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殆火
猫主子去世后,嘉靖伤心欲绝,命人用黄金打造了黄金棺,还将猫埋葬在万岁山,也就是皇家御苑,并且邀请大臣为爱宠写祭文,还亲自题字,为爱猫刻上了“虬龙墓”三个大字。
当真是人不如猫。
嘉靖二十年不上朝,沉迷撸猫多半其中一个原因。
这时代有猫,子受曾听过师延演奏的一首曲子,记得这么一句“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不过这个猫和后世的猫差距有些大,与熊虎并列,多半是猞猁之类的。
即使有猫,也是未经驯化野性难驯的野猫,而非家猫。
家猫出现还得是丝绸之路那会儿的事,唐朝才开始有正式的家猫,而最早的中国本土猫可追溯到宋朝的狸花猫。
子受想了想,猫不能养,西园的翻车之鉴还在前头。
万一有大佬直接把野猫驯化了怎么办?
那恐怕将是一场大危机,直接就捕鼠护田万民歌颂了。
直接葬猫也不行,人们一看皇帝这么爱猫,万一跟风怎么办?
跟风之后,又把野猫驯化了怎么办?
子受将主意打在了大猫身上,也就是老虎。
养老虎肯定也不能养。
万一有个大佬蹦出来,努力努力整成了大规模养殖,也是个麻烦。
子受他觉得朝中所有人都有可能刺自己一刀,已经没几个可靠之人了。
闭着眼睛也能想到大规模养殖老虎带来的利益,虎鞭、虎骨就不说,弄不好还能风靡贵族圈,顺带整出个真-虎豹骑,比驯化猫恐怖多了。
但老虎比猫好在一个地方,老虎能跳过养,直接葬。
在虎患频发的时代,敢跟风养老虎的人一定比跟风养猫的人少,背刺几率大大降低。
而且老虎体型大,啸声大,如果有人偷偷养,玄鸟卫很容易查出来,直接罚金,即使玄鸟卫很无能查不出,也不用担心。
一旦养虎,邻里必然注意到,谁愿意临近的人家养老虎?
至于贵族
子受打算过几天再锤一波贵族,贵族都看自己不爽了,还会跟风抱腿养老虎?
不可能!
嘉靖的猫有黄金棺、万岁山、虬龙墓。
自己来个更高档次的,九龙棺、云梦山、霸天虎墓。
子受想起多年前跑死的那位传令兵。
因为修了个好墓感谢我?你想多了,老虎都比你葬的好。
最近因为麻子等人为了挖坟盗尸,人死了怎么埋,埋哪儿,墓葬之事正好上了热搜。
给老虎来个风光大葬,必然引起争议。
几天后,子受带着三百近卫,大剌剌的出了宫。
这次出宫比想象中容易,竟然没有朝臣阻拦。
因为与子受同时行动的,还有朝中重臣以及乌术那近万散布在朝歌各处的蛮夷。
他们都直到崇侯虎揣测出了纣王的深意,这次出宫,必然是要进行继凌迟立威之后的下一步大动作。
“卖无心菜咯!三文一斤!”
市集上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子受饶有兴致的逛着。
他其实很注意市集,每隔一月,都会让下头的人在市集里挑选小贩,入上林苑宫室替换上一批小贩。
既然贵族们要经商,那他就稍稍配合一下。
反正最后你们经商赚的钱,要收取巨额商税。
估摸着伯夷已经把路修得差不多了,这年头虽然修路水平不算高明,但如果不是修那种能肆无忌惮跑马,专门用来传输军、政要件的高速公路,只是普通行车走马,弄个四横四纵的平坦大路也不算特别难。
异族不满待遇以及修路的辛苦,多半就会在最近爆发,加上路修完贵族经商收取大笔商税,这两笔昏庸值,子受可是期待已久。
这次他没遮掩,身后三百胖子也实属惹人注意,谁都能猜出他的身份。
子受细致观察着行人的态度,大体上比较满意。
公开凌迟是有效果的。
百姓从以前的敬,变成了惧,甚至目光躲闪,有些不信任。
生怕突然就被抓了。
子受内心窃喜,一切如计划发展,已经走向正轨。
毕竟前几天直接说了汤刑不管用,一切按照他的想法来,又正好目睹了凌迟与腰斩,哪个寻常百姓能踏实过日子?
全都心有戚戚,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陛下,要不要臣带人将路人稍微驱赶一下?”
殷破败说的很含蓄,子受也清楚原因,路人之中,有许多人在窃窃私语。
窃窃私语的内容虽然听不太清,但都猜的到,肯定是以自己这个皇帝为话题中心。
毕竟前阵子才刚弄出了那么大阵仗,这个结算期从摘星楼宴饮起,就一直在搞事,百姓们议论议论,也是正常的。
子受摆摆手,摇头道:“何必理睬他人的评判?这些人只不过是平民百姓,而朕,乃大商之主。”
他一副淡然自若的样子,看似满不在乎,实际上早已竖起耳朵,试图听到百姓们的对话。
我就喜欢你们议论,最好更进一步,直接非议!甚至暗骂!
纣王不似人君什么的可比什么陛下圣明顺耳多了!
