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大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赫墨
“圣戒,我这里一直有一个搞不明白的事情,需要你给我解释一下。比如说在现在这个原时空已经有一样东西了,可是当我使用时空穿梭技能回到过去,从过去的时空中又发现了一个相同的东西并且把它带回来了,那么原时空的这个东西会怎样因为这两样东西其实是同一个东西,在同一个时空中原本不可能共存的,可因为限制级时空穿梭的缘故,让这两样东西共同出现在同一个时空,那岂不是会引发严重的时空悖论”
顿了顿,杨靖继续说道:“比如说这次我从1994年带回来的那些珍贵的手稿中,其中就有一篇鲁迅大师的《呐喊》文稿。而据我所知,在原时空其实也有一篇《呐喊》的手稿的,现在这两篇手稿出现在同一个时空,这怎么办难道原本珍藏在燕京鲁迅博物馆内那篇《呐喊》小说集中的手稿是不是就会消失不见了”
圣戒回答的很干脆:“宿主不用担心这个。宿主在使用限制级时空穿梭穿越到以前的时空时,你在那个时空所遇到的老物件,绝大部分都是在原时空不曾出现过的,或者说原时空有记录但却从来不曾见过实物的东西。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有能量的引导和保护。”
“宿主你已经使用过两次限制级时空穿梭了,想必应该明白为什么在你进行时空穿梭的时候会消耗这么多的能量。其实你进行时空穿梭所需要的能量并不是很多,大部分能量都是用于保护和引导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时空悖论。就好像你刚才所说的《呐喊》小说集,其实你在1994年时空收集来的那一篇手稿,只是鲁迅先生《呐喊》小说集14篇小说中的一篇,而且这一篇小说的手稿从来不曾在原时空出现过,所以,你把这一篇手稿带回来,是不会引发时空悖论的。”
顿了顿,圣戒继续解释道:“本尊的能量其实就是在保护宿主你尽量的避免遇到可以引发时空悖论的东西。当然,如果宿主确实遇到了无法避免时空悖论的东西,而且又非要把这件东西带回到原时空,那么我就会给你发出警告,只要你接受警告不把那件物品带回原时空,那么就可以避免引发更严重的时空悖论。比如说,你在四十年时空节点中发现了一幅宋版的《清明上河图》,而你非要带回来,那自然就会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幅宋版的《清明上河图》撞车。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的选择就是不把那幅《清明上河图》带回来,当然,如果你非要执意把东西带回来,只要你的能量足够充沛,并且你不怕死,我无所谓!”
圣戒的这个解释让杨靖不禁睁开了眼翻了一个白眼。不过杨靖也知道,圣戒这么说是非常有道理的。当两个独一无二的相同物品在同一个时空中出现时,必然会引发不必要的时空悖论,而且这种时空悖论应该还是非常严重的。
那么好吧,以后只要圣戒提出警告,大不了那件物品咱就不带回来了。反正这世界上光有记录而没有实物的宝贝多得是,也不差这么一件两件的,大不了就当穿越到那个时空咱没有碰到那件物品罢了。总不能因为一件古董而冒着生命危险带回来吧!
不过刚才圣戒拿《清明上河图》打比方,那岂不是意味着......
想到这里,杨靖心头就一阵火热。“圣戒,你的意思是说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那幅《清明上河图》不是张择端的真迹要不然你刚才为什么要说是宋版的《清明上河图》而不是说《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真迹呢”
圣戒沉默了一会儿,这才迸出了两个字:“你猜......”
