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不过对于法美等国的商船来说,他们可没有义务为日本承任这样的风险,既使日本提高了航行的费用,并设下巨额的奖励金,但愿意去日本的商船仍只剩下不是二成。而外国商船不愿干,就只能靠本国的商船支撑。但在这样战争中,日本己损失了大量的商船,本身的运力大损,而冒险为日本运输物资,肯定会遭受重大的损失,而且还没有地方去补充,但现在这种局面,也只能饮鸠止渴。
就在前几天,荷兰决定放弃远征军五国的同盟,单独与华东**谈判,并接受向华东**支付赔款的条件。这在日本**中造成了巨大的震动,虽然荷兰的实力不强,但毕竞是五国的同盟之一,这也说明荷兰实际是并不看好五国同盟的前景,也说明英法两国对五国同盟的控制力有限。而还有一些有识之士也能够想到,既然荷兰己经放弃了五国同盟,那么其他三国还会不会有动摇呢,而日本是否也应该灵活一点。
尽管在日本**內还有少数顽固份孑叫嚷坚持抵抗到底,决不妥协,而且英法两国也再三的安抚日本,承诺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日本的危机,并让日本体面退出战争,同时也警告日本不要步荷兰的后尘,单独与华东**谈判,但伊藤博文还是意识到日本确实有必要做出改变了,不能将日本的国家安全完全寄托在英法两国身上,自己还要努力想办法。
正在这时,去民间搞调查的宫本直拓又回到东京,并在第一时间拜访了伊藤博文,而这时伊藤博文也不敢在轻视宫本直拓的态度,于是在家中盛情的接待他。
听了宫本直拓的话以后,伊藤博文道:“宫本君,我记得你曾对我说过,华东**不会打没有准备的仗,这也是你判断华东**能够战胜远东远征军的理由。也就是说你就是凭这一点理由断定华东**会取得对远东远征军的胜利。老实说,直到现在,我还是觉得这个理由并不是很充份,你能不能够对我详细解释一下。”
第七零三章 求和(十)
宫本直拓点了点头,其实这个理由只不过是他编出来的,因为总不能告诉伊藤博文,他知道海外华人是从未来穿越来的,并且带来了远超过这个时代的强大武器,因此英法两国是根本不可能击败华东**。只好以结果倒推原因,找出这么一个其实自己也觉得并不能认人完全信服的理由。
而且宫本直拓也知道,以后肯定会有人问自已这个问题,或是请自己详细解说,因此这段时间以来,宫本直拓也对自己判断华东**会取得胜利的理由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觉得这样的说服力也差不多够了。好在是现在的结果已经证明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当然就是怎么说怎么有理。
见伊藤博文发问,宫本直拓道:“伊藤先生,我对军事所知不多,我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一个原则‘排除掉一切不可能的因素,那么剩下的结果就是真像,无论这个真像是多么荒诞无稽’。”
其实这句话在宫本直拓穿越之前,是一句烂到大街的话,在各种侦探、悬疑小说中经常出现,但在这个时代,著名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才刚刚面世20年,而且还没有写完,影响力也远没有后世那么大,因此伊藤博文还是第一次听说,而且单从字面意思来说,觉得这句话当然是很有道理的。
宫本直拓又道:“伊藤先生,在您的心目中,华东**的领导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伊藤博文沉默了一会,才道:“虽然是敌对的立场,但我还是承认,华东**的领导人,确实是一批相当优秀的人物,他们的对世界见解,对国际时局的判断,治国执政能力,以及建军外交手腕都是上上之选。”
宫本直拓点了点头,道:“好,那么伊藤先生,我们可以把华东**的领导人视为一群有能力,有头脑,并且保持理性的人。”
伊藤博文点了点头,道:“可以。”
宫本直拓道:“在普茨茅斯谈判的时候,英法两国就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向华东**转达了一但普茨茅斯谈判失败,英法两国必然会参战的意向,而这时华东**就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普茨茅斯谈判成功,但得不到任何赔偿;二是普茨茅斯谈判破裂,英法两国参战,华东**与以英法两国为主联军作战。而华东**显然是选择了第二条。当然也评华东**的领导人会认为英法两国是故意虚张声势,不过我认为华东**的领导人是不会做出这个愚蠢的判断结果。”
伊藤博文又点了点头,道:“不错!”
