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之中州崛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孤舟
说着话,他朝前面城墙垛口一指,那里刚好一个缺口,正是铁拳军回身连忙去迎战鳌拜空出来的缺口。
“哗”地一下,就有清军纵身而起,一步跃入垛口内。
紧接着,第二个清兵立马跟上去。
……
这大凌河城,我们拿下了
多尔衮看着,终于欣慰点点头,一直紧绷的脸上露出笑容,鳌拜毕竟是鳌拜。关键时刻,还是要有这样的巴图鲁,才能扭转战局。当年在皮岛如此,今天在大凌河城,又是鳌拜,不愧是巴图鲁!
与之相反,正在后面观战的赵庆杰一哆嗦,原本固若金汤的城池,就因为一个赤露上身的清兵飞身过来,竟然一下子出了个大缺口,转眼间就有几十个清兵跳进城头。
城头的激战骤然猛烈起来,那些赤露上身者,虽无防护,可是身形极快,闪转腾挪,你根本够不到他。穿着40斤的板甲,如何能与这赤露上身者比身形敏捷
赵庆杰一脸忧色,他已经握紧早准备好的长矛。
看来我要上去,跟他们拼了。只要熬过这两天,不说张凯陆冲就要到了,就是自己的大炮,也能将这些清兵一个个轰死。
只要熬过这两天。
他正想着,扭头过来,想跟李亭说如何熬过这两天。
他见李亭正看着被突破的城墙口子那里,那里离这里也就百余步左右。
他这里依旧安稳如山,可是只要那边一旦被清军占领,这里很快也会陷入危机。
看了一阵,李亭摘下兜鍪,冲着旁边一兵,厉声吼道:“传我的命令!让崔林九的朝鲜水师,立刻接管城墙防守,此处城墙防守者,结阵,将登上城的清军一举全歼!”
“是!”
一个亲兵接令,飞身跑去。
&nbs
第二二一章 鳌拜之死
李亭这次组织的队伍,就是专门针对有人攻上城头,用刺刀与长矛并行,结成一个密集的刀矛之阵,将攻上城之敌,一扫而空。
第一个清军悍勇被杀,一道血红激流激射而出,这个悍勇,竟还要抡起挑刀,对着眼前的板甲士卒刺去。
这时,旁边的一柄长矛一抖,闪着寒光的矛尖直扎进他小腹之上,这个悍勇才一声惨叫,丢下挑刀,身子一歪,倒在血红的雨水里。
在结阵的强军面前,个人的悍勇,毫无意义。
强大的队列如同一个精密的杀人机器,一旦开动,就再也没有力量能够挡住他的前进步伐。
一个清兵悍勇倒下之后,紧接着,七八个悍勇还有十几个清兵转眼间就倒在刺刀和长矛的队列面前。
“一起上!”
鳌拜一声怒吼,举着挑刀,猛的向前扑过来。
他眼神中喷着熊熊的怒火,挑刀斜挑着,对着眼前的队列,猛地快跑冲来。
在他的身后,几乎所有悍勇之士,各举挑刀,嗷嗷发出怪叫,仿佛发疯的猛兽一般,跟着鳌拜向前冲来。
面对成群扑过来的清军悍勇,这个队列虽无大的伤害,可是,要想一下子杀伤很多,就有些难了。
对面之人,毕竟是清军中最强悍的一群人,各个至少有百夫之勇。
要想一下子制服他们,光靠一支队伍,是有些单薄。
好在他们板甲在身,鳌拜他们冲杀过来,手脚极快,不但躲过刺刀长矛,甚至还照着铁拳军士卒身上砍了两刀。
当然,效果也是没用。
“李总裁,你得制服他们啊。”
李亭正看着之际,身旁的赵庆杰焦急的说道。
李亭微微一笑中,重新戴上兜鍪,这次他没拿长矛,他拿起他最熟悉的刺刀。
他虽不认识鳌拜,可是他看到这些人当中,那个刚才手举挑刀向前冲锋的大个子,正是他们的头目。
只要将他制服,他们这群人,也就没了抵抗的力量。
“杀!”
第二队中,李亭直接站立最中间,手举刺刀,迎着已经杀过来的清军悍勇而来。
在他面前,刚好是那个大个子,举着闪亮的挑刀,径直向自己杀来。
“刺!”
