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黑太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牛笔老道

    不过一码归一码,在大是大非面前,很多文臣也会选择从保全大明的江山社稷作为出发点,通盘考虑全局,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再行作出选择。

    “张国维!你食君之碌,却不思为朕分忧,到底是何居心???”

    崇祯用近乎咆哮的声音来质问这位工部尚书右佥都御史,他对张国维非常器重,之前便擢升其为工部侍郎,没想到此人在如此关键时刻也反水了,真是人心叵测啊!

    “陛下,臣负责主持京城新城与山栋新城修筑之事!”

    张国维不愿意多做解释,只简单说了一句,这就是他选择投靠太子爷的原因所在。皇帝反对兴建新城,他又是负责这项差事的,那么等到太子落败,他就要被皇帝下狱了。

    兵部尚书王家彦、吏部尚书堵胤锡、医部尚书由光禄寺少卿路振飞、都察院左都御史钟炌等人,在看到薛国观、冯铨、张国维等文官的抉择之后,也就自然而然地跟了过去。

    他们都是支持太子新政的文臣,在皇帝主政期间,想说实话又不敢说,跟着太子却似如沐春风一般舒服,不时还能打打麻将,消遣娱乐一番,也不算妄为君臣一场了。

    较于动辄便要将股肱之臣下狱的皇帝,太子年纪虽小,却是非常宽宏大量的,非投敌、反叛、欺君、贪墨之过,哪怕御敌时战败,只要核实无误,都可以从轻发落。

    这些文官并非怕死,而是担心自己蒙受不白之冤,有这么一位喜好偏听偏信的皇帝,谁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因为莫须有的过失而被抓进去候斩了……

    支持皇帝的臣子也不是没有,礼部右侍郎倪元璐、吏部右侍郎申佳允、医部左侍郎许直、大理寺卿成德、吏部左侍郎孟兆祥、工部右侍郎朱永佑、都察院右都御史陈泰来等人都站在了皇帝一边,甚至包括以黄得功为首的勇卫营的一群武将。

    户部尚书李待问由于掌管太仓钱袋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臣子,在看到众人的抉择,又经过了一番空前激烈的思索之后,慢慢悠悠地走向了太子。

    “李侍问!朕自认为待你不薄,你为何还如此行事?”

    李侍问本来是崇祯极力争取的对象,之前觉得只要他能站过来,可以勉励他几句算作褒奖,可是结果却让崇祯大失所望。

    “陛下,臣虽为户部尚书,可臣没办法在不征收三饷之前提下,给朝廷弄来上千万两银子!”

    李侍问的言外之意就是太子有这个本事,您没有。您不但没有这个敛财的本事,您还为难臣,让臣去给您弄钱,这就是您的不对了!

    太子爷不嫌累,帮助李侍问承担了户部尚书的半数差事,他只要做好算账的活计就行了。如此一来,办差就轻松多了。

    李侍问虽然每每在支应上与太子较真,可也不是个憨货。一旦皇帝命他来征三饷,搞得珉怨沸腾之后,他这个户部尚书也就算是当到头了。

    “恭顺侯!新城侯!新乐侯!诚意伯!彰武伯!惠安伯!宣城伯!尔等乃是堂堂大明勋贵,岂能与这逆子同流合污?”

    七位勋贵也都站到了那逆子的方位上,让崇祯惊诧到无以复加,原本他是以为能够获得勋贵们的支持的,起码还能扳回颓势。

    “陛下!臣等……仅是听从殿下安排而已!”

    事已至此,恭顺侯吴惟英也不怕得罪皇帝了。他们同流太子爷,才能合伙赚银子,红利每年有几十万两之多,这还是往少了说。

    跟皇帝又没生意可做,他们自然不会选择投靠崇祯。再说怎么多武将都过去了,只要手握兵权的太子爷一声令下,大明就可以改天换日了。

    “你……好!好!好!尔等都愿意听从这逆子的安排,朕倒是要看看,尔等还有何本事!”

