忙起身,“走,去关上。”
不多时,黄廷来到关上,果然见关下有近万人马,与关上新投的郑军不同,关下的近万清兵,旌旗军服,都比他们更像清兵。
这时关下一员清军大将,在进百亲卫的护卫下,来到关门前,当即大喊道:“听说郑太师已经归顺大清,本督奉贝勒之命进入福建,城上守将,可大开城门。”
“城下可是金督镇”黄廷向下张望道。
“正是本督!”金声恒见他啰嗦,故作恼怒道:“为何还不开门,还是你心怀汉室,不愿意跟随郑太师一起归顺大清!”
金声恒声如洪钟,气场极为强大,黄廷闻语有些惶恐,连忙解释道:“金督镇息怒,末将早以降清,只是末将有些疑惑,督镇不是在攻打赣州吗怎么会突然要进入福建”
“赣州早已被本督攻下,现有贝勒于城中坐镇,赣地已经没有战事,所以入闽听从征南大将军博洛的调遣!”
黄廷闻语,心中不在疑惑,运来赣州已经被打下,现在看来南明真是气数已尽了,他一边庆幸自己已经归降清廷,一边吩咐士卒道:“开城门,本将要迎接金督镇入关。”
片刻后,关门大开,黄廷将金声恒迎入关内,并要未金声恒备下酒席,金声恒欣然应下,黄廷立马大喜。
这时金声恒遂即提出道,“本督明日就要赶往福州,士卒扎营拔营会浪费许多时间,黄将军能否为本督的将士,安排一些住所,暂时驻上一夜!”
黄廷闻语不疑有它,连忙点头应下。
是夜,酒宴过后,黄廷便回到住所睡下,可他刚躺下不久,两名亲兵就急忙将他摇醒,禀报道:“将军不好了,清兵突然在关内大肆砍杀弟兄们。”
黄廷闻语大惊,慌忙披挂,拿起武器,才出门上马,却已经被金声恒带兵围住,黄廷连忙问道:“金督镇这是何意末将已经降了大清,为何还要攻击末将的部众。”
“哈哈~”金声恒笑道:“小儿,本督已经反正,投大明朝久矣!”
说完,金声恒挥舞关刀杀来,黄廷顿时大惊失色,他酒意未消,斗五和,不能敌,直接被金声恒拍落下马,后面明军一拥而上,直接将黄廷擒下。
次日清晨,王彦领三万中军,赶到衫关之外,满大壮部则将物资留在了赣州,交给李过,然后率领水师返回湖南,只于万安城则由万元吉善后,
第356章 救驾之策
王夫之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如果清军发现无法将天子押到福京,肯定会选择直接杀掉,这是王彦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他不敢承担这样的风险。
王彦见众将看着他,只得有些黯然的挥手道:“此事容后再议~”
这时他们已经来到山谷边王威的墓前,只是一堆瓦砾上插了一块木板,上书“大汉将军王威之墓”,看上去甚为凄凉。
将军王威者,字元章,陕西人,少好游侠,为乡人所敬。崇祯年间,初从赵应元为乱,后于青州反清。时应元死,又从王彦南下投明,历经战阵,事必争先。
乙酉年,南京陷,元章从王彦移师广南,路遇唐王,拥为监国。时闽中郑氏,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心,迎唐王于闽中登临大位,号令天下。
元章亦从王彦入闽,然王彦为郑氏所嫉,出走广南,行前谓元章曰:“福建为郑氏所有,天子力孤,今留元章于闽,当誓保天子周全!”
丙戍年,郑氏叛,清军过仙霞入闽,元章急率五千兵马,护驾入赣。及汀州,为清兵追上,大战一日,寡不敌众,宗社大臣失陷甚多。元章以千余残兵,护陛下得脱。
及衫关,苦等迎驾军不至,而清兵又来,仅以百人逃入山林。清兵封山搜捕,终被杀害。
文死国,武死疆,将军初为贼,然今卧于野,终为国精忠矣。
王彦看着王威的墓碑,心中无限伤感,他祭拜一番,遂即另士卒将坟墓拨开,见尸体果然是王威,且仅以竹席一包裹,心里更是难受,顿时悲不自胜,故人相逢,泣将何及!
