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127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哥是出来打酱油的

    “其实你大可不必如此。”

    “我知道不必如此,可是有些事,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强求不得。”

    顾惜惜的话,让她明白了,对方并不是上门挑衅,也不是找存在感,而是当真放手了。

    “既然你有所决定,我就不多劝了,若是有一天累了,记得琼州永远有你一个住处。”

    顾惜惜将一缕秀发捋到脑后,笑着说道:“这么大方楼上还有空间么,给我留一处吧。”

    璟娘也跟着笑了:“只要你肯。”

    话一说开,两个女子都显得很放松,聊着聊着,突然听到一个极大的声音自空中传来。

    “突突突突”

    由远及近,由小变大,两人同时站起身,只看到窗外掠过一个巨大的黑影,声音停在了楼顶上,顾惜惜抓住她的手,身体自然而然地上前一步,将她挡住。

    过了一会儿,只听得“轰”得一声,整个屋子似乎晃动了一下,顾惜惜一把将她抱进怀里,耳边响起“噔噔”的楼梯响动,紧接着是几个女子刺耳的尖叫。

    “哇!”

    身穿一身运动服的赵清蕙夸张地大叫,身后跟着琼娘等一群小丫头。

    “你们没看到,好大一只鸟!”

    “鸟”

    顾惜惜愣住了,赵清蕙叽叽喳喳地解释道。

    “会飞的鸟,不对,应该是会飞的铁鸟,里面还能坐人呢,就像是书上所说的公输班大师所造的机关鸟,你们猜猜,谁坐在里头”

    看着几个小丫头兴奋的眼神,两人对视了一眼,却又同时摇摇头。

    “猜不到吧,就是”她的话还没说完,被一个男子的声音给打断了。

    “谁让你们爬上楼顶的要是夜里看不到,岂不是”

    赵清蕙吐了吐舌头,拉着琼娘躲到她们身后,二女听到声音,同时抬起头来,正好看到男子的目光,空气一下子凝固了。

    刘禹停下话语,同时也停下了脚步,没想到,会在自己的家中看到她,更没想到,她会与璟娘抱在一块儿,还显得很是亲密。

    身后的听潮似乎还没有从飞上蓝天的惊惶和激动中回过神来,根本没注意前面的郎君停下了,“咚”得一下撞到他的后背,“啊”地惊叫着跳起来。

    客厅里的众女全都笑了,顾惜惜放开手,与璟娘俱是宛尔,这个小插曲打破了之前的尴尬,唯独听潮羞得面红耳赤,飞也似的逃去了自己的屋子。

    随着刘禹一步步走下楼梯,




第六十七章 留质
    宜伦港,一艘蕃人制式的大海船缓缓靠上栈桥,等到船身前后被绳索固定住,船工们将一块块踏板扔下来,随后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吆喝声。

    “咚”得一声踩在岸上,梁鸿名的身体微微晃了晃,倒不是因为大半个月的水上漂浮有什么不适之处,而是身上的伤处被牵动了。

    “姐夫。”身后的男子眼疾手快,上前扶了一把,他按着对方的手直起身,看着眼前的情景,一时间没有说话。

    身后的海船里,装了大半舱的稻米,全都是从爪哇运来的,他们自然也是从那里来,巨港一战,梁鸿名带着城中的汉人大姓,集结了数千人,死死顶住三佛齐人强大的攻势,又在闍婆人来袭之后,将他们引入城中,与三佛齐人自相残杀,达到了同时消耗两股敌人的目地,当然了,为此梁氏和城中汉人付出了极大的伤亡,撤出来的不足五分之一。

    好在宋人最终取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以三个厢不足四万的战兵,一举歼灭两国主力超过十万的大军,在彻底灭亡三佛齐人之后,又迅速拿下了闍婆人的都城,而作为给予他们的奖赏,宋人允许他们在爪哇岛圈选一块比之前要大上三倍的产业,那可是上好的熟田,此举打消了汉人心里仅存的顾虑,每一个在海外求存的人都很清楚,付出生命得到回报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则,人死了算什么,再生就是了,得到足以传之后世的产业,又靠上了一个无比强大的靠山,这个靠山还是故国,一切显得那么完美,没有人再记起,当初在巨港城最艰难的时候,他们心中的动摇。

