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而这一次两人也终于从这些数字、图表中看出了不少的门道来,首先从流言数量曲线来看,在近一个月内,是呈明显的增加走势,由其是在近10天内,曲线呈明显的悬崖式上涨,而从数字上来看,这1个月内的流言数量是前一个月的近3倍,而在近10天内的流言数量又占到这个月的6成以上,这就说流言的数量是在近一个月,准确的说是在近10天内激增。
从流言的分布来看,共有12个营区的流言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的营区,而这12个营区的流言数量,是其他营区的总和的近2倍,这又说明流言主要是来自这12个营区。
仅从这两点来看,这次的流言传播显然是由人为操控的结果。而再看流言的内容,排位靠前的几条都是十分明显的引导营地的舆论,也就是旧时空里常说的带节奏。
排名第一的流言内容就是,华东原是朝廷的叛逆,朝廷这时正在调兵遣将,准备进攻华东,征剿现在的安置营,到时候众人恐怕都会落得一个从贼造反的罪名,都活不了。
虽然有些知识头脑的人都看得出来,清廷己是命不久矣,华东取代清廷已是大势所趋,但对于普通的平民百姓来说,清廷依旧是他们心目中高高在上,有无限权威的朝廷,华东当然是远远不能和朝廷相比,这一条流言就是紧紧抓住了灾民们的这种心理,在安置营里制造恐慌情绪,同时也是破坏灾民和华东的关系,让灾民在无形中和华东保持一定的距离。
排名第二的流言内容是安置营将死去的灾民火化,有伤阴德,必然会遭到天遣,而住在安置营的灾民们也会受到牵联,遭受无妄之灾。
原来安置营收容灾民时,是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将有病的灾民另外安置、治疗,就算进了生活区,也经常有灾民生病,而且由于这个时代的农民营养普遍营养不良,加上水灾期间挨饿、惊外,吃生食、腐食、饮用脏水等,而安置营的医院条件显然也不比华东的领地内,因此生病的灾民死亡率很高,现在庐州安置营的死亡灾民己有近2000人。而对死亡灾民,安置营都是采用火化的方式,然后集中埋葬。
但这个时代中国的火葬并不普及,只有孤老、无人认领的死者或是实在没有钱才会火化,而民间一般还是以棺椁收殓为主,那怕是家里一贫如洗,买不起棺椁,也要用一卷芦席代替裹尸安葬,在民间就有火化者不能转世,不能超生,会累及子孙等迷信说法。这条流言就是利用灾民的迷信心理,人为的制造对立。
排名第三、第四的流言内容更狠,是这次水灾本来就是华东搞出来的,海外华人原是邪魔外道,他们聚众造反、反对朝廷,违抗天意,逆天而行,因此上天降罪于人间,才造成了这次大水灾,只有华东灭亡掉,水灾才能停止,否则大水不仅永远不会退去,而且还会越来越大,最终把所有的地方都淹护掉;而现在华东收纳灾民也是不安好心后,原来他们在海外曾学得一些邪法妖术,由于知道自已聚众造反是违抗天意,逆天而行,于是按照海外的邪法妖术,要用百万生灵的魂魄炼制魔禁之法,从而改天换命,最终夺取天下。
应该说这两条流言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用心也是相当良苦,就是要从根本上否定华东建立安置营,收容难民的正当行为,化解灾民对华东的感恩之心。
而排名第五的流言内容则是挟带红莲教的私货了,又是那套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弥勒转世,红莲降凡,救世解难,信我者得永生之类。
至于后面几条,也无非就是利用种种谜信思想,再用各种造谣诋毁、贬底抹黑华东,这次救灾行动等等的言论,当然各种流言的具体内容并不是完全相同,也有一定的偏差,但大体的内容是差不多的。
当然流言虽然增多,并且各种荒诞无稽,但在营地中也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一方面是营地抗击流言的能力并不弱,由其是参加夜校的青年人,大半都成为华东的铁杆支持者,而且青年人的思想较为活跃,对谜信思想也有相当的怀疑,因此听到有人传播流言时,大多都会挺身而出,为华东辩护,甚致是直接反驳流言的内容,而且营地有对制造谣言者的惩罚制度,所以传播者基本不敢和他们过多争论,这样一来,流言的效果也无形中大打折扣;而在另一方面,绝大部份灾民们对流言的态度也是半信半疑,但有一点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在这个时候离开营地,只有死路一条,而留在营地里,至少还能暂时活着,那怕是华东真要害自己,但在他们动手之前,自已不是还能活几天吗?老百姓的知识不多,但在关系到自己生死攸关的切身利益算计却十分精明,绝不会被几条流言轻易忽悠的。
(iishu)是,,,,!
