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大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赫墨
冯梦龙在华夏的文学史上有着不一般的地位,他最著名的作品《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华夏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在华夏文学界内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地位不在四大名著之下!
杨靖晃了晃脑袋,心说:“这下子可真是发了!”
相比于那些字画,这些书籍才是华夏文明传承的精粹,而能在这里找到一整套冯梦龙的“三言”之一,这个发现绝对不比那些字画差!
而更让杨靖小心脏差点受不了的是,在《喻世明言》之下,竟然还有同样是内府刊印的《警世通言》以及《醒世恒言》这两套书......
一下子就把冯梦龙最珍贵的三部书一网打尽,而且还是万历年间内府印的善本,这绝对是杨靖之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能有一套《喻世明言》就足够幸福的了,可现在一下子就搞到了三套,这真的是让杨靖想不出来用什么词语来表达内心的
狂喜了。
这一套“三言”只有一百二十篇,被内府精心印制了三十本,每本四篇。
这三十本“三言”,只不过是占据了这口箱子大约十分之一的地方。在这一套“三言”之下,杨靖还发现了一套《祖训录》,这是明朝一朝记载宦官官制的唯一法律文本。
这套《祖训录》虽然不是什么名家所著,但其中蕴含的东西却可以让后人最大限度的了解明朝内府的一些事情。这套《祖训录》的意义,说个毫不夸张的话,绝对可以成为《明史》的重要补充。
&nb
第三二零章 迟来了四百多年的信
“《永乐大典》正本,1403年-1408年,解缙。”
连续几次的鉴定,圣戒都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这让杨靖幸福的差点死了过去!
《永乐大典》在华夏文化传承中的地位绝对是处于最巅峰的那一小撮书籍之一,与之能够比肩的书籍绝对是屈指可数。
杨靖曾经在国家图书馆见过《永乐大典》的嘉靖版副本的模样,但眼前这些《永乐大典》的样子和杨靖曾经见过的副本略有不同。
这些《永乐大典》的个头要比嘉靖版的副本大一点,杨靖用手掌量了一下,宽大约有30厘米,长度差不多有半米。
至于封面颜色和格局,则和嘉靖版的副本差不多。
杨靖手有点哆嗦的掀开了其中一本的封面,显露出里面的内容,杨靖敢用自己的脑袋发誓,这内容绝对不是印刷的,而是正儿八经的一笔一笔写出来的手写本!
事实上,《永乐大典》的3.7亿字,全都是书手们用明代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大典》中所绘山川器物也全用白描手法,精丽工致。仅仅是参与抄写的朝臣文士、宿学老儒达到2.16万人。
明成祖朱棣在即位当年,也就是1403年的7月,就下令编纂《永乐大典》。他对解缙、胡广等大臣们说:“天下古今事物都分散记载在各种典籍之中,卷帙浩大,不易检索。朕想广泛采集各书中所载事物,用韵来统摄,以便考索,这样检索事物,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了。过去的《韵府群玉》和《回溪史韵》等书,虽然也是用韵来统摄的,但采书不广,记载简略。希望你们按照我的意思,把有文字以来历代的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还有天文、地志、阴阳、医算、僧道、技艺的资料都收集起来,汇在一书之中,不要嫌浩繁了。”
皇帝一发话,下面的臣子自然就要忙断腿。解缙等人秉承上意,历时六年,终于编出了这部共22,937卷,分11,095册,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的旷世大典。
书成之初,明成祖曾经考虑将之付梓,也就是雕版印行,但因工费浩繁而罢,唯聘书手抄录了一部,被称为“永乐正本”。
而眼前这五口箱子中的《永乐大典》,不用说,自然就是明成祖朱棣老大下令手工抄录的《永乐大典》正本了!
