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帝国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贫民帅
说实话,要不是和他说那些消息的,都是辽东人。
而且其中还有厂卫的精英,他到现在都很难相信,那个曾鹏海居然吃了这么大的亏。
这让他对万山城变得格外的好奇起来。
他这一次,之所以能被派来辽东。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孤臣。
他属于少有的那种,身处朝堂,但是却不结党的大员。
不过好在,他在礼部任职,并不是吏部、兵部或者刑部那样的紧要部门。
所以,平时也没什么人关注他。
如果真把他逼急了,真的投靠了对手的阵营。
虽然礼部不算是太紧要的部门,但是一个三品大员发飙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正因为他的中立,所以邓文耀和翟玉成才能放心的把他派过来。
因为不站队,就意味着双方都不能得罪。
否则,就是想不站队都不行了。
而且这个徐博简的能力确实不错。
他在礼部负责的也是一个清水衙门,他主要负责的就是对外打交道。
而且时不时的还要负责对外谈判,着实没有什么油水。
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几年,锻炼出了不错的谈判能力。
更重要的是,他这个人的脑子非常的活。
每接触一个新的势力,他都能快速的适应对方的习俗。
而且还能迅速的同对方攀上交情。
在他担任礼部侍郎的这十几年之中,他还真的在各大外部势力,和羁縻州之中,交下了不少的朋友。
两位大佬都相信,只要他到了万山城,凭他的能力,一定能刺探出万山城的一些虚实来。
万山城负责接待徐博简的,自然就是包岑正和文泰。
说实话,对于这个时代的礼节,王烨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虽然他不怕对方嘲笑自己,但是他现在毕竟是代表万山城,有些该要的面子还是要的。
虽然朝廷摆出的姿态确实不错。
但是,王烨却没有急着给予回应。
他既没有出城十里相迎,也没有让两位读书人做出太热情的姿态。
一切都照章办事。
徐博简刚刚进入林海的时候,最先遇到的,自然守卫那里的军人。
现在,负责守卫边界的,主要是二团的人。
二团的团长是刘介,他对边界的局势比较熟悉,所以边防的工作被王烨安排给了刘介。
刘介之前也已经知道了,最近会有朝廷的使节到来。
所以,他也提前通知了下面的士兵。
下面的士兵在听说来的是朝廷的使节之后,并没有立即向刘介汇报。
而是先提出要检查徐博简的文书。
使团中那些新人自然是非常的不满意。
他们认为,被一个丘八检查有损朝廷的脸面。
可是徐博简却不在意,他当了这么多年的使节。
什么样的场面他没见识过
再跋扈的人他也见识过了!
按照他的经验,他知道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和万山城的人硬碰硬。
所以,他倒是痛痛快快的就把自己的文书递给了那个士兵。
他本以为,那名士兵顶多也就是看看文书的封皮,因为在他想来,万山城的丘八自然是不可能识字的。
他们打开文书看也没有用。
却不想,那名士兵还真的打开文书看了一遍。
看他那个样子,似乎真的是在认认真真的观看上面的内容。
徐博简有些奇怪,难道那名士兵还认字不成
那名士兵看着看着,却皱起了眉头。
只听那名士兵说“礼部侍郎这可是大官啊!”
“他真的看懂了!”
但是,徐博简也没有多惊讶,他以为这名士兵是被万山城送过来充门面的。
那名士兵痛快的就给使团放行了。
走过那名士兵的控制区域之后。
使团之中有很多人都在暗自嘲笑万山城。
搞出这么一幕来充门面,真当他们这些人是傻子不成
很快,刘介也收到了徐博简到来的消息。
他也有些吃惊,他没想到来的居然是个三品大员。
实际上这个消息鲁建木已经告诉王烨了。
但是王烨对此并没有当回事儿。
所以他也没有通知其他人。
在他看来,来的不管是谁,该怎么谈还得怎么谈。
可是其他人自然不会这么想。
“礼部侍郎。”
刘介非常开心的说“看来朝廷还真的是挺重视我们的。”
“城主也真是的,居然不告诉我们。”
“我可是好久都没见过这么大的官了。”
“我可得好好的会一会这个三品大员。”
第239章 徐博简的新发现
“你好像当过耿太保的亲兵吧”
出乎刘介预料的是,这个徐博简似乎是认识自己!
