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这样的战术可以避免大明的战舰被更加灵活的西洋战舰包围,排成一个开花阵型的大明舰队,也不怕对方的小船打乱自己的阵型。
更重要的是,即便又一些船能够靠近大明的舰队,但是面对火枪的优势火力,他们也不能进行接舷战。
这种战术对依旧以接舷战为主要战斗方式的西方舰队来说,是捉摸不透的,更是猝不及防的。
他们看到大明的舰队向中间集结,然后沿着一条直线,向两边以圆弧线又散开的时候,根本不能理解。
奥斯曼人的战舰迎了上来,而拜占庭的战舰却严阵以待,想要看清楚大明的战术。
在他们看来,自己拥有绝对的优势,大明的舰船虽然更大,但是数量太少,他们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可是,当大明的舰队以两队直线,向两边散开的时候,大明舰队上面的火炮开火了。
轰隆的巨响如同天雷响起,在平静的海面上让所有人肝胆欲裂。
不论是奥斯曼人,还是拜占庭人,他们一开始都以为是天神发怒。直到看清是大明舰船上面的火炮开火,他们才稍微安定了一些。
然后,他们的舰船以更快的速度冲了上来,想要围剿住大明的舰队。
但是他们不知道,大明舰队已经满帆启动,形成了横着的8字形攻击阵势,他们再多的船,也只能成为靶子。
如今的船只都是木制,面对石弹的攻击,可以说是毫无抵抗力。而且西方的舰船并没有大明舰船的水密舱技术,只要水线左右中了一发石弹,等待他们的命运就是船只解体或者是倾覆。
一艘艘奥斯曼帝国的船只,冲的越快,死的越快。以至于萨姆松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有超过二十艘船已经失去了战斗力,海面上已经漂浮了数百士兵。
看到这一幕,萨姆松才真正明白,为什么大明只有四十艘船,就敢向他们两百多艘船攻击。
大明有火炮,而且大明已经能把火炮装在木制的舰船上了。
火炮在攻城的时候如今的威力还不算太大,但是面对木制舰船,威力大的惊人。
而奥斯曼人竟然还无知地向大明舰队围剿,主动送上门去。
他可不想自己的舰队只能被动挨打,然后一艘艘地被击沉在家门口。
“立即挂退兵旗,撤退……”萨姆松看着自己的士兵在海面上哀嚎,虽然痛不欲生,但是根本没有拯救他们的想法。
他只想赶紧撤退,保存自己的实力。
士兵没有了可以再招募,但是如果没有了船,他的军队就名存实亡。
奥斯曼的船只还没有进攻到大明舰队的跟前,就仓皇撤退,但是这是海战,即使想跑,在海面上调整航向也需要时间。
萨姆松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船队四散而逃,然后被大明舰队一一击沉。
相比奥斯曼的舰队,拜占庭的舰队因为一开始就处于侧后方,所以面对大明舰队炮击的时间也要更晚一点。
在奥斯曼的船只一一侧翻的时候,他们还没有与大明的左路舰队正面相撞。
所以他们有了更多的调整时间,伤亡也要少的多。
如今的大明火炮虽然有象限仪,横标仪的辅助,但是准星依旧低的可怜。这不是因为炮兵的技术问题,更多是因为火炮后座力引发的船只震荡。
大明舰队的攻击阵势是一直在移动的,这也更加降低了火炮的准星。
不过,如今的火炮大多是水平攻击,而拜占庭的舰队又集结在一起,所以依旧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他们的船只在如雨的石弹攻击中,只要是被击中了重要部位,就只能无助地听天由命了。
论起速度,不管是拜占庭还是奥斯曼,他们的船只要要小了一半以上,有些更是小舢板。而且他们的船只都是软帆,相比硬帆,他们的船只更加灵活,速度也更快。
钱壮站在旗舰的船头,手举望远镜,看着战场上的情形,忍不住露出自豪的神色。“不堪一击!”
