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帝国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贫民帅
邓文耀叹了口气说:“局势不明,老朽也看不出王烨究竟会作何选择了!”
说着,邓文耀不由得轻轻得皱了皱自己的眉头。他说:“按理来说,以王烨的性格,他应该是非常看不上那个皇帝的。他应该知道,如果天下还在那个,只顾着自己享乐和掌控权力的皇帝手中,他最在意的百姓是不可能有好日子过得。”
翟玉成接着说:“可是,他跟我们合作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从他的政策来看,他痛恨得可不仅仅是皇上,天下所有的士大夫都是他痛恨的目标首发
邓文耀说:“既然他跟两边的合作基础都不好,那就说明,他倒向任何一边都有可能。”
翟玉成说:“也有可能,他不会站在任何一边。”
说着,翟玉成微微有些自嘲的笑了笑说:“当初我跟王烨也算是有些联系了。这几天,我尝试着再找机会跟他谈谈吧。如果可能的话,我就争取把他拉入我们这边。如果实在不可能,至少也要让他两不相帮。”
邓文耀点点头说:“如果王烨能加入我们这边,那我们几乎就可以说是稳操胜券了。如果他能两不相帮,我们这边的胜算也会很大。这件事,就请玉成多多费心吧。”
翟玉成点头答应。邓文耀并没有询问,当初翟玉成同王烨联系的原因和细节。不用问他也知道,定然是当初曾鹏海情势危急的时候。翟玉成想要发展王烨做自己新的外援了。
很快,翟玉成就找到机会约见了王烨。这件事他完全没有掩饰的打算,因为根本没有必要。相党会拉拢王烨这是所有人都能猜到的。而且,两人第一次的见面恐怕也谈不到什么实际的内容,他们只不过就是相互试探而已,也没有什么掩饰的必要。
两人寒暄了几句,谁都没提过当初他们之间的联系。翟玉成笑着说:“听闻辽侯在辽东大兴教育,如此利国利民的大事,值得下官敬辽侯一杯。”
王烨心中一动,他知道重头戏来了。他便连说不敢,然后喝下了翟玉成敬自己的酒。
放下酒杯之后,翟玉成又说:“听说,辽侯在辽东施政,几乎不使用辽东的士子。不知是为何啊”
王烨微笑着说:“因为他们达不到我的要求。”
翟玉成说:“人们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些士子都是饱学之士,如果辽侯尽心挑选的话。总能从中找到一些符合要求的人吧”
王烨知道,翟玉成并不是想为辽东的士子出头。他只是想试探自己的态度。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容不下天下的士子
王烨说:“挑选自然是要的。不过,凭借他们的学问,想在我辽东顺利推行政务还是力有未逮。所以,无论是谁想要在我辽东为官,就必须接受我们辽东的再培训。”
翟玉成微笑着说:“总听人说,辽侯精通墨家机关术。在春秋战国之时,墨家和儒家并称为显学。两家那时的关系不是很好,想必辽侯对儒家也不是很欣赏吧”
王烨说:“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这个世界上的学问就以儒学一家独大。小侯说得可对”
翟玉成说:“正是此理,儒家创造了汉唐盛事。我中华一千多年来的繁荣,足以证明儒家的学说是天下唯一的至理,辽侯何故非要揪着古人的那点恩怨不放呢”
王烨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总说,我们中华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内圣外王。不知道次辅大人可同意这种说法”
翟玉成的脸色立刻就变了。他知道,自己可能是小看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了。这个年轻人的眼光要比自己想象得要毒辣很多。他居然轻易的就发现了自己话语之中的漏洞。
从表面上来看,自己的话一点都没错。似乎确实是儒家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但是,这其中的问题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所以,王烨的话翟玉成一时还真有些不知道应该怎么接话
王烨微笑着说:“次辅大人不说话。那小侯就继续说下去了,虽说自汉朝之后,表面上来看中华一直是内圣外王。可是小侯认为,应该说是外儒内法,真正治理着中华的其实是法家的学说。”
翟玉成的神态已经恢复了自如。他笑着说:“辽侯慎言,我们大梁现在的科举考得还是儒家的学说呢。而且,即便辽侯说的有几分道理,不正是说明,我儒家兼容并蓄,既然儒家可以吸纳法家的学说为己用,那儒家同样可以吸纳墨家的学说为己用。辽侯虽然推崇墨家学说,何不试着也将你的学问融入儒家之中呢”
王烨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所说的话,大人可赞同”
