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哥是出来打酱油的
张士逊是亲眼见过的,在看到那一排排黑色的大轮子时,就已经猜到了,谁能想得到,如此的利器,一直就在自己的身边呢
“铛”得一声,老兵手中的斧子掉到了地上,他同样见过这个事物,甚至当年从校场拉到城墙,就是他们这些厢兵所为,哪里会不认得。
“咱们有石头,咱们有好多石头,咱们有打不完的石头啊!”老兵的脸上,涕泪纵横,跟着的那些军士也是唏嘘不已。
“狗日的,若是数月前,早一点发现这些车子,咱们那些弟兄,何至于白白死掉。”
听到这些军士的讲述,刘禹才知道,苗再成头上的那道伤口,并不是被石头碰到的,而是试图出城去毁去那些木头架子时,遭遇的不测,几千人的队伍,回来的寥寥无几,却不曾对元人造成什么损失。
因为在那些架子的周围,元人驻扎了重兵。
老兵们的涕泣,让他们几个都是戚然,如今说什么也是无用,苗再成走上前来,摸着这些传说中的利器,露出了兴奋之色。
“怎么用,你
第二百三十四章 爆炸
“那是什么声音”
忽必烈的大帐离着建康城足有一千步,不是因为他怕死,而是军队太多摆不下,如果过于靠前,会占据很大的一块出击场地,知兵的他,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因此,从他的大帐到前面的投石机阵地,大约有六百步的距离,这个距离,已经太远了,不是太大的动静,根本就传不过来。
大帐里只有几个宫人在侍候,两边分别坐着几个官员,在他的身后,站着一个高鼻短发的少年人,听到他的问话,茫然地摇摇头。
忽必烈并不在意他是否答得出,而是一种下意识地自语,只是下面的官员听到了,却不敢这么看。
郭守敬凝神于耳,仔细地分辩了一会儿,有些不太确定地说道:“是不是,前面在试发震天雷”
不得不说,的确有些像,虽然他没有主管火器院,可做为一个技术官僚,这方面多少还是懂的,忽必烈也更愿意相信他的判断,南人有着许多奇妙的构想,那些用于守城的火器就是其中之一,在拿下襄阳之后,他们也得到了一些图纸和实物,并进行了仿造。
不过因为硝石难得,量并不算大,经过大半年的消耗,早已经荡然无存,印象中很久没有听到那种爆炸声了,正因为如此,才会显得有些不寻常。
当然,老阿瓦丁是不是想要给他一个惊喜对于这些色目人,忽必烈自认还是有几分了解的,贪财好色,做事不怎么勤力,但是忠诚无庸置疑,经常会用一些匪夷所思的法子讨好自己,可谓一白遮百丑。
“随他去,继续说我们的事,两浙之地大半入手,钱钞之法可以开始实行了,你们议一议,拟定一个合适的比例,先找一两处试行一下,看看百姓的反应。”
“臣等领命......”
