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汉唐风月1
两名骑兵牵着自己的战马上前,一人抬着装着遗体的软兜的一边,将活结挂在了马鞍上,再跳上马,仿佛怕惊动战友香甜的睡梦,小心翼翼地催动马匹往山坳外走去。
两马三人的组合,加上在追杀第3骑兵联队时战死的骑兵,足足排了八十九个。
随他们离开的,还有在两军厮杀中逃入山中侥幸未死的三十多名村民。这里被杀了二百多名日寇,他们不能在这里再住了,找过来的日寇一定会用他们来泄愤的。
大雪依旧纷纷扬扬的洒下,有些空寂的山谷因为骤然响起但并不激烈甚至显得有些沉寂的马蹄声而更显空寂。
夜色、皑皑白雪的反光以及火把昏黄的火光,两马三人组合一个接一个萧瑟而沉默的背影,一直骑在马上静静的看着这一切的二货男突然泪流满面。
他曾经是青龙山的老大,率领着几百号兄弟拦路劫道,甚至还和陈运发和莫小猫一起伏击过两次日军步兵大队,他不是没见过血,也不是没见过牺牲。他也是独立团最精锐的特种大队的一名少尉军官,依靠着超人一筹的格斗能力,他甚至是特种大队的宠儿,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他未来是一名精锐的军人。
但是,对于战场来说,他还是一名新兵,他还未见识过血肉横飞的战场,他还未能承受如此巨大的牺牲,尤其是,他一直为自己没有尽好自己侦察兵的职责对日军的伏击没有任何警示。
虽然,日军的伏击距离已经远远超出了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哪怕是一名老兵,或许都无法比他做得更好。
但是,兄弟们已经死去,他却还活着。
二货男再一次感觉到痛彻心扉,就如同他被从压在他身上保护他的青龙山土匪弟兄们身下刨出来一样。不过,这一次,还有深深的自责。
“兄弟。。。。。。
兄弟你在哪里
天空又飘起了雨
我要你象黎明一样
出现在我眼里
兄弟在哪里
听不
858.第853章 生与死都是责任
骑兵第一连全体60人都被安葬在青龙山半山腰的一处空地上。
那里,面向着北方,不仅是能看到他们为之战斗为之牺牲的热河省,还能看向家乡。骑兵旅希望兄弟们能在这里看着自己替他们杀小鬼子。
骑兵第一连的番号也被邓文命令先行撤下,不是要撤销番号,而是,邓文在第一连的墓前发誓,当那天消灭日寇第3骑兵联队,骑兵旅那天就重建骑兵第一连。
而之所以合葬,那是二货男亲自向邓文要求的,他描述的战斗细节让骑兵旅诸多长官无不泪流满面。
冲锋,冲锋,再冲锋。由六十人变成三十人,再由三十人变三人,最终,全员战死。骑兵第一连60人,没一人当孬种,全部死在向日寇的冲锋中。
他们,战死于同一处战场,战死于同一种壮烈,死后,也应当肩并着肩头挨着头像他们曾经彼此依靠着彼此向日寇庞大的骑兵群发起犹如扑火的飞蛾一样的冲锋一般,互相依偎,相互守望。
邓文同意了二货男的请求,并和他一起亲挖墓洞,两个自责犹深的男人,花了足足一天的时间,才挖好了能容纳60人躯体的墓洞。
青石墓碑,上面刻着青龙山义勇军骑兵第一连全体英烈之墓一行大字,墓碑后亦刻着自连长以下所有人的名字:周老大,马老幺,王大海。。。。。。
而二货男,很固执的将自己的名字刁叶刻在最后。用他的话说,他虽然不是骑兵第一连的骑兵,但他们亦是他同生共死的战友,做为此战唯一的幸存者,无论以后他在何处战死沙场,这座墓就是他最后的归宿。这里是青龙山,生于此而葬于此,也是他平生之夙愿。
