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黑太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牛笔老道

    问题是火箭都被打出去了,炸得连整块的碎片都没有了,幺鸡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才能根治这个症结所在。

    目前仅仅有几个猜测方面,第一是部分火药受潮了,第二是弹壳材质参差不齐,第三是火箭前后重量不均衡。

    如果解决了这三个方面,某太子相信应该20版火箭可以飞出超过10版的一千七百米的平均射程。

    之后,众人又见到了重型版与情形版的十六枚火箭的飞天盛况,前后持续了大概两个小时。

    到快要日落西山的时候,整个实验才算是大功告成,某太子率领大队人马班师回城。

    重型版飞出了两千三百米的距离,倒是让幺鸡眼前一亮。

    如果标准版的射程无法大幅度提升,那么重型版就是当仁不让的选择了。

    重量差十三斤,而射程有六百米的差距,这个距离差就是佛郎机的最大射程。

    如果能够达到两千五百米甚至更远的话,那渣明版康式火箭就可以完全取代红夷大炮了。

    而且在阵地战的时候,火箭炮能大幅度地压制辫子步兵集群的冲锋,还可以重创乃至摧毁辫子的炮兵阵地。

    轻型版仅有一千多米的射程,看似比较鸡肋,不过也有用武之地。

    任何明军都不可能只配备一款火箭炮,要按照射程进行梯次列装。

    在近距离用重型版来轰击辫子无疑是资源浪费,轻型版就是最好的选择。

    重型版先发射,接着是轻型版与佛郎机,最后是没良心炮。

    等到冒着炮火进攻的辫子抵近,火枪兵便可开火。

    在白刃战之前,就是漫天飞舞的手榴弹了。

    这是某太子的理想火力配置情况,到了实战时,就看将领与士兵的应变能力了。

    别没等对方杀过来,己方就手足无措,自乱阵脚,那就白训练这么长时间了。

    “殿下,臣不知此火箭若是做成参天大树之状,可否载人上天”

    在太子沐浴更衣之后,看过现场试射的薄珏大受启发,便跑过来挖他的知识金矿。

    “理论上可以,不过用的不是这种火药,而是苯的衍生物,苯就是炼制磺胺所用的化学制剂。”

    幺鸡也是挺佩服薄大才子的脑子的,用你的这火箭版,那就是“宰人上天”了,会被炸得连渣都不剩的。

    “原来如此,殿下博学,臣自愧不如,只是不知此物如何炼制多久方可研制成功”

    薄珏还想着做他的薄式火箭,得到了太子的初步肯定之后,只要更换里面的燃料便可实现飞天梦想了。

    幺鸡觉得有必要对这只科学痴汉泼一盆冰镇洗脚水,免得他头脑发热又去捣鼓火箭,万一被炸死,那就是大明的巨大损失了。

    “载人火箭绝非今日所见这般简单,需要考虑发射、飞行、人员降落等诸多方面,对于弹道、高度、平衡、人员舱都要有精准把控,等爱卿懂得什么是聚丁二烯,便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火箭了!”

    你要认为今天放的这些大泚花就是火箭,那老子小时候放过不计其数的窜天猴,早就成王牌航天员了。

    “要让火箭射程达到千里,高度接近太空,普通火药燃烧所提供的能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用多种化学制剂合成出来的物质才能做到。像我们地球与太空之间,就有大气层,大气层从低到高,又被细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与散逸层。各个气层有什么特点,又涉及到气象学的相关知识,如果不做专门的了解,就无法对大型载人火箭的飞行状况作出有效应对。而且高度越高,含氧量也就越低,还要考虑为宇航员提供充足的氧气。对于氧气,想必爱卿还在初步学习阶段,这又关系到化学元素周期表与西洋字母和数字。只有先行学习最为基础的化学知识,才能逐步提升自身的学识,最终为研制飞天火箭打下坚实基础。本宫说的这些理论知识,今后都是科学院的院士与学员均须学习的内容,如果不能了解,就完全不具备研制航空航天飞行器的资格。”

    普通工匠并不需要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只要做好手头的工作就行了。

    但是科研人员就不同了,闭门造车模式可以打造低端武器,换成高精度的品类就完全行不通了。

    只有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地理等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做出惊世骇俗的科技产品。

    人类科学探索的所有成果,全部建立在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之上,符合相关的定理与定律。

    没有最为基础的知识就无法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更不会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与眼光的局限性。

    “殿下大才,臣适才好高骛远,特此致歉,还望殿下见谅!”

