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军火库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河先生2015
老人并非没有儿子,相反,她还生养了五个儿子。而她的结局却是如此凄惨,住破庙,讨饭,无依无靠。在这个时代,还有多少这样的老人呢李敢说得没错,天下很大,什么样的人都有。哪里管得过来
文奎从后世穿越过来,看到这些现实,心里很难受。也许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已,他们已经司空见惯了。但这个社会陋习,文奎想革除他,就要拿出点招术来。
雷氏的五个儿子,就是活生生的教材。所以,他要让尹力带十名捕快来。这五个不孝之子,不但要让他们尝一尝监狱里的滋味,还要让他们的脸丢尽。这种人,根本就不配为人子、为人父。
子不教,父之过。
母不养,子没过吗
文奎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革除社会弊病。
一个时辰后,黄一民领着县令尹力和十名捕快来到黄庄。尹力看见文奎,连忙双手抱拳,跪倒在地,嘴里不停地说道:“小吏失职!小吏该死!”
文奎挥挥手,示意尹力起身,问道:“黄庄一案,你知情否”
“小吏该死,小吏并不知情。”
黄一民看见尹力对于文奎的态度,自知罪责难逃,也双腿一软,跪了下去,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你们都起来吧。黄里正,你立即召集全体村民到这里来开会,地点就是这在个破庙里。”
“好,我这就去!”
黄一民召集村民会议的办法很古老,也很有用,就是敲铜锣。
一面破铜锣,响彻整个黄庄,一边响,一边喊道:“请每家每户的家长注意了,马上到土地庙去开会。不去者将受到官府重罚。”
没过多久,那个破土地庙前聚集了一百多号村民,都是各家各户的家长。雷氏的五个儿子:黄一,黄二,黄三,黄四,黄五,也都到了现场。令他们大惑不解的是,母亲的身边站着几个官差!这些人是干什么的
黄一民之所以能成为村里的里正,多少还是有些号召力的。平时开会,他一般都召集村民去黄氏祠堂,今天选择在土地庙前开会,风大雪大,冻得一个个咒娘骂爹,没有一个人心里会爽。
黄一民往高处土垒上一站,大声吼道:“大家静一静,现在我们开个村民大会。大家知道为什么要开会吗我们村出大事了,一件伤风败俗的大事!雷氏一生历尽辛苦,养活了五个儿子成人,而今,五个儿子却养不活一个老母亲!丢人哪。实在是丢人!”
黄氏五兄弟,被里正在这种场合扯开嗓门骂“丢人”,哪里会服气五兄弟齐刷刷地站出来。老大黄一指着黄一民的鼻子骂道:“操你娘的,你再管老子的家事,看老子不打死你!”
黄一此举正中黄一民下怀。这种场合,正是自己将功赎罪的大好时机,哪怕被打几下,那也是值得的。
“黄一,你老娘真是白养你了。一个七十六岁的老人,实在饿得不行,跑到人家田里去偷萝卜吃。一株萝卜,就是她的一餐饭,难道你不感到羞耻吗”
呼——
黄一抡拳向黄一民的脸上砸去,被李敢在半空中接住。其貌不扬的李敢,用空心掌捏住黄一的拳头,一使劲,黄一痛得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黄一想抽回他的拳头,根本抽不动。
尹力也在趁机表现自己,大声吼道:“将这五兄弟给我拿下!”
十名捕快,对付武林高手不一定行,抓五个农民真是太简单了。两对一,眨眼间功夫把五兄弟全给拿下。
雷氏坐在土地庙的稻草堆里,面对眼前发生的事情表情冷漠。在她的内心,早已对这五个儿子失望之极。所以,她才会说他们都已经死了
第三0五章 为官之道
文奎此言一出,尹力被吓得当场瘫了下去,跪在地上,高声喊道:“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尹县令,你起来吧。”
“奴才不敢。奴才做得不对。”
“你知道错在哪里吗”
“奴才没有把苍生疾苦铭记在心,只知道高坐堂上当官做老爷。”
“知错就好。起身吧。”
尹力这才战战惊惊地起身。好在文奎没有算旧帐报旧仇,而且他的回答也巧妙地引导了文奎转移了注意力。其实文奎那一句问话,还是有些旧算帐的意思。想当年,文奎可是被他打得死去活来呀。
“尹县令,雷氏之悲剧,同类情况应该还很多。今日若不是我去黄庄村微服私访,也不知道这世界还有如此不孝子孙。这些情况,你天天坐在县衙是不知道的,一定要沉下去,多去民间走一走。”
“奴才谨记。”
“好,我也该走了。黄氏五兄弟的处罚我都已经知道了,把罚来的银子给我送到福利院去,雷氏已被我送到福利院去养老。”
说完,文奎率李敢、苏北离去。尹力的后背湿了一大片,全都是汗。今天真是侥幸逃过一劫。
要是文奎也给尹力的屁股上来三百大板,估计他就没有下半生了。
王道生听闻雷氏悲剧,自然也是吓得不轻。类似情况,应该说遍地都是。一方面倡导忠孝两全,另一面也存在世风日下的问题。执政者就是要弘扬正能量!
