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玩童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金色火烧云
申戏的表演系和燕电一样,主要也是教斯坦尼体系的方法派。也就是所,他们也是教学生如何完全融入到角色中去,将演员和角色融合成一个人。可是凡事也都讲究一个度的掌握,在表演学里,这就涉及到演员的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了。
第一自我是本我,是自然人的生命形态。第二自我是理性的我,是意识形态,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自我理性认识,是承载了各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载体。而对于演员的表演来说,第一自我就是原本的自己,第二自我自然就是所扮演角色的那个自我,由角色的思想精神灵魂所形成的自我。
在表演中,演员追求的就是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的重合,将自己变成那个想要演的角色,以角色的那个自我的状态去进行表演。在那一刻我就已经不再是演员本人,而是活生生的那个角色。这也就是所谓的入戏了。
可如果一个演员入戏太深,又有可能会出现戏过了或者是难以从角色中抽离的现象出现。
当初孙之皓第一次找肖遥演话剧时,也曾经谈到过这方面的问题。当时一方面是孙之皓相信肖思齐再婚之后肖遥入戏的程度不至于太深,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孙之皓本人一直陪在肖遥的身边,随时监督把控着肖遥的表演。
甚至是肖遥第一次拍电视剧演承影时,也与这个问题有些关联。当肖遥在拍戏之外也一直处在承影的角色状态时,其实也是一种入戏太深的表现。只是那时候他还算是个孩子,承影这个角色本身也并不招人讨厌,所以大家对他的状态比较包容,没有强行要求他抽离角色,打断他的角色体验。可如果每部戏每个角色肖遥都是这么去演的话,恐怕也没有几个剧组能够受得了他。
最为理想的状态,是一个演员在感性的体验入戏时,同时还能理性的监督自己的表演,把握和拿捏着自己表演的程度,这也就是要求要分心二用了。
不过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状态,现实生活中即便是那些特别厉害的影帝影后级演员,也没见谁真的可以把心分成感性和理性两块分开运用,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大概也只有精神分裂的病人了吧?
所以当赵兴华见识到肖遥这真正意义上的一心三用时,这位老爷子的心里是异常的激动和兴奋。在他的心里,肖遥绝对是在表演上有着罕见的优势和天赋。他在肖遥的身上,也看到了将那种纯理论的理想化状态付诸于实践的可能。因此老爷子连肖遥的书法都顾不上看,首先关心起肖遥这种分心多用的技能到底是天生的,还是通过某些方法可以锻炼出来的。
算是先天后天都有吧,肖遥道,不谦虚的说,我的脑子确实比一般人要好一些,从小记性就特别好,学东西也快,但是却比较难以长时间的保持专注。我在小学的时候,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是经常上课放空走神,也因此被老师骂过。后来到了初中的时候,我自己提前把语文和外语两门需要背诵的东西都背下来了,等到学校早读课的时候,我就偷偷在课堂上自学韩语。为了不影响别的同学,同时不被老师发现,我把韩语的教材夹在竖起的英语书和语文书里,试着嘴里读英语,眼睛看的却是韩语教材。可能我的脑子的确是比较好吧,结果发现我竟然真的用这种方法把韩语给学进去了,那算是我最初发现自己可以一心二用的时候吧。
我靠,这样都行!现场的考生们估计不少都有过在课堂上干其他事的经历,可是像肖遥这种一边读英语课文的同时还能一边看韩语,那可是闻所未闻,甚至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后来我就有意的加强了这方面的锻炼。肖遥接着道,我会玩乐器,而且会的还不算少,所以我就先在乐器演奏上进行练习和尝试,试着将弹吉他和吹口琴同时进行,后来又加上了用脚来敲鼓。《好声音上盲选时的那场表演,我就是这么练出来的。再后来,我觉得同时演奏三样乐器其实还是演奏的同一首曲子,没有什么大的节奏变化,算不上真正的一心多用,就又开始尝试同时做不同的事情,像是今天的这种背诵书法和演奏同时进行,也是我最近才练出来的。
