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牛笔老道
杨进朝总算找到了些许存在感,喜滋滋地唤来两个小内侍,将一张巨大的欧洲地图先夹在板子上,夹好之后再命小内侍将板子竖起来,供朝臣们观看。
“本宫现在给诸位爱卿介绍一下欧洲方面的情况,以便供大家了解。如今欧洲战事从1618年,也就是我朝的万历四十六年开战,一直打到现在,历经二十一年之久。目前法国、英国、瑞典、荷兰为一方,西班牙、德国、奥地利为另一方,本宫在仙界看到两大阵营仍在激战之中,目前西班牙已经在海战中败于法国之手,法国与瑞典联军在陆战中也占据上风,但尚未将优势化为胜势。这便像是我们的战国时代,法国是秦国,西班牙是齐国,德国是赵国,奥利地是楚国,瑞典是魏国,荷兰是韩国,英国是燕国。在钦天监任职的汤若望先生及西方来的其一众同僚,便是受罗马方面委托,而罗马是支持西班牙、德国、奥地利一方的,也就是齐、赵、楚联盟。”
跟这些二货单纯地讲关于西欧三十年战争的情况,估计十有九九都是对牛弹琴,只能套用本土战国时期的情况。
之前跟老汤交流过一番,某太子所掌握的情报不禁让这位武装术士刮目相看,更是对飞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某太子就是想要用飞艇来换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手里的大量雇佣兵,人数在十万之内,大明都可以帮其饲养。
每个雇佣兵只要在东方作战五年,即可带着一大笔银子告老还乡了,在此期间,赚取的银子不会低于三百两。
除此之外,某太子这里还包吃包住,这么大的优惠力度,只要返回欧陆的术士们宣传到位,忽悠来万八千人应该是妥妥滴。
然而对殿内的这群大臣们来说,拗口的西夷国名太过难记,换成是战国模式更容易理解,
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边是齐、楚、赵的三国联盟,另一半则是秦、魏、韩、燕的四国联盟,貌似难分胜负,不过听太子的口气,貌似四国联盟一方要赢了。
但汤若望来自德国,应该算是三国联盟一方,朝廷是否也应该同样支持这一方呢?很多大臣都在心里不停地盘算着。
“本宫打算用飞艇技术换购德国境内的雇佣兵,一万起步,多多益善。倘若德国雇佣兵数量能达到五万的话,便可配合我大明王师,与东虏进行野战较量了。若是对方出钱采购的话,本宫有意将飞艇、迫击炮等武器打包出售,总价为两千万两银子,只要能够成功售出,朝廷岁入银两的六成以上便有了着落。”
某太子在画合订本的时候就打算好了后面的事情,而且早就与老汤达成了口头协定,老汤也将某太子的亲笔信让同僚们带往罗马。
估计这时候应该已经到东印度群岛了,够快的话,说不定已经进入印度洋了,最多再过两个月就能抵达罗马。
其实走红海会更近,不过由于奥斯曼帝国正在从巴尔干半岛进攻中欧,威胁哈布斯堡家族的地盘,这条路线是比较难走的。
“殿下,此法倒是甚佳,只是倘若西夷在掌握飞艇制造方法之后,与我大明为敌,该当如何?”
李侍问对于新式武器能卖出两千万两银子还是很满意的,若是都能落到户部太仓里就更好了,不过一些要事还是要提前问清楚才行,尤其是“化友为敌”。
“很容易解决,李爱卿可记得适才的燃料?此物乃是石油所炼,但飞艇是不能直接使用石油作为燃料的,一来是火力不够旺,二来则会烧毁喷射器。只要将石油炼化计划掌握在我们手里,我大明即便可利于不败之地了。飞艇与燃料的关系,就相当于鸟铳与火药!”
不管哪个下家,想买炼油技术也行,再加一千万两银子,某太子就可以考虑将核心技术打包销售了。
有了三千万两银子作为狗粮,好死不死的大怼朝应该还能再苟活一年,你说气人不气人?
啊~哈哈哈哈……
“殿下英明!”