宫本直拓又道:“华东**选择的第二条,又有两种……我们估且算三种结局吧,一是华东**战败;二是战争进入僵持阶段;三是华东**获胜。而第一种结局,华东**战败之后,什么也得不到,还会失去更多,这显然还不如接受普茨茅斯谈判成功的结果;第二种结局,战争进入僵持阶段,最终恐怕是双方各退一步,再举行谈判,而华东**也基本不可能从新的谈判中获得赔款;因此只有第三个结局,才能解释华东**选择让普茨茅斯谈判破裂的原因。”
伊藤博文仔细的想了想,宫本直拓所说的这个道理并不复杂,但像宫本直拓分析的这么条理清楚到真不多见。
宫本直拓接着道:“刚才我们己经确定,华东**的领导人是一群有精准眼光的理性者,他们的决策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决不会头脑一热,冲动行事,或是干脆博一把,他们对英法两国的实力不可能不清楚,但还是选择了让普茨茅斯谈判破裂,说明他们肯定是有足够获胜的把握,这也就是‘排除掉一切不可能的因素,那么剩下的结果就是真像,无论这个真像是多么荒诞无稽’。”
伊藤博文苦笑了一声,宫本直拓的这个解释似乎很有道理,但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而一时又说不出是那里不对劲。其实宫本直拓不过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并且再套上一个冒似高深的理论。这套把戏在现代社会经常可见,但在这个时代,却是一个全新的方法,而且结果已经证明了宫本直拓的判断正确,这也是最大的说服力,因此以伊藤博文的睿智,也被绕进去了。
当然,如果伊藤博文仔细分析,也不是不可能看出宫本直拓的套路,只不过现在并不是研究宫本直拓的这个解释的时候,因此伊藤博文也不打算在这个话题上纠结下去,道:“宫本君,我很赞同你提出的‘日本应以自己的利益来决定采取的国家策略’原则,但如果日本在这个时候和华东**谈判,虽然从目前来看,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但恐怕会大大的得罪英国,在这场战争之后,华东**肯定会强势的崛起,而日本元气大伤,至少在10年以内是无法和华东**相抗衡,如果失了英国的支持,日本恢复的时间将会更慢,而且也无法面对华东**的竞争,这是现实的问题,不知道你是怎么考虑的。”
宫本直拓点了点头,伊藤博文这才算是问到点子上,老实说他现在对伊藤博文己经有些失望。在穿越之前,日本对伊藤博文相当高,甚致尊他为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这让宫本直拓对伊藤博文充满了期待,但通过这几年和伊藤博文的接触来看,伊藤博文或许可以算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但离“最伟大”这个评价还是相当大的差距,一方面伊藤博文对世界大势,国际格局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局限,当然属于时代的局限性,宫本直拓不仅比伊藤博文多了100多年的国际政治斗争经验,而且在穿越之前,他是处在一个资讯大爆发的时代,掌握的资源也要远比伊藤博文丰富得多;但在另一方面伊藤博文做事缩手缩脚,前瞻后顾,错失了许多让日本止损的良机,这就不可原谅了。
不过宫本直拓也承认,至少在这个时代,伊藤博文确实是日本最出色的政治家,而自己要实现在这个时代的理想,也离不开伊藤博文的帮助。只可惜伊藤博文对自己的信任还不够,正好借这个机会,再露几手给伊藤博文看看,于是道:“伊藤先生,我对您的看法有些异议,我认为既使这一次日本甩开英国,单独和华东**谈判,但在战争结束之后,英国仍然还会支持日本。”
伊藤博文也有些意外,道:“为什么?”
宫本直拓道:“伊藤先生,您只看到了日本对英国的需求,但却忽视了英国同样对日本有需求,而且这种需求绝不在日本对英国的需求之下。您想一想,战争结束之后,华东**必将取代俄国,成为英国在远东地区最大的威胁,而且华东**的位置更靠南,有大量的港口和强大的海军,因此对英国在亚洲的威胁,要远大于俄国。还有面对华东**威胁的,不仅仅是英国,法国、美国也同样是如此,但这些国家离远东地区都过于遥远,既使是有大量的殖民地,也难以将力量投射到远东来,而日本是他们防范华东**,保护他们在远东利益的唯一选择,所以我才说,既使日本这次甩开英国,和华东**谈判,但在战争结束之后,英国仍然会全力的支助日本,帮助日本尽快的恢复国家,因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伊藤博文怔了一怔,他当然知道,英国支助日本,并不是当好好先生,在战争的开始是需求日本帮助遏制俄国,而现在又需要日本对付华东**,却没有反过来想过,如果没有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在亚洲的殖民地都将受到华东**的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确实不能失去日本,那么日本甩开英国,和华东**进行单独谈判这样的事情,也确实可以放在一边。而且宫本直拓的话还给伊藤博文打开了一扇窗户,以后和英国、法国、美国打交道,这到是一张对日本有利的牌。
见伊藤博文还在沉思,宫本直拓又道:“伊藤先生,我们必须尽快下决定,因为留给日本的时间不多,如果我的判断不错,现在英国、法国应该正在寻求甩开日本,和华东**谈判。
伊藤博文全身一震,道:“什么?”