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语(中)
【】(iishu),
听完了两人的汇报之后,罗岳点了点头,看来安徽的局面,比自已想像的还要复杂得多,这些流言显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所指向的。
罗岳转向两名安全部的人道:“现在的情况,你们怎么看。”
这两名安全部的人都是本土归化民,一个叫顾立源 吴道声,工作时间都超过了5年,算是经验不错的,听罗岳问起,顾立源道:“罗将军,从目前的情况分柝,我们可以确定有红莲教的人混入我们的营地里,而且应该就分布在这12个营区内。”
其实这个判断并不算意外,连罗岳、谢涛、朱南圳等人也基本能够推断出这样一个结果,因此罗岳接着道:“只有这些吗?”
顾立源道:“目前能够确定的事情只有这些。”
谢涛皱了皱眉,道:“不会吧,传播流言的名单也有,难道不能从中确定几个目标人员吗?”
吴道声道:“谢主任,仅从流言传播名单,是很难确定目标人员,因为并不是传播流言最多的人就一定是目标人员,如果我是目标人员,绝对不会过多的传播流言,而是只用将流言传给几个人再由他们继续传播下去,因此传播流言的数量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而不能做为判断的标准。”
罗岳点了点头,道:“那么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是不是应该加强对流言的控制?”
顾立源道:“暂时还没有必要,这些流言目前对营地的影响并不大,如果现在就加强对流言的控制,还容易打草惊蛇,因此下一步我们会对相关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柝,也许能够确定几个比较有把握的目标人选。然后就可以对他们实施抓捕了。”
谢涛道:“你们还需要什么资料?”
顾立源道:“就是各营区的访问记录资料。从流言的来源看,现在流言主要分布在12个营区里,这也说明混入我们营地的红莲教人员决不是个别人,人数肯定会在10人以上,甚致会有2、30人,甚致是更多。”
朱南圳道:“会有这么多人混入营地里吗?”
谢涛道:“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收容灾民,基本就是来者不拒,没有进行什么侦别,而且这也是没有办法侦别的。所以红莲教的人只要化妆成灾民,要混入营地里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吴道声道:“人数更多只是理论上,不过我们认为人数也不会太多,不会超过50人,在20-30人之间的可能性最大,毕竟来潜伏的肯定都是红莲教的骨干,这样的骨干在红莲教里也不太多,因此红莲教也不可能派大量的骨干人员来潜伏。”
罗岳道:“那到也是。” 转头又对顾立源道:“你接着说吧。”
顾立源道:“不过这些人大概没有想到,虽然混进了营地,但却分散在各个营区里,而他们要想行动保持一致,那么互相之间要联络交流,那么就在活动时间内跨营区访问相见,而且访问次数也决不会少,因此只要将各营区的访问记录资料,由其是流言分布的12个营区的访问记录进行一次汇总统计,访问次数最多的人,嫌疑也是最大,而再将这个资料和传播流言数量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柝,就可以大大缩小目标人选的范围,并可能锁定几个把握较大的目标人选进行抓捕。”
灾民安置营是实施的营区管理,营区内的灾民,平时只能在自已所在的营区里活动。当然在安置营成立之初每,天上午、下午各有一个小时的出营区活动时间,可以在活动时间内找自己的同乡同族人员交流。但随着营地里人员的增加,出营区活动时间也改为每天只有一个小时,而且各营区只能轮流进行出营区活动,当然在出营区活动时间内,可以到其他营区找自己的同乡同族人员,但在进入其他营区时,来访者和被访者都要进行登记。这样做法的目地是减少营地内的人员流动,避免同乡同族人员在营地里拉帮结派、窜通勾结等。而现在这些访问登记资料就成为查寻潜伏人员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罗岳道:“好。不过我希望你们拿到资料以后,连夜进行统计工作,明天一早我要知道结果。”