郭守敬等人正准备恭身应下,突然间传来了一声巨大的声响,声音之大,耳朵能不断地感觉到“嗡嗡”的回响,更是打断了他们的应答。
似乎就连脚下的土地,都摇了一下,他身后的少年,惊奇地看着手中的酒壶,里面的液体荡来荡去,很明显这不是什么幻觉。
忽必烈长身而起,眼神充满了疑惑,他敏感地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寻常,火器的管理非常严格,定人定时定量,老阿瓦丁是个懂规矩的人,一次两次还能理解,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不提前支会一声。
难道是宋人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很久以前的一个传说,之所以说是传说,是因为根本没有找到实物,甚至连见过实物的人都没有确信,因此只能定义为传说。
但是这个传说,是由他最忠诚的臣子伯颜带回来的。
他二话不说,推开面前的几案,连靴子也没有套上,就这么大步地走向帐外,慌得几个宫人赶紧追上去,那个少年捡起地上的靴子,跟在了后头。
不待他人动手,忽必烈一把掀起帘子,就在这时,一股气浪迎面而至,呼吸之间,能清晰地闻到硝烟的味道,这可是千步之外,忽必烈的心里“咯噔”一个激灵。
一定是出事了。
大帐外,守护御驾的侍卫亲军排成了一道人墙,如临大敌般地警惕着前方,忽必烈站在他们身后,只见远处硝烟弥漫,靠近城墙的那一片根本看不清楚,只是听着不断响起的哀嚎,一阵阵地传入耳中。
“陛下。”听到少年的声音,他转过头,后者拿着他的靴子,一脸企盼地看着自己。
要冷静,忽必烈点点头,抬起脚,让少年帮自己套上靴子,眼睛依然盯着前方,硝烟渐渐地被风吹散,终于露出了阵地的模样,而看到这一幕的所有人,都露出了一个吃惊的眼神。
原本矗立在城下的那些巨大的投石机,就像是亘古不变的风景,他们一抬头就能看得到,然而正当中的那一架,此刻只剩下了半截,那根高大的主投臂,已经不翼而飞,而下面的支撑架,正在熊熊燃烧,周围到处都是跑动中的人影,叫喊声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
他下意识地看了看远处,宋人的城池看上去没有任何动静,就连城头也是一般无二,这一切倒底是怎么发生的
“去,把老阿瓦丁找来,朕要听他说。”
既然看不明白,忽必烈也懒得费那个神,有些恼怒地吩咐了一句,而少年已经将靴子为他套好,静静地站在一旁。
“在你们西方,会有这么强大的兵器吗”
少年谦恭地低下头,用不甚熟练的汉话答道:“它或许只存在于人们的想像中,我的陛下。”
“可是你也看到了,即使强大如此,依然有攻不破的城池,他们还能做出我们难以想像的反击,永远不要低估你的敌人,哪怕他看上去已经软弱不堪,马可。”
“我记住了,陛下。”
郭守敬跟在一个宫人的身后,越过重重的堑壕,每到一处,都能看到与主营里同样的情形,所有的军士被召集起来,做出了戒备的姿态,却没有人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实际上,就连当事人,老阿瓦丁也是一头雾水,第一次爆炸,发生在离着投石器阵地大约二十多步远的地方,那是一个从城里飞出来的小包裹
第二百三十五章 洗礼
建康城中,下江桥一带是第一次围城时,确定的移民安置地区,为此,刘禹下令拆除了许多亭台楼阁,取代它们的,是一排排的彩钢活动房屋,而现在连它们也不见了踪影。
空出来的场地,被一排排的妇人所占据,她们的面前,是一个价值华夏币十九元的塑料脚盆,手中拿着批发价五块钱一个的硬木搅拌棒,盆子里,是一些灰色的浆状物,就像是,秦淮河里的烂泥,还有一股很不好闻的气味,为此,她们每一个人都戴上了洁白的口罩。
这种东西差不多要一块钱一个,传说能防雾霾。
都头老兵带着他的手下,将一个个的大袋子扛到每个妇人的身边,然后将已经搅拌得足够均匀的盆子,倒入一个大桶之中,空出来的盆子,被这些大袋子里的事物再度填满,除了袋子里的东西,还要加上一定份量的油,不是点火用的火油,也不是动物或是植物油,而是一种有着挥发性气味的淡黄色液体。