在场的所有人恐怕都不会知道,这座义勇军之墓,在数十年后被北方人们取名为“冲锋墓”,成为青龙山红色爱国旅游最重要的一个旅游景点。所有来此的人们都会听到一段苍老声音微微喘息着介绍关于“冲锋墓”的由来和他们曾在数十年前中国北方冰冷的风雪中发生过的战斗故事的录音。
而那位录下他自己曾亲身经历过的那段从未停止过的向死亡冲锋故事的老人,在录下那段他花费了两天才录成的音频十日之后,也与世长辞,葬在这座墓中。
那一天,这座墓前带着金星肩章肃然敬礼的军人们,绝不会比葬在这座“冲锋墓”中的中**人人数要少。
在这个时代,在人活之时就将名字刻上墓碑实是大不吉利之事,可见二货男态度无比坚决,邓文也只能同意了。
曾经水也只能默然叹息,他太了解自己这位老大的性情了,虽然最后近乎全歼了那股设伏的日军,但雕爷内心的自责从未淡去半点儿,甚至还心有死志。如果不是因为自己这个救兵的突然出现,生怕他和日寇拼命连累到兄弟,他恐怕不会选择逃跑而会一直同日寇拼杀到死。
但是曾经水没办法帮他,他可以帮他从日寇的包围中逃出生天,但他不能帮他打碎自己给自己内心设置的枷锁。
还好,他们有一个团座叫刘浪。
在骑兵营携带着战死战友遗体返回青龙山的那一夜刘浪也从电报中知道了这次青龙山义勇军的重大失利。
这次失利不在于牺牲了多少人,也不在于内线被抓导致被伏击,而是青龙山义勇军应该调整自己的作战方式了。
从大的战略上来说,邓文骑兵旅的战略意图其实并没有什么错,依靠日军城内据点的内线情报,以青龙山为基地用骑兵的超强机动力展开袭击,打击日军补给线并对日军进行杀伤。
甚至包括骑兵在具体战斗的战术上也没什么问题,面临日军突然出现的优势兵力,选择撤退,如果不是日军以中国老百姓的生命做诱饵,他们不会飞蛾扑火一样坦然选择面对死亡。他们用生命阐释了什么叫做军人,叫做中国的军人。
但是,他们失误的地方,一是太过依赖日寇城内的情报,一旦那个最重要的环节出现问题,就会成为一条鱼儿,被鱼饵诱上钩的鱼儿。如果依旧如此,他们日后或许还会上鬼子的大当,那时候损失的或许不是一个骑兵连而是一个骑兵营甚至是葬送了整个骑兵旅。
其实,就算是拼消耗,青龙山骑兵旅也是拼不过日军的。
日寇关东军实力强大,损失了一个骑兵联队,他们还会从东北三省再调一个骑兵联队过来。但青龙山骑兵旅却不行,总共就那么千把号人,损失一个就少一个。从附近村庄吸纳的年轻人不仅少,而且想训练一名合格的骑兵甚至比一名步兵要难的多,训练周期太过漫长。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损耗下去,不用等到两年半后的全面战争爆发,青龙山骑兵旅可就只剩大猫小猫两三只,真的只能占山为王成了土匪了,哪怕只是打劫日寇的土匪。
一支没了建制的军队,就已经失去了对敌军威慑的能力。至少像现在,日寇的运输队已经不敢深入青龙山一
859.第854章 小人物(上)
二个小兵在新年除夕的这一天的战斗,只是特种大队全部60名官兵全部战斗的一个缩影。
整个新年,独立团在外征战的只有特种大队60名官兵,他们或在距离中国最南方地域尚有2500公里之遥的阳光灼热的异国,或在中国最北端零下几十度的冰天雪地。
他们没有独立团基地的任何支援,甚至没有最新的武器装备,他们有的,只是刘团座教给他们的超越这个时代的战斗技能以及勇敢而无畏的勇气。