    法不责众,崇祯仅仅批评一个两个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在群臣作出抉择之后,现场的情况已经是泾渭分明了。

    (iishu)是,,,,!




第510章:国本之争
    【】(iishu),

    支持逆子的臣子占了六成以上,而“自己人”却只有差不多二十位而已,己方明显处于人数劣势。

    而且支持这个逆子的武将居多,也就意味着除了勇卫营之外,自己已经失去了对京城周边军队的控制。

    没办法,出于无奈,崇祯只好以身试险,用天子的身份来警告与这逆子狼狈为奸的逆臣,谁敢对自己不恭,便是犯上作乱。

    “臣等恭请陛下移驾南都!”

    薛国观首先跪倒在地,带头劝退崇祯皇帝,有了这个作为投名状,只要自己的准女婿坐稳位置,往后自己的位置便稳如泰山了,自己也将成为太子的“老泰山”了。

    “臣等恭请陛下移驾南都!”

    “臣等恭请陛下移驾南都!”

    “臣等恭请陛下移驾南都……”

    首辅这么一带头,其他选择投靠太子的臣子也纷纷跪倒在地,开始规劝皇帝,一时间皇极殿内反复回荡着“移驾南都”之声。

    “尔等……真是大逆不道!朕乃天子!岂容尔等胡作非为!尔等不知此举可是犯上作乱?”

    崇祯万万没想到首辅薛国观能带着一群臣子对自己无礼,居然堂而皇之地要求自己移驾南都。

    自己如若答应了眼前诸多逆臣之要求,跟被废黜了又有何区别?往后作为皇帝,还如何号令天下?

    怎么自己昏迷了白天之后,如此多的朝臣便被这个逆子所蛊惑了?他们到底得到了甚子好处,会对逆子死心塌地?

    “臣等支持殿下,便是稳固‘国本’。陛下废黜太子,便是动瑶‘国本’。臣等皆以为殿下之举措可中兴大明,还望陛下移驾南都自省过失!”

    当年神宗皇帝欲立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而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如今崇祯皇帝仍然打算这么干,那便是利令智昏了。

    虽然与神宗皇帝出发点截然不同,但废长立幼之道万不可取,而且太子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皇子,甚至比皇帝本人还要厉害,这就更不能动瑶“国本”了。

    薛国观请皇帝去南都自省过失,字里行间就是在指责崇祯的过错是非常严重的,其错误甚至比神宗皇帝的错误程度还要严重得多。

    神宗那时候起码基本上算是国泰珉安,如今边关可是战火连天,关内的流寇正在肆虐,这时候还想动瑶“国本”,皇帝真是丧心病狂了……

    “混帐!朕乃天子,尔乃人臣!作为首辅,岂能助纣为虐?对朕之家事妄加评价?”

    崇祯气得不由破口大骂起来,他有什么过失?他的过失还不是被这逆子给气的?不然一切都会照常。

    “陛下家事便是天下之大事也!陛下不愿自省,臣等作为臣子,自然责无旁贷!”

    薛国观说的可是理直气壮,一点都没有怯懦。不管什么时候,一旦涉及到“国本之争”,那任何臣子都有发言权,而且必须以保护太子为根本,抨击皇帝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你……妄为人臣!朕现在就罢免你这首辅!来人!将薛国观拖出去杖责!”

    崇祯从来就没见过这么胆大妄为的首辅,居然要帮着逆子将他这个皇帝撵到南都去,只能祭出罢免加杖责的办法来收拾首辅了。

    “尔等为何迟迟不动?难道亦想抗命不尊?”

    可是在皇帝说完之后,身强体壮的大汉将军就跟没听见一样,依然戳在原地,好像就是一群摆设一般。

    “父皇,儿臣说父皇尽失人心,父皇还不信,如今在大殿之上,还有几个人会听父皇的话?”