也就是说,你是因为天生有个异于常人的好脑子,再加上后天的练习,才练出这种本事的?赵兴华道。
是的。肖遥点头。
那你觉得这两方面的因素,哪个更重要一些?赵兴华接着问道。
应该都挺重要吧,肖遥道,不过如果非要说哪个因素更重要的话,我想借用爱迪生的一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这不是中小学教室外面走廊上挂着的名人名言吗?不少考生在心里笑道。
也就是说后天努力更重要?赵兴华笑道。
不,肖遥摇头,我听说这句话后面还有半句,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我知道这句话被贴在很多学校的走廊上,但是从来却只有前半句,没有后半句。其实我也不知道爱迪生到底有没有说过后半句话,但是我个人比较认同后半句。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肖遥指着桌上的那张宣纸道,我三岁多就开始学书法,八岁多才开始学摄影,学习和练习书法的时间可比摄影要长得多了,但是现在我的摄影作品都已经上过不少专业的摄影杂志了,可我的书法,仍然只有形没有神,只能算是还看得过去。要说什么书法杂志会刊登我的书法作品,我自己都不信。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我在书法上的天赋不如摄影,因此我觉得还是天赋更重要一些。
你还会摄影?赵兴华瞪了瞪眼睛。做为一个在学校里专注于理论教学的学者,赵兴华对于肖遥这个星二代的了解显然并不全面。
是的,肖遥点头道,我是作品登上法国《城市图片和美国《世界地理最年轻的摄影师。既然是才艺展示,肖遥也不介意更多的介绍自己的才艺。不方便现场表演,那就用说的好了。
我靠,这家伙是不是人啊?考生中对肖遥了解不够全面的也大有人在。
知道我们为什么一直叫他妖孽了吧?林启三笑着对妮娜道,我曾经还沾着他这位摄影师的光,去过伊娃秀的现场。
赵兴华老爷子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此时的心情了。低头看见了面前桌上的那张宣纸,赵兴华将肖遥的书法拿了起来,换了个话题道,你对自己的书法评价倒是比较中肯,有形无神,勉强能看,但是在你这个年纪来说也算是比较难得了等等,你这写的什么啊?
自己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肖遥笑了笑。
怎么了?其他几位考官老师也好奇的向赵兴华手上的那张宣纸看去,随即有些眼神复杂的看向了肖遥,一脸的苦笑不得。
写的什么啊?后面的几位助教也微微的站起了身看向了那张宣纸,旁边的其他考生们则是满脸疑惑的看着考官们,不知道考官们为什么会是这个反应。
你给念念。赵兴华注意到了大家的表情,便将手上的宣纸递给了身后的一位助教道。
赵兴华身后的助教站了起来接过了宣纸,然后用练习多年的三腔共鸣朗声念道: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
噗~旁边几位助教立马就喷了,考生们也是一脸便秘的表情看向了肖遥。
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演员的飞天奖最佳新人拿了,音乐类的金碟奖也拿了,摄影作品也上杂志了,奥斯卡都去过了,你还想让别人怎么承认你的才华?写这种诗,你肖遥亏心不亏心?不少人在心里吐槽道。
既然今天
没人识得星星一颗
那么明日
何妨做皓月一轮。
那位助教朗读完了之后,将宣纸还给了赵兴华后坐了下来。同样一脸复杂又哭笑不得的看向了肖遥。
肖遥写的是前世现代诗人汪国真的一首现代诗,名字叫做《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这首诗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首很励志的正能量现代诗,可是放在这个场合写出来,就让人觉得有些苦笑不得了。这本来就是考查才华的艺术考试,而且结尾那两句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句子中的星星正好又对应了他们以后明星的身份。
刚才还说让我们俩不要搞事情,转眼自己就写出这么一首诗出来,林启三在心里大大的翻了个白眼道,现在明明是你在搞事情好不好?