一个小小的州府都管不好,又如何能管好整个国家
翌日上午。午时。文奎独自一人来到福利院。这里生活着两百多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寒冷的大雪天,至少要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绝不允许有人饿死冻死。
院长五十来岁,姓周名全,叫周全。听说是尹力的表亲。
周全对于文奎的到来,完全没有思想准备。打开大门的一刹那,他当场惊呆了。愣了好一会,才嗫嚅道:“文大人,不知您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带我去看望一下老人们。”
文奎满脸严肃的表情,吓得周全不轻,他不敢多言半句,直接带文奎走进宿舍房。两个老人一间房,男女分开。
天气太冷,每个房间都有火炉。老人们用炭烤火取暖,一个个脸上充满了笑容。文奎看得出来,这些老人对现状很满足,他们过得很幸福。
老人们听说文奎来了,兴奋得一个个从自己的房间里冲了出来,一下子把文奎围得严严实实。这些老人,多数人都胡须雪白,满脸皱纹,有些人老得连牙齿都已掉完。
雷氏老妪是昨天才到的新人。她拔开围观的老人们,兴奋地扑了过来,眼里闪耀的全是激动的泪花。
“你是活菩萨呀,大慈大悲的活菩萨!”
其他老人也纷纷赞不绝口。创办老人福利院,是文奎从后世照搬过来的善举。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那是不可思义的事情。
看完宿舍,再看饭堂。中午的菜肴是两菜一汤,小炒肉片,清炒白菜,鸡蛋汤。白花花的大米饭,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情况远远好于预期,文奎满意地走了。
从福利院出来,文奎直接来到王道生的府中。
王道生完全没有预料到文奎会来。当然,他的心里十分激动。虽说他是知府,但信州真正的主人还是手握兵权的文奎。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任何时代都颠簸不破的真理。所以,王道生在文奎面前,主动放低姿态,不敢有丝毫的骄傲。
“哎,你怎么不打一声招呼就
第三0六章 批斗大会
按照文奎的指示,黄氏五兄弟的批斗大会在县城菜市场门口举行。
布告张贴出去以后,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扔下了一块巨石,掀起了千层巨浪。人们奔走相告,拍手称快。
九月初二日。上午。从黑鹰突击队调来的一千名壮士在菜市场门口了一个圆圈。
主席台上,坐着一排排大人物。都是信州府的头头脑脑,包括那些有钱有势的乡绅富豪。
黄一、黄二、黄三、黄四、黄五等五兄弟,戴着高高的纸帽,纸帽上写着“不孝亲的下场”几个字。
尹力作为批斗大会的主持者,本次表现得特别卖力。从会场布置开始,一直亲力亲为,跟进到底,连布告措辞都是亲自拟定。
文奎一走进会场,就感觉到此次批斗大会布置得十分周密细致。但凡进场观看的人,都是家中有老人的子女辈,凭票入场。进场之后还有坐位,避免人多太拥挤。
已时三刻。批斗大会正式开始。
一开始,就是黄庄村的里正黄一民控诉五兄弟不孝母亲的种种恶心。五个兄弟,互相推诿,谁都不想为孝敬母亲近一份心。结果就是七十六岁的老母亲没饭吃,没床睡,没衣穿,流落他乡讨饭,睡在村里的土地庙里。寒冷的冬天,只盖一床没有被单的破棉絮。
声声控诉!
字字血泪!
听众们听得心里生气,眼里冒火。恨不能把五兄弟撕成碎片。
黄氏五兄弟被罚跪在前台,面向观众。他们都把头压得最低,生怕被观众看到他们的真实面孔。这是真正的“抬不起头”。
“有一次,雷氏生病了,咳嗽,躺在冰冷的土地庙里几天几夜,没有一个儿子过去看上她一眼,也没有一个儿子去给她喂一口水。老天有眼,后来天气放晴了,天气暖和了,老人的病自己好啦。这样的儿子,猪狗不如呀。”
台下有人呼喊道:
“打倒黄氏五兄弟!”
“反对不尽孝道!”
