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召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秋风知了
不想他话音未落,西南东南方向陡然响起震天的鼓声,而后传来三声震天的吼声:斩杀袁术!斩杀袁术!斩杀袁术!
这是万人齐吼,声势震天。
袁术大怒:何人胆敢忤逆!
此时他还没反应过来,以为是手下士兵哗变。
而一旁的桥蕤反应最快,神色陡变:陛下快回城,必是张辽来袭!
他话音刚落,就见西南方向冲来一支人马,足有上万!
与此同时,东南方向也冲出一支人马,同样足有上万!
正在收拢兵马的袁术军队一下子慌乱起来,掀锅的掀锅,找兵器的找兵器,找队伍的找队伍,四处奔窜,乱成一团。
大小将领厉声吆喝,却怎么也控制不住。
张辽!
袁术震惊的看着不远处小山头上竖起来的张字帅旗,手握腰间长剑,咬牙切齿,目若喷火。
他前一刻还笃定张辽不会出现在这里偷袭,转眼张辽就来了!
袁术脸上火辣辣的,心中更是又惊又怒,他怎么也没想到居然会在这里遇到张辽的兵马,怎么会在这里遇到张辽?镇守寿春的陆勉是干什么的?纪灵和刘勋是干什么!竟然让张辽堂而皇之的来到这里偷袭他?
陛下快快回城!
一旁长史杨弘等人慌忙要扶袁术回城。
袁术一把甩开杨弘,铿的拔出长剑,厉声道:张辽既来,朕何须后退,便立在此处,看朕的将士斩杀张辽!
袁术此言一出,他身侧八百亲军无不振奋,举起兵器齐声大吼:陛下勇武,斩杀张辽!杀!杀!杀!
左右大臣也颇是激动,袁术如此姿态,才是他们跟随的天子。
在震天的吼声下,两方大军轰然对撞!
一炷香之后,袁术开始大逃亡。
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头吐血
事实上袁术疯狂起来还是很有种的,但形势变化太快,让他看不到了一丝希望。
他的兵马战斗力本就远远不如张辽的百战精兵,何况是以无备战有备,以乱军战齐阵,更何况张辽麾下领军的是两个万人敌,正值壮年的黄忠与凶悍无匹的许褚!
几乎是在接战的瞬间,袁术的乱兵就崩溃了,那些大小将领收拾也收拾不住,百战出杀气,张辽的兵马气势太强了,对那些乱兵就是碾压式的。
首先溃败的并不是许褚方向的,而是黄忠所在之处。
黄忠善射,袁术手下那些吆喝着收拢士兵的大小将领被射死十余人,惊惧的士兵最先溃逃,而后袁术的兵马就像狂风漫卷下的麦浪一样大片披靡。
袁术的亲卫营连斩近百退兵,却依旧止不住这种溃散的势头,反而被冲的向后退去。
更令袁术绝望的是,北方也乱了,断后的李丰被杀,后方的追兵赶来了。
袁术于寿春城外会集手下桥蕤陆勉纪灵和张勋四大猛将围猎张辽的梦想破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他在这里被张辽手下臧霸黄忠许褚杨汉蒋奇五大将围猎。
事实上,从一开始,豫州扬州这片战场就让张辽算死了!