顾立源赶忙道:“是,保证完成任务。”
罗岳对谢涛道:“谢主任,你安排一下。”
谢涛也道:“好的,吃完饭之后,我就马上叫人把所有的访问登记资料给你们,再给你们多安排几个人手。”
罗岳接着又道:“既然有人混进了营地,那么就必然会和营地外联络,我们这方面是不是可以想一点办法,如果能够或者是掌握一些线索,就可以顺藤摸瓜,也许能有大收获。因此大家可以想一想,混进营地的人会采用那些方式和外部联络抓住营地外的联络人员,我们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布置。那怕是不能抓住营地外的联络人员,也可以切断营地内外的联络,也可以算是一个成功。”
谢涛也点了点头,道:“这确实是个办法,不过营地里进行营区管理,不仅可以减少营地内的人员流动,而且想和营地外联络的难度很大,我认为只有在码头卸货、还有出营地种地、以及其他营地外的活动,才有机会和营地外联络,否则以我们营地的管理,我认为基本是不可能。”
朱南圳也道:“营地内外的联络方式,一定要是一个相对稳定,而且要有连续性的方法,而就算是有一、二次偶然利用我们的管理漏洞成功,但这种方式缺乏连续性,也不可能做为营地内外的联络方式。只有在营地外的活动,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我们应该从明天开始,就加强对营地外活动的管理,严密布防。不过这需要足够的人手才行。”
罗岳点了点头,道:“人员不是问题,我这次来,带来了2个营的军队,总人数超过了1500人,还有3艘船上还能再抽出1、200人来,这些人员都可以用起来,不过营地的情况,你们比我清楚,因此人员怎么分派安排,还需要你们计划,我希望明天一早,可以看到这个计划。”
谢涛道:“没问题,明天一早,肯定可以拿出计划来。”
朱南圳道:“但如果加强对营地外活动的管理,严密布防的话,会不会使营地内外暂时停止联络呢?这样我们也很难抓获住营地外的联络人员,因此我觉得是不是采用明松暗紧的方式,表面上还是一切如常,但在暗中加强监视,这样效果就更好一些。”
顾立源摇了摇头,道:“这种方式当然是最好的,但实施起来的难度太大,因为暗中监视,是需要很多前提条件的,一是监视的位置,不仅要隐蔽,而且还要保证视野;二是监视的人员要受过专业训练;三是监视人员对外的联络方式,毕竟我们现在是在自己的统治区之外行动,很多条件都十分不足,而军队毕竟不是安全人员,让他们在暗中监视,这恐怕有些超出了军队的能力范围了,而我们的安全人员的人数也不足,不可能做到全面的监视。”
吴道声也道:“像这样的临时短期潜伏,内外的联络勾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局势的变数太大,行动计划会随时调整,外部人员也要随时了解内部的情况,以进行针对性的布置,而如果在一定时间里内外失去联络,那么整个计划基本就算是废了,因此既使我们加强了营地外的管理、布防,他们也会尽力冒险进行联络,而且如果能够满足一个条件,就是让他们相信,我们加强管理、布防,并不是针对潜伏的人员,而是另有原因,那么他们就一定会按原订计划,按时的冒险联络。”
谢涛道:“怎么样才能让潜伏人员相信,我们加强对营地外活动的管理,严密布防,并不是针对他们的,潜伏的人员也不傻,只要看到这个架式,谁都会有所怀疑的。”
顾立源道:“其实现在到是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借罗将军来视查为理由,加强营地外的管理、布防,这样就合情合理了,我想潜伏人员就算是有所怀疑,也不会太多想,毕竞对他们来说,和外面的人员联络才是最重要的。”
谢涛、朱南圳听了,也都不由得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个好办法,谢涛道:“我看这个办法可以,这是一个很好的借囗。”
罗岳也点了点头,笑道:“好,那就这么做吧,但还是那样,明天一早,我要看到人员的安排计划。今天晚上就到这里吧。” 顿了一顿,又对谢涛道:“谢主任,今天晚上还有一件事情,你用我的名议,把目前营地的情况发给凤阳的安置营,问一问他们那边的情况怎么样,同时也要加强营地的警戒情况,要求他们最好是在明天一早就回复我,那怕是一个初步的回复也行。”
谢涛忙道:“好的,我把电报稿写好后,先给你看一遍,如果没有问题,就发给凤阳那边去。”
(iishu)是,,,,!