标语口号以及呼喊的人群,都是尹力事先安排好的。先有几个人带头,然后全场呼应,一时间,声音如排山倒海一般压在黄氏五兄弟心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可以肯定,要是地上有一条缝,他们全都钻进地缝了。
批斗了黄氏五兄弟以后,又安排了三个敬孝道方面做得好的人上台发言,谈感受,谈体会。一时间,仿佛整个信州府的空气都充满了正能量。
文奎考虑到雷氏年岁已高,怕她的心脏受不了,没有让她到批斗大会现场。而反对歪风邪气、弘扬正能量的气氛,就像一股春风一样,一夜之间吹遍信州大地。
文奎对批斗大会非常满意。最后他作了总结发言。
“以后,但凡有不忠不孝者,民众可以到官府控告。官府不可以不查。有不忠不孝行为者,并非民不告官不究也。民不告,民之错,官不究,官失职。失职者,将处以重罚!”
一场批斗大会,对信州府的社会风气起到良好作用。
尹力根据文奎的“发明创造”,创造性地把盗窃犯、抢劫犯、强奸犯等,都以批斗大会的形式,高举批判的武器,把代表邪恶的势力打压下去。
老官僚王道生不得不佩服文奎,这个年轻人实在太厉害了。他总是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个普通人看似很平常的虐母案,被他推动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批斗会开完,王道生意犹未尽。
第三0七章 朱升再访
应天府。
一个滴水成冰的日子。外面雪花飘飘,屋内热气腾腾。
朱元璋召集众将士商议国家大事。此时的朱元璋还没有做大,面临着张士诚和陈友谅的两面夹击。
这个时候,朱升把文奎提了出来:“信州府的文奎,不争霸,不称王。连续两次打退朝廷围剿,手握三十万重兵,却一直保持着低调。更为重要的是,此人十分关心民间疾苦,积极创办医院、学校、福利院,受到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投奔和响应者甚众。我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
朱元璋平时也多次耳闻文奎的善举,朱升上次投递书信,回来后对文奎赞不绝口。这次又提起他。不过,朱元璋的心态已变。他不再觉得文奎是一个人才,而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朱升,像文奎这样的人才,如若不为我所用,不如除之而后快!此人一旦做大,毕然会成一个无比辣手的对手。张士诚器量太终将难成大器。陈友谅混世枭雄,心里阴暗,不得人心。而文奎开明贤圣,广获民众拥戴,必然会成为和我等争霸天下的强劲对手。”
“主公,我认为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我们的策略,应该是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要除,也应该是先除张士诚、陈友谅,剪除异己,壮大实力。等到做大做强,文奎也就不足为虑。如果我们倾尽全力,可以灭掉文奎,但最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杀人一千,自损百。要想笑到最后,必须是每一次扩张,都要有领土和人口上的红利。若不如此,只会越战越弱,最后自取灭亡。朱元璋把朱升的话听进去了,亲自修书一封,邀请文奎赴应天府共谋大业。
朱升带着朱元璋的书信,再次拜该文奎。文奎打开书信一看,顿时头皮发麻。老朱这个人,夺取天下之后,为了巩因朱家王朝的地位,把功臣杀尽。如果自己去投奔他,等于自投罗。
朱升看见文奎眉头紧锁,不由露出一丝不安。对于文奎的圣贤,民间传得很厉害,但实际上他的秉性究竟如何,自己并没有底数。
而且彼此以前并无感情基础,万一文奎翻脸,自己就会人头落地。
“朱先生,感谢你和你家主公盛情邀请。此事实在太大,我一个人作不了主。必须召集众将商议,三思而后行。还请你回去告诉你家主公,此事急不得。”
“文先生,我家主公实乃爱慕您的雄才伟略。再说,我们都是红巾军,出发点为了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咱们汉人的nn。我家主公没有恶意。”
“这是当然。天下红巾军,都是一家人嘛。只是此事关系到三十万将士的出路,不能由我一个人说了算。这个道理,相信你懂的。”
送走朱升,文奎已是坐卧不安。不要说三十多万将士,自己这一关都过不去。朱元璋成就霸业之后,真可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好不容易穿越到这个乱世,不替自己着想,也要为手下的将士着想。朱元璋所谓的“诚邀”,和劝降又有什么区别
朱升走后,文奎召开了一次大队长以上的会议,会议的目的就是想听一听众将的意见。话题一经抛出,立即引起了轩然b。
合作这辈子都不可能合作!
众将的意见几乎一边倒,必须干自己的。联手打元军可以,投降,那是不可能的。
朱升一走,文奎这边数月没有消息,就像石沉大海一般。
朱元璋没有
第三0七章 朱升再访
应天府。
一个滴水成冰的日子。外面雪花飘飘,屋内热气腾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