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哥是出来打酱油的
方若琳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个胡子大叔的身影,原来穿越这种事,不是小说里杜撰的啊。
陈锐站在钟茗的身边,他想起了那个在局里流传已久的传说,心里不禁叹了一口气。
等到一段大概四十分钟的影像资料放完,钟茗拉开头顶上的灯,办公室里一下子亮堂起来。
“同志们。”
她走到屏幕前,视线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扫过。
“你们已经知道了,这一次的任务,是国家机密,代号“补天”,有许多人,为了他付出了一生的劳动,牺牲了生命,因此,你们应该感到光荣,因为,在这个时代,你不可能找到,比它更有意义事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而奋斗。”
“我所说的话,不能记在纸上,也不能录音,请你们把它记在心里,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成为了它的一份子,为这个计划的主要执行者,刘禹同志,提供一切必要的,合乎组织程序的支持。”
“下面,有什么疑问,现在就可以提出来。”
几个人显然还没有从震惊当中回过神来,对方所说的一切,对他们的认知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一时间没有人知道该说什么,过了好一会儿,年龄最大的老邓举起手。
“请说。”
“我想问,嫌疑人,不,刘禹同志在金陵市所做的那些事,与这个计划有关吗”
“是的,当时还处于第一阶段,他的行为,受到我们暗中监督和保护。”
老邓点点头,他只是想清楚一直以来,心里的那个疑惑,难怪事情最后不了了之,原来不是上面有人打招呼,而是人家的强力干涉。
“我能问一句吗”方若琳兴奋地举起手。
“嗯。”
“他真能见到古人还能与他们合影,可以给我一张签名照么”
“有什么用,又没人相信。”钟茗奇怪地说道。
“我知道就可以了啊,我想要包青天的,李师师的,还有岳飞的,天哪,他要是有小明哥帅,真是美死了。”
众人皆是无语,这女孩的心真够大的,钟茗看着她,还没想好怎么说,一个声音从外头飘进来。
“你说的这些人,全都挂了,要不拍我吧,我比他们的官都大。”
刘禹身着一身长衫,施施然地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包裹,放到一张桌子上。
“不是要证物吗,你看这个成不成”
所有人都好奇地围上前,看着他解开包裹,从里面倒出一堆东西。
“这是从一品的官服,帽子、玉带和鞋,这是官凭,这是印信,这是策封的诏书,上面还盖着皇帝的印章呢。”
钟茗看到那封诏书,眼睛一亮。
“写它的人有名么,能不能鉴定出来”
“陈宜中,估计你们也没听过,拿给专家看吧,他们一定有办法鉴定真伪。”
刘禹将那堆东西扔给他们,与小组里的每一个成员握握手,算是正式见面。
“我的事怎么安排的”
“每天两个小时飞行训练,两个小时理论学习,下午是实弹射击,然后是现代步兵战术讲座。”
钟茗接口答道,她没说晚上怎么样,因为知道刘禹会回到那边去,和家人在一起。
“成,就这么着吧,你教我开飞机,谁教我打枪啊。”
“我,我。”
方若琳赶紧举手答道。
“56式,你会么”
“小看我,试试不就知道了。”
&n
第三十一章 火枪
“这是......枪”
吴老四考虑了半天,才用疑惑的口气,说出自己的第一印象。
“也是,也不是。”
刘禹当然知道他的意思,这个枪是木柄长枪的那个枪,而在没有装弹之前,加上前端的三棱_军刺,56式半自动步枪全长一米四左右,大致能到一个普通男子的肩头,整体看着就像是一柄不太长的长枪。
刘禹握着木制的枪托,将空枪提起来,另一只手抓住前面的托木,左脚上前一步,右腿弯曲,双手用力伸直,长长的军刺猛地向前刺出,嘴里大声喝道。
“杀!”