    作为汉人隐隐的首领,梁鸿名是第一个下的船,身后是他的小舅子施氏一族的族长施从义,然后是沈家、陈家等汉人大姓,每一个都代表了过千族人,可是与眼前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海船上的粮食卸下来之后被一队队挑夫背走,他们只负责背到码头上,那里早已经停了大车,每装完一车就会驶走,挑夫们在栈桥上来来回回,整齐有序,甚至不会影响到他旁人下回登陆。

    梁鸿名放眼看去,脚下的栈桥只是港口中数十条栈桥中的一条,同样这么长,深入到海中的栈桥,每隔上一定的距离就有一座,桥面看着不像是木头,桥身更是明确无误的钢铁,踩上去不摇不晃,坚实无比,尽头是灰白色的码头,被一圈高大的防波堤围住,大堤尽头竖立着高高的圆塔,不问而知会在夜里发光,起到指示方向的作用。

    每一条栈桥都停着大小不一的海船,整个港口放眼望去尽是桅杆,却显得丝毫不乱,他们这条船在到达港口外时,梁鸿名听到船上之人用一种很大的声音,似乎在与空气说话,而回音竟然是让他们等待,并且给了一个数字编号,大约一刻钟后,海船才再一次起锚,缓缓驶入海港,而在前面引路的,是一艘小舟,这番动作,给了他第一个印象,那就是井然有序,一个有序的社会才是让人踏实,愿意安心生活下去的环境。

    等到走上码头,踩着那种灰白色的路面,这种感觉就愈加强烈了,宽阔的硬质路面向两边延伸开去,一眼看不到头,这种名为“马路”的产物,在离开三佛齐时,他就看到过,那 是宋人的军士和民夫一块儿修建的,开挖地基,拌砂和石,一块一块地烧筑成形,只需要一个晚上就会冻成形,人踩上去连个脚印都留不下,如今来到了这里,不光是路面,就连马路对面那种方方正正的屋子,看着也像是这样砌成的,真是奢侈啊。

    “那是树么”

    施从义等人也是一样的感觉,马路两旁栽种树木,可谓是约定成俗的做法,可宋人的这些树,造型怪异,根本看不出品种,更别说这个月份,顶上居然结着硕大的花朵,而且两排树木看着全都是一模一样的。

    “那不是树,而是路灯。”

    一个身穿长衫的年青男子帮他回答了疑问,梁鸿名不敢托大,抱拳执礼。

    “敢问尊驾是”

    年青男子身后的随从回道:“这是咱们抚帅幕下的张参议。”

    梁鸿名心里一惊,宋人的官制很复杂,他在来之前就打听过,除去政府中的一套班子,那位据说是最高长官的抚帅还有一套幕僚班子,坐镇三佛齐、爪哇两地的杨行潜便是其中之一,后者在整个南洋地区可谓一言九鼎,就连所谓的国王也被他喝得唯唯诺诺,几乎称得上南洋王,没曾想,眼前的男子如此年青,竟然也是其中一员。

    “草民等见过上官。”

    他们一群人收敛心神,全都恭恭敬敬地行礼,并等待对方发话。

    “你们都是有功之臣,不必多礼。”张青云稍稍愣了一下,才出声说道,眼前这些人除了为首的男子,大部分人还披散着头发,说出来的汉话也带着明显的异族味道,这些人远离故土已经超过三百年了,不能太过苛求。