“卖炭咯!卖炭咯!”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子受寻声望去,卖炭翁。
祖宗在天有灵,找到了。
商周时期是青铜工艺巅峰,炼铜所用的必需品,便是木炭。
所以现在已经有了窑烧法烧炭,宫里也有专门的炭窑。
子受授予罗宣的官职,通俗点来说,就是给宫里烧炭的。
现在快要入冬,黄河边上跑大象的年代,到了冬天也不好挨。
普通人家烧的秸秆柴禾基本免费,靠捡。
贵族诸侯就是烧木炭,好木炭不生烟,能够满足贵族冬日室内取暖的需求。
他打算在木炭上做做文章,降低贵族好感度,减少葬虎背刺可能,顺带赚一波贵族的昏庸值,就靠这个了。
“老翁,这炭价几何?”
求推荐票,求月票
240.哄抬...价
“啊?”
卖炭翁抬头一看,怔在原地。
子受又道:“这炭怎么卖。”
“这、这”
卖炭翁磕磕巴巴,让子受不禁想起了半年前的申公豹。
“这炭几文?”
卖炭翁打了个激灵:“草”
子受皱眉,你咋还骂人呢?
“草草民送给陛下!这炭,不要钱,不要钱!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自从丁策将草民这个词创出来,人们逐渐接受了这个词。
草好啊!坚韧,春风吹又生。
子受眉头轻舒,公开行刑的负面效果从卖炭翁身上就可见一斑。
陛下圣明?
是人都听得出,这几个字里带着的畏惧。
而这种畏惧,很容易在挑拨之下,变成怨恨。
子受正色道:“朕问你,这炭一斤几文。”
卖炭翁半晌不敢言,难不成真要向纣王收钱?
他不敢拿啊!拿了还有命活吗?
会不会被送去凌迟或是腰斩?
殷破败看卖炭翁都快尿了裤子,有些不忍,上前解围道:“这炭一斤两文。”
子受一愣:“两文?怎么才两文?”
这特么炭比无心菜还便宜?
子受目光落在了殷破败歪七竖八的步子上。
殷破败也意识到了问题:“应该是三文一斤吧,臣懂这忠义步,买的时候总是便宜些。”
话语之中极是骄傲。
子受点头:“嗯,五文一斤啊,四舍五入就是十文一斤,再约个分,就是一百文一斤。”
“来,老殷,把这车炭称了,不准缺斤短两,一斤一百文,宫里缺炭,朕全要了。”
殷破败当场懵圈,这是缺的是炭吗?
自己明明说的三文一斤,陛下不仅听成了五文,还四舍五入,还约分,这都是什么东西?
三文直接变成了一百文?
炭哪有这么贵的?
子受示意殷破败快点称。
这是他早就定下的计划。
白居易写过一篇卖炭翁。
讲的是当时底层人们被剥削的凄惨生活。
通过描写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皇宫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
按理来说,自己如果学着卖炭翁中写的宫人所做,随便扯块破布换上一车炭,确实是一份昏庸值。
但,划不来,太亏了。
子受在前几次的昏庸值结算中就总结出了权重,不同地位的人有不同权重,让十个百姓骂自己昏君也不如让一个贵族骂自己昏君。
而且有了人造神孟姜女,子受也不敢随便编出个卖炭翁的戏曲,卖炭翁的故事传不出去,知道的只有寥寥数人,昏庸值根本赚不了多少。
所以,他要反向操作,以高价买入木炭。
百姓们伐木烧炭很少自己用,木炭的消费者多是贵族诸侯。
取暖、炼铜,都需要大量木炭。
只要不断高价买入木炭,哄抬木炭价格,贵族诸侯们必然会骂出口。
你他吗闲的没事,把木炭价格提那么高干嘛?
三文提升到一百文,这还只是第一次提价!
很快,殷破败就清算了整车炭的斤数。
“陛下,一共九百一十三斤。”
子受挠了挠耳朵,道:“一千斤啊!一千斤按照一斤一百文,那就是一百贯。”
卖炭翁想溜,一贯钱他都得不吃不喝干上三四个月,至于一百贯
他哪有胆子收下!
子受手一挥,指使殷破败:“抓起来!”
老头哪能跟大胖子比速度,殷破败滚起来都比他走得快。
卖炭翁心里一咯噔,完了。
这是不是要给我安个胡乱提价,期满君王的罪名,然后砍了?
市井都传言纣王诡计多端,果然名不虚传。
给自己治个欺君之罪,一百贯也不用付了,这车炭也白得了,巧取豪夺莫过于此。
想到自己整年在山里砍柴烧炭,弄得满脸灰尘。
烟熏火燎烧出一脸炭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悲哀!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
还不是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自己身上穿着单衣,来集市里贩卖取暖的木炭,只求能一年劳有所获,没想到
竟遭遇到了这种事情。
卖炭翁悲从中来,可看着三百个小山般的近卫,只得闭上眼,引颈受戮。
好久之后,卖炭翁睁开眼,想看看自己尸首分离是个什么样子。
刚好,一个近卫从皇宫的方向气喘吁吁的跑过来。
“陛下,这是两百贯。”
“好,干的漂亮!赏酒池肉林!”子受满意的点头,取出一百贯交给卖炭翁:“你可以走了,做买卖,还想不收钱就跑?”
卖炭翁浑浑噩噩的推着车,却不想又被喊下。
“且慢。”
子受上前几步,卖炭翁又紧张起来,人生的大起大落来的太快了。
子受扔出一贯钱:“这车给朕留下。”
说罢,便推着车,拉到殷破败手边:“殷破败。”
殷破败立时严肃起来:“臣在。”
“你在此收购木炭,一斤百文,有多少收多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