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对于徐勇而言,既然做了汉贼,他自然不甘心只当一名普通的绿营将领,他也要抬旗,成为旗人,而眼前杀来的敌人,就成了他眼中进阶的军功。
这时他仿佛已经看见,长矛洞穿敌人身体,被狠狠戳下战马,而后又被后面的骑兵踩成肉泥的画面。
两马交错,徐勇却没有感到长矛入体的阻力,王彦身体再马上一侧,便躲过他的冲击,徐勇见此到也不慌,立即持矛横扫,但王彦却长刀竖挡,而后一把抓住他的长矛,大喝道:“败军之将,也敢前来送死!”
&
第198章 王士衡兵临岳州城
新墙河北岸到岳州城的路上,到处都是绿营的尸体,断枪残旗,无主的战马,布满了官道。
这一次王彦没有留手,直接追着祖可法到岳州城下,方才收兵回去收拾战场。
此一战,祖可法两万人马出城,能回到岳州的却只有寥寥数十骑而已。
这时王彦回到河岸边,参战的将士对他敬若神明,其中最后加入的满大壮部,更是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此时督标亲军的士卒,已经开始清理战场,查看受伤的弟兄,清点人马,旌旗兵器,收拾战死的士卒,好早一点将战况统计出来,然后报给王彦。
彼时满大壮等人看着满地的尸体,却十分尴尬,他们立在战场之外,仿佛是来参观的一般。
满大壮本想着过河后,可以打个顺风仗,混一点功劳,但绿营兵实在太不争气,他们还未登岸,就已经满山遍野而逃,满大壮又没有骑兵,所以跟本没捞到绿营兵的一根毫毛。
这满地的尸体,可都是实实在在的战功,要是一般的明军所杀,满大壮早就带人上前哄抢,但今日一战,王彦和他手下的兵马,却狠狠震慑住了他这个老油子。
这时王彦骑着战马奔回来,看着立在那里的满大壮,随打马来到他们身前,十分和气的道:“尔等都别闲着,这满地的尸体,可都是功劳!满将军辛苦一下,将这里和沿路的人头统统割下来,然后将尸体拖到岳州城下,筑成景观。完事之后,本督分汝一千枚首级的功劳,如何”
满大壮与诸多将校闻语,顿时一阵激动,一千颗首级,虽是绿营,但也是大功,足够他们官升一级。
在激动之余,两千明军也不禁面红耳赤,他们渡过河来,连冲锋都没赶上,最多只是在后面喊了两嗓子,壮了壮声势,人全部都是王彦属下所杀,他们根本没有出力,现在占这么大一个便宜,连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王彦看他们脸色,微微点了点头,心道,“这满大壮还算知廉耻,可以扶持一下。”
“某抚标俾将满大壮,今后为楚国公马首是瞻!”
“某等愿为国公马首是瞻!”
满大壮等人单膝下跪,向王彦行礼,这不只是因为他们占了若大的便宜,更是因为王彦对他们的态度,而且身在乱世,他们也愿意跟着能打、能战,有能力的人物混。
王彦见此,却微微一笑,他倒没有借机吞并章旷属下的意思,随连忙让他们起来,先去收拾战场。
一时间,满大壮便领着两千士卒哗啦啦的进入战场,一边从督标亲军的手中接过活计,一边讨好的笑道:“割人头这种龌龊的事儿,怎么能让精锐来做哩,自然是交给小的们做就好了。”
连满大壮自己在内,两千人明军纷纷拔刀,在尸体上忙碌起来。
绿营虽都是汉人,但全部都已经剃发留辫,满大壮等人将脑袋割下来,每五枚首级用辫子栓在一起,而后便放在车上,让书吏登记。
这一切看起来血淋淋的,看起来很吓人,但两千明军却干的很开心,干的很卖力,因为这都是功勋,都是白花花的白银。
天黑时,战斗的结果被统计出来,事实证明,绿营的战斗意志确实太不坚定,靠近河边的战场,只收到一千五百枚首级,而从新塘河到岳州的官道上,则收到了近三千四百多枚,他们绝大多数都死于溃逃时,被骑兵所砍杀。
这些首级,再加上一些被踩得稀烂的人头,合计因该有五千枚。
第199章 叛将献城
