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丰碑杨门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背地里更是干了许多肮脏事。

    现在不花钱卖命,等到赵光义查探清楚了,再想花钱卖命,可就难了。

    宋琪被逼上了梁山,只能咬着牙,心里滴着血,颤声道:“西北旱灾,臣愿进绵薄之力,愿意倾尽家财,奉上白银四百万两,粮食三百万担……”

    一直都在阴沉着脸看戏的赵光义,听到了宋琪的话,脸上浮现出了愉悦的笑容。

    对他来说,杨延嗣倾家荡产的和宋琪死磕,绝对是他愿意看到的。

    这是一件与国有利,与民有利,甚至与他也有利的事情。

    他没理由不开心,也没理由不支持。

    &n




第0364章 翁婿话南国
    轿夫抬着曹彬和杨延嗣回到了曹府,轿子在曹府门口没有停,一路就这么抬着翁婿二人进了府,到了曹彬的书房。

    回到书房,曹彬吩咐府上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

    然后翁婿二人关上门,不让任何人进来,打扰他们叙话。

    杨延嗣在曹彬书房的饭桌上,大肆咀嚼,吃的是满嘴流油。

    酒足饭饱以后,捧着肚子,躺在曹彬专用的软榻上,哼哼唧唧的歇息。

    曹彬急吼吼的在房里搓着手,转圈圈,“我说你小子,吃饱了,也歇够了,该跟老夫聊正事了吧”

    杨延嗣在软榻上翻了个身,躺的更舒服了一些,哼哼着。

    “有什么可聊的,我派人给你送的信上说的,都是事实。其余的,没什么可说的。”

    曹彬被杨延嗣懒散的模样气到了,他一手提起杨延嗣,让杨延嗣坐直了。

    “你小子信上说的那些东西,不尽不实的。老夫岂能轻信速速跟老夫说清南国的详情。”

    杨延嗣翻了个白眼,道:“你想知道什么,问吧。”

    曹彬兴奋的搓搓手,道:“你信上说,南国国土,大致上有大宋三府之地,究竟有多大”

    杨延嗣眨巴着眼睛,沉吟道:“大概纵有三千里,橫有两千里,左右。起初设立了三府,不过在我回来之前,又增添了一府。”

    曹彬追问道:“那南国每年给大宋贱卖一千万担粮食,对本国可有负担和压力”

    杨延嗣愣了愣,捻起桌上了桂花糕咬了一口,含糊道:“能有什么压力南国的粮食多到吃不完。今日在朝堂上,我之所以放出话,说停了大宋的酿酒生意。就是准备把酿酒作坊全数搬到南国去。

    南国的粮食比大宋更便宜,酿酒的成本更低,赚的更多。”

    曹彬惊喜道:“粮食真的多到吃不完”

    杨延嗣没好气道:“我还能骗你不成南国的稻米,一年三熟。也就是说,四个月就能产出一次粮食。最近还发现了一块地方,可以做到一年四熟。

    你要是能给我弄一百万精壮的劳力,南国的粮食产粮,能超越目前产量的两倍。

    现在,整个南国,不缺粮食,缺的是人口。

    有近八成的土地,还处在荒芜状态。

    今日早朝,宋琪说南国卖给大宋一千万担粮食,等于抽空了近八成的产量,我差点都笑出声了。”

    曹彬搬了一个椅子,坐到了杨延嗣身前,说道:“宋琪那是有私心,所以才会这个说。”

    杨延嗣讥笑道:“除了私心以外,难道没有其他的了吗咱们大宋的这些庙堂上的官员们,一个个都太自以为是了。

    眼睛总是盯着国内,一点儿也不向国外看。

    把自己的揣测,当成了事实,肆意乱讲。

    大宋和南国通商,已经一年有余了。

    朝堂上的百官们,对南国了解多少”

    曹彬尴尬的笑了笑,解释道:“陛下和朝堂上百官的目光,都停留在辽国。自然无暇顾及南国这种小国。”

    “盲目自大是会害死人的……”