    薄珏再次被太子“开光”,听到了一堆无法消化理解的新式名词,又做了一次井底之蛙,但也没有不好意思,只是对之前的大放厥词,感到有些尴尬。

    自己想的过于简单,对火箭结构的复杂性估计不足,远不如太子介绍的这般详尽,归根结底还是知识不够丰富所致,便只得回去根据太子赐给他的合订本,继续修炼自身功力了。




第259章 商议新城
    幸好试射火箭耗时较长,加上沐浴更衣,很快就到了用晚膳的时间了,不然某太子还得给薄珏免费科普一大锅航天知识,早点把这货撵去攒自行车才是王道。

    既然都说了不能好高骛远,那就要脚踏实地,踏不了实地,踏脚蹬子也行,某太子可是对自行车寄予厚望,将其视为继磺胺之后,渣明的又一项高科技出口产品。

    一辆赚五十两银子,一千辆就是五万两,每年制造一万辆自行车,刨去相应的成本,科学院的开销就能赚回来一半了,这也就是脑补状态,实际销售情况完全不会雷同。

    但在薄大才子眼里,经过这两天的亲密接触,太子对天文地理知识,无所不通,可上天入地的机械,无所不能,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若不是有幸能得到太子的召见,他仍旧自命不凡,如今却深刻意识到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这句话的精妙之处。

    每一次与太子攀谈,薄珏都会感觉发散思维,开拓眼界,从未涉猎过的新知识犹如惊涛巨浪,令自身无比震惊。

    也逐渐明白,自己的设想与现实差距如此之大,与太子的诸多设计与规划相比,简直到了荒谬可笑的地步,只能变得小心谨慎,虚心受教了。

    通过接触火箭,薄珏知道自己与太子的知识面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太子所想所言,自身闻所未闻,听到其内容更是茫然无措。

    倘若不是私下与太子商讨巨型载人火箭,发现诸多问题所在,等宋院长主持会议时提出,只怕是要贻笑大方了。

    制造能够飞天的火箭,便要学习基础化学知识,之前的那些配置火药的学问犹如小儿科,根本不值一提,薄珏只能耐着性子从头学起。

    好在脑子还算灵光,不光是字母与数字,连化学元素周期表都被完整地背下来了,差的就是搞懂化学反应方面的知识了。

    要造飞艇,抽时间还得攒自行车,其中涉及航空、动力、机械等诸多知识,工作日常安排地又很紧凑,于是薄珏便告退,回去刻苦钻研去了。

    揭暄那家伙也是一并去看过了火箭试射,不过好像有所顿悟,回去便一头扎进自己的宿舍,估计又要趁热写本心得体会了。

    这些天都在忙着撰写关于跨海作战的纪要方略,比自己还忙碌,除了一日三餐之外,薄珏还有要事去做,也就无暇顾及他了。

    幺鸡见到“挖矿的”终于告退了,才长舒了一口气,幸好刚才没告诉他硝酸可以用来制造成像原料,不然这货非得把自己给弄毁容了不可。

    而且某太子相信,只要薄珏了解了成像的原理与工艺,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摄影发烧友,非烧到二百五十度不可……

    翌日朝会,在上朝之前,没有太子的提前知会,首辅与次辅还都不知道所需商议的是何等要事。

    较于皇帝在位时,如今内阁的工作量下降了不少,难度也大为改观。

    除了太子需要批阅的奏疏之外,被打回来就有三种,留中不发,留中不奏,留中不批。

    留中不发,就是太子已经批复完毕,但处于某种考虑,要内阁延迟下发。

    留中不奏,就是太子看完,就当没看见,内阁也就当没上奏这份奏疏。

    留中不批,就是太子看过,但是暂时由于主客观原因,不能批复圣裁。

    像两淮盐务有三十万两税银不翼而飞,这种蹊跷之事要是批复下发,抓住案犯,也要人赃并获才行,不然就成了长期无法结案的悬案。

    只能采取留中不发的办法,然后调派厂卫进行暗访,采用非常手段一举才行能达到目的,事情一旦闹大,别说银子,你就是连人都抓不着了。

    御史上奏的内容,有的需要小题大做,有的则需要大事化无,具体情况须具体对待,尤其是对于渣明的这些蛀虫,就不能使用常规办法,不然都得竹篮子打水。

    “今日朝会,本宫想听听关于修筑京师新城的汇报,张国维,张爱卿是工部尚书,主要负责新城的设计,就由爱卿来为本宫介绍一番吧。”

    不能提南下剿寇,就要给大臣们找个饶有兴趣的议题,大家还都等着在新城置办家产呢,所以某太子也要顺应下属的心愿。

    作为新城的最大地产商,带着狗腿子们供同致富就可以要买人心了,而且用这种办法的投资成本不高,收益却让人心动。

    太子殿下问及自己的份内之事,张国维作为大明的级工程师自然责无旁贷,出列疏言道:“启禀殿下,依臣测算,新城仅四面城墙,其造价便须二百万两。城内建筑,不含皇城,则需二百万两,含皇城,则需四百万两,总造价为六百万两白银。若户部每年拨款一百万两,除皇城之外,新城可在四年后竣工。工部预计征召五万劳力,进行施工,现周边测量业已展开,本月开始征地,预计于五月初开始挖掘城墙地基,城墙将于年内竣工。”