宫本直拓道:“这并没有什么意外的,英国、法国奉行的就是以国家的利益来决定采取的国家策略,其他的什么都可以放弃,而现在对英国、法国最有利的就是尽快和华东**谈判,结束战争,而且越早越好,因为最晚和华东**举行谈判的一方,必然是赔偿最多,损失最大的一方,我认为英国、法国所做的强硬姿态不过是为谈判增加筹码,荷兰己经做出了选择,因此日本必须要抢在英国、法国的前面才行。”
伊藤博文深吸了一口气,这个判断对他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让他一时半会反应不过来。
就在这时,房门打开,一名待卫匆匆走进来,道:“伊藤先生,内阁紧急会议,要求您马上参加,马车己经停在外面。”说着将一个封好的公文夹递给伊藤博文。
接过公文夹,伊藤博文撕开封条,打开一看,不禁脸色大变,原来是英国、法国刚刚通知日本,两国己经决定和华东**举行谈判。
第七零四章 求和(十一)
原来人民军舰队攻击西贡港,对法国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因为经过天亮之后的统计,这次袭击对西贡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共计被击沉商船83艘,受伤16艘,击沉军舰5艘,西贡港的设置基本全部被摧毁,整个港口几乎被夷为平地;除此之外还有岸上被摧毀房屋100余间,损伤150余间,死亡人数达700余人,受伤更是多达2500余人。直接的损失就大到了数亿法郎
而且西贡港从此将无法使用,至少需要2年时间才能重启,而要重建并恢复到攻击前的水平,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这其间的损失总计更是可达到20亿法郎以上。
关建是损失还看不到尽头,且不说这时华东**还不断在海上拦截法国的商船,而且印支联邦也不是只有西贡这一个港口,还有岘港、鸿基、金兰等等港口城市,而现在法国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保护这些地区,也就是说如果人民军对这些港口城市发动攻击,这些港口城市的希远只会和西贡港一样。
印支联邦是法国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大部份法国议员背后的资本家、财团主都在印支联邦有重大的利益,因此西贡港遭到了人民军的打击,这些人是最先忍不住的,毕竟他们的财产会受到重大的损失,因此在背后金主的指使下,不少议员在国会中对法国**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尽快结束战争。
而有些议员则直接的国会提议,应该要求**立刻和华东**进行谈判,结束战争,让远东地区恢复和平;甚致有人还算了一笔帐,华东**在普茨茅斯谈判中,对俄日两国提出赔款为5000万英镑,大约折算11亿法郎,而人民军攻击西贡港造成的损失己高达20亿法郎了,而且现在法国的损失还没有结束,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选择较小的代价来结束战争呢。
总之,击攻西贡港,确实打到了法国的疼点,议员们在背后金主的指使下,不再像前几天那样慷慨激昂,要求奋战到底,已经开始接受向华东**支付赔偿的条件了。而在这样的压力下,法国总统立刻招开内阁会议,经过了6个多小时的协商,法国**终于决定,接受支付赔偿的条件,和华东**谈判。
不过现在法国和英国也算是谁同盟关系了,因此法国的决策有了重大的转变,自然要知会英国,当然现在法国决策已定,是不会因英国的意见所改变的,这仅仅只是出于对同盟国家的尊重,先告之英国而已。
于是法国通过驻英国大使,通知英国,法国**由于自身的国家利益,准备和华东**举行谈判,解决两国的争端。
而英国的反应有些出乎法国的意料,并没有表现出因背叛而愤怒的样子,只是要求法国暂缓一天时间,让英国讨论对策,也把法国大使准备的一大套解释的话都作废了。而作为同盟国,这一点面子当然要给的,毕竟只有一天时间,因此法国**很快就答应了英国的这个要求。
而一天之后,英国**回复法国,英国**也打算和华东**举行谈判,因此建议两国一起和华东**谈判,这样互相之间也有个照应。
原来法国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英国其实也好不到那里去。虽然华东**看不上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并没有攻击英国的殖民地港口,但华东**的海上拦截也给英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英国的海运力量要远大于法国,因此华东**的海上拦截对英国造成的损失是法国的两倍以上。