    盲目自大和故步自封,真的是朝堂上百官的通病。

    几乎一切有关于邻国的情报,特别是邻国小国的情报,大宋都没有去搜取的心思。

    对于邻邦小国,大宋的态度简单的令人发指。

    来朝贡就可以了,至于你们国内的事情,我们懒得管。

    除了鸿胪寺这种专门负责外交的部门外,朝廷上随便拽出一个其他部门的官员,恐怕连邻邦小国国主的名字都叫不全。

    就更别提邻邦小国的文臣武将了。

    这也是为何杨延嗣在裂土封疆以后,还敢回大宋继续任职的原因。

    有些人觉得这有些夸张了。

    其事实恐怕比这还夸张。

    若不是因为如此,后来的西夏、青唐等等国家,又是怎么出现的

    也只有周边的小国,壮大成为大宋的敌人后。

    朝堂上的百官们,才会去真正的重视人家国家的情报。

    若是在此之前,人家表现的够恭顺,够臣服。

    这些百官们,连多了解人家一点的心思都没有。

    杨延嗣就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才敢肆意妄为。

    因为,只要他的身份不曝光,没人会刻意的去查他。

    而且,他在南国的时候,也有意无意的隐藏着自己的身份。

    除了一些信得过的人以外,杨延嗣很少接触那些和大宋有交际的人。

    比如从大宋过去的人,很少有人会见到杨延嗣。

    即便是见到了,也很少有人知道杨延嗣的身份。

    对于大宋朝堂上的这种弊端,杨延嗣也曾经跟曹彬讲过。

    曹彬也曾私底下验证过。

    得到的答案,和杨延嗣所述的并无二致。

    不过,曹彬纵然是明知此事,也会假装不知。

    因为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南国。

    “小子,你说南国缺人”

    杨延嗣诚恳的点头,“非常缺。目前,南国的总人口,也只有两百多万人而已。对一个占据着近四府之地的国家来说,这些人口太少了。”

    “宋琪提到的西北旱灾所颤声的一百三十万流民,你觉得能不能谋划一下”曹彬提议。

    杨延嗣果断摇头,“咱们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瞧瞧的发展。而不是大张旗鼓的引人注目。西北的一百三十万流民,我看着也眼馋,也想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可是,即便如此,也只能看看。

    大规模的流民迁移,很容易吸引朝廷的注意。

    一旦让朝廷的视线注视到南国身上,我们想要再隐藏自己,就很难了。”

    曹彬沉吟道:“你说的也对,是老夫贪心了。”

    杨延嗣



第0365章 挨揍了……
    伟大的、仁慈的、正义的、睿智的南国国主杨七同志,挨揍了。

    在今岁最后一场雨落下的时候。

    一大清早,天蒙蒙亮,小雨淅淅沥沥的时候。

    脸色铁青的杨业,命令府上两个膀大腰圆的妇人,进入到杨延嗣卧房阁楼,将穿着亵衣,睡的迷迷糊糊的他给架了出来。

    行刑的地点在杨府祠堂内。

    杨业拒绝了一切想围观的人围观,关上了祠堂大门侯,手持着水火棍,噼里啪啦的就是一顿胖揍。

    杨府祠堂内的惨叫声,不绝于耳。

    整整持续了近两柱香的时间。

    待到杨延平和杨延德将杨延嗣从祠堂里架出来的时候,杨延嗣的屁股血糊糊的被揍成了八瓣。

    心疼儿子的佘赛花去找杨业理论的时候。

    杨业冷冷的丢下了一句话。

    “下雨天闲着也是闲着,刚好有时间收拾臭小子。臭小子,下次再敢顶撞我,腿给他打折。”

    得知杨延嗣回京,前来探望的石元孙瞧见了此事以后,迅速的将这件事,传播到了整个汴京城。

    曾经在汴京城,享誉各种美誉的杨七公子挨揍了……

    嗣仙人因败光了家产,惹的杨将军盛怒,胖揍之……

    杨探花为博得杏花楼花魁一笑,豪掷千金,被杨将军发现后,痛揍之……

    ……

    各种流言蜚语,层出不穷,版本众多。

    其中有心怀不轨的人,想借着杨延嗣名头抬高自己。也有纯粹的好事者,以讹传讹。

    总之,沉寂了两年之久的杨七公子,又火了。

    然而,作为当事人的杨七公子,此时此刻,正趴在床榻上,哀怨的吟唱《窦娥冤》。

    其古怪的唱腔,如泣如诉。

    引人垂怜。

    曹琳用锦布裹着的竹签,沾着烧酒在为杨延嗣清洗伤口。

    杨延嗣口中的《窦娥冤》开始变得断断续续,中间还夹杂着狼嚎声。

    “郎君,您就别唱了。听的妾身心口堵堵的……”