诗歌本身很不错,特别是最后两句,很有味道。赵兴华笑着点评道,可你为什么会在这个场合写出这样一首诗来?你是觉得你考不上了吗?
第二十五章 十条规矩
当然不是,肖遥摇头道,这诗是前几天写的。 那是二试放榜的那天,我看到有些考生看到榜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后当场就哭了出来,就有感而写了这诗。其实今天这个场合写这个也没什么啊。我们这组十位考生,多半也不会最终都能进入申戏吧,让大家的心态放积极一些也没什么不好。
所以你这诗是写给他们的?赵兴华指了指旁边的考生们道。
也包括我自己。肖遥点头道,考试的时候我们自然该满怀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考上,可是在结果出来之后,总难免会有失意者。无论是谁,我都不希望他会被失败打击得丧失信心,保持希望和梦想,继续努力。
你刚刚还说天赋比努力重要,现在又说要让人经历失败也不要放弃,要继续努力,你不觉得自己有点矛盾吗?赵兴华看着肖遥道。
呃肖遥被赵兴华问得一时有些语塞,想了想,肖遥才继续道,人类本来就是一个矛盾体,不过这个上面我倒并不觉得矛盾。天赋是比努力更重要,可这并不表明努力就不重要了。光有天赋,不努力一样也是很难取得成功的。能够进入三试的考生,我觉得至少在这方面的天赋应该不算差吧。就算他们被淘汰了,我想多半也不会是因为天赋的原因。
脑子果然转得快,赵兴华笑着点了点头。
最后说说你的这个音乐吧,赵兴华又道,老头子我对电子音乐不太了解,也没见过你刚才玩的这个东西。不过我觉得你刚才弹的曲子和我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夜店中的电子乐有很大不同,听到后面时竟然有种古诗中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感,这个曲子也是你自己写的?
嗯,肖遥点头道,这是我写的曲子,叫做《odyssesheo1dtree,老树下的奥德修斯。其实电子音乐并不是只有夜店中那种喧嚣吵闹的,我也不太喜欢夜店里的那种。我喜欢和创作的,都是我刚才演奏的这种类型。
奥德修斯?赵兴华微微有些惊讶道,也就是说,你的这曲子,是从《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里得到的灵感?你连《荷马史诗都读过?
是的。肖遥点头。
刚才肖遥演奏的曲子,脱胎自前世koan的《odyssesheo1dtree,只是原版有九分多钟,肖遥记得并不完全,只能在自己记得的那些节奏旋律上加上了自己的改编。这一世的他读的书比较杂也比较多,知道奥德修斯是《荷马史诗中《奥德赛的主角,koan的这曲子也必定与《奥德赛有些关联,所以就将《荷马史诗找来读了一遍,感受了一番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后的艰辛归途,最后才完成了这六分多钟的电子乐。
难怪很好!赵兴华点头道,才艺表演结束了,你可以先收拾东西站回去,马上就是第二项考试了。他也是读过《荷马史诗的,自然知道肖遥这曲子中那种苍凉的感觉是来自《奥德赛中的哪一部分,难怪会有一种华夏古诗中枯藤老树昏鸦的感觉。
拿起在肖遥的报名表上写了一会儿,看到肖遥已经收拾了文房四宝和打击垫站回队伍中,赵兴华开口对考生们道:下面考的是集体创作小品,你们以三三四的方式自由组合成三组,然后到我这里来抽取题目。
这一次赵兴华没有像二试时的那位何老师一样把肖遥单独摘出来,林启三和妮娜又都在场,因此在分组上三人都没有犹豫就默契的站到了一起,围成了一个小圈子,开始商量着让谁去考官那里抽取考题。其他的考生们也都看出来他们三人是一起的,也没人硬往三人的那一组里凑。
三试的考生们都是经历过二试的,知道自由分组时考官们也在观察着他们的表现,所以很快就分好了三组,分别去考官那里抽取了考题。
肖遥这组的三个人里最后是派出了唯一的女生妮娜去考官那里抽的题目,回来之后,妮娜带着一丝苦笑的告诉两人,她抽到的题目叫做:见家长!
