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汉唐风月1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川军可不是以往的川军,光头大佬为了鼓励川军消灭他的心腹大患可是出血了的,大量的武器装备运入四川用以装备川军。
而且,论起川军的战斗力,也不是传说中的那么渣渣。
实际上,川军的渣,只在表面。从表面上看,“丘八”这个词用来形容他们是再准确不过。大多数川兵,看上去就像又穷又恶的痞子,骨瘦如柴,军帽歪戴,衣领敞开,一年四季穿个烂草鞋,个子不高甚至可以说得上矮,一张口不是瓜娃子龟儿子的骂人。刘浪所遇到的那个叫杨松林的兵痞小排长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但是,只有和他们战斗过的部队,才知道他们的不可小觑之处。四川多山而且
824.第820章 依旧无法改变
让刘浪真正笑不出的,不是因为红色部队将踏上那条充满艰险而又充满希望,体现着坚韧和憧憬重新崛起的鲜血之路。
而是,他不仅没有阻挡住历史车辙固执的碾压,他甚至依旧没有改变年轻时代奶奶的命运。远比刘浪想象中对红色党理想更坚定的年轻奶奶做出了一个让普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决定。
10月8日,刘湘自重庆抵成都,19日在成都召开”剿匪“军事会议,光头大佬拨给子弹二百万发,22日刘湘正式复职,继续主持“剿匪”军事。
但是,全中国的目光,却似乎遗忘了四川。因为,在10月10日,位于江西的红色部队在屡屡受挫但其实并未伤筋动骨的时刻,竟然决定舍弃辛辛苦苦经营数年的江西和福建两省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地盘,进行全军战略转移。
整个红色部队包括最高指挥机构到后勤机关再到所属部队,合计近九万人离开根据地悄然向湘西进发,在光头大佬还打着用步步为营的方法在江西和四川齐头并进将红色部队两大主力逐渐剿灭的梦想的时候。
直到10月16日红色部队全体度过于都河,光头大佬和他的幕僚们才恍然大悟,红色部队这是要撤退了。苦苦攻打了数年,从第一次大举进攻红色区域到现在的第五次,前四次都是损兵折将,这次在第三帝国的军事顾问的建议下不追求大的战果只求压缩红色部队生存空间,总算是取得了一点战果。但就算是光头大佬也从未想过,会如此之快实现梦想。
要知道,红色部队尚有十万可战之兵,尚有数十万的后备兵源,就算是想全部将其消灭,那最少也得两年的时间。
可是,为抢回一块连级防御阵地都不惜战死一个整连,意志顽强的让人几乎绝望的红色部队竟然撤了,离开他们经营数年的根据地,主动的撤了。
这让光头大佬甚至都没来得及笑,反而命令前线所有部队不得妄动,免得又被红色部队来个引蛇出洞一口又咬去一块肉。
这数年来,红色部队可没少这么干过,被他们吃掉的整师整团可不是一个两个,甚至他们手里现在拿着的步枪机枪,好多都是来自国府方面的供应。
是的,光头大佬瞬间有点儿犯懵想不明白红色部队为何要撤,而且还是整体撤离。但刘浪知道,这次大撤退还真不是完全是因为那位老人家被闲置,整个红色部队在军事上听取那位只有营长级别军事才能的北极熊军事顾问而导致的军事失利。未来共和国的十大元帅,十位大将,57位上将,在那里可是有百分之七八十之多,他们终究会找到击败光头大佬猛造碉堡步步为营的办法的。
可是,军事上的天才光辉并不能阻挡经济的衰败。自从光头大佬采取了步步为营的铁桶政策,外面的物资越发的难以供应进来,无法在保持攻势的红色部队无法再获取新的经济来源。光靠根据地内的自给自足实在是难以养活十万大军,哪怕是老百姓们都很支持,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也难以维系。自一年多以来,红色根据地的经济一直在持续恶化。
红色部队通过这次惨烈的教训学习到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对于他们日后在西北,在华北,在山东,在皖南创建抗日敌后根据地起到了很好的吸取教训的作用。但现在,他们必须得接受这个沉重的后果。
必须得离开了,否则经济崩溃之下,十万大军没有给养,拿什么去和光头大佬的数十万部队拼命用大刀用长矛,他们不怕,但战士们不能就饿着肚子去拼吧!