    简单介绍完身份,张青云便领着他们在附近转了转,这么粗粗一瞧下来,顿时让所有人再一次刷新了认知。

    整个宜伦县很像是一年多以前的琼山,建成的建筑不算多,大部分都是在建或是待建,如同一个巨大的工地。

    一辆辆大车沿着修建好马路来回穿梭着,将建筑材料、吃穿用度送往各处,他们甚至还看到了传说中的大象,笔直的马路将整个城区划分成棋盘式的格子,每一个格子里都有着无数幢方方正正的楼房,上面爬满了人影,用那种筑的墙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搭建着每一幢楼。

    &n



第六十八章 商团
    听了张青云的介绍,刘禹马上明白了他们的来历,后世对此有一个专有名词。

    海外华人。

    特别是在南华夏海的周边国家,马、印等国居多,这段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唐朝,由于海贸的兴起,沿海各地无不从中受益,自然也会有人移居海外,到了王朝末期,特别是军阀混战的五代时期,为了逃避战乱,举家迁徙者更是不枚胜举,最后能够到达一处新地,并顽强生存下来的,都成了当地的望族,他们勤劳、富有、与人为善,很多时候却是任人宰割的对象,每次排华浪潮都伴随着无数华人的血泪,哪怕是在这个时空也不例外。

    想到这里,刘禹的表情柔和了许多。

    “你们的事,一早就有呈报,做得好,身在海外,没有根基,一切都要仰人鼻息,那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梁鸿名等人抬起头,愣愣地看着这位同样年青的抚帅,在那里指斥方遒,屋子里只余了他们这些男子,两个女人一早就带着孩子出了门,说是要去坐车,可他们并没有看到附近停着马车。

    就在愣神的当儿,身后屋子外面传来一阵“轰”响,那辆漂亮得不像话的怪异事物,竟然在院子里调了个头,发出低低的嘶鸣,然后绝尘而去。

    这是“车”

    刘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话被打断而恼怒,静静地等他们消化了一会儿,才又重新开口。

    “本官知道,你们的担忧,战前许诺的,无论是什么,都一应照准,这一点,稍后便可办理。”

    梁鸿名等人顿时露出喜色,走了这么远的路,一路上提心吊胆,不就是害怕愿望成空,没法子向那些舍出性命的族人交待。

    “草民们谢过抚帅。”

    “不必谢,这是你们该得的。”刘禹摆摆手,紧接着说出来的话,让他们又悬起了心:“不过,本官还有一个提议,你们不妨考虑一下。”

    “草民们愿意将孩子送来......读书。”

    梁鸿名与众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咬咬牙说道,刘禹没想到他会这么说,看了看一旁的张青云,后者微不可查地摇摇头。

    原来他们将此当成了防备措施。

    “这件事过后再说,本官要说的是另一桩。”

    还有梁鸿名等人紧张了,全都眼巴巴地看着他。

    刘禹转身走到屋子当中的墙壁前,拉开罩在上头的帘布,露出一付硕大无比的與图,他拿起一根伸缩式教鞭在上面点了点。

    “你们过来看。”

    梁鸿名等人战战兢兢地走过去,隔着一步远,慢慢地看清了上面的标注。

    竟然是整个南洋地区的地形图,详细到哪个地方出产什么作物!

    “这是苏岛,一海之隔便是爪哇,地方虽小了些,田地却是不少,且多是熟地,一年最

    少也能产三季,这么多稻米,你们只能卖与当地人,若是飘洋过海地送到这里,运费便不知几何,赚不到分毫不说,还得担上风险,不值当。”

    梁鸿名听得仔细,这个道理众所周知,海贸做得都是高价值物品,没有百倍的利,是撑不起巨大的风险的,没有人会驶上几万里,贩卖根本不值钱又压舱的粮食,他们的船上之所以要装粮食,是因为顺路而且是官船,不用计较成本。

    &nb



第六十九章 走神
    建立一个由资本主导的海外开拓团,是刘禹早在两年前就计划好的事情,最初是为了将大宋的官绅绑在一块儿,共同对付他们敢于对付的敌人,他们或许害怕强大的蒙古人,却绝不会害怕海外那些大大小小的国家,有了海贸带来的巨大利益,在元人的压力下,引导他们将目光投向海外,既是退路也是活路,这便是两百年后西班牙、葡萄牙、英、荷、法等国所奉行的全球殖民。