站在钱壮的角度,可以清楚地看到,左右两翼都只有十五艘船,却追的敌军各自两百多艘船四散而逃。
这的确是不堪一击,不过这不是士兵的武力因素,而是因为武器的差距,科技的差距。
几百年后,满清面对西方火枪的无奈,提前了几百年,在西方世界重现。
不过这一次,赴死的不是华人,双方的位置颠倒了过来。
钱壮却没有这些感慨,这种不对称的战争,甚至激发不了他的热情。在他的眼里,这样的海战不过是一场实弹演习一般。
这次三军对垒的位置位于达达尼尔海峡的南端,这里被奥斯曼人称之为恰纳卡莱海峡,海峡的两端分别连接爱琴海和达达尼尔海,是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唯一水道。
这里的东侧是奥斯曼,西侧是拜占庭,这条六十公里长,最窄处只有一公里的海峡,不仅是亚欧分界线,更是两国海军百年征战之地。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特洛伊古城,就位于海峡南部的东海岸。
拜占庭的陆地力量绝对比不上奥斯曼,他们在失去了大部分欧洲国家的支持以后,只能咬牙苦撑。
但是在达达尼尔海峡,因为欧洲各国捐献的火炮,他们守住了这个海峡中部最窄处的克里巴哈尔城堡,牢牢控制着海峡西侧的这个重要要塞。
如今的两国因为都无力征战,处于短暂的和平期,海峡被两国共同守护,双方都拥有通行权。
当面对大明舰队不可抵挡的火炮攻击的时候,两国的舰队都仓皇地向海峡内逃窜。
大明舰队的速度稍逊,火炮石弹的威力也有限,所以大部分舰船都快速地脱离了大明舰队的追击。
许多时候,一个不经意的意外,就能导致一场战争的走势。
萨姆松因为损失惨重,他几乎是全速逃回了达达尼尔海峡,并且一路不回头地奔向奥斯曼帝国在海峡内最重要的城市恰纳卡莱。
他登陆以后,就快速进入了恰纳卡莱城堡。不顾守城侍卫的惊诧神情,失态地大叫:“快去通知凯拉兹将军,这个大明帝国的舰队太厉害了,帝国舰队无法抵挡,我需要他授权开启岸防炮阵。”
萨姆松与凯拉兹家族都是恰纳卡莱当地的权贵家族。虽然一个家族掌管陆军,一个家族掌管海军,但是为了竞争军费,征收兵源,两大家族势同水火。
在凯拉兹家族的城堡,萨姆松见到了好整以暇的凯拉兹。凯拉兹也早已从卫兵那里,知道了萨姆松大败的消息。
对于死对头吃了大亏,凯拉兹的心里犹如三伏天喝了一碗冰水一样畅快。面对萨姆松要求立即开启岸防炮阵,防备大明舰队的进攻的要求,凯拉兹却顾左右而言他起来。
“萨姆松,穆罕默德陛下没有下令之前,我没有权力开启岸防炮阵。而且你也知道,我手上的火药只有不到五十桶,连士兵们手里的火枪都填不满,更别说火炮了。”
“那你就眼睁睁地看着恰纳卡莱落入敌人之手吗
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应
奥斯曼埃迪尔内,这是一座位于君士坦丁堡西北,处于欧洲的城市。
虽然现在奥斯曼帝国名义上的首都是布尔萨,但是因为那里是如今的奥斯曼帝王穆罕默德一世弟弟伊萨曾经的领土。
穆罕默德一世对那里并无归属感,所以如今的实际首都,还是埃迪尔内。
当仓皇逃到泰基尔达的萨姆松快马加鞭,只用了一日夜的时间,就跑了将近两百公里。把大明舰队大破他们和拜占庭的舰队,直接进入达达尼尔海的消息传递给了穆罕默德一世。
这个消息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犹如乌云盖顶,整个王城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本只是塞尔柱所属罗姆苏丹国下属的一个小型部族。
他们原本所住的区域,是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地区,属于土耳其人卡伊部落,在当时为花剌子模王朝的臣属。
自古以来就从事游牧,逐水草而居。两个世纪之前,蒙元人开始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最初他们依附于塞尔柱土克曼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在和拜占庭帝国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
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继位,继承其父担任部落首领。
1299年,土耳其趁塞尔柱罗姆苏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独立,称号“加齐”,奠定了奥斯曼国家的雏形。
他们在立国之初,就对东方有着天然的恐惧,因为东方的蒙元是所有游牧民族的噩梦与恐惧之源。
虽然他们敢跟看起来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争夺土地,但是他绝不敢向东方迈进一步。这种对东方的恐惧,是过去几百年间,数次差点灭族留下的阴影。
他们的宗主国罗姆国,不过是蒙元帝国的一个分支塞尔柱人的一个分支,对他们来说,东方的帝国是无法战胜的庞大势力。