肖遥先就笑道:这考官老师不是故意的吧?知道你们俩是一对儿,故意就给了咱们这么一个题目。这是要你们俩提前预习啊。
林启三和妮娜都有点尴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肖遥。
好啦,既然你们俩是一对儿,那就只有由我来演家长了。肖遥说着,脱下了自己的外套和里面的白色长袖衫,又将长袖衫摊开摆到了地上。
你干嘛呢?林启三和妮娜同时道。
准备道具啊。肖遥又从包里拿出了毛和墨汁,拉了两人一把道,你们俩也蹲下,帮我遮着点,我也顺便给你们说一下剧情。
你这一下就连剧情都想好了?林启三笑着蹲下道,也是,朵儿早拉着你见过孙伯伯孙伯母了吧?你经历过有经验,我们听你的就好了。
没有,肖遥摇头道,我们从小一起长大,还用得着专门见家长么?不过见家长不就是那么回事儿么,咱们主要是要弄出点新意,搞点好玩的东西出来。
你说的是这个?林启三指了指肖遥摊在地上的长袖衫道。
当然。肖遥对两人道,你们要笑的话先抓紧笑个饱,一会儿演的时候可千万别笑场!
第二项的集体小品,林启三虽然没有再提要求,但是赵兴华依然将肖遥他们这组放到了最后考。
二试时候考表演多数是场景类的题目,属于无实物表演类,并不要求一定要有剧情。三试的表演题目基本上就都变成了事件类的题目,需要考生自己创作出剧情来。除了表演的基本功,也是考查考生的创作能力,难度自然就要大上不少。
因此第二轮的命题集体小品的表演比起第一轮的才艺表演,精彩程度上自然也要差上了不少。前面两组的考生抽到的题目分别是金蝉脱壳和滥竽充数,七个人的表演有好有差,但是总体来说,也是没有什么让考官觉得特别惊喜的表现。不过这也正常,本来就是表演系的考试,如果真有那种连考官们也能震撼到的逆天演技,也没必要来戏剧学院学习表演了。
最后肖遥他们这组在表演上的挥也差不多。虽然肖遥拿过飞天奖的最佳新人,演技算是受到过一定程度肯定的,但是他当初演那个角色的时候可是花了好长的时间,写了很长的人物小传,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才得来的。现在考场上总共也才几分钟的准备时间,别说写人物小传了,能把剧情构思好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去开掘规定情境,体验角色?
不过有肖遥在的地方,自然不会缺少亮点。
在他们这组小品的前面部分,三人的挥可以说是中规中矩,无论是林启三和妮娜这对小情侣见家长时的忐忑,还是肖遥演的女生父亲心里的那种纠结,都算是比较明显的表现了出来。而且其中林启三和妮娜拎着东西开门进屋肖遥端水待客的无实物表演也展现出了三人不错的表演基本功。
这段表演的评价勉强算得上是中上,考官们最多也就是点了点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其他的两组已经表演完毕的考生们看了也是暗暗的松了一口气。
不过等到了小品结尾的部分时,无论是考官还是考生,很多人最后都是绷不住的被肖遥他们这组给逗得笑了起来。
既然来了,就留下来吃饭吧。肖遥表情中带着一丝不情愿的对林启三道,说着就从景块模拟的椅子上站了起来。
叔叔,不用麻烦了,还是我请您出去吃吧。林启三立刻将被妮娜挽着的胳膊抽了出来,也站了起来道。
说了在家吃就在家吃。肖遥瞪了林启三一眼道。
那我来帮您吧。林启三立刻又道。
你会做饭?肖遥问道。
呃不会,不过我可以给您打打下手。林启三尴尬的摸了摸头道。
那你还是坐着吧。肖遥瞥了林启三一眼道。
然后,肖遥脱下了外套,转过身后故意慢腾腾的走向了并不存在的厨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