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帝国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贫民帅
自从万州城建成以来,万州就一直非常的富足。但是,万州的物质生活丰富起来,还是这些人来以后的事情。
不仅如此,这些人的到来,给万州带来的最大的贡献,就是他们刺激了万州人的商业热情。也让外面的人更多的了解了万州,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但是,万州的富足已经传遍了天下。有越来越多的商人来到万州,即便没有这些人,万州的物质生活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他们这种类似托拉斯的粮商联盟,不仅影响到了万州人的生活。对于那些外地来的商人也有不小的影响。
如果没有他们,外地的商人们绝对很愿意卖给万州人粮食。他们现在的存在,对万州已经是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对王烨来说,他们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了,到了他们可以退场的时候了。
襄平侯府那边在感受到压力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知王烨,然后顺便表表忠心。
可是,王烨却有不同的想法。他希望襄平侯府可以假意屈服,然后在暗中偷偷的积聚粮食,偷偷向万州运输粮食,维持万州的粮食供应。
只有这样,谢卫广才会认为万州已经没有了外援,可以任由他拿捏。
至于说,襄平侯府为什么至今为止都没有答应这是为了演戏演的像一点。
即便谢卫广已经利令智昏,但是,襄平侯府和万州的关系大家还是知道的。如果襄平侯府痛痛快快的答应了,难免要惹人怀疑。
像现在这样,襄平侯府“挣扎”一段时间。然后,再“不得不”屈服,看起来才会更像。
事实上,谢卫广也不完全是利令智昏,他也没有完全指望襄平侯府能老实起来。
他也曾经托人给曾鹏海带过话。希望曾鹏海能派人封锁辽东,不给任何人向万州运送粮食的机会。
在他看来,这对辽东也是有好处的。如果万州人都饿死了,或者是穷得打不起仗了,那明年曾鹏海不就稳赢了
但是,曾鹏海对这么天真的想法只有两个字的评价“愚蠢。”
师爷疑惑的问道“老奴觉得他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啊。”
曾鹏海说“那个王烨是好相与的你断他的粮食别的不说,他要是发起火来,跑到我们辽东抢粮怎么办我们现在可还没有做好跟他们万州决战的准备呢。”
师爷这才恍然大悟,然后他有些气愤的说“这个谢卫广,一介商贾之身居然也敢对我们的事指手画脚了。这还不说,他居然还敢出馊主意。我看他是不想活了。”
曾鹏海说“他也确实活不了多久了。他要是及时收手也就算了,如果他敢继续跟王烨较量下去。王烨绝对不会饶了他的。”
于是,谢卫广现在几乎可以说是孤立无援。他自以为能掌控得了局面,实际上所有人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可是他自己却还不知道。
襄平侯府这几天接待了很多有爵之家的人,他们中有一部分是向王廷建打听琉璃的事情的。
还有一些则是隐晦的表示,希望襄平侯府能够不管万州的事儿。
这些人对王廷建施加压力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破坏襄平侯府在外的产业。他们希望让王廷建知道,如果他执意要帮王烨的话,他其他的生意可能会损失惨重。
王廷建自然是不会在意这些的,他已经收到了儿子的信。王烨已经答应让他们负责万州琉璃的销售,看看京城权贵对万州琉璃的兴趣,他就知道,这笔买卖绝对稳赚不赔,而且还是一本万利,那他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这天,在襄平侯府之中,王廷建正在和王老夫人商量这件事。
“王烨的意思,是让我们好好的装装样子,然后再假装屈服。”王廷建说。
王老夫人点点头“这个倒是好办,但是,要无声无息的把粮食运过去,这才难呢。”
王廷建笑着说“这个问题,王烨也做了安排。王烨手下有一个叫鲁建木的人,这个人母亲知道吗”
王老夫人说“这个人我也听说过,好像之前也在京城中风光过一阵子。后来不知怎么的就败了,最后还是靠着王烨才重新发达起来的。”