李亭左脚猛起跨出一步,右腿发力,还有双臂和腰腹之力,同时运于他的刺刀之上,对着眼前大个子的胸口,寒光一闪,直直刺过去。
鳌拜一看这刀来的够快,也是一惊,这人不简单啊。
他一边用挑刀来打刺刀,身形却向后急退。用刀尖挑刺刀,争取将刺刀闪退一旁。
可是李亭还有一招,他急跑向前,用刺刀向外一档这挑刀,只稍微荡开一点,但这就足够,李亭刺刀直刺向前,雨中一道寒光急闪,直接刺中对面鳌拜的胸口。
这时,他的胸口,刚好也被鳌拜的挑刀砍上。
李亭胸口也是一震,这人好生厉害,虽这样想着,但是有了板甲的护身,李亭还是将刺刀扎进鳌拜的胸口里,他手腕猛向右一转,刺刀在鳌拜胸口一转,鳌拜再勇,终究还是一人,鲜血从他的胸口如涌泉般流出来。他瞪大双眼,恶狠狠的看着李亭,刚要说些什么,旁边两支长矛,噗噗两声,牢牢扎进他的身躯。
他眼睛还瞪着,可是他终究被当场杀死在城墙之上。
鳌拜身后的那些悍勇们,眼中露出慌乱之意,有些甚至扭头要跑。
李亭一举刺刀,厉声喝道:“杀!”
队伍再次如杀人机器般开动起来,刺刀刺刺刺,长矛也是不停的前刺,银色的刀光横贯三丈宽的城墙,如同银河飞动,眼前那些悍勇们,那些清兵们,转眼间被刺被斩,他们手里的挑刀,根本如同木刀一般,在李亭这队伍面前丝毫不起作用。
那些所谓的悍勇们,发现自己压根不是对手之后,彻底
第二二二章 多尔衮的不甘心
今日一战,清军彻底了解铁拳军的实力,不光是铳炮强大,就连近身白刃格斗也是比他们强悍。
他们如果不傻的话,应该知道,他们再也没有机会拿走大凌河城了。现在该考虑的就是如何撤退了。
他们再不走,这天气一晴,李亭的铁拳必然会再次重重的砸到他们头上来。
其实,他们来之际,李亭也不是没考虑过直接用铁拳去砸他们。
但是,那个时候,李亭的兵力还是不够。
清军所在的营地,正是小凌河河畔东面一片高地上,延绵十几里。
他们西面背靠小凌河,东面20多里则是大凌河,北面从锦州紫荆山到大凌河城一带都是延绵的山地。
李亭以前想包围他们,兵力严重缺乏,尤其他们有五六万骑兵在内,灵活机动,可南可北,可东可西,任由驰骋。防南则北寡,防东则西寡。处处防守,则处处兵力单薄,所以李亭不得不退守大凌河城。
好在大凌河城是清军必攻的咽喉要地,所以才有前面的炮战和今日的守城之战。
但是张凯和陆冲以来,就完全不同了,他们足足带来13000兵力。光水师就有5000人。
水师从刚刚下过大雨的小凌河直接北上,直插到锦州紫荆山脚下,也就是上次灭掉阿济格的地方,将他们西面就给围住。
从锦州到大凌河城的山地上,总共20多里长,有5000铁拳精兵,加上他们威力无比的大炮,足以让一只鸟都飞不过去。
东面的大凌河更不必说,一直就由沈潘带着水师控制着。
这样,留给他们的路就只有一条,那就是往南,可那里是海边,也是死路一条……
李亭的目标当然是歼灭他们,彻底的包围他们,如今各种条件成熟,李亭当即在城头下达几道命令。
水师控制大凌河,小凌河,还有南边的海上,张凯等今夜就要带队伍控制山地一带。
其余大军随李亭,只要天气一晴,立马彻底围歼清军,将他们一网打尽。
……
雨已停。
天气立马酷热起来,但是多尔衮的中军大帐内,气氛冷的犹如冰窖一般。
帐内外的军人,都是一脸寒霜,眼中带着忧郁之色。就连出气,都不敢大声。
自从多尔衮攻城失败回到营地,就拔出宝剑,怒吼了半天,几个亲兵当场被砍的血肉模糊。
现在的亲兵,更是小心谨慎,唯恐一个不小心,再让多尔衮生气。
大帐之内,一众将领也是满脸凝重,低头不语。
多尔衮此刻,高坐正中,脸色铁青,散乱的眼神无神的仰望帐篷大顶,偶尔将眼神扫过将领,立马就换了神色,那狠厉的眼光就如杀人的刀子一般,看一眼令人不寒而栗。
大学士范文程站立在众人前面,沉思一阵,最后还是开口道:
“睿亲王,如今之计,我们必须得撤退了。久在此地,对我大军不利。”
范文程谨慎的说着,心中却早已是惊涛骇浪一般。
就在前两天,大雨中,多尔衮带着大军仓皇退回的那一刻,他惊吓的直接摔倒在雨水中。
那种失败给他的震撼,简直是超乎他的想象。即使在皇太极登基之后,开始重用于他,一步步将他提升高位,可那一次的震撼感,都没有这一次给他如此大的冲击。