    杨延嗣趴在床上,仰着头,努力酝酿着泪水,惨叫道:“我比窦娥还冤……”

    曹琳一边细细的帮杨延嗣清理伤口,一边歪着头说道:“郎君,刚才妾身回来的时候,撞见爹爹了……”

    杨延嗣怔了怔,追问道:“爹是不是被我凄惨的声音所警醒,良心发现,准备给我赔礼道歉了”

    杨延嗣吧嗒了一下嘴,故作深沉道:“毕竟是亲父子,他一个当爹的,跟我赔礼道歉,有些说过去。看在他这么有诚意的份上。你去告诉他,我接受他的道歉,并且原谅他了。”

    曹琳嗔怒的瞪了杨延嗣一眼,没好气道:“你想的真美。爹说了,让你别嚎了。不然,等你伤好了,就再奏你一顿。”

    杨延嗣怒了,“岂有此理,还有没有王法了扶我起来,我要去敲登闻鼓,我要去告状。”

    曹琳帮杨延嗣包扎好了伤口,轻声道:“依照大宋律例,子告父,不论缘由,杖八十,徒三千里……”

    杨延嗣愣了,“难道就没有讲理的地方了”

    曹琳歪着脑袋想了一下,然后郑重的告诉杨延嗣。

    “还真没有……”

    杨延嗣作势要起身,“不行,给我准备笔墨纸砚,我要修书一封给苏易简。命令他,这一条不许出现再南国律例上。”

    曹琳把杨延嗣按倒再床上,叹气道:“我的好郎君,您就消停会儿吧。被爹爹打了,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忍忍就过去了。”

    杨延嗣不甘道:“可是我真的好冤啊!”

    杨延嗣在床榻上哀嚎了许久,见曹琳不搭理他,也就感到没意思了。

    在床榻上换了一个舒服的姿势趴着。

    曹琳从书桌上取来了一个朱漆密封的信件递给了他。

    这是一封来自于南国的信件。

    自杨延嗣归宋以后,南国那边就会每三日,向杨延嗣送来一封信件。

    信件中,有关于南国的一应事物,事无巨细的都会汇报给杨延嗣。

    换句话说,杨延嗣虽然身不在南国,可是遥控指挥着整个南国。

    当然了,杨延嗣也不是什么都管。

    他只是大体上操控着南国的发展,以及决定一些重大的决策。

    一些都是大体的方针性质的。

    具体的实施方面,杨延嗣给了苏易简和杨延定两个人很大的便利。

    打开了信件,杨延嗣仔细阅读。

    此次信件上,大多都是一些琐事,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两件。

    第一件是有关侵略战争的决策。

    三嫂董月娥在侵略方面表现出来的霸道和强势,是杨延嗣始料未及的。

    按照杨延定信件上所述,杨延昭到了南国以后,董月娥直接征召了杨延昭,以及杨延昭麾下的兵马,并且同时征召了彭湃,以及彭湃手下稻草人的思想教育人员。

    挥军六万,直入山林里,招揽或者降服山林里的俚人和僚人。

    对于选择臣服的俚人和僚人,董月娥给予了极大的关照。对于不肯臣服的,董月娥直接雷霆扫穴了过去。

    据悉,凡是不愿意臣服的部族,基本上都已经消失了。

    “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三嫂霸气了……”

    杨延嗣感叹了一句,引起了曹琳的好奇心,曹琳凑过来瞧了一眼,顿时笑了。

    “三嫂真的很厉害。若是妾身领军,未必能有三嫂那么铁石心肠。”

    杨延嗣一边读信一边道:“对付敌人,绝不能仁慈。我并没有觉得三嫂铁石心肠。”

    曹琳翻了个白眼,嘀咕了一句,“妾身也就那么一说……”
1...127128129130131...5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