对于这种近乎于无赖般的解释,杨靖心里也明白,要是再问下去的话,圣戒是绝对不会告诉自己答案的。
不过这次圣戒显然是说漏了嘴,而且从这句话中应该能知道,即便是那幅一直珍藏在故宫博物院被世人所公认的《清明上河图》,极有可能就是一个宋版的摹本,而并不是张择端的真迹。
这种事儿谁又能说的清楚呢
于是杨靖很知趣的没有再从这个问题上计较下去,而是继续对圣戒说道:“圣戒,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说即便是在另外一个时空遇到了珍贵至极的文物,如果要是和原时空产生冲突的话,也尽量不要带回来,是不是这样”
“是这样的,我会及时的给你提出警告的。”
听到这句话,杨靖这才放了心。
不过他还是继续问道:“那如果我要是穿梭到四十年节点,然后在那个时空买一套房子,那么这套房子是否会留下来呢我的意思是说,假
第一九三章 二姥爷
二姥爷这套院子杨靖来过很多次,不管是小时候外公带他来,还是上大学那会儿自己一个人来燕京,杨靖都必然回到二姥爷和二姑姥姥家里坐一坐。
以前对于二姥爷的这套院子杨靖没有什么感触,可现在见识多了,他自然明白这套院子的价值,因此也是暗自感叹二姥爷的命好。
杨靖外公的父亲一共有四个孩子,前两个都是闺女,杨靖的外公排行老三,但却是家里的长子,这个二姥爷则是杨靖外公的亲弟弟。
杨靖外公的祖父以前是经商的,家里积攒了一些家底之后,就在东四十一条买下了这套院子,杨靖的外公就是在这座院子里出生、长大的。
后来杨靖外公的祖父去世之后,这套院子就留给了长子,也就是杨靖外公的父亲。不过那个时候正是华夏风雨飘摇的年代,军阀、曰本鬼子,一刀一刀的在这个慈祥而又和善的母亲身上不断的留下难以磨灭的伤口。
杨靖外公的父亲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入党的,一直在燕京从事地下活动,后来杨靖的外公以及二姥爷之所以能够通过政审去当兵,也与他们的父亲当年英明的抉择有着很大的关系。否则要是以他们祖父的身份而言,他们兄弟俩要想在那个年代当兵,连政审都过不了。
二姥爷岁数比杨靖的外公小五岁,不过他是在六零年才当的兵。而且二姥爷当兵的地点就位于燕京,不像他哥哥那样远走鲁省。
当兵四年复员之后,二姥爷就进入到了东四邮电局,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邮电工人,一直在邮电系统干到退休。
杨靖和清楚外公和二姥爷之间的兄弟感情,那真是亲啊。杨靖记得外公还没病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的带自己来燕京看望他的亲兄弟,一见面这亲哥儿俩就是抱头痛哭。
即便是外公在病了之后,也来过两次燕京,老哥儿俩见了面依然是眼泪哗哗的。
其实这套院子按说也有外公的一半,甚至要是按照老风俗来讲的话,这套院子应该就是外公的。不过外公出去的早,又在外地扎了根,再加上他们兄弟俩感情又特别好,因此当年外公的父亲过世之后,外公就做主把这套院子让给了自己的弟弟。
为此,外婆还和外公冷战了好长时间呢。
外公的父亲是在1975年过世的,那个时候这套院子还属于国家的呢。即便是八六年这套院子被还了回来,可当时院子里除了二姥爷一家人之外,还有四家人在住,都是经租房的住户。
这些经租房的住户可不好斗,虽然院子的产权已经还给了二姥爷,但你要想让这些经租房的住户搬出去自己独享这个院子,在那个时候根本就做不到。
这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燕京特有的“老赖”。没办法,这些经租房的住户都是政府给安排的,你让他们搬出去,他们往哪儿住啊你让他们搬,他们反而特有理的一梗脖子,开口就是:“你让我搬,我往哪里搬啊这房子是国家让我们住的,我们又不是不交房租,你凭什么让我搬啊!”
或者是这样的:“你家的房子这天下都是国家的,你还敢说这里是你家的老子就是不搬,你怎么着吧”等等等等。
这就是当年燕京老赖们用来搪塞房主的理由——特正大光明!