清廷在所占之地推行剃发令,汉民留头不留发,这让南明军队面对剃发之人时,态度变的复杂。
起初不少被清朝逼迫剃头的军民,也遭到了南明官军的诛杀,使得百姓不剃发被清廷杀,剃发了又被明军杀,根本无法生存。
彼时隆武皇帝听闻此讯,大哭曰:“朕无能,陷子民于胡尘,使百姓几无活路,今诏谕各镇,行兵所至,不可妄杀,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也。”
史载,给事中张家玉监兵入援赣南,“时清兵所至令民剃发,不从者斩,而明军遇无发者亦辄杀不问。难民因是多输牛酒,为间导;明军咫尺不得虚实,饷、导俱绝。皇帝命至,家玉设小牌,免死,给与难民,欢呼来归者千百人。”
南明采取“有发为顺民,无法为难民”的策略,与清廷“留发不留头”行成鲜明的对照,显然是更得人心,具有极高的政治智慧。
王彦对此并无意义,但在对于绿营,他却觉得因该采取严厉的手段,应该与普通百姓分别开来。
中原王朝,多讲仁义,所以李闯、张献忠数降朝廷,而朝廷却不杀,因为朝廷觉得流寇也是大明的子民,既要剿也要抚,但李自成之弟李孜,大将田见秀、张鼎、、吴汝义战败后,领五千顺军投降满清,却立马被清廷统统杀光。
潞王、周王、惠王、崇王等十一位亲藩,投降清廷,是为了活命,但一到北京,也立马被清廷斩尽杀绝。
他们知道自己会死,还会投清吗显然不会,他们之所以投清,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清廷与中原汉家王朝的不同,汉家王朝博大,讲信义,但满清却根本不讲着一套,招你时可以说的天花乱坠,杀你时也可以随便安插一个罪名,根本没有信誉可言。
天下板荡,人心思定,光靠仁政没有用,在乱世之中,凶狠残暴的手段,往往却更能震慑人心。
王彦认为对待自己人要宽厚仁慈,但对待清廷占领下的地区,却要视情况而定,眼前的六千绿营,如果王彦将他们放归,他们或许会感谢王彦的恩德,但当清兵再次胁迫之时,他们必然还是会拿起刀枪同明军战斗。
因为这天下间能舍身取义、杀身成仁者,毕竟只是少数,多数之人都是将自身生死看得比道义要重,所以除了恩德,王彦还要让他们知道为清廷效命的恐怖后果。
岳州城外堆起的尸山,就是给城内绿营的一个警告,而六千剪辫之后的绿营,王彦则豪不手软的敦促他们打造攻城的器械,稍有怠慢,立马军棍伺候。
王彦将他们编为仆营,只有杀敌立功,或是满役三年,才能摆脱身份,然后决定恢复自由之身,还是编入正军之中,享受明军的待遇,而在此之前,就只能做苦力和冲当炮灰。
岳州城内,祖可法让属下堵死岳州城门,想要死守,但守城的绿营却与他不是一条心。
岳州副将马蛟麟在清兵南下时,开城献了岳州,他没有胆气为大明死战,自然也不可能为清廷去效死。
这时他看着城外的绿营降兵,在林间伐木砍树,打造着各种攻城器械,冲车、云梯,样样俱全,随更加坚定了他的反正之心。
城内有此等想法的并非只有他一人,他手下几名千户,早在暗中商议,如果他不带着他们干,便直接把他弄死,而后在去抓祖可
第200章 得大胜腾蛟震惊
岳州城的府衙中,王彦端坐在大堂之上,两侧立马满了甲士,显得杀气腾腾。
马蛟麟和手下三名千户,喜滋滋的押着被五花大绑的祖可法,来到堂上拜见。“此贼欲顽抗我大明天兵,现被末将等人擒下,带来让国公发落。”
王彦闻语,看了眼祖可法道:“汝父当年粮尽援绝,力竭而陷,非有意负国也。汝为其子,当学汝父,即便失节,为清廷之臣,也不领兵南来。然汝却不顾汝父之意,对故国臣民多有加害,汝今陷于本督之手,可有话说”
祖可法听了王彦之语,却怒道:“莫提那老东西,某待他如父,他几时真心待某耶当年大凌河之役,他将某送入清营为质,许诺以锦州投大汗,但其归锦后,却立马组织兵马守城,全然不顾某还陷于清军营中,他有拿某当人子耶若不是大汗宽厚,某早被斩杀矣!今某失手被擒,无他言,但凭处置也!”