吕布和孙策的意外让袁术洋洋自得,但殊不知张辽根本就没在乎这一点,这本就是张辽在战前推算的不利形势之一。
而且在张辽原本的计划中,吕布孙策最大的作用只是声援而已,或者说是迷惑敌人的烟雾,真正作战张辽从来依靠的都只是自己拥有的战斗力,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最可靠的永远只有自己。
张辽谋划战局的时候非常严谨,从来不会心怀一丝侥幸,盟友的力量在战场上可以锦上添花,但绝不能成为左右战局成败的因素。
这一点袁术没有看透,他自以为的优势始终是不存在的,不知己不知彼,只凭借兵多的优势就想灭张辽,只能说他没有认识到张辽这两年的积淀和发展,兵力的优势在张辽这里根本不是优势,所以他被困在了这里,成了张辽的猎物。
当四面包围圈收紧之时,袁术根本无路可走,张辽早已盯住了他,此番他几乎将可用的机动兵力几乎全部调到了豫扬战场。
臧霸杨汉蒋奇许褚黄忠五路会合后兵力足有五万余,不比袁术眼下可用的兵马少,没有给袁术任何机会,这个仲氏天子只能坐困汝阴城。
战斗不到一个时辰就结束了,在许褚黄忠臧霸几个猛将带着一群悍兵的猛攻下,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时,袁术手下的士兵大片大片投降。
这些士兵大多都是袁术一两年招募而来,只是比寻常百姓强一些,何况他们大多被暴雨淋了一夜,身子又困又累又僵,意志和体力都处于低谷,加上袁术平时对待手下士兵着实不怎样,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谁还有心为他卖命。
最终只有桥蕤带着不到两万兵马护着袁术涌入汝阴城固守,只是汝阴城不过是个小县城,防御远远比不得寿春坚固,如果没有援军,袁术在这里也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
汝阴城头,袁术面色铁青的看着城外,不远处张辽手下的将领正在堂而皇之的吆喝着收编他的兵马,完全无视他这个仲氏天子。
袁术更是一眼看到,那个令他恨彻入骨的张辽正在下面不远处朝他挥了挥手。
袁术眼前一黑,险些站立不住,
而后他就听到低下那些士兵齐声大喊:袁二胖,快快投降!
紧跟着他手下投降的士兵也跟着喊了起来:二胖,二胖,投降!投降!
张辽竖子!啊!
袁术戟指城下,怒火冲天,脸颊抽搐着,嘴巴鼓了鼓,突然噗的一口血喷出,身子直愣愣的向后倒去。
陛下!陛下!
城头一众将领臣子七手八脚慌忙扶住袁术。
须臾,袁术睁开眼睛,握住长剑,挣扎着要起身,眼中恨意迸射,倾三江倒五湖,咬牙切齿的道:朕要杀出城去,与张辽竖子一决生死!
众人一下子傻了眼,虽然时下游侠之风盛行,但袁术可是天子哪,与人决斗,即使是名震天下的张辽,那也要成为笑柄的。
杨弘急忙劝道:陛下万乘之尊岂可与一武夫斗勇,切不可中了张辽激将之计哪!
桥蕤亦沉声道:陛下,如今张辽并未急攻城池,末将在入城前已派人赶去寿春求援,只要防守一日,我大军必然赶来。
众人闻言,眼睛皆是一亮,袁术犹如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错,朕还有纪灵,还有陆勉,还有张勋刘勋再派死士出城,命彼等将兵马全部调来,决战与此,必杀张辽!
杨弘惊道:若兵马全部调来,寿春必失。
袁术此时反而看的清了,长叹了口气,闭上眼睛:此战若败,留寿春也无用,若胜,寿春自可无虞。
说罢,又睁开眼睛,看向一旁的亲信,眼里闪过厉色:袁立,张辽围而不攻,是要调寿春守兵前来,必要放我信使出城,此是良机,汝带人冲出城去,赶往大江,传信袁芳,速速行事。
唯!