明正统十四年,也就是1449年,金陵文渊阁大火,《永乐大典》所据原稿付之一炬,所幸正本已全部移藏燕京,未逢此劫。
而到了嘉靖三十六年,也就是1557年的4月,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永乐大典》正本差点被毁。受此虚惊,嘉靖皇帝决定组织人力抄写一本副本。
重录之初,大臣徐阶认为抄录上万册大典,工程浩大,不必拘泥原来的式样和书法。但经深入翻检《大典》,发现如果版式一变,上面的大小字和图形都要发生变化,不如照原样摹写方便,最后决定重录全仿永乐正本,不加任何改变。
于是在嘉靖四十一年,也就是1562年,嘉靖皇帝召选书写、绘画生员109人,正式抄绘,耗时六年,于隆庆元年四月完工,被称为“嘉靖副本”。
正本后来不知所踪,有人说《永乐大典》的正本在万历年间就毁于大火,也有人说是《永乐大典》正本随着明神宗万历皇帝殉葬了。结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定陵打开之后,里面却没有发现《永乐大典》正本的踪影。
很显然,《永乐大典》正本并没有随着万历皇帝殉葬。
但正本确实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即便是嘉靖副本,在流传到清代的时候,一开始也是不受重视,一直到雍乾年间,《永乐大典》的嘉靖副本才被重视起来,乾隆年间编撰的《四库全书》更是借鉴了很多《永乐大典》副本的内容。
只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是副本也流失了很多。
后来在晚清时代,列强侵略华夏,嘉靖副本更是被列强劫掠而去,一直到现代,即便是嘉靖副本在全世界也仅仅只存留有八百多卷。
即便是嘉靖副本,在全世界都已经是稀世珍宝了,更别说眼前这些已经消失了几百年之久的正本了!
这些正本要是拿回到原时空,绝对可以引发一场惊涛骇浪的!
只是让杨靖觉得有些可惜的是,这五口大箱子中仅仅只装了六千册共计一万四千六百八十八卷。占了《永乐大典》正本一半多一点的数量。
不过虽然有些遗憾这里的《永乐大典》不全,但能够得到这么多的《永乐大典》,而且还是正儿八经的正本,这已经是老天爷开眼了!
就是不清楚这原本在明末清初之际就已经不知所踪的《永乐大典》正本为何会出现在这里。难道是永历帝朱由榔带过来的
要说也只有这个理由来解释这大半套《永乐大典》正本为何会出现在这里了。其他的理由根本就没有办法解释这一点,而且还有诸如众多的金银珠宝、珍贵字画来佐证这一点。在明末清初那个动乱的年代,能将这么多珍贵的东西集中在一起,错非也就是皇家有这个能力。
只是圣戒虽然神奇,但也只能简单的鉴定出某一件东西的详细出处,至于这件东西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圣戒也是没有这个功能。
看着这五口大箱子,杨靖呆呆的发了一会儿愣,最终这才哈哈大笑了两声,左手摸上了这些箱子,瞬间,这五口大箱子就在原地消失不见,进入到了升级后的储存空间。
结果当杨靖把所有的箱子都收进了储存空间之后,却发现在地上还有一个不大的
第三二一章 目瞪口呆
看完了这封信,杨靖心中微微有了一些苦涩,得到这批重宝的喜悦也被这封信的沉重冲淡了很多。
要说起沐天波和李定国这哥儿俩来,真的是一对悲剧兄弟。
李定国是明末造反派的扛把子张献忠老大的养子,成年后就能征善战,打的明军是鬼哭狼嚎。不过,当张献忠出兵拒清军,并在西充凤凰山不幸中箭身亡之后,李定国果断的投靠了南明,成为了永历皇帝朱由榔手下的头号大将。
而沐天波就更不用说了,人家是世袭黔国公,祖上更是明朝的开国名将沐英,其身份和地位自然要比出身草莽的李定国高不知道多少倍。
不过李定国在投靠南明朝廷之后,打的叛变的孙可望以及清军狼狈不堪,很是受到永历皇帝的器重,渐渐地成为了南明朝廷的武官之首,渐渐地和作为南明朝廷文臣之首的沐天波成为了好兄弟。