王廷建笑着说“就是这个人他跟那些跑关外的商人关系不错,他找了一些常年跑关外的商人。那些人想必母亲也是知道的,他们做的买卖大抵不能让官府知道,所以隐藏行迹什么的,根本就难不住他们。”
王老夫人说“这个倒是确实,只不过,我们怎么把东西运过去呢”
王廷建笑着说“也不用我们运,我们只需要出钱出门路,那些人就会自己把粮食买到运过去。反正他们常年跟北狄人做生意,而且北狄人最近的粮食危机也很严重。即便有人发现了他们的行动,也不会有人联想到万州那里去。”
王老夫人说“那这对我们来说不就是举手之劳吗”
王廷建说“就是因为这只是举手之劳,所以我才来找母亲商量。如果我们只帮这么点小忙,是不是有些可有可无了我们要不要多做点什么”
王老夫人点点头,她明白王廷建的意思。别看襄平侯府跟王烨结了亲,但是感情上毕竟还是生分着呢。他们母子两个就完全没见过王烨,自己的儿子想着要跟王烨好好搞好关系,也是正常的。
这一次,王烨好不容易有事儿需要自家帮忙,自己儿子当然是希望好好的表现表现了。最好是让王烨欠下一些人情,这样才更好。
可是,王老夫人仔细想了想之后,还是摇摇头说“还是不要了,我们还是按照王烨说的意思去办吧。”
第347章 王廷建的委屈
王廷建有些不解“这是为什么呀”
王老夫人说“人家的事儿人家自有安排,要是我们擅作主张,打乱了人家的计划,你人情卖不出去不说,反倒招人记恨,岂不是得不偿失”
王廷建还是有些不甘心,他问道“那我再给王烨去几封信沟通一下”
王老夫人还是摇摇头说“还是不行,这件事本身就很机密,如果这一来二去的被人发现了,岂不是更糟糕”
王廷建似乎还是有些不甘心,他虽然知道自己母亲说的非常有道理,但是让他就这么接受,他还是有些做不到。
王老夫人只能劝解道“你也不用太不甘心。我们两家以后就是实在亲戚了,以后你想给他卖人情有的是机会,不急在这一时。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的照顾好寒蓉的母亲。”
听到这件事,王廷建的脸立刻就垮了。他如何不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好好的照顾王寒蓉的母亲
可他这半辈子,从来就没有将落姨娘,也就是王寒蓉的生母放在心上过。
现在,因为王寒蓉的关系,落姨娘母凭子贵,她本来可以在侯府之中过上不错的日子。
可是,自从王寒蓉走了以后,落姨娘就又回到了城外的庄子之中。王老夫人本想留落姨娘住在侯府之中,可是落姨娘愣是找了无数的理由出来,死活就是不留在侯府。
这让王老夫人和王廷建都很担心,显然,落姨娘是跟这襄平侯府没有一点感情的,而且也不想跟王寒蓉以外的任何人扯上关系了。
王廷建这些年对落姨娘的薄待,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能过去的。
听到王老夫人说让自己对落姨娘好,王廷建无奈的说“儿子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可是那落姨娘死活不愿意搭理儿子,这又该如何是好啊”
王老夫人白了自己的儿子一眼“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劝你,要对府里那些诞下子嗣的女子好一些。他们的儿女不一定哪个就能出息了,可你就是不听。哎”
王老夫人深深的叹了口气,王廷建也有些羞愧的低下了头。
他这个人吧,说他是贪花好色那是一点都不委屈他。但是,同时,他又非常敬重自己的正妻。
而他的正妻陈氏,也从来不管他纳妾什么的,只要把嫡庶之分把控住了,其他的陈氏才懒得管呢。
这也就导致他膝下的儿女足有二三十个,理所当然的,生下这些儿女的女子就不会少了。
那些女子,大部分都只能得到王廷建短暂的宠爱。然后,王廷建就会因为有新的目标而冷落她们了。
更有甚者,就是像落姨娘这样的,连短暂的宠爱都没有享受过的。
这些女人对王廷建是否有怨恨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用问,只要不傻,大家都能看得出来。
落姨娘还算是不错的了,毕竟当初她就是自己想着要离开侯府,她也从来没有对王廷建有过什么指望。
她的怨恨再多也多不过那些,在府里日日夜夜期盼着王廷建的女人们。
可即便是这样,当王寒蓉找到了好的夫家之后,落姨娘都不爱搭理王廷建了,更何况是其他人了。
要说从前的话,王廷建还不会在意那些女人们的看法,可是现在经过了王寒蓉的事情,他就是想不在意也不行了。
至少,如果他不赶紧想办法把落姨娘哄明白了。以后,襄平侯府和王烨的关系究竟如何就很难说了。