    某太子面带冷笑,开始奚落这位已经丧失掉統治权力的昏庸皇帝,非等撞了南墙,才知道大势已去。

    “反了!反了!尔等都欲与这逆子造返不成?”

    崇祯眼睁睁地看着一群人都向着逆子说话,不知道在皇极殿自己还能相信谁。

    “臣等仅仅希望陛下移驾南都!”

    薛国观还是那套说辞,但身后有这么多人支持,他也就变得有恃无恐了。

    “群臣只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着想,哪里牵扯到造返?若父皇认为群臣支持儿臣便是造返,那光宗爷爷的皇位便是造返得来的了,岂不荒唐至极?”

    甩锅爹这么说等于无形中在逼迫群臣向自己靠拢,他的这种威慑起到了反作用效果,这是他绝对想不到的。

    “你……混帐!你这逆子敢说朕父皇之位是造返得来的?该当何罪?”

    一个不听话的首辅加上一个企图谋朝篡位的太子,崇祯算上遇上“好时候”了,事情变得愈发不可收拾了。

    “儿臣可没说,是父皇说的!支持太子便是造返,光宗爷爷当年也是当朝太子!神宗爷爷欲废长立幼,动瑶国本!”

    某太子可是要把这位二货皇帝给带进沟里去,说到最后,看谁先把谁给绕晕。

    “情况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你这逆子还想将两件事混为一谈!还污蔑神宗皇帝动瑶国本,着实可恶至极!朕将你贬为庶民都是轻了,应当现在赐死你这逆子!”

    崇祯虽然怒火中烧,气急败坏,可还是分得清两件事的差别的,暂时还没被这个逆子给弄得头昏脑胀。

    “儿臣想法设法要拯救大明,父皇却千方百计欲置儿臣于死地,真不愧是‘千古一帝’啊~!”

    照这个节奏折腾下去的话,说不定用不了五年,大明就被这只二货皇帝给折腾垮了,可是能乐坏了关外的皇太鸡。

    “大明是朕的!朕不需要你这逆子拯救朕的大明!”

    这逆子别的本事没有,气人的本事是与日俱增,尤其是打着拯救大明的幌子来谋朝篡位,崇祯越想这事,自己心里就越上火。

    “父皇又大错特错了,大明是您的不假,更是文臣武将与天下百姓的!没有文臣武将,朝廷政令如何推行?东虏与流寇又由谁来抵御?没有天下百姓,父皇吃甚子?喝甚子?不出一个月就饿死了!父皇执政十二年,非但没有不断总结自身过失,反而变得目空一切,眼里只有自己,愈发的独断专行。说句恭维话,父皇这昏君当的是越来越合格了!”

    周皇后听了长子的一番话,本想开口调和,不过鉴于目前大殿上的紧张氛围,想想还是作罢了。自己的夫君的确与长子所描述的非常接近了,自己也只能逆来顺受了。

    一旁观瞧战况的田贵妃很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心里完全支持皇帝,却又害怕太子势力太大,得胜之后会打击报复她们母子,故而有些左右为难。

    想来还是移驾南都比较好,等到了南都之后,即便陛下废黜其太子头衔,立五皇子为储君,他朱慈烺也鞭长莫及了。

    只有袁贵妃是名副其实的旁观者,哪边取胜都对她来说没有多大威胁,不过今日的这般朝会也让她明白了争权夺利是何等的惨烈,即便是在父子之间也会毫不留情。

    “放肆!你这混帐东西!朕将你养大,不是让你这逆子来羞辱朕的!天下就是朕的!臣子也是朕的!百姓更是朕的!朕如是说又何错之有?”