这对难兄难弟为了保护永历皇帝朱由榔以及南明微弱的政权,可谓是殚精竭虑,身先士卒。
沐天波陪着朱由榔进入到缅甸,最终身死客乡,连个尸体都找不到。而李定国在永历皇帝进入到缅甸自后,独自一人率领着残缺的部队抵抗强大的清兵,虽说后来有巩昌王白文选率兵加入了李定国的部队,可相比起势大的清兵来讲,李定国打的很艰难,后来更是因为吴三桂杀了永历皇帝之后,这位南明最后的一位忠臣大将受不了这个刺激,一年之后就郁郁而终。
从这封信上就不难判断出,沐天波确实是一位没的说的大忠臣。永历皇帝被孙可望在黔贵软禁了三年,最后在永历九年被李定国救出。李定国护送永历皇帝到达春城之后,沐天波就开始筹措军资,以准备长期抵抗清兵。
从永历九年到永历十二年的年底,三年多的时间里,沐天波能筹集起二十万两黄金和一百万两白银,这已经很了不起了,而永历皇帝最终把自己的内孥也拿出来了,包括珍藏的那些名贵字画、《永乐大典》正本以及那些金银珠宝,这也说明永历皇帝在这个时候其实也是有想法的。
事实上,要不是清兵势大,再加上永历皇帝他娘也就是王太后实在是太胆小,一直怂恿着永历皇帝进入缅甸避难,朱由榔不得不进入到缅甸,最终被叛变的东吁国王擒获,而是一开始就坚定的留在云滇,文有沐天波,武有李定国、白文选,南明皇朝说不定还能坚持更长的一段时间呢。
要不说有很多历史大事件往往是败坏在那些娘们身上(ps:严重声明:老墨这里不是对女性同胞有意见啊!),事实上,就算是永历皇帝进入到缅甸之后,他也是有机会留在中缅边境地带甚至是再次返回云滇的,结果又是因为王太后的不愿意,最终才不得不继续深入缅甸的。
这一段历史杨靖倒是知道。朱由榔、沐天波和其他朝廷随行人员在顺治十六年,也就是永历十三年的闰正月二十六日进入缅甸以后,二十九日到蛮莫,也就是八莫附近,当地缅甸土官思线前来迎接,永历帝赐给了金牌、缎帛厚礼。
当时,黔国公沐天波、华亭侯王惟华、东宫典玺太监李崇实三人头脑还比较清醒,他们认为把朝廷命运完全置于缅甸保护之下,万一缅甸当局态度发生变化,将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因此,经过商议后共同提出建议:“此地属缅边,尚未深入。我等若将文武将士一半随大驾入缅,以一半导太子入茶山调度各营,即上在缅地亦有外援可恃。不然,深入夷穴,音耗内外不通,终于生困。”
永历皇帝觉得这个建议有道理,可以考虑。可是中宫王氏,也就是朱由榔他娘却舍不得爱子远离身边,坚持不肯,最终朱由榔只得继续前进。
到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缅甸国王派了四艘客船来迎接。由于船只狭小,永历帝挑选随从官员六百四十六人扈从三宫由水道南下,其中有的官员还是自己出资雇买船只随行;剩下的九百多人由总兵潘世荣保护岷王世子等骑马走陆路。
事实上,就从缅甸国王派来迎接的船只就可以看出缅甸国王的态度了,沐天波他们的担心也是非常正确的。当时如果朱由榔不上船,而是引兵驻扎在蛮莫附近,凭借着险要的地形,未必就挡不住清兵的进攻。
只可惜,就是因为王太后这个老太婆,朱由榔不得不继续前进,结果到了阿瓦城,也就是曼德勒之后,缅甸国王竟然不让朱由榔过江,直接就把朱由榔一行人安排在了伊洛瓦底江的对面,并用竹子围建了一座“竹城”,让朱由榔一行人居住。
后来,缅甸国王莽达的弟弟莽白发动政变,杀死了他的哥哥莽达,成为了缅甸国王。而在莽达被他弟弟杀死之前的三年时间内,这个缅甸国王竟然没有和朱由榔见过面。
朱由榔在缅甸的三年过的极为艰辛,甚至就连黄金打造的国玺都被太监们砸碎当钱给分了。
如果当时朱由榔不进入到缅甸,而是继续在中缅边境或者是云滇抵抗清兵,或许南明朝廷的命运就不是这样子了。
当然,沐天波给李定国写的信,恐怕李定国也没有收到,要不然这些藏在这座山洞中的军资也不会一放就是四百多年......