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语(下)
【】(iishu),
晚饭之后,罗岳来到给自己安排的休息帐蓬里,将营地的情况大致的整理了一下,然后就准备休息。而就在这时,警卫来向他报告,谢涛和朱南圳要求见。
罗岳一怔,难到是现在就有统计结果了吗?这也太快了一点,因为现在离吃过晚饭才只有1个多小时的时间,当然也可能是相关统计的工作,在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因此罗岳也让警卫请两人进来。
不过两人进来之后,脸色都相当凝重,显然是又出现了突发事件。罗岳想着,会不会是在统计的时候又有新的发现了,谢涛己道:“罗将军,我们刚刚得到一个新的情况,因此赶来向你汇报。”
罗岳立刻道:“什么情况。”
谢涛道:“有人向我们报告,在营地里有人在组织,准备明天向我们请愿,要在营地里做一场法事,打醮祭天,敬神拜佛,求福禳灾。”
罗岳先是一怔,马上就明白过来,想不到自己还真是低估了红莲教的潜伏人员,他们到是真敢行动,居然向营地提出这种要求,不过这个行动是早有预谋,还是因为自已的到来而临时决定的呢?罗岳想了一想,道:“是什么人向你们报告的这个情况。”
谢涛道:“有两个人,一个是保安队的中队长,叫蒋勇奇,另一个是营区的管理者,叫张黎。”
罗岳点了点头,道:“这两个人现在那里?带来了没有?”
谢涛道:“已经带来了,就在帐蓬外面等着。”
罗岳道:“好,叫他们进来,我要详细的询问他们。还有,把顾立源和吴道声也叫上,我们恐怕要再开个会了。”
由于现在营地里的人数增加,保安队的数量多达60余支,为了更于对保安队的管理,在保安队里设置了中队长这个职位,一名中队长管辖5支保安队,共计300余人,并管理20个营区的秩序,整个营地共设12个中队长。由于蒋勇奇在此前担任保安队长时表现出色,被任命为12名中队长之一。
晋升之后,蒋勇奇当然更是努力工作,尽职尽责,而且在营地里住了近3个月,参加保安队的培训,让蒋勇奇明白了不少道理,他毕竟年龄大一些,以前又见过一些世面,和别的年轻人不一样,并不是靠一时的激愤热血,而是己经认准了华东必然会成大事,自己这次也算是因祸得福,机缘巧合的和华东拉上关系,自然应该牢牢抓住这个机会,在华东里获得一席之地,将来也算从龙有功,说不定还能够封候拜将,封妻荫子。
营地里传出各种流言蜚语,蒋勇奇当然也是知道,不过他也同样并未太在意,毕竞传出一些流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蒋勇奇只是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将自己听到的流言都详细记录下来上报,同时也会对传播的流言进行分辩、反驳。
但就在今天下午,蒋勇奇从几名保安队员那里得知,在几个营地里有人在组织,鼓动,准备明天向营地指挥部请愿,要求在营地里打醮做法,求福禳灾。蒋勇奇也吃了一惊,这个行动己经不再是传播流言蜚语了,而是够得上拉帮结派、妖言惑众了,而这样的罪名一但确定,处罚的结果就是被驱逐出营地的。
那么自己是否是像以前那样例行公事的上报,还是行使中队长的特权,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直接向指挥部汇报,以节约时间。不过蒋勇奇也拿不定把握,于是去找张黎商议。
这个风声张黎也隐约听到了一些,只是还不能确定,而听蒋勇奇这么一说,也基本能够确定下来,看来是真右其事了。他毕竟是学过近代知识,知道华东十分厌恶这种迷信活动,而且这次请愿显然也不是那么简单,因此建议蒋勇奇,以突发事件的名议,直接向指挥部汇报,还表示愿意和蒋勇奇一起去汇报。于是两人才一起赶到指挥部,将这个情况向谢涛、朱南圳汇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