没有武器补给,他们就只能抢敌人的。位于马六甲海峡的特种兵和热河的几个还好一点儿,他们好歹还有苏曼达岛和青龙山或者孙永勤部做后勤支持。以陈运发莫小猫为首潜入东北三省的近二十人则完全只能靠自己,他们所携带的武器也基本以日本枪械口径为主,这样也便于他们补充弹药。
不同于其他部队,以两人或三人为一组潜伏入东北的特种兵小队自从进入东北三省开始就基本和独立团方面断了联系,刘浪想获知他们的消息只有从潜伏在关东军参谋部夏文运处获得,而且因为保密的原因,消息来往极少,整整半年的时间也不过两封密电而已。
他们的使命就是要在这一年期间在东北进行特种作战,对占领区的日寇进行无限制打击和骚扰以及制造混乱并最终活着回来。
没有所谓的训练,那里就是最残酷的战场,只有活着归来,才算是正式通过了特种兵考核。
不过,在过了1935年的新年之后,刘浪终于收到了手下第一名特种兵阵亡的消息。
确切的说,那名阵亡的士兵还算不上真正的特种兵,他只是因为很熟悉东北的状况而派去引导特种兵们进入东北三省而已,给他的军令是任务完成之后相机行事,既可以继续潜伏在东北做为情报中转站给特种兵们提供情报,也可以因为感觉有危险提前撤出东北回到独立团。
为此,刘浪甚至给了这位做向导的士兵与他埋在关东军最大的棋子夏文远不见面单线联系的方式。虽然是为了在实战中锻炼特种兵,但刘浪还是希望最大限度的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援助,无论是情报上的还是物资上的。在东北,唯有曾经的老百姓日报的大记者何益之现在的关东军参谋部情报课的超级大间谍夏文运能做到。
很显然,那名阵亡的士兵选择了前者,这半年来一直潜伏在他的家乡,关东军位于和红色北极熊国境线交界的乌尔古力山大营,因为那里,他可以给活跃在黑龙江省数量高达十名的特种兵提供情报。
不过,在过了元宵节的头一天,刘浪收到了夏文运发给他的密电:常隆基(刘阿八)于五小时前阵亡,日少将楠木实隆卒。
看到这两个名字,刘浪眼前一阵莹然,继而是一片恍然。
刘阿八战死了,不,确切的说,是常隆基战死了。
刘阿八不过是个小人物,是个在承德城投诚过来的伪军小班长,除了他选择跟随独立团南下以外,他手下其余9名伪军皆留在热河孙永勤部做了骨干。但是,历史的车轮是多么固执啊!虽然比曾经的时空中提前了数年,但他依旧战死在那个叫乌尔古力山的地方。
因为,常隆基这个名字,虽然在未来也算不上大名鼎鼎,但是,凡是知晓他名字的人,无不为这个籍籍无名的小卒竖起大拇指。因为,那代表的是最底层中国式小人物对日寇侵略者的抗争。一个小人物击毙日寇一名陆军中将,狠狠的给了日寇一个响亮的耳光。
如果说曾经的时空中与中国的全面战争中死的最憋屈最窝囊的日军将领,不是死在太行山被红色部队几发迫击炮就炸得魂飞天外的“名将之花”陆军中将阿部规秀,也不是在大别山区被桂军用高射炮打下来日军参谋总部次长陆军大将冢田攻,而是被一名卑贱的马夫狂扇数耳光后再掏出手枪将其一枪毙命的关东军驻伪满军事部最高顾问楠木实隆中将。
是的,没错。就是这名叫做常隆基的中国马夫,扇蒙这位日寇中将后从容掏出手枪再将其一枪毙命。此次事件被称为关东军之耻,严密封锁消息,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次马夫刺杀中将案才被日本披露。国人才知有这样一个无名烈士的存在,并在数十年后在其牺牲的松花江畔竖起了烈士纪念碑。
为一个当时并不是红色部队战士而且还是一名伪军士兵竖纪念碑的,在共和国数十年的历史上可是极为罕见。