一个神色冷肃的侍卫领命。
杨弘等人不明所以,却知道袁立乃袁术亲信,一些隐秘与血腥之事皆是此人所为,知道事涉机密,不敢多问。
汝阴城外,张辽一边收编袁术溃兵,一边热火朝天扎起营寨,摆出一副持久战的姿态。
当然,张辽各部人马都是急行军,没有携带辎重,扎营的家当都是袁术仓皇丢弃,包括袁术行军途中抛弃的辎重和粮草,也被张辽的兵马收拢了过来,干苦力的是袁术的那些降兵。
幸好袁术没有继续在城头观看,否则还要吐血,他在陈国辛苦劫掠一场,基本上全便宜了张辽了。
七月的天气还是很炎热的,不过暴雨过后的天气着实不错,在临时搭建的中军大营中,张辽正为臧霸接风。
第六百六十二章 善战无名
兵马越多,行动越难,豫州之战开启后,张辽抓住了袁术这个劣势,深入敌后直击寿春,袁术的十余万大军被调的全跑在了路上,加上一场暴雨伤口撒盐,袁术的十万大军基本上是被跑散了,黄忠许褚杨汉蒋奇几场战役打得都很轻松,唯有最开始臧霸在颍川陈国一线直接面对袁术主力大军的猛攻,打的最艰苦,损失也最大。
在这一战中,张辽给了臧霸足够的信任,如果臧霸挡不住袁术的话,袁术的兵马就会攻入雒阳,形势将变得不可预测。
可以说这是最危险的一环,独当一面既是大将成长的机会,也是严峻的考验,而臧霸用响当当的战果表明自己没有辜负张辽的信任,这让张辽很是高兴,他手下又一员大将成长起来了。
比之高顺的严谨,典韦的剽悍,张的机变,徐荣的冷酷,张燕的轻灵,臧霸可谓智勇兼备,颇有张辽的风范。
在历史上臧霸借着中原大战时盘踞青徐,掌控一方,势力很大,算是一方诸侯,虽然忠勇,但以曹操狐疑的性格,自然是重用却又忌惮。如今张辽早早涉入青徐,臧霸失去了发展的机会,被张辽收编的早,用起来也很放心。
而臧霸对张辽更是感恩,当初他们几个泰山寇投奔张辽,张辽不曾鄙弃他们的出身,令他执掌重兵,镇守京师重地,这是何等的信任与重用!
但就在一个月前,泰山寇中留守徐州的昌背盟弃信,叛乱于东海琅琊,置在京师的几个兄弟于危难,令臧霸又惊又怒,更是羞愧,向张辽请辞军职与兵权。张辽却非但没有责问,驳回了他的请辞,更在豫州之战中对他委以重任,而且是最重要的环节,臧霸感恩涕零,誓死以报,所以才在颍川打得袁术暴跳如雷。
此时在大帐中见了张辽,臧霸非常恭敬,非独感恩,而且敬服,在他心中,张辽的气度胸襟非常人所及,所做作为更是远远超出了本身的年龄,近乎天生圣贤了。
骄傲的人很不容易被折服,但一旦被折服了,那就是一生忠心不二,誓死维护,绝不会背叛。
张辽对臧霸的所思所想略有察觉,他没想到竟是因为昌的背叛得到了臧霸最大的认同,失笑之余,不由心中感慨了一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相比臧霸的忠心,昌的背叛实在不算什么了,何况昌本身就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不足挂怀。
随即他细细询问了颍川陈国战事的伤亡情况,又勉励了臧霸一番,亲自将他送出中帐,让他好好休息一番。
中帐之外,看着臧霸躬身一礼后离去,张辽转头看向守在帐前的许褚,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仲康,去休息罢,汝不必时时守在这里,帐前让士兵轮值便可。
主公,末将不累。许褚忙躬身抱拳,咧了咧嘴,又道:这汝阴小城残破不堪,主公若使末将带五百人为先登,不消半个时辰就能攻入城内,砍了袁术狗头,献于帐前,主公也不必在此扎营,早回雒阳坐镇大局。
难得许褚能说出坐镇大局这番话,张辽不由哈哈大笑:仲康亦忧雒阳乎?
许褚颇有几分赧然:末将看主公叹息,担忧雒阳,故而愿为主公分忧。
仲康有心了,只是能用武力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武力不能解决的才是麻烦哪。张辽摇了摇头,慨然叹了一句,又道:汝阴城不急一时,若攻取时,定教汝为先登,切记不要蛮干,须防流矢,安危为先。
感受到张辽的关怀,许褚心中感激,抱拳慷慨有力的道:主公知遇之恩,关心之意,末将感激不尽,自当肝脑涂地,奋死报效!