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沐天波的计划是好的,但最终还是被老天爷给玩残了。
结合着这封信,杨靖对于四百多年前的那段历史就了解的更透彻了。但不管怎么说,这段历史是一段很沉重的历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封信其实也见证了汉人的最后一个统治王朝就这么轰然
第三二二章 塞浦路斯
杨靖对于自己的针灸水平也是挺意外的。
虽说拿起针灸针就一种极为熟悉的感觉,可毕竟之前从来没有摸过这玩意儿,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底怎样。
可这一出手,杨靖就觉得有点不受自己控制了,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种力量在控制着自己,无论出针还是运针手法,都是那么的流畅自然,仿佛自己做这件事已经做了几十年一样......
“看样子这‘道医’传承技能果然不是盖的,只要拥有了这种传承技能,那么一切属于这个传承范畴之内的技能都会在掌握之中,即便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种技能,自己依然也会彻底掌握。好技能,好传承!”
杨靖自然是非常得意,平白无故的就掌握了一项针灸的技能,而且自己的出针和运针手法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牛叉,别的不说,光是看看那个售货员脸上的表情,杨靖就知道自己一不小心装的这个逼绝对可以给九点九分......
手一伸,在那位售货员震撼到无以加复的眼神中,那十多根插在针灸铜人身上的针顿时不见了,好像杨靖的手是一块巨大的磁铁一般,瞬间就把那些针灸针全都吸了过去。
将针装好,杨靖转身施施然的走出了这家医疗器械专卖店。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刚才他无意中装出来的这个逼,竟然被人在无意中给录了下来。
这个医疗器械专卖店不小,里面自然不可能只有那一个售货员,在距离杨靖装逼大约五六米远的位置,一位无所事事的售货员正在玩自拍呢,结果一不小心就把杨靖装逼的现场给录了下来。
本来这个玩自拍的售货员在拍完了之后还没有注意到出现在镜头里面的杨靖所展现出来的那手惊世骇俗的针灸技巧呢,结果当她把自拍的内容发到了群里之后,杨靖顿时抢镜头成功。
然后就在杨靖不知道的情况下,这一段有点模糊,只拍到了杨靖一个侧面的视频片段顿时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火的视频。
“惊险针灸宗师!仅仅出针速度就让诸多针灸大师自愧不如!”
“是真功夫还是特效镜头针灸神人让你无法抗拒!”
“历史上最强的抢镜头!”
“惊世骇俗的针灸手法!”
......
短短几天之内,这段视频就被广泛的传播开来,在网络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抢人眼球的标题。
虽然视频拍摄的有点不是很清楚,可杨靖出针之后那些明晃晃的针灸针几乎在短短十来秒之内就准确的刺入针灸铜人的十多个穴道,这一段却是拍的挺清楚的,所以才会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虽说有很多针灸大师在出针的时候速度也很快,但那都是单根针的出针速度,像视频中这个看不清模样的年轻人在短短的十来秒之内就扎出了十好几根针,而且每根针还都那么准确的扎入了穴道,这简直就是只有在小说中才能出现的情景。
甚至有一段视频还做了特别的剪辑,拉来了当地一位非常著名的针灸大师,结果这位针灸大师在看过这段视频之后自愧不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