事实上,一直到现在,在燕京还有很多四合院一直是这种“大杂院”的形式,就是因为那时候的产权不明晰,导致了一套院子里住了好几户人家。
外婆一直对这套院子给她的小叔子有些意见。没办法,那个时代的女人,估计没有这种想法的少。
只是当年办理产权返回手续的时候,这套院子也不值钱,估计也就是能卖个一两万来块钱,而且院子的情况也不太好了,每年光是修修补补的就需要不少钱,要是重新翻建的话,最起码也得小万数块。
再加上院子里还住着这么多的“老赖”,赶都赶不走,外婆最终也就答应了这套院子给了二姥爷。
那个时候谁也想不到,在八六年最多能卖两万块的一套破院子,在三十年后保守的估价都超过了四千五百万。
不过二姥爷也说了,反正他的三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房住,等他和老伴百年之后,这套院子就卖出去,卖出去的钱肯定会给杨靖的老舅留一半的。
前年杨靖坐飞机去伦敦读研究生的时候,在二姥爷这里住了一晚上,二姥爷都拿出了已经写好的遗嘱给杨靖还有杨靖他妈看了。
这老爷子心里有数呢,这房子虽然当初他亲哥无偿的送给了他,但这老爷子并没有忘本,这不连遗嘱都早早的写好了。
杨靖他妈回去之后给杨靖他外婆说了这件事,老太太心里压了三十多年将近四十年的怨气这才彻底消失。
其实这就是真正的亲戚。
什么是亲戚不光是有血缘关系才叫亲戚。只有经常为对方着想的亲戚,才是真正的亲戚。有些血缘很近的亲戚因为这样那样的矛盾,平时连走动都不走动,这样的亲戚甚至连普通的朋友都不如。
像外公和二姥爷这种你想着我,我惦记着你的亲戚,那才是真正的亲戚。
二姥爷的这套院子杨靖来过多次了,自然是轻车熟路。
把车在外面停好,杨靖就提着东西步行向二姥爷家走去,没几分钟就到了地头儿。
二姥爷的这处院子是,2002年申请翻建的,当时花了不少钱,但现在看来,当时花的那些钱在这些年疯涨的房价面前,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据二姥爷说,当年翻建这处院子的时候,二百多平的房子加上铺二百来平的院子,一共花了二十万。不过正是因为翻建了,现在这处院子在估价的时候最起码多估了五百万!
事实上,在2013年的时候,二姥爷家东边的一处和这处院子差不多规模的院子,就是因为没有翻建,结果才卖了四千万。而二姥爷这处院子,当时房产中介给出的估价就是四千五百万。
现在这处院子是二姥爷和二姥姥老两口住,不过因为二姥爷的重孙女正在东四九条小学上学,因此二姥爷的长子现在在这里陪着老两口住。
杨靖进门的时候,老两口正坐着摇椅在院子里晒太阳呢。
今年冬天燕京的天格外的蓝,往年那种晚上看不到月亮,白天恨不能连太阳也看不到的天气几乎一去不复返,虽说很多网友都调侃这是“apec蓝”,但不管是什么蓝,不可否认政府今年大力整治环境,还是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最起码现在燕京晚上能看到星星,白天能享受到阳光了。这可是之前的五六年燕京老百姓不曾享受过的事情啊......
那时候的燕京,真的是“霾头苦干,自强不吸”啊......
杨靖的到来,让二姥爷老两口相当的高兴,拉着杨靖的手问个不停。
二姥爷的身体还是相当不错的
第一九四章 三百万美元
看到杨靖从后座上把那尊铜像搬出来之后,蔡易的双眼顿时就亮了。
也顾不上天寒地冻的,蔡易直接就把那尊铜像接了过来。
“啧啧,好东西!好东西啊!”端视了良久,蔡易这才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感慨。
“我说你这小子,运气怎么就这么好这尊铜像真的可以够的上印度国宝级的文物了。我说你小子这是从哪儿淘来的啊”
铜像的重量不轻,杨靖可不想累着眼前这位老爷子,于是伸手接过了这尊铜像笑着说道:“蔡伯伯,正如您老人家所说的,运气好而已。前天我送媳妇儿上飞机,回来的路上准备去我二姑姥姥那儿看看呢,因此没走机场高速,结果在一个村子遇到了一个大集。我心想,这时间还早点,就下来逛了逛,结果一不小心就把这尊铜像给淘了过来。花了我八百呢......”
“八、八百”蔡易一副见了鬼的模样,“你这个漏捡的可真是够大的,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你好了。”
杨靖一边走一边装作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其实还不止这尊铜像,跟着这尊铜像一块淘来的东西还有一大批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手稿、文献资料,噢对了,我还收到了一对汝瓷碎片,还有一个龙泉哥窑花口盘......”