就在吴老四惊异的注视中,他又快速地收回手脚,双腿并拢,单手执枪于地,然后再重复一遍,刚才的动作。
“看清楚了么”
“属下看清楚了,这是刺枪”
刘禹点点头:“这是它的第一种用法。”
说罢,转头看着同来的叶应及和段重勋,前者盯着那支造型怪异的刺枪,露出一个若有所思的表情,后者和吴老四一样,都以为,自己看清楚了。
“可否与我一观”
刘禹将枪扔给他,叶应及倒提着,看了看铁圈中的板机,又举起来,观察了一下枪管,和上面的照门,有几分不确定地说道。
“突火枪”
“着啊!”刘禹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叶应及不喜反惊,因为与他印象中的样子,差得有点远。
大宋对于新式武器的研究和推广,是不遗余力的,这也是为什么,四大发明有三个都在这一时期,叶应及能凭有限的知识推断出它的作用,正是缘于那种大胆的猜想。
以火药为动力,推动铁丸,从管中射出,至少原理上,已经与现代枪支相当接近了,当然了,撞针、一体式弹头、来复线、自动抛壳装置,等等,不过是锦上添花之举,他相信,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拆卸,便能弄个明白。
刘禹也不过多解释,从他手上接过步枪,将一个十发的弹匣,安进了缺口中,然后推开保险,举枪瞄准。
“砰”
三百步的左右距离上,一个披着制式铁甲的人形靶,被打得摇摇晃晃,立式射击,能在这么远不打飞,已经是他的超水平发挥了。
而周围的几个人,全都愣在了那里,包括猜出大致用途的叶应及。
接下来,他们才是真得傻了眼。
“砰砰砰......”
枪声连续不断地响起,刘禹一口气将十发弹匣打光,直至撞针发出空击的声音,才将步枪放下,为了装b,肩膀被巨大的后座力撞得生疼,只怕已经青了。
连发突火枪!
这是叶应及能想到最为贴切的形容词,他们几个人回过神来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用崇拜的目光看着某人,然后拍出谄媚的马屁。
而是大步冲到三百步以外的那个靶子,只见铁甲被打得处处是洞,就连那顶厚重的铁盔也变了形,叶应及翻来覆去地寻找弹头,可是被铁甲披盖的木桩,根本就没有,上面只留下了一处处洞口,还在冒着淡淡的硝烟。
“别找了,它能飞出一千步,应该在山体中。”
刘禹将一个空弹壳递给他,钢制的7.62毫米步枪弹壳,造型就像一个缩小的花瓶,散发着现代工业之美,一下子就折服了叶应及的心。
刘禹略过叶应及,对着吴老四等人说道。
“这便是你们接下来的训练内容,它的威力,你们都看到了,一枪下去,无人可挡,所以,本官要向你们提醒的第一条,就是不得将枪口对着自己人,无论里面有没有装弹。”
“属下记住了。”
“重复一遍。”
刘禹很少会用这么郑重的表情向他们交待事情,吴老四等人马上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无论有无装弹,枪口不得对着自己人,属下等定当铭记于心,不敢或忘。”
“好,这就是今天的第一课,接下来,是拿枪姿势和瞄准方法,你们几个,要看清楚,听仔细,掌握好要领。”
刘禹再三提醒他们的目地,是为了防止意外走火,他可不想因此成为最悲催穿越者的候选人。
于是接下来,吴老四、段重勋、以及卫队中的一个副都头、两名队正、两名队副和十名什长,成为他教授的首批弟子,然后再通过他们推广下去,整个进度与他在后世的学习基本上一致,枪械的使用、维护和保管,步兵战术基础,利用的是夜里的这段时间,几乎将时间用到了极限。
因为除此之外,他还要处理琼州数百万人的生活、生产、建设和发展,每一件送到他这里的全都是大事,伤的是脑筋。
每一天回到家中,都累得什么话都不想说,躺在沙发上,陪着怀孕的小妻子看看撕逼宫斗剧,有时候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怎么办,婢子去寻吴都头来,将郎君抬上去吧。”
璟娘像是没有听到她的话,先是按下手上的遥控器,将电视关掉,然后将一条盖毯披在他的身上,自己却站起身,走向楼梯。
“你别跟来了,照顾好夫君。”
听潮一愣,不抬上去么
很快,偌大的客厅便只剩了他们二人,听潮将他放倒在沙发上,蹲下身,看着那张近在咫尺的脸,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娘子会这么说。
郎君实在是太累了。
“到了!”