翟玉成感觉情况有些不妙。他刚才虽说提议王烨用儒家重新包装墨家的学说,但是他毕竟不是很熟悉墨家学说。所以,他忘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上古之时儒墨两家会闹得那么不可开交那就是因为,儒家学说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服务于君主的。可是,墨家的学说更偏重于关爱百姓。
其中墨家最著名的兼爱、非攻对百姓来说自然是极好的。但是对推崇文治武功的君主来说,墨家学说自然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
就这个时代来说,儒墨两家的学说,可以说就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学说。这两家又如何能融入到一起呢
孟子虽然是儒家的亚圣,但是孟子的话却没有被他的门徒坚持执行下去。别的不说,就看儒家对百姓和君王的态度就知道了。
翟玉成正不知该怎么回答的时候,王烨继续紧逼:“如果儒家的学子能把孟子的话严格得践行下去,那么上古之时,儒家和墨家的矛盾想必也未必会有那么大了。”
说着,王烨看了看翟玉成问道:“不知次辅大人认为。我辽东的军政现在如何”
《庶民帝国》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喜欢庶民帝国请大家收藏:庶民帝国。
第430章 试探
翟玉成说:“辽东的强大人尽皆知。但是,听从辽东回来的人说,辽东施政是墨家和法家结合。但是,辽侯莫不是不知道,信奉法家的秦朝二世而亡的故事。”
王烨说:“首先,秦朝不是二世而亡,而是三世而亡。当然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秦朝确实是亡在了秦法之上。可是真正导致秦朝灭亡的,是他们的法令已经过时了,可他们却不思变法,最终才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翟玉成说:“那这岂不是正说明了,法家的学说是有问题的”
王烨说:“如果这就能说明法家的学说有问题的话。隋朝又怎么说呢隋朝可是和秦朝一样二世而亡的。如果小侯没记错的话,隋朝应该是第一个推行科举制度的吧”
隋朝如果没有跟唐朝联系在一起的话。它的存在感可能不会比新朝大到哪里去。但是,隋朝确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举制度就是隋朝首创的,京杭大运河也是隋朝挖掘的。从此以后,漕运影响了中华一千多年。可是,这样一个皇朝最终还是二世而亡了。
而且,在王烨的话中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陷阱。这个陷阱让翟玉成有些不知道应该怎么跳过去
翟玉成觉得自己现在处处被动。他明白自己的被动在哪里自己的被动就是因为自己有顾虑,有些话自己不敢说,而王烨可以肆无忌惮的说,因为他不害怕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和任何势力、甚至是这个世界的任何传统。可是自己不行!所以,自己才会处处被动。
王烨继续说:“隋炀帝虽然倒行逆施。但是,他之所以倒行逆施,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要打击当时强大的门阀势力。而最终推翻隋朝的,也确实是门阀势力。不知道,在隋末之时不顾天下百姓死活,挑起乱世推翻隋朝,并且还在唐朝时刻影响朝局的门阀,信奉的又是哪一家的学说呢”
这就是王烨的陷阱。你不是说法家导致了秦朝二世而亡吗那隋朝二世而亡又是因为哪家呢隋朝可是信奉儒家的,而且还开创了科举,可以说隋朝对儒家是有大功德的。可是,最终推翻隋朝的那些门阀,信奉的可也是儒家啊!
王烨说:“让唐朝统治者一直头疼不已的山东士族,又是信奉得哪一家学说呢”
翟玉成的心中一惊,他没有想到王烨居然连这句话都敢说。他连忙说:“辽侯慎言,别忘了,至圣先师的后人可还在山东呢。”
王烨冷哼一声说:“次辅大人就不要跟小侯绕圈子了。对你来说,儒家创造了中华璀璨的文明。但是对小侯来说,儒家已经到了该变革的时候了。我的出现正说明了,如果儒家再不做改变,终究绝对是会被历史所淘汰的。”
翟玉成说:“辽侯也不要太小看天下的英雄了。辽东虽强,但人口也不过数百万,在天下这四万万百姓面前,辽东还是太渺小了。”
王烨说:“是啊!在四万万人面前,一切力量都是弱小的。不知道,那四万万人会站在哪一边呢”
翟玉成再次沉默,这其实是他最害怕的问题。每个人都知道,辽东的政策对百姓的吸引力非常大。如果让百姓自己选择的话,他们绝对会支持辽东而不是大梁朝廷。
从前,他们没得选!因为所有争天下的人使用得都是儒家学说。可是,现在王烨出现了,他们有得选了!
翟玉成觉得自己应该掌握主动。他现在已经知道了,有关士子和儒家的问题,王烨是绝对不会让步的!
这已经算是一种成果了,他至少知道了,他们绝不可能跟王烨建立什么紧密的合作关系。那接下来,他就要知道王烨对皇权的态度了。
翟玉成微笑着说:“既然辽侯已经心有成算。那下官这里就不多说了。听闻,辽侯快要娶亲了”
王烨说:“日子已经定下来了。到时候,如果次辅大人有空的话,还请到辽东赏个脸”
翟玉成打个哈哈说:“好说、好说。”
其实王烨和翟玉成都知道,翟玉成是不可能去辽东的!