李侍问也被一次性地填饱了肚子,这下他算是弄懂了,原来飞艇的奥妙都在这燃料上面,没有了燃料,飞艇就是个摆设了,根本无法起飞。
而炼化技术就掌握在太子一个人手里,由二十四衙门来负责,主管都是内侍,而只要任何人等会泄露出去,不经审讯,便可被磔示,所以泄密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两千万两银子!
这个价钱不算低了!
起码对于李侍问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三位爱卿大可放心,飞艇买卖周期是很漫长的,光是一来一回,便可能要达到三年之久。届时我大明早已造出更加先进的飞艇了,将眼前这个基本型号出售给西夷是完全不会对自身造成任何威胁的,而且还能大赚一笔银子,或者雇到大量的佣兵前来助战,确保江山社稷安全,何乐而不为呢?”
某太子是从来不做赔本的买卖的,凡是涉及银子的事情,都要算计到位,事关上千万两银子的生意,怎么可能倒搭钱?
等到更为先进的“万历-基洛夫”-ii型造出来,其初代i型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卖给下家了,正好连本带利地赚回来,这样王师使用的飞艇就等于不花钱了。
“殿下考虑周全,适才臣唐突了!”
照太子这么一说,貌似的确是这么回事,好像自己太过心急了,路振飞便主动道歉,不再支持王家彦等人了。
“臣不知殿下欲让朝廷支持西夷之中的何方势力?”
旁人不知道也就算了,作为兵部尚书的王家彦是要知道的这个问题的,尤其是遇到了汤若望,被问及的话,不能被对方给噎到。
“汤若望等人对我大明在科学知识方面的帮助甚大,本宫以为我大明素来讲究文明与友谊,理应在此危难时刻投桃报李才是。”
再不扶一把的话,烂泥帝国就得被法国给打趴下了,等欧战结束,某太子就不能从中渔利了。
准确的说,哪边快输了,某太子就支持哪边,这样才是一个追求公允的中立者应该做的事情。
要不是想得到大量的德意志雇佣兵,某太子是支持法国在欧陆的霸权事业的,因为不涉及到多少海外利益,这样双方的矛盾就会很小。
“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法国几乎遭到了全欧的围攻,某太子手里就缺一个这样吸引欧洲火力的“二愣子国”!
现在是聪明绝顶的黎塞留当首相,而且三十年战争远未结束,法国不太好玩一家独大的游戏,等过几年黎姥爷挂了,继任者马萨林(马扎然)上来就好办了。
这货不同于其兢兢业业的前任,特别贪财,死后留下了五千万里弗的遗产,超过当时法国征税收入的一半以上。
伏尔泰认为此人是一个才能平庸,但是运气绝佳的货色,幸好只活了五十九岁,不然掌权的路易十四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货了。
由于路易十四的亲妈安娜来自奥地利,所以马萨林还想让这位小国王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可这个计划却没有成功。
如果成功的话,毫无疑问,法兰西与德意志所组成的超级帝国将把哈布斯堡家族彻底踩在脚下,成为整个欧洲当之无愧的霸主,版图仅逊于恢宏一时的法兰克王国时期。
只要马萨林还是那个马萨林,那么给这位首相送饼就会很容易得偿所愿,某太子已经开始为几年后的计划布局了……
法国真相当于秦国的话,那么大明实施“连横战略”就很有必要了,尤其是要让法国与西班牙交战,进而拖垮这个敌视大明的玩意,为明军舰队南下攫取吕宋做铺垫。
但支持烂泥帝国就等于帮助了其盟友——西班牙帝国,那就意味着大明要放弃主要产粮地之一的吕宋,有点忍痛割爱的意思。
安南的猴子很难驯服,成祖服克安南之后没多久,这地方就又脱离大明的管辖了,比较起来,还是吕宋更容易吞到肚子里。
某太子很想得到吕宋,但又不想过分与西班牙交恶,至少要从对方手里弄到足够多的橡胶树和金鸡纳树之后,再一拍两散。
目前还没想到一个可以两全其美的办法,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指望眼前这些大臣给自己出主意是不可能的事情,出了也是个馊主意。
“殿下宅心仁厚,如此礼尚往来,便可展现我上朝大国之天威,又能与西方诸国交好,乃是上上之策也!”