不光是油,盆子里还要加上一些炒熟的木屑,比例是严格计算过的,经过搅拌后的成品,就是刘禹所需要的原料,在这个过程中,妇人们会得到一些休息的时间,毕竟她们的体力没有那么好,过高的强度,并不会增加多少效率。
老兵蹲在一个脚盆前,向里添加着各种事先就称量好的事物,脚盆的旁边坐着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妇人,嘴里絮絮叨叨地说着话。
“刀枪无眼,你的孩子下个月就要出生了,不要扔下老婆子一个人,这年头,家里头没个男人可不成,莫要不管不顾地往上冲,就算立再多的功劳,拿多少赏赐,没命花去,也是枉然。”
老兵全神贯注地做着事情,手上十分稳当,因为他知道,不能有太大的差错,否则会影响最后的成品质量,至于老娘的唠叨,听了几十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做完这一切,他提起那个装满了成品的大桶,朝着自家老娘笑了笑:“俺们太守说了,鞑子永远也不会打进来,你的孙儿,会在这里出生,平安地长大,现在,你的孩儿要去点个大烟花,烧死这帮狗_娘养的鞑子,娘,让你受累了。”
老妇人眉眼含笑地摆摆手:“去吧,这事物怎么就能烧死鞑子,老娘还真想瞧上一瞧。”
老兵带着手下将成品扛到路边,早已等候在这里的民壮,用空下来的推车装上这些大桶,推着他们向另一个方向而去,在城中的另一处,这些成品将被打包装好,这个过程,由另一组来完成,刘禹亲自进行指导。
屋子里放着大量的包装纸,靠墙的一边则是一箱箱的钢钉,当中摆着一排排的桌子,两边坐着加工的人员,他们会将大桶里的浆状物舀出来,用一些木格子格成一个个的小方块,等它们干得差不多,再按照需要包入纸包中。
这个过程,有点像是后世的流水线作业,他们在制作这些方块的同时,另一边桌子上的人,会用一把大钳子,将钢钉上的钉帽给剪掉,只留下纯钢的钉头。
最后一步,将干硬的灰色块状物装进预先裁剪好大小的纸壳中,塞进去无帽的钉头填充缝隙,中间位置镶嵌一枚特制的大红花炮,作为引火药,用后世那种一次性塑料打包带牢牢地捆住,就成为了后世耳熟能详的恐怖份子经典产物。
路边套餐限时版。
这是一种安全炸药,由硝酸铵、木屑粉、柴油混合而成,最主要的原料是前者,它是一种农用化肥,由于制作太过简单,后世已经成为了管制品,为此刘禹不得不冒险动用了海外关系,让他们出具证明和订单,拿下了某化肥厂的所有库存,用不完还可以当肥料嘛。
说它安全,是因为这玩艺用火烧都不会有危险,得用巨大的能量来引导,也就是后世的禁物l管,成品或许只有矿山才找得到,刘禹用的是一种替代品,大威力的花炮。
做好的纸壳包外头只留下了一截引线,根据距离的长短可以进行裁剪,为了达成良好的效果,城里所有能动弹的人都被召集起来,从运输到制作,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生产链,他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年老还是年幼,无论是壮男还是少女,都迸发出了无与伦比的热情,因为这是亲手打击城外的鞑子,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兴奋呢。
在那些装配者的行列里,刘禹甚至看到了李夫人的身影,就连她两个孩子,都在尽力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母亲递上一些材料,或是水杯之类的,灾难总会摧人成长,特别是在艰苦的时期。
城墙下的那一排排钢铁之躯,给了守军们无比的勇气,曾经鞑子的攻击让城头上连一具床子弩都没能剩下,曾经他们不得不忍着巨大的灰尘躲避炮石,如今,自己也能拥有远程打击,看着它们,比换上了新装,拿着锋利的钢刀,穿着轻便结实的甲胄还要令人激动。
这种激动之情,也传染到了苗再成等一干守将的身上,他们同刘禹一块儿,从一架架的机器走过去,每到一处,都会仔细检查一番。
一台这样的投石器,需要三个人操作,一个负责控制投臂,一个负责装载药包,一个轮换,经过简单地说明,那些控制者已经能看懂上头的标尺,因为它本身就是用汉字书写的。