王彦遂即吩咐士卒,从新安葬,又托付王夫之,为王威作传一篇,才与众人返回城关。
这时一众人在那黄廷的宅子里坐下,王彦收拾了一下悲伤的情趣,遂即问王夫之道:“兄长,方才驳了我的决议,心中可有其他方法救出陛下。”
王夫之路上早以想了一阵,“我觉得此事必须隐秘,绝对不能让清兵发现,不然他们的第一个举动,肯定就是伤害陛下。”
“清兵有一万多人,就算是偷袭,那清将也有反应的时间,怎么可能做到不被发现呢”
在座之人,都陷入沉思之中。
王夫之点点头道:“确实艰难,但好在我们袭取衫关的动作十分隐秘,光泽的清兵还没有察觉,所以眼下还有机会。”
这时金声恒好像想起什么,遂即说道:“国公,我听那黄廷说,紫光观坐落于群山之中,地势险要,想必不会有多少兵马,或许可以派遣少数精兵进行偷袭,国公再让一支兵马,掐断紫光观与光泽之间的联系,或许可以成功。”
若是袭击紫光观,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隆武这样重要的人物,紫光观的清兵肯定不敢擅自做出决断,一定要接受张存仁的指示,只要掐断紫光观与光泽的联系,则事情大有可为!
王彦闻语言眼前不禁一亮,“此法道是可以一试,但袭击紫光观的人马肯定不能太多,而且要十分精锐,你们谁能胜任”
袁宗第这时站起身来,躬身行一礼,“末将为国公举荐一人,乃忠勇镇千户秦锋,末将曾与他配合取宜城,适合在山林作战。”
戴之藩闻语,不快的站起来道:“你怎么还惦记着那个小子,国公秦锋是末将属下,这次救驾之事,就交给末将吧~”
王彦对秦锋有些印象,乃是孙守法的外甥,跟随孙守法在终南山,坚持抗顺多年,大顺败亡之后,又在山里抗清,确实是最佳人选,而且当初三天时间,他就击败了高第守卫的宜城,确实是一员值得培养的小将,也是此次行动的最佳人选。
救驾天子,虽然风险巨大,但也绝对是一件能够获得丰厚回报的差使,只要救出陛下,陛下对于救驾之人,定然恩赐备至。
王彦看着戴之藩,又看了眼袁宗第,这时心里不禁一阵权衡,最后说道:“既然秦锋是忠勇之人,那进入紫光观救驾之事,就交给明章~”u000b袁宗第闻语,心里有些失望,在他与一众顺军降将心中
第357章 五更动手
在大明朝,任何一支军队之中都是将领的家丁最为精锐,五忠在军饷方面做了改革,将领无法养什么家丁,但主将的亲卫依然是整个队伍中最精锐的存在。
这次行动,戴之藩自然想带着亲卫过来,但却被秦锋拒绝,最后从他所掌握的一千人中挑选了三百汉子。
这三百人大都是从终南山就与秦锋一起作战的义军,一个个短小精悍,十分适合在山林里穿梭,他们腰间配有战刀,背上挂着圆盾和弓箭,手中拿着一杆锋利的长矛,不像明军反到像隋唐时期的军队。
戴之藩起先心里还有些担心,但看着这支人马在山林之间如履平地,他都有点跟不上速度,才放心下来。
这时他们在山腰间休息了半天,已经恢复了精力,而太阳也慢慢落下山头,一名士卒突然从树上滑动下来,单膝行礼道:“将军,有一队清兵从山下上来,似乎是奔道观而来。”
“有多少人”戴之藩急忙问道。
“刚好十个人,已经上了山道,大概一个小时后能进道观。”
秦锋闻语,遂即道:“末将把他们抓来~”
戴之藩点了点头,秦锋遂即一挥手,二十名明军便立马起身,然后往山下而去。
半个时辰之后,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不过天上一弯明月挂在当空,还是能够看清周围的情况。
这时秦锋带着士卒回来,居然没有一人伤亡,他走到戴之藩身边,遂即禀报道:“是从县城过来的清兵,要替张存仁传递命令,陛下确实就在观中,其中一人还在观内待过,被我带了过来,剩下的则全部杀了!”