薛国观不懂欧洲事务,但懂得“是、对、好、高”这四字秘诀,旁人千言万语,不如自己一记马屁来的实在。
“冯铨,冯爱卿!”
既然提到了外交,那某太子就不能对其熟视无睹了,要给礼部一点正事办才行,省得一天到晚就知道典礼上香。
“臣在!”
冯铨不知道太子点自己的名字所谓何事,可必须摆出一副乐于为君王分忧办事的模样才行,这是在大殿内当差的基本功。
(iishu)是,,,,!
第496章:连横战略
【】(iishu),
“本宫欲与西方诸国建立外交关系,特遣礼部派出相关人员,常驻西方诸国,成为大使或领事,这样互通有无之后,才能避免误会,弥合分歧,互利互惠,携手供赢。日前本宫也在商讨驻倭国领事时提过此事,礼部主管对外事务,当须全权承担此事。关于外语翻译之事,本宫也会让厂卫物色合适人选,还可让汤若望爱卿等人从中帮衬。驻外人员,五年为一期,若无特殊情况,常驻一国,满十年即可返回本土,待遇自然从优,与驻倭国领事待遇等同。”
比较起来,还是驻倭国领事是最划算的,因为距离本土最近,一旦有事可以及时告知朝廷,而在欧洲那边当差,事无巨细,都得亲历亲为才行。
“目前主要有欧陆七国需要派驻领事,双边关系温升,则可成为大使,双方关系降温,则降为参赞。法国都城巴黎,英国都城伦敦,西班牙都城马德里,奥地利都城维也纳,奥斯曼都城伊斯坦布尔,以及教廷中心罗马,将成为我大明驻外人员的主要办事地。在确定驻外人员名单之后,本宫会将相关的具体情况写成书面文字以供参考,并叮嘱注意事项。往后礼部需要管理的事务将不局限于本土,更要顾及全球。”
尽管冯铨是个托关系≈ap;走后门上来的家伙,手脚也不算干净,但也是个人才,不然也不会在清廷当过要职,精明干练的多尔衮是不会用一堆废物给自己当助手的。
某太子觉得这货只要得到了一些指点,就会把礼部的事情打理好,要是辜负了自己的期望,五星级的山栋矿场就会欢迎他入住!
“臣遵命!定会尽心尽力,请殿下大可放心!”
这等于冯铨手里一下子多了数个肥缺,这下自己府邸可是会变得车水马龙,登门拜访者肯定会络绎不绝。
驻倭国领事丘民仰是从三品官职,月俸一百四十两,算上各种补贴,在朝廷当差最多每月只能拿到二百两,全年不过两千四百两而已。
然而作为倭国领事,包括年俸在内,丘民仰的可支配资金竟然高达上万两之多,这是包括冯铨在内的礼部众人都不敢想像的事情!
这下太子爷要派人常驻西方诸国,在万里之外的地方,待遇自然不会低到哪去,说不定又会有七个“丘民仰”诞生。
不少人都对丘民仰的差事眼红不已,这下非得挣个头破血流不可,唯一的障碍就是要坐船五六个月才能抵达目的地。
“本宫对此职务的要求只有三个,第一,头脑灵活,懂得随机应变,因为朝廷对于欧洲事务鞭长莫及,任职之人必须自行把握利弊得失。第二,要身体强壮康健,由于需要长时间坐船,一旦生病,可能返回都来不及便会病故。第三,要眼界开拓,懂得兼容并蓄,入乡随俗,不断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技术,为我所用,西方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务实守信。礼部提交文官人选之后,由吏部负责提供,兵部须同时提交驻外武官人选。本宫将给位武官配备五百名士卒,武器装备从本土运输,马匹在当地采购,初步计划配备步兵、骑兵、炮兵三个兵种,在港口另行配备武装商船,在战时即可变为水师战舰。厂卫会交予相关通讯密码,一处有事,其他各处当须即使支援。”
驻欧各国的部队加在一块大概有三千人规模,大仗是肯定打不了的,不过驻扎国的君主若有不时之需,那还是可以掺和一下小规模的群殴的。
某太子让杨进朝将一本自己编写的合订本交给冯铨,这里面都是关于驻外人员的相关说明,包括各国的当下状况与风土人情等等。
冯铨如获至宝地双手接下,结果发现居然很厚,他是看过太子爷编写的一些册子的,上面的字是很小的,这说明自己算是有事可做了。
起码要将里面的内容尽快弄懂才行,不能让太子问起来,自己再卡壳,作为礼部尚书,对于外事一头雾水,那就彻底坏了大事了,这尚书也要当到头了。
太子一怒之下,连首辅都不可能出言保住自己,冯铨对于眼下朝廷上上下下的情况是了如指掌的,只要能让太子满意,那就算是高枕无忧了,自己何去何从是很简单的事情。
“启禀殿下,假若如殿下前番所言,法国为秦国,当下又有魏国、韩国、燕国助战,我大明与齐、楚、赵三国结盟,以千余兵马派驻欧陆,可有胜算?若与秦国交恶,往后该当如何是好?”