当然,如果华东**仅仅只是在东亚、东南亚海城拦截英国的商船,英国到是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毕竟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在整个英国的殖民体系中并不占主要地位,因此只是亚洲的殖民地受到影响,对英国的整体来说损失并不大。虽然美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趁着英法两国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受挫,极力的扩大自己在这些地区的势力、影响,但英法两国毕竟深耕多年,根深蒂固,但短时间内其他国家还难以动掘两国在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基础,顶多只是分到一些残羹冷炙。
但就在几天前,英国**收到报告,有五艘商船在安达曼海域遭到人民军舰队的拦截。这个消息对英国**的震动相当大,因为安达曼海域己经是印度洋的范围了,这说明华东**将海上拦截的范围由太平洋扩大到了印度洋,这也就意味着印度到英国的航线将受到人民军舰队的危险,而印度是英国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是英国重要的资源、原材料供应地和商品输出地,一但印度到英国的航线收到影响,对英国国内的经济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这时英国也不能再无动于衷了。
有人建议,应该马上再派出一支舰队,到印度洋护航,但经过英国**的评估,认为护航的难度太大,首先是护航舰队的规模难以确定,舰队的规模小了,难以达到护航的效果,而如果舰队的规模过大,那么欧洲方向的防务怎厶办?虽然英国皇家海军的规模庞大,但台湾海峡一战,共计损失了14艘战列舰,再加上纳土纳群岛海战,这个数字更是要上升到19艘,己超过了皇家海军战列舰数量的1/3强,对皇家海军来说,虽然不算是元气大伤,但也是重大损失,也不容再有失了。
而且就算是再组织一支不逊于远征军规模的舰队,又能如何?远征军不是己经全军覆没了吗?皇家海军是承受不起再来一次台湾海峡之战的损失了。
关建是到现在为止,英国海军部都不明白这一仗到底是怎么输的,虽然通过电报从战场上逃脱的军舰将士了解一些情况,但一来是逃脱的军舰数量太少,而且基本是驱逐舰,对战场的整体所知有限,发回英国的报告也说不清楚,因此要了解这场海战的全部情况,只有等到战争结束,恢复和平,华东**将俘虏释放,才能够全面的了解情况。而在目前的局势下,盲目的再组织一支舰队到远东参战,并不是理智的选择。
当然英国内阁也专程为此向海军部进行咨询。其实台湾海峡之战的失利,海军大臣费舍尔和海军部也同样承受巨大的压力,毕竞这是英国海军历史上最严重的失败,在刚收到失败消息的那几天,议会里发起了一股要求费舍尔辞职的**,而在英国海军部的门口聚集了10余万英国民众,向海军部大楼投掷石块、鸡蛋等。
但费舍尔毕竟是个有责任感的人,他知道在这个时候不易再对华东**发动战争,如果这时再组织一支舰队去远东地区,孤注一掷,侥幸打几个胜仗,也许可以保住自己的任途,但这样的做法实在太冒险了,因此对内阁的咨询,费舍尔只表示,如果内阁下令再出动舰队,自己会服从内阁的决议,但不能保证胜利。于是内阁也彻底放弃了再动用武力的打算,转而认真开始考虑,是否应该接受支付赔款的条件和华东**谈判。
而就在这时,法国通知英国,准备和华东**谈判,这也坚定了内阁的决心,做为国际**的老牌玩家,英国人十分清楚,如果在失败已成定局,而己方有多名同盟者的情况,越早与胜利者举行谈判,损失越小;而越是落到后面,损失越大,因为那时胜利者的压力减小,自然要价更高。
现在荷兰己经首先和华东**单独谈判,并且基本谈完,而法国也抗不住了,如果法国再和华东**谈判成功,那么留给英国的可不是什么好局面,而如果和法国一起与华东**谈判,至少还有一个可以帮忙分担压力的同伴,只是要与华东**谈判,必须先说服国会,因此英国才请法国再等一天。
于是英国**立刻在国会中进行讨论,而经过了激烈的辩论之后,国会投票,终于以多数票通过,同意英国以支付赔款的条件和华东**谈判。英国**立刻通告法国,而法国**对这个结果也十分支持,毕竟多了一个同伴,当然是好事,起码可以一起砍价,少赔一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