此时,他们两个已经在这里交谈了一段时间了。他们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有很多年轻的士子正若有若无的观察着他们两个。
见到自己等人的观察,没有引起两人的反感。那些士子的胆子也大了起来,他们开始渐渐得靠近两人。两人也都没有表示反对。他们两个现在虽然算不上是在论战,但是也算是一种表态了,这种表态如果能被外人知道,那也算是件不错的事儿。
毕竟,此时京城的局势已经够混乱了。如果他们的话,能让这个局势更明朗一些,对两人来说也算是好事儿了。
不过,这些人的出现,也意味着接下来两人说话要更小心一些了。而且,他们两人现在都不能输。否则,如果他们输了,不说对他们的名望,对他们接下来可能要做的事儿,可能都会有不大不小的影响。
翟玉成问道:“下官在这里提前预祝辽侯早生贵子。想必,辽东的百姓此时也在翘首期盼,自家侯爵的继承人出生吧”
王烨知道,这是翟玉成在试探自己对君权的态度。毕竟,自己现在手中掌握的权力,也可以勉强算是一种君权。从自己对继承人的态度,就能看出自己对君权和赵钦宏的态度了。
王烨微笑着说:“那我们辽东的百姓可能要失望了。”
翟玉成心中一动,他连忙问道:“此话何意”
王烨说:“我的儿子,毫无疑问是要继承我的爵位的。但是,他能继承的,也只能是我的爵位和宣慰使的官职。至于,他能不能继续带领辽东走下去,那就要看他自己有没有那个能力了首发
翟玉成心中大喜。王烨这番话已经说明了,王烨并不打算把自己的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至少,在自己的儿子展现出足够的能力前不会。
这足以说明,王烨对君权的态度也不是很好。这对翟玉成来说就是一个好消息了,至少,王烨在帝相之中保持中立的可能性大了很多!
《庶民帝国》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喜欢庶民帝国请大家收藏:庶民帝国。
第431章 刘会元
王烨的话在现场引起了一片哗然。刚刚两人的交谈,士子们也多少听到了一些。
王烨的毫无顾忌他们已经听出来了。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王烨连家天下的传统都要挑战。
这可和之前不一样,王烨之前挑动的是儒家的利益。可是现在,王烨可是连自己一起下了刀了!这让他们如何能想得到
其中一位士子站出来问道:“辽侯,辽东这么大的家业。你舍得让给别人吗”
王烨微笑着说:“不是让给别人,而是还给辽东的百姓。辽东不是我的,它是辽东百姓的。如果没有我,辽东还是辽东。如果没有百姓,那辽东就只是一块无人的土地而已。我跟辽东的百姓之间,孰轻孰重就不用我再多说了吧”
士子继续问道:“可是百姓愚钝。如果让他们掌握辽东,岂不是要祸乱整个辽东吗”
王烨说:“所以,我才要教导他们。而且,我也不指望他们自己就能治理辽东。我为辽东留下了一整套官员的选拔和升迁制度。只要有这个制度在,辽东就不会缺乏足以带领百姓生活得更好的人。”
士子继续说:“听闻辽侯精通墨家的学说。想来,对我儒家的学说自然是看不上的。”
王烨说:“也不能说我看不上儒家的学说。而是我看不上被后人曲解的儒家学说。”
士子不服气得说:“儒家学说经过历代大贤正义,又怎么会被后人曲解”
王烨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士子对王烨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礼说:“学生刘正阳,拜见辽侯。”
王烨虚抬起自己的手让刘正阳起身,然后问道:“你可有功名在身”
刘正阳说:“在下不才,承蒙各位考官错爱,被定为此次春闱会元。”
王烨不由得多看了这个刘正阳几眼。所谓春闱就是大概在每年二月举办的会试。会试由礼部主办,参考者都是由全国各地来的举人。
所谓会元就是此次会试的第一名。也就是所有进京赶考的士子中的第一人。会试之后,一般是在四月左右举办殿试,殿试的第一名就是我们常说的状元了。
刘正阳的话刚刚说完,就有一名士子补了一句:“正阳兄不仅仅是此次春闱的会元。他还是安徽的解元呢!”
王烨再次深深的看了刘正阳一眼,所谓解元就是乡试的第一名。看来,此人是真有真才实学在身的。
王烨微笑着说:“已经连中两元了啊,距离三元及第也不过是一步之遥了。”
刘正阳不卑不亢得说:“辽侯谬赞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自古以来能三元及第者又能有几人呢”
王烨点点头,这个刘正阳态度不卑不亢,不被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吓到,也没有带着偏见。虽然不知道是真心还是假意,他至少也谦虚了一下,看起来应该还是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的。
三元及第就是指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了第一名,连续拿下了解元、会元和状元。
在我们这边的历史上,可以确定的曾经连中三元的只有22人。其中文科三元及第17人,唐代三人、宋代六人、金代一人、元代一人、明代三人、清代三人。另外明代和清代还各有两名武状元,加起来一共21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牛的人。他不仅连中三元而且还是连夺六首。这人是明朝的黄观,他在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之中都取得了第一名。时人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