兵部尚书王家彦多少也有点战略考量,不会光顾及眼下利益,其实大明眼下在欧陆也没啥利益可循,无非是看在老汤的面子上,不想让二哈集团输得太难看而已。
“仙界军师刘伯温掐指算过,若我大明不帮衬一二的话,欧陆之战将在十年之内分出胜负,以法国为首的军事集团将获得决定性胜利。在此之后,西班牙也就是齐国,将会逐步衰落,被迫让出霸主宝座。随后英国与荷兰,即燕国与韩国将会争夺海上霸权,韩国先赢两次,最后一次燕国获得大胜。欧陆战场烽烟再起,法秦与英燕联手,从海陆两线进攻荷韩,最终导致荷韩战败认输,自此之后,英燕夺得了制海权,法秦夺得了制陆权。由此可见,这个军事集团内部也是矛盾从生的,只要我大明认真对待,便可分化瓦解。确切的说,法秦在信念上是属于齐、楚、赵一方的,只不过为了霸权利益,选择站到齐、楚、赵的对立位置上与其交战。这多亏了法国出了一位千年不遇的首相,也就是宰相或丞相。敢问首辅可知秦国有名丞相?”
是时候抖出自己三十年教书老先生的身份了,让这群井底之蛙也知道知道后来的事情,这样才能方便自己接着忽悠下去。
“启禀殿下,秦国先有商鞅变法,后有李斯革新,励精图治,才有后来之强盛。”
这个问题还是难不倒薛国观的,要是连这都不知道的话,那他这个首辅真是会让人贻笑大方的。
“首辅所言不错,如今法国的首相名叫黎塞留,此人不贪财,不好色,不结傥,不营私,深受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器重和信赖。法王路易十三不爱上朝,所有政务一律委托给黎塞留来处理,相当于我大明神宗爷爷与首辅张居正的关系。黎塞留在任期间,弹压了叛乱,巩固了王权,使得法国的财政收入大幅度的增加。法国的国土面积仅有山茜、山栋、河楠、北直隶这四地之和这么大,仅等同于五代十国时的后周而已,却可以供养得起十五万作战部队,这便与黎塞留的干练和才华密不可分。倘若不是此人将于三年之后病故,欧陆霸权多半将会落入法国之手。其继任者马萨林虽然能力不及黎塞留,不过也算得上兢兢业业,使得法国国力在十年之后上升到欧陆七国之首。”
某太子认为也就是黎塞留死的太早了,才五十七就挂了,跟诸葛亮的寿命差不多,这货要是多活二十年,只怕得让法国吞掉半个德国和西班牙。
下面的文臣武将都听得很是懵圈,照太子的话说,世间这么会有这样的奇葩?什么都不好,一心为公?跟海瑞一样?难不成是法国海瑞?
“德国、奥地利与西班牙虽说是联盟,但这三国其实是由一个家族来統治的,名叫‘哈布斯堡’。诸位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若是法国再不联合其他国家对抗这个家族,西有西班牙,东有德国与奥地利,那么势必会陷于双线作战的泥潭里不能自拔。黎塞留的精明之处就在于前期让其他国家出兵,法国仅仅出钱,等到敌人的兵力与军费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法国再亲自上阵,摘取胜利果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