张辽看自己不过随心一句话,这个老实人就这般激动的模样,不由无奈,摆摆手:先去休息,莫要在攻城时瞌睡打盹,丢了本将的面子。
说罢自行入帐。
许褚咧嘴直笑,心中又有些疑惑,不是兵贵神速吗?为什么不立即攻城?什么时候才是攻城之时?
正好看到诸葛亮和郭淮远远朝中帐而来,许褚不由眼睛一亮,他知道诸葛亮和郭淮皆是聪明多谋,忙上前拉住二人询问心中的疑惑。
诸葛亮手里拎着茶壶,此时有些不在状态,朝许褚行了一礼,歉然一笑:许将军,由师兄解释罢,亮先去见师父。
许褚不介意谁回答,他只要答案,看着诸葛亮进帐,眼巴巴的看向了郭淮。
郭淮向许褚行了一礼,笑着解释道:此是主公围点打援之计也。
许褚有些疑惑:先前在寿春不是围点打援乎?
不错,不过先前在寿春,是围寿春打袁术,如今在汝阴,是围袁术打寿春。郭淮口中解释着,眼中露出敬服之色。
这一次豫州之行,他与诸葛亮学了很多,深刻的体会到了师父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要义。
他们两个人全程参与战事,真正见识到了张辽的谋略,不是那种火攻水攻之类的技巧性战术,而是战前的谋划布局和对整个战局的掌控。
水攻火攻之类的计策往往要依靠地理环境,而且能否成功还要看对手的智略,但战前的布局和对整个战局的掌控却不同,这是真正的将帅之道。
张辽的两次围点打援就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首先是第一次围点打援,袁术兵力雄厚,而且大半压在前线,逼迫雒阳,张辽若在颍川与袁术作战,以袁术的疯狂恐怕是一场惨烈的战事,所以张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派精锐潜行到袁术后方,直接攻打他的京师寿春。
对于袁术而言,寿春不可不救,否则一个丢了京师的天子必然会成为万世笑柄,张辽此举可谓攻敌之必救,轻而易举将袁术十余万大军调回来援助寿春,以逸待劳,也彻底打乱了袁术的战场布局,与此同时,更是反过来布局,在寿春城外扎起营寨,暗中却虚晃一枪,冒雨潜行,退走数十里,避开了纪灵和刘勋回援的锋芒,打了个时间差,反而巧妙的将袁术困在了汝阴。
如今袁术已经是瓮中之鳖,无力挣扎,而后就是第二次围点打援布局了,将袁术困在这里,让他派出信使求援,而后打击纪灵刘勋和寿春的援兵。对于他们而言,袁术这个天子同样是不得不救的目标,这依旧是攻敌之必救,敌人虽有寿春坚城,却不得不奔波数十里来战,这就是左右战局的掌控力。
凭借这两次围点打援,张辽就轻而易举将豫州战事掌控了。
而这看似简单的两次围点打援,实际上又包含了很多的谋划布局和考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知己知彼的深入运用。
知己就是张辽知道己方士兵的优势和能力,敢于以少战多,敢于冒雨夜行数十里,将己方的优势彻底发挥了出来,打出时间差,出乎了袁术的意料,对于袁术而言就如神兵天降。
知彼就是张辽知道袁术的优势和劣势,而且将袁术的优势转为劣势,劣势转为最大限度的掣肘。
袁术的优势是兵力雄厚,张辽便避开了锋芒,并通过围点打援调动袁术,将袁术的兵力优势转化为机动劣势,十余万的大军行进起来极为不易,很容易溃散,这时候的数量优势就是劣势了。
袁术的劣势是兵马稂莠不齐,军心不强,一旦遭逢挫折容易生乱,所以张辽让杨汉与蒋奇反复骚扰,将袁术的兵马扰的人心惶惶,以至于一个天降暴雨就是七零八落了,若是寻常时候肯定不至于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