“不要着急,均匀用力,似你这般,用不了一个时辰就会脱力,握紧把力,缓缓转动,由慢到快,多练练,就会掌握它的节奏,听到口令,将标尺上的刻度上调或是下降,它关系着你是否能打得准,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之处。”
刘禹不厌其烦地强调着:“切莫点着了之后犹豫不决,这个可不像震天雷,它既怕火又怕水。”
对此苗再成等人更是不敢怠慢,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了它的威力,怎么也想像不到,这么个不起眼的包包,竟然有着如此巨大的破坏力,一旦保管不许,或许就是一场灾难。
随着他们检查完每一架机器,那些成品不断地从外头送上来,在阵地后头堆积起来,全都放在单独的房子里,以防被元人突袭。
他们走上西门的城楼,站在光秃秃的台子上,远处的元人大营灯火通明,无数的人影在那里动来动去,而那些高大的投石机,并没有移动的迹象,看上去,他们只是怀疑,并做出了戒备,这么久没有动静,任是谁也会疑惑,在事情没有查清楚之前,以忽必烈的能力,怎么可能做出轻率的决定,要知道那可是三十万以上的大军。
这还是多方削减之后的结果,对于建康这样的大城来说
,没有这样的数量,是无法进行长久围困的。
刘禹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抬头看了看天色,天空中繁星如炽,月亮却掩在了云层里,月黑风高,正当其时。
他拿起传音筒,清了清嗓子,对着话筒出声说道。
“兄弟们,自年初以来,你们以孤城寡兵,抗击着五倍于已的敌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一直坚持到了现在,无负于铁血之名,大宋为有你们这样的儿女,而感到自豪,本官亦为有你们这样的同袍,而倍感骄傲。”
“今日,不是我等光荣之时,而是鞑子亡命之刻,就让他们迎接来自地狱的烈火吧,天佑我......”
“建康!”
听到他的声音,所有负责操纵的军士都昂起了头,城头上鸦雀无声,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刘禹的声音再度响起。
 
第二百三十六章 耕田
昭勇大将军、琢州路行军总管、上万户忽刺出作为前营的主将,统领着近五万蒙、汉蕃军,他的副手何玮,曾经参与了伯颜的大军,因此才会被调到了这里。
作为那场战事的亲历者,何玮永远也无法忘记,那一夜所发生的一切,他亲眼看到过,当时史格的前部大营,是如何被一轮轮的炮火击溃,又在宋人的追击下,一路蔓延到全军的。
而眼前,似乎让那个噩梦,再一次呈现,让他止不住地颤抖起来。
“忽刺出万户,你必须要做出决定,在战士们崩溃之前。”
忽刺出恍若未觉得盯着远处的夜空,那一片红光正在疾速地下落,毫无意外地落入他的大营中。
巨大的轰鸣声响了起来,与之前的一次相比,唯一的区别就是它更近了,所以听在耳中,也显得更加刺耳。
前面的大营里腾起阵阵火光,气浪卷着残缺不全的躯体,不断地飞向空中,人马嘶鸣之声不绝于耳,所有的人都在亡命奔逃,如同地狱般地景象,让人心惊胆寒。
“他们的下一次攻击很快就要到来,万户,请速速决断。”何玮的声音已经带上了颤抖,忽刺出回头看了一眼,御营的方向毫无动静,也不见有信使飞驰而来。
大汗在看着他。
“吹号角,我们,进攻!”忽刺出的决断让何玮愣在了当场,随即马上就反应过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前进与后退的区别,一个是被炸死,一个是死在城下,他们的选择实际上并不大,因为如果营溃,就会冲击到后面的部队,这样的责任,忽刺出担不起,他只能选择向前。
“呜呜......”
在爆炸之后,黑夜中的号角声特别醒目,前营中那些无所适从的蒙汉军士马上停止了奔跑,凡是还能动弹的,都朝着大营的中心位置集结,在忽刺出的大纛下,许多人甚至还扛着云梯。
“前营完了,忽刺出这个蠢货。”听到号角的一刻,忽必烈就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