    崇祯认为自己拥有大明的一切,任何人,包括这个逆子,都别想从他手里夺走哪怕其中的一部分。

    想到这里,崇祯都有些后悔,早日现在这个逆子对自己如此无礼,当初就应该将其掐死在襁褓里,免得长大了谋朝篡位。

    现在可倒好,就犹如一条疯狗似的,咬住皇位不放,硬生生地逼着自己移驾南都,貌似不移驾便要发动兵变了。

    “对!对!对!父皇是从来没错的!《罪己诏》上说的都是骗人的假话!错的是儿臣,错的是朝臣,错的是天下百姓!父皇英明神武,功在千秋。只要父皇用心,世上就没有父皇办不到的事情。哪怕我大明只剩下父皇一个人,这天下就依然还是父皇的!父皇您觉得儿臣这么说合适么?若是不合适的话,那儿臣就说父皇可以上天入地,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神功护体,无所不能了!”

    这二货皇帝还说自己不是晋惠帝,也就多亏了这时候的大明藩王手里没有兵。

    不然你连十七年都撑不下去就得被怼翻,到头来还不如晋惠帝坚持的时间长。

    施政都是倒行逆施,中兴靠做白日梦,这“千古一帝”当的倒是非常称职的!

    “逆子!还想借机羞辱朕!朕虽才智不高,远逊历任先帝,却也不是你这逆子今生所能企及的!”

    崇祯好不容易说了一句比较中肯的自我评价,但随后便与逆子主动拉来了距离。

    “父皇,您这才智,一般人还真就学不来!大明都被您折腾得不像样子了,您还在这醉生梦死呢!您还说您不昏庸,正常人有您这样的么?犹如扁鹊见蔡桓公,只不过蔡桓公是身体有恙,您是思维有恙!但还没到晚期,目前还有得救。不过您要是执意拒绝儿臣施救的话,那就变成不治之症了!”

    有这么一位脑残爹做皇帝,真是皇家跌不幸、朝廷的不幸、百姓的不幸,却是皇太鸡、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万幸!

    眼看自己这“话疗”对这位病人完全不起作用了,病人已经产生很强烈的抗药性了,而且主观上已经放弃治疗了……

    “混帐!朕无恙!你这逆子分明就是在构陷朕!朕如今身体康健,头脑灵活,再不会被你这逆子所蒙骗了!”

    这个不服管教的逆子居然说自己的了绝症,分明是在诅咒自己,盼着自己早点驾崩,崇祯闻言立刻火冒三丈起来,没有比这更让他上火的事情了。

    “对!对!对!蔡桓公当初也是这么说的!然后过段时间就变成无药可救的绝症了!父皇正走着蔡桓公当年的老路!父皇一直朝前走,不要往两边看!最后会慢慢融化在蔚蓝色的天空里!”

    崇祯要是能活到五十岁之后,估计距离老年痴呆就为期不远了,满脑子都是总有刁珉想害朕……

    “你……逆子在此胡言乱语!身患不治之症的分明是你!你这逆子分明是被恶鬼附身了!朕要邀请高僧前来驱魔降妖!”

    崇祯现在觉得自己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不然这个逆子不会满嘴说疯话,说不定大内都已经有了鬼冢,必须有高僧主持法事方可转危为安。

    “父皇!儿臣也懒得给您再说废话了,目前看来,多说无益!请您现在答应移驾南都,否则天亮之后,即便您还在京城,也会变成太上皇了!”

    这甩锅爹貌似变聪明了,变成名副其实的“滚刀肉”了,某太子就不能继续在这货身上浪费时间了,必须快刀斩乱麻才行。

    “住口!休要再提此事!朕是大明的皇帝,无可动瑶!朕看哪个乱臣贼子敢轻举妄动?”

    崇祯是绝对无法接受被自己儿子从京城赶到南都去的,此事传扬出去,他作为皇帝就算是颜面扫地了,往后的权力和待遇比唐玄宗好不到哪去了。

    “此为儿臣之意,也是群臣之意,更是天下百姓之意!但凡愿意追随本宫父皇之爱卿,都可以随父皇南下,到了南都,月俸不变。”
1...305306307308309...4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