而直到此刻,刘浪才知道麾下这名从伪军投诚而来看似有些油滑的老兵油子的真实身份,他就是本应该于7年后在乌尔古力山将已经升为日本陆军中将的楠木实隆一枪毙命的常隆基,那才应该是属于朝鲜族刘阿八的本名,刘阿八不过是他参加伪军时的化名。
&n
860.第855章 小人物(下)
不过,就算已经知道刘阿八的结局,在看到夏文运叙述他最后时光的文字时,刘浪依旧一脸黯然。
两枪击毙倒霉日军少将后,趁着当场的日军目瞪口呆之际,刘阿八抢了军马绝尘而去。
日军当局大为震动,动用了一个旅团近6000人封锁了松花江畔所有的渡口,打算渡江先去红色北极熊的刘阿八被汉奸告密,被日军包围在松花江南一个叫呼毕达拉的湾子。
他面对的,是上千日军的枪口,而此时的他,身上只有一把还有三颗子弹的王八盒子。在连续击毙了三名胆敢往上冲的日寇之后,他偷自日寇的那把渣渣南部手枪也完全失去了作用,被他扔出去差点儿把前来招降的日军少佐砸成独角兽。
前面,是上千荷枪实弹的日寇,后方,是波涛汹涌的松花江,手无寸铁的他没有投降,面色泰然的离开了藏身的巨石,当着上千日寇的面,一步步走向波涛汹涌的松花江。
看着这名淡然走向死亡的小马夫,全场日寇鸦雀无声,宽阔的江滩上,唯有慨然赴死的小马夫嘶吼着他们不懂的吟唱。
唯有几个在场的中国人听得真真的。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
学自刘团座的这首精忠报国,刘阿八终究没有唱完,不过半分钟,汹涌的江水就将他吞没了。
夏文运的密电上当然书写得没有那么详细,但刘浪的眼前却已经浮现出高唱着“精忠报国”的小兵慨然赴死的壮烈和慷慨。
据夏文运最后密电上所描述,在刘阿八被江水没顶的数分钟,在场所有日军皆肃然而立。
刘阿八的遗体被打捞上来后,恼怒的日军指挥官命令割下烈士的头颅,准备送往伪满新京呈放,用以对反抗中国人的震慑,在夏文运密电之前。
但这次,刘浪不能像曾经时空中那样等到全面战争结束日寇投降之后英雄的头颅才被找到。
盛怒之下的刘浪头一次通过夏文运对位于黑龙江省的十名特种兵下了死命令,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抢回刘阿八的头颅。
独立团战友的头颅,决不能成为日寇的战利品。
一周之后,令日寇关东军司令部更为震怒的一起袭击发生了。
携带着刘阿八头颅从乌尔古力山大营返回伪满新京---长春的一队日军,突然在佳木斯一带,遭遇中国反抗军袭击。
据借助着黑暗躲到草丛中从而幸存的那名日军二等兵描述。
这队人数高达五百余的中国反抗军不仅武器弹药充足,而且还拥有枪法精准的神枪手,更可怕的是他们还深知日军的战法,负责护送的一个日军步兵中队的六组掷弹筒小组刚刚就位,就被来自三面早已等着他们出现的神枪手击毙。他们神枪手的数目,绝不少于6人,而且他们都是在400多米外的距离。
任何敢于接近掷弹筒的日军,都会成为他们的目标,整个伏击战中,几乎没有人再能使用掷弹筒。
按道理说,失去了掷弹筒,步兵中队还有两挺重机枪和数目高达9挺的大正十一年轻机枪,在火力上足以碾压人数超过他们一倍的中国反抗军,哪怕他们也拥有着全日式三八步枪,但缺乏重火力一直是他们的短板。这在接近四年的战斗中无数次被证明过。
可是,这一次,他们却不一样,机枪虽然少,但他们却拥有不少的掷弹筒。被包围的步兵中队缺乏了掷弹筒的支援,慌乱中部署好的轻重火力点被一一点名清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