“看,灯塔,是咱们琼州。”
大约在凌晨时分,一支船队从南边驶近了这个在地图上,并不怎么起眼的小岛。
云帆站在船头,一只脚踩着铁制的撞角,手中执着双筒千里镜,镜头里,一束明亮的白光,在海面上转来转去,他头也不加回地问了一句。
“接通了没有”
第三十二章 回师
当远征军的船队驶入琼州港时,已经是第二日的清晨时分,云帆所在的前锋船第一个靠上深入海中的栈桥,船身在桥上船工的拉拽下,缓缓停下,一块块的踏板被放下来,搭上桥面。
通过手中的千里镜,云帆远远地看到了岸上的情形,偌大的海港被清理一空,所有的码头和栈桥全都让给了他们,更让人吃惊的是,从高大的船身上看下去,下面是一片黑压压的人群,一眼看不到边,人群最前方,站着一位身穿紫色常服的文官,背着手向他们眺望,正是琼州数百万民众之主。
抚帅竟然带着阖府官吏,在此亲迎!
“整队,整队!”
云帆惊得立刻放下千里镜,大声吆喝着手下的军士,如同从军数十年的老军痞,满嘴乱骂,什么形象都顾不得了。
“赶紧给老子穿戴整齐,头盔系好,把战袄扎进去,刀呢,谁他妈让你取下来的,挂上都挂上,靴子都穿上,把头抬起来,身子站直了,谁要丢了老子的脸,看某不整死他!”
这些军士大都是老卒,素来知晓他的性子,是军中少有的读书郎,文曲星一般的人物,就是骂人也没甚么花样,几乎很少发火,几曾如此失态过。
“指挥,出了啥事,你婆娘在下头”
众人皆是大笑,云帆一脚就踢了过去,那位老卒早有准备,没等及身便配合地弯下腰,嘴里大声呼痛。
“少胡说,某家哪有婆娘。”
“不在下头,你紧张个甚。”
“不在下头,就在上头呗。”
众军士哄笑不已,一个个还在不停地挤眉弄眼,云帆斜眼一瞥,从船舱下上来一队人,全都是女子,身穿白衫,头戴白帽,为首的小娘子看到他,微微一笑,他的心中一动,又被手下的军士打趣,面上有些发烧。
“莫要扯淡了,抚帅在下头看着呢。”
一语既出,军士们一下子全都收了声,不待他发话,全都自觉地开始整理行装,收拾仪容,云帆转过头,与那小娘子用眼神打了个招呼,后者微微摇摇头,意思很明显,是要让他们先下去。
踏板很快就铺好,云帆更不推辞,将手下的五百人分成数队,依次从踏板下走下去,栈桥不宽,他们排成两列,一个挨一个地向前走去。
就在这时,安装在港口上方的大喇叭,突然响起来,一个好听的女子声音,清晰地出现在所有人的耳中。
“百姓们,咱们的子弟兵回来了,他们跨越重洋,克服困难,不畏艰险,血战异乡,经过长达八个月,终于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让我们为这些英雄们欢呼吧。”
女子的声音刚落,码头上就响起了阵阵的欢呼声,而喇叭里则奏起了一首雄壮的曲子,听着就让人心潮澎湃,每个军士都踏着整齐的步伐,昂首挺胸,骄傲不已。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做为指挥使,云帆和他的将旗走在最前头,迎着无数人的目光,和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他稳稳地走上前,在刘禹面前停下,身后的将旗斜向前方,后面的军士马上减速,一个挨一个地停下来,几乎没有发生推搡和拥挤,整整齐齐在他面前站成一个两列的队列。
“虎贲前厢第三军第一指挥全体将士,向抚帅......”
“致礼!”
最后两个字,云帆几乎是全力吼出来,因为背景声音太大了,不这么做,手下可能听不清。
听到他的指令,倾斜的将旗立刻被高高举起,军士们并拢双脚,紧握刀枪,视线齐唰唰地看向他,动作整齐划一,煞是好看。
刘禹举起手,让身后的欢呼声渐渐停下来,也不拿扩音器,就这么上前一步,大声说道。
“攻克占卑,拔三佛齐国都,谁为先登!”
“是咱们!”
所有的人军士举起刀枪,齐声答道。
“破敌制胜,追斩爪哇大将,谁是首功!”
“是咱们!”
云帆同他的手下一样,竭斯底里地吼出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