蔡易一个踉跄,差点一脑袋拱地上。站直了身子之后,这老爷子两眼瞪得大大的,瞅着杨靖问道:“那个盘子呢那些汝瓷碎片呢”
“骚瑞,蔡伯伯,我今天没把那些东西带来。不过您要是想看的话,一会儿我可以领您去看,我租了一套房子,东西都在那里放着呢。”
“那还犹豫什么啊走!这就走!”听到这话,这老蔡也不看那尊铜像了,竟然打算直接拉着杨靖就走。
实在是杨靖说的这话太让人震惊了。汝瓷碎片还好说点,关键是那个龙泉哥窑的花口盘实在是太珍贵了。哥窑是目前宋五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证实的窑口,而且现在所发现的龙泉哥窑也极为罕见,因此每出现一个疑似龙泉哥窑的瓷器,都会让这帮子搞古瓷研究的瓷器大家兴奋不已,更别说杨靖手里的这个盘子还是一个整器,那就更不得了了。
在这些专门搞古瓷研究的瓷器大家眼里,即便是龙泉哥窑,起研究价值也远远超过了宋朝其他的四大名窑。
“蔡伯伯,您着啥急啊东西就在家里放着,它们自己又没长腿,跑不了。您要是想看,我随时都可以带您去看。不过,我今儿个来主要是想说一说这尊铜像的事情,同时我昨天整理那些手稿文献的时候,发现了很多珍贵的手稿都急需要做保护,所以我这次过来还想麻烦您给找一个专门做古籍善本文保的专家跟着过去一块看看,尤其是那些珍贵的手稿,真的需要好好的保护一下了。可能您还不知道,那些手稿中有六篇鲁迅大师的亲笔手稿......”
一听这个,蔡易的嘴巴张的更大了。他虽然是专业搞古瓷研究的,可他也知道鲁迅的手稿代表着什么意思。
愣了半天,蔡易这才渐渐地平静了下来,一排脑门笑着说道:“你小子啊,我都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了!得嘞,我这就给你找专家去,一会儿咱们一块过去看看。”
说着,这老爷子又摇了摇头低声嘀咕道:“别人就是找到一张鲁迅大师手稿的残页恨不能都直接供奉起来,你小子可倒好,一淘就是六本!这特么的都是什么狗.屎运啊......”
两个人很快就来到了蔡易的办公室,这个时候蔡易也不那么着急了,而是再次打量起杨靖拿来的这尊舞王湿婆承接恒河降凡像来。
看了好大一会儿之后,蔡易又拿出了很多类似于仪器一样的工具,挨着个的在这尊铜像身上测试了一番,然后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厚厚的大部头查找了一番之后这才点着头说道:“没错,这尊铜像确实是出自九世纪印度南部的朱罗王朝,这尊铜像无论是从造型还是从包浆上来看,都是有年头的老物件,最关键的是,在这尊铜像左手所执的器物上,有用达罗毘荼语雕刻的‘巴兰达伽’四个字。”
顿了顿,蔡易解释道:“朱罗王朝是印度泰米尔人在公元一世纪到公元十七世纪所建立的一个连连续续的王朝,这个王朝经历过兴盛也经历过衰败,中间断断续续的持续了将近一千六百年的时间。而这个‘巴兰达伽’,就是公元九世纪朱罗王朝再次崛起的一个关键性人物,被印度人尊称为‘巴兰达伽一世’。”
“这个巴兰达伽一世尽管在位只有五年的时间,但就在这五年的时间内,巴兰达伽一世率领着泰米尔人南征北战,甚至把潘地亚都吞并了,而且还成功的侵入到了锡兰,为朱罗王朝的再次崛起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尊铜像应该就是在巴兰达伽一世在位的时候铸就的。 5世纪以后,湿婆教派和毗湿奴教派开始传播,并成了有影响的宗教,社会上热烈崇拜湿婆神和毗湿奴神,泰米尔纳德地区也深受影响。而在九世纪巴兰达伽一世在位的时候,湿婆教派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而恰巧,巴兰达伽一世在民间享有的名气也是非常高的,因此民间有人借助湿婆神来崇拜巴兰达伽一世,也不见得就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当然,要是让我来看的话,我倒是更愿意相信这尊铜像是巴兰达伽一世在位时,朱罗王朝王室的精心之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