十五年前,他那征服了整个巴尔干半岛,将塞尔维亚都收入麾下的不可一世的父王,巴耶塞特一世。面对蒙元的一个分支帖木儿国,竟然被对方生擒,受尽折磨而死。
这更是让逐渐膨胀起来的骄傲的奥斯曼人又重新认清了自己。
巴耶塞特一世在而立之年,就率领民众,击败了以前的宗主国罗姆苏丹国,随后征服了巴尔干,再然后将神圣罗马帝国的联军又击败,被欧洲各国称之为战神之锤。
但是这个一生未尝一败的帝王,在面对东方的帖木儿国的时候,唯一的一次失败,就导致了他的死亡。
奥斯曼帝国因为四分五裂,穆罕默德一世耗费了十年的时间,才又重新把奥斯曼帝国统一。
对于东方,他们有着天然的恐惧感。
大明的到来,让他们一开始就惊恐无比,这些欧洲人不知道大明,但是他却很清楚,这个大明可是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蒙元帝国,重新统一了东方那片富饶土地的庞大帝国。
那里虽然有着精美的瓷器,有着柔软的丝绸,有着无数的茶叶,有着如山的香料,但是奥斯曼人也绝不敢去挑战大明的威势。
他们只能通过商人,从那里得到一些货物,然后高价卖给欧洲人。
但是现在,这个大明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跑到了遥远的欧洲,竟然还从西方来到了奥斯曼帝国。
他很想去跟大明贸易,却又恐惧对方的势力,在他还在犹豫不决之际,大明竟然动手了。
更让他恐惧的是,大明仅仅用四十条船,就打败了他们和罗马人的舰队,而根据他得到的消息,大明这次来了超过六百条船。
在陆地上,奥斯曼人就对东方人有着天然的恐惧,在大海上,整个欧洲也只有威尼斯人的水上力量超过奥斯曼人。
但是现在,又多了一个大明。
他紧急召开了宫廷会议,想要做出应对的措施。他不相信大明远赴几万里,只是为了征伐他们,相反,应该只是为了贸易。
如果在贸易方面满足了大明的需要,那么战争很可能就能避免。
看到大殿内聚集起来的大臣,他忍不住叹了口气。当初他的封地在埃迪尔内,所以虽然奥斯曼帝国仍然以布尔萨为首都,但是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埃迪尔内。
但是埃迪尔内距离他们奥斯曼的人的大本营太远了,能够聚集在这个大殿内的,只有附近的一些部落长老。
他心里已经决定了下来,大明的出现,不能让他再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西方。他应该将国都重新迁回布尔萨,这样才能控制整个帝国。或者干脆就一鼓作气,拿下君士坦丁堡。
但是没有等到他们做出决议来,第二批报信的人就已经抵达了埃迪尔内,带来了大明在六个小时内,就毁灭了克里巴哈尔堡垒的消息。
当穆罕默德一世听说,因为凯拉兹并没有攻击大明舰队,大明舰队抵达了恰纳卡莱,却没有攻占恰纳卡莱的时候,他真正地下定了决心。
“立即传令,令各部落筹集金银,我已决定,与大明进行一场巨大的交易。”
而在君士坦丁堡,得到克里巴哈尔堡垒在六个小时就被毁灭,两千多士兵只能向奥斯曼人投降的消息,已经五十八岁的曼努埃尔二世,连火都发不出来,满心仓皇。
十六年前,君士坦丁堡就差点被占领,因为帖木儿国的西进,抓走了巴耶塞特一世,才给只剩下几座城堡的罗马帝国(不带神圣就指的是拜占庭帝国,他们一直自称罗马帝国,但是跟神圣罗马帝国不是一回事。)留下了喘息之机。
但是曼努埃尔很清楚,已经占领了巴尔干半岛,包括希腊大部分领土的奥斯曼帝国,已经不是只剩几座城堡,还有摩里亚半岛的罗马帝国能够抵挡的了。
这十几年,他一直加强摩里亚半岛的防御,同时联络海上霸主威尼斯,如果君士坦丁堡真的撑不下去,就只能退到摩里亚半岛上去。
大明帝国的突然出现,带给其他国家的是惊喜,因为这代表着欧洲与东方的商路已经打通。
但是对罗马帝国来说,这仿佛就是灭顶之灾,因为大明的出现,必将会激发奥斯曼人的政策变化。不管他们是想向东还是向西,必将先解决位于腹地的君士坦丁堡。
他不明白,为什么大明对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不闻不问,却非要把矛头对准已经摇摇欲坠的罗马帝国。
如果说真的是因为克里巴哈尔堡垒的士兵向他们开炮的原因,曼努埃尔是不相信的。
但是不管他信不信,他现在就必须要面对大明舰队的炮火了。在君士坦丁堡城外,大明舰队已经虎视眈眈。
虽然他们只有四十条船,但是这每一艘船都比他们的船要大,而且他们的船上还有火炮,这不是他们没有火炮的船只能够抵挡的。
他们的船上有希腊火,可是希腊火的射程太近,在根本无法靠近大明船队的时候,根本拿大明舰队无可奈何。
而这个时候,大明的使者带来了书信,看到这份由大明皇太孙亲自撰写的国书,曼努埃尔忍不住吐血了。
大明真的就是来贸易的,如果早知道这样,他又何必冒险阻击,现在损失了几十条船,丢了一座坚固的堡垒,还损失了几千士兵啊!
君士坦丁堡扼守亚欧大陆门户,位置的确非常重要。
要是按照这个时代人的认识,这里肯定是兵家必争之地。
但是朱瞻基很清楚,这里虽然位置重要,却是一个火药桶。
朱瞻基需要做的是对欧洲进行遏制,而不是参与进来。这个火药桶还是留给他们去争,自己看热闹就好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