    本来修建城墙并不需要这么多银子,但是太子非要另辟蹊径,按照西式堡垒的方式来建造。

    这么设计倒是可以固若金汤,即使东虏调集上百门红夷大炮,都未见得能敲开新城的大门。

    可问题随之而来,造价高昂首当其冲,自大明开朝以来,还没听说过哪座城池光城墙就需要两百万两银子。

    太子执意如此,张国维也只得领命照办,只要银子不是工部来出就行,哪怕将新城修成一座巨型堡垒,工部也能办到。

    这只是张国维的乐观估计,修一座大殿便须不下一二十万两银子,只怕光是皇城,没有三五百万两银子都下来不来。

    要是在朝会上将这则内容上奏,势必会引起朝臣们的议论,于太子不利,看在经常打麻将赢钱的份上,张国维也就选择避实击虚的策略了。

    幺鸡细细思量老张头的报告,貌似也没多大水分,而且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也就同意了这个预算草案:“本宫有言在先,皇城与宫城均无需户部拨款,今太仓虽较为宽松,然银两来之不易,不能因私而废公,本宫会从内帑调拨资金,予以修筑,此事无须工部与户部费心。工部仅需做好新城城墙、城内衙门及公供设施的设计与建造便可,户部今年先拨付两百万两银子,保证城墙部分的修建,从明年开始,每年拨付一百万两,保证城内建筑的修建。”

    四百万两银子建一座新城,对于目前的朝廷来说,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尤其是城防,是重中之重,阶梯式城墙、马面棱堡、反斜坡外加碉堡式城楼,就是让辫子见到新城的神龟外形,就会主动放弃攻城的打算。

    即使辫子真的想用炮灰来试探新城的防御能力,也会让他们不虚此行的,不打死打伤几千人,都对不起耗费这么多银子修建起来的城池。

    等到京师新城修建完毕,那就是东方第一要塞,甚至是世界第一城,比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还要坚固。

    没有巨型臼炮,光凭红夷大炮是不可能实现破城目标的,除非采用挖掘地道的办法,不过有诸多棱堡做掩护,这个办法也不会轻易成功。

    这两百万两银子的城墙经费要花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才行,对新城来说,固若金汤可不只是个形容词。

    听说太子要用内帑来建造皇城,张国维闻言大为感动,这样自己的工作就轻松不少了:“殿下英明,臣定竭尽全力修建新城城墙。”

    至于内帑是否有钱,那就不是他该襙心的事情了,而且听说紫金债券售出了上千万两银子,说明太子计划用募集来的银子来修建新城的皇城,那应该是完全够用了。

    太仓压力不算太大,户部尚书李侍问也出列应承道:“若新城仅须户部支应四百万两银子,分三年支付,当是不难做到。”

    要让户部一次性拿出四百万两银子,那李侍问就肯定不会答应了,死活都要进行一番唇枪舌战。

    改成三年建设期,支付模式为“二一一”的话,对于年入两千五百万两银子的户部来说,的确不是什么棘手之事。

    杨文岳率兵前去大同讨伐王朴,李侍问的心思则早就飞到晋商的家财上面去了,五百万两银子对于户部来说可是一笔巨款。

    还没运入太仓,户部尚书就在惦记着如何花销了,既然太子说晋商富可敌国,那决计没错。

    最近二十年,东虏从辽东及关内各地劫掠了数千万两银子,其中近半都会用来购买所需的粮食与铁器。

    晋商是其最大的卖家,由此产生的收益自然是无比惊人的,所以李侍问笃信太子对于晋商家财的估算,而且只高不低。

    对于这种卖国求荣的叛徒商贾,李侍问没有半点的怜悯之情,最好悉数抓获,将其家财一点不剩地全部充入太仓。

    太子说不用户部为新城的皇城拨款,李侍问是非常高兴的,这就意味着能够节省至少两百万两银子了。

    换作是皇帝的话,那决计不会少,光凭前番内帑剩余的那点钱,莫说兴建新城,就算是百官月俸都难以支应。

    太子监国,利弊均现,擅权倒是让朝野无奈,投票制更是令大家错愕,可是由此带来的优势也很明显,那就是不愁银子了。

    只要朝臣们服从圣裁,那么太子就会用白花花的银子来让朝臣们称心如意,不论是每人的月俸还是各个衙门的开销,都不会受到制肘。

    太子在几个要员打麻将时便说过,钱不是万能的,但万万不能没钱,此话虽然市侩庸俗,可其中的道理却令人不得不信服。

    尤其是对于户部来说,若是太仓没有银子,那堂堂大明的户部便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衙门了。

    通过这么多天的博弈,大家都明白了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太子负责赚钱,群臣负责花钱,只要不中饱私囊,一切都好商量。

    谁要是不服,大可以跟太子互换位置,让你来赚钱,太子和群臣来花钱,那该人肯定不会同意。

    换作以前,用四百万两银子来修筑新城,群臣一定会认为圣上疯了,因为户部根本就连一半的银子都拿不出来。
1...133134135136137...4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