    当然了,这一过程伴随着血腥与残酷,并不为后世所推崇,然而它却是建立全球化帝国的成功案例,西方因此走向富强,主导了世界科技到文化,现成的路摆在这里,由不得刘禹不选。

    既然是血腥之路,这种原罪自然就落到了那些封建残余的头上,无论如何,相比西方殖民者,他所做的将会更具有组织性、计划性和秩序,梁氏等海外华人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带路_党,更像是先行者,刘禹给予他们的回报,也不是土地而是一种半官方的名义,在所获得的利益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合理合法地攫取属于他们的那一部分。

    具体的做法,与他们的祖先在三百多年前下南洋时差不多,不同的是,这一回他们不光武装了自己,身后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在支持着,强大到令人颤抖。

    “你们近期的目标是这里。”

    主讲的叶应有已经能熟悉地看懂后世的地图,面前这张比之前张青云办公间所悬挂的还要大得多,也要详细得多,被他指到的那一块,就是后世的菲国,也是南华夏海圈子里,必须要解决的一块儿,原本刘禹是打算留给军队做训练之用,在与国家合作之后,整个进程大大加快了,像这些没有强大势力的地区,丢给半官方的开拓团最为合适,也算是让他们练练手。

    资料来源于后世,这个时期的菲国还处于部落群体的状态,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但又有了一定的组织度,不大不小不强不弱刚刚好,等到叶应有照本宣科地介绍完,下面顿时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请问,既然不分配土地,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一个男子站起身说道。

    “问得好。”叶应有压压手让他坐下:“这一片一共有七千多个岛屿,除去几片较大的纳入计划开发,其余的大小岛屿都可以包出去,为期五年,五年内不纳税,你想种田也好,养马也好,打猎也好都可以,这是优惠之一,你们所能得到的,是剿灭那些部落后的收获,金银毛皮值钱的事物,还有人丁。”

    叶应有说得很隐晦,下面的人基本上都听懂了,官府拿到土地,他们用缴获换取报酬,无论是金银还是别的事物,都有一个明确的标价,比如人丁,一个成年男丁值两百个分子,这才是大头,随着岛上人口的逐渐增多,对于建筑材料,砂、石等物的需求日益加大,这种毫无技术含量又累死人的活,往常都是由囚徒完成,如今哪还有什么囚犯会被送来,于是来自于苏岛和爪哇的战俘就成了其中的主力,再加上一些较大的工场作坊,对于廉价劳工的渴望,才是开拓海外的原动力,这一点,正是后世殖民者最为人所诡病的。

    现实比人强,除了那些工作,将来工业布局后,海量的矿场、种植园都需要大量的劳工,刘禹不可能让宝贵的人口去干这种粗活,只能找人来替代,这是资本发展的必然过程,不是什么穿越者所能改变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民族,从以前的被压迫者,变成主人。

    “我们可以在岛上招募人手,购买武器么”另一个男子提到了关键之处。

    “当然,劳动服务社里的一切都对你们开放,只要有足够的分子,数量不限,在行动之前,你们还要接受一系列训练,由退役的军士教导,战术和侦查等等。”

    “你是说,我们可以使用新式火枪”

    叶应有看了一眼坐在一旁昏昏欲睡的刘禹,很直接地否定了他们的猜测。

    “军中都未完备呢,怎么可能卖与你们。”不等这些人失望,又接着说道:“不过,每个开拓团,允许招募一名退役军士,由他操作火枪,做为你们的支援。”

    一听到这里,这些人顿时明白了,这些军士多半还负有监视之责,不过能得到新式火枪的支持,他们还是很高兴的,毕竟那一个未知的领域,会遇到什么敌人,数量有多少全都不得而知,仅仅凭着刀枪箭矢,是很难让人信服的,要知道后世的殖民者,之所
1...428429430431432...4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