王彦闻其言,眉头一皱,他不禁想起时人所作的一副对联,“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
祖大寿是什么为人,他和祖可法的关系,王彦不想评价。
王彦原本有那么一丝说降祖可法之意,所以想听听他的自辩,但没想到他心中却怀着清廷,不可能招降,随不禁微微一叹,“既然如此,本督看汝还算硬气,便留个全尸吧!”
说完,王彦一挥手,便有两名甲士奔出,将其拖到衙外,直接以弓弦累死,而后草席一卷,埋到城外。
马蛟麟等人,见王彦处理了祖可法,随满脸笑呵呵的等着他们的封赏。
在他们心里的想来,丢掉岳州的责任,并不全在他们身上,他们只是没有跟着马进忠等人南逃而已,但夺回岳州他们可是出了大力气,所以算起来,功还要大于过错一点点。
王彦看着四人,心里却一阵厌恶,在他看来,马进忠等部南逃,至少表示他们不愿降清,而马蛟麟不跟随南下,反而说明了他见岳州城空,随留下来以岳州献清廷的投机本性。
这样的人,王彦怎么可能任用,若不是他之前,向城中绿营做过保证,只要开城,就既往不咎,他早命甲士将马蛟麟等人推出去直接问斩。
这时王彦扫视了一眼,眼中带着期待的几人,却突然断喝一声,“统统拿下!”
立于大堂两侧的甲士,闻命立马一拥而上,将四人按住,而四人在稍微愣神之后,脸色立马大变,连忙挣扎道:“国公,某等无罪,某等有功于朝廷啊!”
“摘去甲胄和配刀。”王彦没有理会四人,而是指挥堂内甲士道。
一时间,四人便在众甲士七手八脚之间,被扒得只剩一件内衣,马蛟麟对此感到万分羞辱,连连喊道:“某有功~某不服~”
王彦见甲士剥完,才冷眼看着四人道:“尔等背主求荣,反复无常,全无信义之人,本督本欲直接乱棍毙之,但本督守信,只要开城投降便可免一死。今功过相抵,本督除去尔等官爵,自寻生路去吧!”
马蛟麟四人闻语,脸上一阵煞白,也不在挣扎,身上一阵颓然,如同烂泥一般,被甲士拖到衙外。
岳州的百姓在这段时间里,因为马蛟麟献城,饱受剃发之苦,家中资产也多有被夺,被清兵祸害的不行,所以对其恨之入骨。
今日王彦入城,首先就将城内绿营控制起来,而后当街斩杀乱兵,对百姓秋毫无犯,使得岳州百姓,慢慢放下心来。
城中的乡绅父老,随一起到府衙拜见王彦,感谢官军爱民之举,但他们来到衙外,先是看见昨日还在城中作威作福的清将祖可法,在衙前直接被勒死,现在又见马蛟麟四人,被甲士丢了出来,也不知谁人胆大,先投了快瓦砾,后面的人便一发不可收拾,一拥而上,将四人活生生的打死。
长沙城中,总督府里,随着荆州之败,何腾蛟开始忙碌起来,湖南各地的奏报一封接一封,让他整个人都快要疯掉。
堵胤锡和李过的求援信,是一天接一天的催他发兵,而常德失手之后,南面的各
第201章 受排挤太仆北上
岳州城下,一场大胜确确无疑,何腾蛟心中一时百味呈杂,王彦大胜可以牵制清军兵力,使其暂时无法南寇长沙,让何腾蛟不用担心湘地局势继续败坏,本该让人欣慰,但王彦与何腾蛟的赌斗,却让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难道真要将楚地大权交给王彦不成