红色部队注定闪耀历史天空的伟大的大转移开始了。而刘浪的年轻奶奶大辫子姑娘杨红曼同志,本来被刘浪利用华商集团联络人的名义好好的保护在南昌,就算是红色部队一如曾经时空那样开始转移,负责贴身保护她的四名独立团警卫排战士也会将她好好的带回四川。
这一点儿刘浪无比肯定,因为在他离开的半年,独立团和华商集团高层察觉到了他对那位红姑娘的“特殊”关心,在南昌可是加大了经营力度。
所谓加大经营力度,不过是往南昌持续注入力量的代名词。既然有投资就必须有护卫,独立团因为残疾而退役的老兵带领的新兵组成的护卫队,在南昌足足有一百多人之多。
甚至,在肖风华的刻意重视下,独立团加派了一个装备着冲锋枪的战斗班潜入南昌,负责保护那对特殊父女的安全。
可以说,就算是有人察觉到了杨红曼的身份,想对她不利,近二百的武装力量也能保护她从南昌城中杀出一条血路。这一点儿在刘浪归来之后就对负责情报工作的肖风华不露痕迹的褒奖过。
&nbs
825.第821章 心绪不佳
若论红色部队在战略大转移中遭遇最惨烈的是那一仗,只要熟悉那段历史的人,都会知道,那是哪里。
在那里,红色部队由出发时的8.6万人直接锐减至3万余人,冲破光头大佬重兵封锁的湘江一战,可谓是惨烈至极。哪怕是以血色湘江之名,也不足以描述那个令众多红色战士失声痛哭的血色战场。
可刘浪就算知道,亦束手无策。哪怕他披着重生光环来到这个时代,但他知道,别说他只是个区区小团长,就是师长军长又能如何没有红色资历的他无法改变红色高层们的决议,更不可能影响到光头校长的决断。
他只能是命令已经初步将商业网络铺开到湘省和贵省各地的华商各分行相机送一些必要物资和枪支弹药,而且必须得是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否则,对于双方而言都是灭顶之灾。
留给年轻时代爷爷那里的一部电台成为他率领的后勤部能获取一定生活和战斗物资的指示牌。
然后,刘浪只能远程指挥保护着大辫子姑娘一路西行贵省的加强型战斗班绕开那个两个月后就会发生的惨烈战场,谨慎的赶赴红色部队必将到达并发生重大转折的城市。
从10月到11月,刘浪除了偶尔浏览转自成都省主席府关于“前线”的战报,刘浪基本将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在独立团在他归来后掀起的又一波军事大比武中。
这个时候国府已经建立了通报制,但那些战报以现在刘浪的军衔还不够资格获得,只能是从已经是上将军衔的刘湘那里获得了。自打赌失败,刘湘不再提及刘浪出兵之事,对刘浪的要求也一一满足,总会在第一时间将这些战报传到独立团。
刘浪便知,这位的心思在8月一役之后又开始动摇了。当然,这很正常,对于这位军阀来说,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虽然他开始有抱着光头大佬大粗腿将川陕红色部队一举剿灭的打算,但随着两军之战的形势变化,他的心思又随之有了变化,尤其是在刘浪准确的预知了他所属二十万人再度失败之后。
一如他在曾经的时空中并没有全力和路过川省的红色部队主力拼尽全力一战一样,刘湘再次生起了保存实力别让光头大佬借机入主的打算。相对于攻势减弱的红色部队,来自于光头大佬的威胁显然更大。
这就是川省军阀们深入骨髓的规则。也是清末以来遍布巴山蜀水的帮会“袍哥”的规则。不管势力的大小,川省军阀们把持着四川全境大大小小的“码头”。平时称兄道弟礼尚往来,但只要是一涉及到地盘争端问题,那立刻就是打得头破血流。
今天是歃血为盟的生死兄弟,明天为了己身利益六亲不认刀兵相向。但最搞笑的是,在战场上两派打得昏天黑地,城头公馆里两家太太小姐却聚在一起吃喝玩乐,其乐融融。谁打败了也没说就赶尽杀绝,只要交出地盘即可,被俘虏的士兵也会很爽快的加入赢的这一方。