秦锋说完,将一封带着血迹的信交给戴之藩,然后一挥手,几名明军就将一名清兵头目推了上来。
戴之藩先拿起信看了看,脸上立马露出喜色道:“张存仁写给紫光观内的清将,让他明日秘密押着陛下出观,同他汇合,然后一起返回福京。看来我们来的正是时候,今晚必须动手了!”
这时戴之藩遂即又将目光移动向那清军头目,只见他早以吓得战战兢兢,于是尽量用温和的语气道:“你也是汉人,只要你配合本将,本将便不会杀你。当然,如果敢隐瞒欺骗,那么你也活不成。你也不用报什么侥幸心理,实话告诉你,本将乃是大明楚国公的部众,楚国公率领三十万大军,已经从衫关秘密进入福建,张存仁今晚就要灰飞烟灭,所以绝对不会有清兵过来支援紫光观。”
戴之藩瞎吹一气,那头目显然也听过王彦的名声,吓得连连摆手,跪地磕头,“不敢~不敢~小人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头目显然还是读过几天书,有些学问的人,在清兵之中,应该属于文职。u000b戴之藩点点头道:“那我问你,道观里囚禁了多少人天子被关在何处有多少人看守”
“回禀将军,观里囚禁了一百多人,都是明朝的大官,隆武皇帝和曾皇后、小太子被关在西厢,据说这几天都没有进食,看守的清兵有两百多人,都是张总督的亲兵~”
那头目像倒豆子一样,把知道的全部都说了出来,心中显然害怕极了,戴之藩遂即站起身来,向下面的道观张望,于是又折下一根树枝,在地上将道观的布局画了出来。
“你过来,将陛下的位置,清兵的分布,全部标示出来。”
王彦行军打仗,十分注重地形,自从有宋氏兄弟帮忙制作沙盘,几乎每次作战,都会先制造沙盘,使战场一目了然,戴之藩受王彦影响,自然也十分重视战场地形的研究。
那头目有些颤抖的接过树枝,看了地上的图画一眼,又看了看下面的道观,弄明白布局图的意思,才慢慢的开始边说,边指起来。
这时随着头目的诉说,戴之藩、秦锋等人已经基本明白了道观内的布局,以及清兵的分布。
秦锋遂即说道:“将
第358章 救出圣驾
戴之藩与秦锋等人一商议,又让丁四喜说了一些应该注意的细节,很快便制定了一个完善的救人方案。u000b这时他遂即与丁四喜从山腰下去,来到山路上,然后才跟着丁四喜蹬上一个个阶梯,慢慢爬到道观之前。
十多名清兵,打着火把在道观前巡视,显得戒备森严。一名把总注意到了攀登阶梯的戴之藩一行人,不禁突然抽出腰刀,大声厉喝道:“什么人为何上山”
戴之藩见此,果然如丁四喜之言,观内清兵应该都是张存仁的亲卫,显得异常精锐,他不禁更加小心起来。
“汪把总,不要慌张,是我~”面对突然拔刀、张弓,警觉起来的二十多名清兵,丁四喜两股一颤,但还是急忙小跑着上去,陪笑道。
把总显然与丁四喜十分熟悉,黑暗之中,他没看清面貌,只是听了声音,手中握紧的战刀就松弛下来,然后笑道:“原来是丁师爷,怎么这么晚还过来。”
“总督大人有命令要传达给赵千总,所以不得不连夜跑一趟。”经过一开始的紧张之后,丁四喜也就不在那么害怕,他爬上阶梯,来到把总身前,遂即问道:“赵千总可曾睡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