他之前倒是见过徐博简。
不过那是在当年耿太保举办的宴会上。
当时宴会上有那么多人,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这个徐博简居然能记得,当时负责站岗放哨的自己。
这就是徐博简的本事了。
人这辈子最希望获得的东西之一,就是别人的尊重和重视。
而将对方记住,有时候就是对对方的重视。
徐博简早就练就了过目不忘的本事。
他在见到刘介的第一时间,就想起了当初他在耿太保府上的经历。
而他也成功的让刘介感到受到了重视。
两人的关系瞬间拉近了不少。
实际上现在的徐博简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这一路行来,他可以肯定。这一次的谈判,自己一定会取得成功。
因为在这一路上,他发现万山城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建设。
工地上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让他确信,万山城是真的不想打仗了。
只有渴望和平,而且确信自己一定能拥有和平的人,才会如此下大力气搞民生。
否则,徐博简看到的应该是如火如荼的备战场面。
他相信,只要这一次自己不太骄傲,而且不提出什么苛刻的条件,不去试图挑战万山城的底线,自己就能成功。
一切的关键,就在于他要尽快试探出王烨的底线。
从这里就能看出王烨的不成熟。
他利用信息时代的知识,确实能经常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智慧。
也经常能碾压这个时代的人。
但是,他毕竟不是一个真正政客,有些事情他真的想不到。
就比如徐博简的发现。
他只是按照王烨的安排一路走过来,就已经几乎看穿了王烨的底线。
这不仅仅是因为徐博简经验丰富。
更重要的,还是王烨自己确实还差点远。
但是徐博简却不敢这么想。
王烨和曾鹏海斗法,最终还获得了胜利,这一点似乎给他加了个光环。让人不自觉的就以为他是个高人。
所以,徐博简可不敢以为这是王烨的失误。
他认为,这是王烨故意的。
他以为这是王烨在提醒他,无论谈判的结果如何,辽东都没有打下去的能力,朝廷也是一样。
其实如果只是这样,徐博简还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他也算是经验丰富了,比这更严酷的局面,他也曾经面对过。
真正让他感觉不妙的,是他发现,他们这边的所有人,都对万山城有一种很深的误解。
他们都以为,万山城应该是类似于梁山好汉一般的势力。
武力就是他们立足的根本!
虽然没有富饶的土地,也没有足够多的读书人治理地方。
但是凭借他们的英勇善战,他们还是能打赢强大的敌人,并在这里牢牢地扎根。
可是他一路行来,却发现事情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万山城的市政建设,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有着长远目标,并且在民生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势力。
这样的势力已经非常成熟。
如果不是因为有这一战,他们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一个小型的独立王国。
跟这样的势力谈判是最为困难的。
因为他们本身并不需要大梁的庇护。
而且人家自由自在过的好好的。
大梁过去就跟人打了一仗。
打还打不过!
打输了还要收人家做小弟!
收了小弟不算,还要收保护费!
王烨土皇帝当的好好的,要是接受了大梁的条件,不仅成了人家手下的中级官员,而且还得给大梁交钱。
弄不好还得给大梁卖命!
凭啥
说不好听一点,这就有点明抢的意思了。
在大梁刚刚立国的时候还好。
那个时候的大梁无比强盛。
各个地方的土司,为了维持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也为了得到大梁的庇护。。
免得因为内部或外部的人,失去了统治地位。
他们甚至会主动投靠大梁。
后来,随着大梁的扩张,一些本来跟大梁没什么交集的土司,他们也会主动寻求大梁的庇护。
这些土司,直接帮助了大梁开疆拓土,也在几百年内持续帮助大梁,维持了地方上的稳定。
而在几百年之中,因为大梁撑腰,那些土司们的统治也一直稳如泰山。
所以这本来是一笔双赢的交易。
可是,随着大梁的没落,它再难给予土司们帮助,这样的交易对那些土司就不是很划算了!
所以这些年来,徐博简处理过很多类似的事情。
他知道今时不同往日,这样的谈判已经没有从前那么容易了。
更不用说,万山城可不是那些曾经归复过的土司。
他们不仅跟大梁没什么交情。
更因为他们曾经都是流民,所以他们对大梁还没有什么好感。
这无疑加大了谈判的难度。
这些问题,虽然让徐博简感到有些棘手。
但是,真正让他感到心情忐忑的,却是万山城开启民智的举动。
这一路走过来,他手下的那些人,似乎都没有发现什么。
但是他却发现了,他们路过的几个工地之中,都有很多人拿着纸笔在指挥建设。
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他们明显是读书认字的。
虽然他们的笔和他们握笔的姿势都很奇怪。
但是毫无疑问,这些人不仅能熟练使用文字,还都有了一定的知识水平。
看这个样子,他们在大梁,即便当不上底层的官员,当个小吏也没有问题。
如果只是这些,徐博简还不会有多么的惊讶。
他最多就是有些惊诧,传说中基本没有读书人的万山城,居然能有这么多读书人!
但是,那也只是惊诧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