一帮奇葩到极点,在外人看来完全只会勾心斗角的乌合之众。
但就是这帮乌合之众,却是有着一个所有人都默默遵守的原则。一旦有川外势力企图占据川省,这群斗鸡们立刻抱成一团枪口一致对外。四川就是他们的大码头,他们可以关起门来打内战,但绝不允许他人染指。用他们的行话来说,就叫做“肉烂了在锅头”,20多年来他们虽打得头破血流,但在四川这个大码头却是个个捞得盆满钵满。若是让外省的人把四川这个大锅给端了,那谁都捞不到吃的。
“保住川省这块地盘不被外人占了,是他们的最高政治原则。”用未来军史专家们的一句话来形容以刘湘为代表的四川军阀们是再恰当不过了。
之所以刘湘从去年抱住光头大佬大腿开始戳力和红色部队战斗,那是因为红色部队喊出的一个口号:打到成都吃大米。这完全戳动了四川大大小小军阀们最敏感的那条神经,自然得压上身家性命来拼命了。甚至不惜为此引光头大佬的中央军进川。
但只要是一看红色部队主力战略转移,川陕这批红色部队也不再像去年那样攻势咄咄逼人,刘湘和四川大大小小的军阀们这心思自然也变化了。你闹腾你的,随便去哪儿都行,只要别来端我们的锅就成。
只不过,在刘浪看来,位于康西高原的刘文辉比刘
第816章 军演
广元本就是一山多地少的山区县,为了找出一块可供近两千士兵搞演习的地方,独立团诸位高层也没少花心思。
最终还是在距离独立团基地外二十五里的一片干涸的河谷找到了合适的位置,长七八里,宽近八百米的河谷正好可以容纳下演习部队。
自刘浪从海外归来,由他签署军令,独立团从广元各村寨的护卫队中抽调1500人,以分派各村的残疾老兵为教官,将这1500人中的1100人按照日军步兵大队编制组成一支蓝军。
这支蓝军就是刘浪为独立团安排的对手,纯粹模仿日军而组成的一支部队。为了更真实的体现日军的战斗力,这支蓝军部队不光是编制使用日军步兵大队编制,武器弹药使用纯日式装备,就连军装也穿着日军军服。这让护卫队队员们很难以接受,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有最少一半人撂挑子不干要回家,哪怕每人每月二十块大洋的额外津贴都不要了。
还是团副张儒浩出马,苦口婆心的跟他们讲了好一通道理。告诉他们不是让他们穿着这身黄皮子去跟小鬼子干仗,而是陪着独立团各步兵营训练,让他们好好的干小鬼子。并许诺他们只要练好了,如果正式演习能大败独立团正规军,那么独立团补充兵员时,一定优先从他们这千把号人中补充。就算还是不想干也成,回去了也别当护卫队了。
各种“威逼利诱”,这才勉强把这一千多号人给留下了。以团副张儒浩做为蓝军部队的大队长,从四个步兵营抽出5个副连充任蓝军部队的中队长,合计4个步兵中队和一个机枪中队,从炮兵营抽出一个副连充任蓝军部队的炮兵中队长,所有小队长则由新兵营抽教官担任,班长则由各村退役老兵中身体条件情况较好者担任。
蓝军不光是编制和日军步兵大队一模一样,所有战术要求也必须和日军一样,甚至,喊战斗口令时也要求以日语来完成。他们的驻扎地就在那片河谷的附近,在团副张儒浩的努力训练下,整支蓝军苦练了近三个月才算是初步形成战斗力。
若不是喊战斗口令时那带着四川口音的日语暴露了他们是一群中**人,乍一看,那就是一支日军步兵大队。
独立团不管新兵老兵,除了2年前参与过淞沪抗战和日寇在淞沪一带和日寇硬抗过的那两百多号人,其余基本没有在平原上和日寇野战的经历。
别看在长城这些精锐们和日寇狠狠打了一仗,但长城一战开始是以山地防御为主,到了追击第八师团时,对方已经没有大炮,而己方炮火占据巨大优势,所以并不算是完全和日寇在平原野战过,尤其是没有在兵力稍弱并且没有己方火炮助阵情况下。
虽然刘浪会在37年以前将自己的麾下打造成武装到牙齿,但是,如果没了火力支援呢独立团就不能打了吗必须不能。按照刘浪的想法,独立团必须被训练成哪怕只有轻武器,也能和日军抗衡的存在。因为,谁也不能保证,在大军团会战中,独立团就能获得有效的补给,刘浪甚至想到了大会战以后的持久战。独立团的士兵们必须要学会拿着“柴火棍”和日军战斗的经验。