何腾蛟显然不能容忍任何人染指他湖广总督的权势,但眼下行势,王彦对岳州势在必得,一旦他成功扭转楚地糜烂的局势,声名必定大震,到时侯人们将他与王彦一对比,高下立判,他不让权也不行矣。
这时何腾蛟想找心腹前来商议,但一想到他一手提拔的章旷居然暗助王彦,心中便一阵烦躁。
佥都御史,巡抚偏、沅的傅上瑞,乃崇祯朝庚辰年进士,善事上官,张献忠纵横楚地时,其退避汉川,不久献中入蜀,傅上瑞迎何腾蛟于武昌,腾蛟大喜,倚为心腹。
五千枚人头送入长沙,湘地官员皆知前线大胜,纷纷大喜,章旷随连忙来总督府拜见何腾蛟,路于傅上瑞,随一同往之。
至总督府前,卫士却只许傅上端入内,章旷则被据之们外。
章旷知何腾蛟恼他帮助王彦,但事实是,他只是让满大壮,守在新墙观察岳州清军,顺便接应王彦而已。
章旷受过何腾蛟恩惠,他当年被人弹劾,以布衣归故里,何腾蛟留之,委以佥事衔监抚标亲军,后来又拜湖北巡抚,太仆寺卿,可谓被何腾蛟一手提携。
何腾蛟与王彦交恶,章旷内心深处偏向王彦,现在何腾蛟不见他,使他心里一阵愧疚,面色不禁微红。
这时推官吴晋锡,看见这一幕,眉头微皱,走上前来,“太仆,下官与楚国公有一面之缘,观其言行甚何督师多矣。太仆一心为国,何不北上寻国公,助其光复楚地,何必在此受气耶。”
章旷闻语,看了看吴晋锡,不禁叹了口气,“督师与吾有恩,吾若弃之,是为不义也。”
吴晋锡皱眉道:“何督师见小利而亡义,见大义而惜身,志大才疏,心胸狭隘,比之袁绍尚且不如,非能扭转乾坤之人。今国公大胜,大涨民心士气,下官已经决定北上投之。太仆既不受重用,亦当早做决断也!”
章旷听了却依旧摇了摇头,“督师虽有诸多不是,但当初左镇东叛,清军入侵湖北,湖南之地全靠督师苦心经营才勉强维持下来,此于朝廷有大功也!梓授今日之言,入吾耳,却不可在对他人言也!”
吴晋锡见章旷如此,随作揖一礼,“太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也。”他说完,就恭敬的退去。
章旷见此,只得微微叹息,从总督府前离开。
彼时在府内,何腾蛟已经与傅上瑞会面,他本有两大心腹,宛若左膀右臂,现在却只招傅上瑞相谈。
二人于书房中,交流片刻,傅上瑞以知何腾蛟想法,随悠悠道:“督师,陛下英明,绝不会使一方独大,此帝王之权术也!今督师可先一步,将王彦战功揽入囊中,报之陛下,即便王彦今后在奏报过去,陛下不知真实情况,只会以为两督争权,但王士衡以有粤地,若在拿楚地之权,其势必为陛下所惧,为了考虑制衡,,陛下定然偏向督师也!”
何腾蛟闻语,眉头一挑,“陛下与本督乃南阳旧识,对本
第202章 武昌府佟养和问话
长沙城北门外,两千名士兵松散的站着,表情茫然,他们就是刚从岳州押解人头回来报功的满大壮部。
章旷看了看他们,这就是何腾蛟给他北上抗清的精兵,章旷的心都凉了。
满大壮同样郁闷无比,他本来想着回来能加官进爵,但事实却是什么也没得到,不说赏银,就连该发的粮草物资,也没领到分毫。
就在昨日,他还兴高采烈的向人炫耀,甚至还请了几名相熟的军官,在酒楼里大吃海喝一番,来庆祝他即将高声,他在酒宴上也是一顿海吹,将他自己形容得异常威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