这支军队该强大到何种程度
即使多铎、阿济格、尚可喜、耿忠明等一众将领被铁拳军铳炮杀死之际,范文程依旧自信的认为,清军至少近战尤其是近身白刃战还是有优势的。
只要雨中攻城,他们依旧会顺利拿下大凌河城。
所以,他提议雨中攻城之妙策,自认为非一下拿下大凌河城不可。
清军精锐,甚至鳌拜带领的悍勇,竟然在兵力优势之下,连大凌河城都拿不下。更可怕的是,铁拳军展示出比他们还要强悍的战斗力。
哪怕是没用大炮,没用鸟铳,铁拳军依旧是无敌的。
这是一支何等令人惊恐的军队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雨中攻城居然失败。可事实就是事实,无论多么难受,你也得接受。
李亭这一战,彻底打醒了清军所有人,无论怎么打,他们都不是铁拳军的对手。
一个急迫的问题摆到所有人面前,这仗还要打下去吗
当然不能打了,必然要撤退,尽快飞一般的逃走。
&
第二二四章 胆大包天的李亭
对清军,拥有强大骑兵的清军,实施大包围,上一次这样作战的还是二十多年前的萨尔浒之战。
当时明军20万大军分四路对清军实施大包围,准备将六万后金军一举歼灭。
清军则是以“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打破明军的围攻。
此战,清军只有数百受伤,明军则伤亡惨重,大败而回。从此之后,再也难以阻挡后金的崛起之势。
从此,从辽东到辽西,明军再也难以安宁。
所以李亭修大凌河城,多尔衮率8万清军攻城,祖大寿等人一直冷眼旁观。可李亭出了大凌河城,张开大网,做出要将清军一网打尽之势,他们再也坐不住了。
“除了李亭,谁还敢有如此胆大妄为之事”祖大寿叹口气,点指着地图上小凌河,冲着一旁围观的将领道:
“李亭此举,首先会让松山、杏山等地陷入危急。最后他新修的大凌河城也难保。他修城固然很快,靠着城池,靠着他南洋带来的铳炮,他对清军一度占优。可是,他忘了,他是靠着城池,才有此优势。
若他一旦离开大凌河城,可是什么优势都没有了。清军骑兵,必然绕道迂回他大军之后,纵使他有铳炮之优,面对清军铺天盖地,又如滔天洪水一般过来的骑兵,他根本来不及反应,就会陷入到清军骑兵的重重剿杀之中。”
吴三桂和刘周智还有屋内众将领,一脸忧色的看着地图,纷纷点头同意祖大寿之分析。
更可怕的是,到时候,松山杏山甚至锦州将再次面临重重的危机之中。
“李亭明明留在大凌河城内,就能牵制几万清兵,他为何非要出来呢”杏山总兵刘周智有些诧异,又有些不解的问道。
其余将领也是一脸的疑惑。
“你们是不了解李亭这个人啊。”祖大寿摇了摇头,“李亭此人年轻气盛,在南洋连连胜过西洋之国。手里有些西洋兵器,心中骄横异常。他曾经跟三桂说过,‘他到那里,就只有他威胁别人的份’,可见他是多么骄傲,就连清兵他是压根没放在眼里。
他修大凌河城,我曾劝诫过他。他狂妄自大,压根不听老夫之话。”
说到这里,祖大寿顿了一顿,叹口气道,“不得不承认,李亭却是一个了不得的人才,就连老夫也没想到他半个月竟能将城池大致修好,更没想到,他在城内已经两胜清军。”
虽上了年纪,祖大寿的眼光中闪烁出一丝明亮的色彩,显然他为李亭前面之举十分欣赏。
“不过”,紧接着,他骤然高声道,“越是如此,越增加他的骄横之心,让他误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如今竟胆大到区区几千兵力,竟要将清兵整个包围在大凌河与小凌河之间。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哎……如此大的地域,处处分兵,岂不是处处无兵吗清军骑兵随便那里打,必然一打就一个缺口。”
“老天爷啊,这个李亭果然是胆大包天,区区几千兵力,竟敢出城包围清军五六万人马。”
刘周智终于理解李亭的作为,实在是胆大到可怕的地步。
他接着说道,“当年萨尔浒之战,我们整个明军20万,尚难围住五六万后金兵。看来李亭的兵败就在眼前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