连迫击炮都没几门的红色部队正是这样干的,而且一干就是八年。哪怕就是国府的正规军,在武器方面也是远不如日军的。
所以,独立团4个步兵营,不管是哪个营,都没有获得炮兵营的炮火支援不说,步兵连的火力支援排也不允许出战,他们能用的,就是捷克造轻机枪和从团部仓库中抬出来的马克沁重机枪,所有新式武器一律不被使用。
没有mg42,没有山炮,迫击炮被削减到和中央军一个级别,各步兵营的火力瞬间锐减至之前的三分之一。
反观蓝军那边,一切火力配置皆按照日军标准步兵大队来配备。一个机枪中队总数12挺92式重机枪,一个50人炮兵小队两门92式步兵炮,一个中队下辖三个步兵小队。
但是在蓝军仿照日军小队这块儿刘浪稍微给做了一些改变,并没有按照现行日军小队来编制。按照现行日军小队来编制的话,一个小队是两挺轻机枪和两组掷弹筒,但事实上,到了全面战争开始以后,日军为了加强基层部队的攻击力,就对步兵小队做了编制上的改动。将轻机枪下放到了班,但掷弹筒却是更加强了,组成了一个拥有三个掷弹筒小组的掷弹筒班。
所以,蓝军小队的编制是三个步兵班,一个掷弹筒班,包含了三挺轻机枪和三个掷弹筒小组。
第818章 议战(1)
是的,在湘江之畔,为掩护自己的最高机关渡过湘江,总计不过数万的红色部队和合围而来的三十万大军厮杀了整整五天。
至12月1日独立团结束自己的军演这天,远在千里之外的湘江之战也结束了。
可是,8.6万人,仅余3万,整整5.6万人战死在那里。刘浪不由又忍不住回首看了看那条被自己用红线刻意标注出的地图一眼,也借机掩饰了自己眼角闪出的泪光。
曾经时空中的老爷子甚少谈及此战,唯一的一次也只是铁青着脸吐出四个字:“十不存一。”。
但刘浪知道,在这一战,光他刘家亲属就战死八人,和老爷子同一个村出来参军的青壮战死二十四人,后来又和小日本鬼子硬抗了八年,整个刘家村参军的三十七人,最终能活至共和国建国的,唯老爷子一人而已。
可是,在大战略完全错误的情况下,以数万人力敌十倍计敌人,而且敌人更是拥有飞机大炮助阵的情况下,但红色部队依旧能逃出生天,这从另一个侧面亦看出了他们战斗力之强悍。
沉默片刻,刘浪丢出一封电文,“念。”
“12月1日战报,“红匪”最后一丝抵抗亦于今日午时被粉碎,除少量“红匪”在林、聂、左等匪首率领下继续西窜,我部亦已以将其残部大部围歼。我部将将渡江衔尾急追,必将残余“红匪”围歼于湘贵两省,勿不乱及其余诸省。刘。”迟大奎迟疑着拿起电文念到。
显然,这是一封来自于湘省前线两军交战的战报。
听到此战报内容的独立团中坚们目光闪烁,却无一人发表意见。就连一向混不吝的赵二狗这会儿也不说话,就是低着头抽着闷烟。
都不是笨蛋,这会儿他们要再不知道刘团座突然如此谨慎命令警卫排将警戒范围扩大一百米是因为红色部队的缘故,那他们真的是被脑门挤了。
刘团座同情红色部队其实在独立团并不算是什么太大的新闻,奉令和广元以西刚进四川立足未稳的红色部队交战,不过是独立团自导自演来了场长途拉练外带实弹演习罢了。在不知情人眼中或许是刘浪想保存实力而不想和红色部队交战,这种事儿在军阀们那儿早已司空见惯,就连国府那边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只当看不见。
但在独立团这帮中坚心里可是清楚的很,如果刘团座想打,别看红色部队有近万人,但独立团可不是普通的**,装备着山炮、迫击炮以及独立团军械厂研制出的最新机枪的独立团连第八师团都打成翔,那一万仅装备着大刀梭枪和老掉牙步枪的红色部队还真是不够瞧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