按照自己儿子信中所说,王烨和他的关系一直不远不近的。王烨虽然对他礼数周全,但是两人始终不曾交心,指望他们两个有多深的感情是不现实了。
襄平侯府之中,也只有王寒蓉和王怜蓉跟王烨的感情好。王寒蓉自然不必说了,她和王烨可是夫妻。可是事情坏就坏在,真有事儿的时候,襄平侯府能不能指望得上王寒蓉还很难说。
至于说王怜蓉,她倒是肯定愿意帮自己的娘家。但是王怜蓉毕竟也是要嫁人的,而且必然也是要嫁入高门的。
那些高门之中,除了勋贵子弟,无论文武总是难免要外放的,而且通常一走就是好几年。
如果王怜蓉离开了京城,那襄平侯府和王烨之间可就再没有感情牌可打了。
王廷建现在也算是自食其果,如果这些年来,他能对落姨娘母女好一些,他现在是不是就不用担心这些事情了
更加让他忧心的是,王烨派来送聘礼的人,在把聘礼放下之后,除了头面人物,基本上都到城外的庄子之中,照顾落姨娘去了。
这对王廷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这不仅能说明王寒蓉和自己的母亲感情非常的好。还说明,就连王烨这个准女婿,也对落姨娘非常的尊重。
甚至尊重到,王烨已经将落姨娘当成自己的正牌岳母了。这就非常的不妙了。
有这么一个跟自己关系不对付的人在,王廷建以后有事还能指望得上王烨吗这就很难说了。
于是,他最近的心情着实有些不好,但是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见自己的儿子为难,王老夫人便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说“人家不爱搭理你,你就不会去好好的关照关照她吗”
王廷建震惊的看着自己的母亲说“母亲,我可是侯府的主君啊难道我还要到城外,巴巴的去巴结自己的小妾”
王老夫人说“这有什么办法如果你能好好教育自己的子女,但凡他们中有一个出息的,能够撑起我们这个家,你又何必这样”
王廷建心中非常的不以为然,自己的孩子就是出息又能怎么样王英石不出息吗
好歹王英石也是武状元出身,这样一个人也算是一个人才了,但是在大梁现在的环境下,再加上他们家特殊的历史,他们家的人想出头实在是太难了。
王老夫人看着自己的儿子说“你也不用不服气,我早就跟你说了,我们家要想出头,就只有科举这一条路可走,可你就是不听。从来不上心自己儿子的学业,就想着围着你身边那些莺莺燕燕转。”
说着,王老夫人还白了自己儿子一眼“如果英石当初考上了科举,就是皇家有意打压又能怎么样勋贵之中好不容易出一个能读书的,那些国公侯爵的还不往死里支持我们家有事的时候,还用指望王烨”
第348章 王怜蓉的窘迫
这下,王廷建是真的哑口无言了。
他知道自己母亲说的是事实,但凡勋贵之中出一个能读书的。那在京城之中,绝对会得到很多勋贵的支持。
这些勋贵们正愁自己在朝堂上的代言人少呢,如果能出一个可以帮自己这些人说话的。他们绝对会花死力气支持。
如果王英石真的能考上科举,不用多,就是一个同进士出身,勋贵们都有能力把他送上六部主官的位置。
虽然不能进入内阁,但是如果能主管吏部,那比阁臣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要知道,吏部可是主管天下官员升迁、考核的,这个职务的职权之大,绝不比内阁的阁老差。所以,吏部的尚书,一向号称是隐相。
在大梁是没有宰相的,但是大家通常将内阁的首辅和次辅看成是宰相。
除了他们两个之外,还有两个人也被人冠上过宰相的头衔。一个是号称隐相的吏部尚书,另一个就是内廷之中最有权势的太监,一般号称是内相。
这四个人,基本上就是除了皇帝之外,天下最有权势的四个人了。
如果王英石能坐上那个位置,他们襄平侯府还用怕谁
说起来,王英石的天资确实不错。想当年,王英石也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
可是,就在王英石少年的时候,因为贪玩儿,他渐渐的迷上了习武,从此学业就荒废了。科举之路,基本上也就此断绝了。
而那个时候的王廷建也确实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那个时候的他,刚刚得到了两个如花似玉的小妾,再加上,他觉得自己这样的家庭,读不读书也无所谓,所以就没有管儿子。
现在,他终于知道自己当初是多么的短视了。可悲的是,这些话当初王老夫人都跟王廷建说过。
可是他却一句都没有听进去,看着自己现在这种处境。他也只能无奈的探口气说“罢罢罢,那我就舍了自己这张老脸,去巴结巴结那个刁钻的妇人。”
直到现在,王廷建依然不认为自己当初冷落落姨娘母女有什么错。他虽然后悔,但是当自己做出了退让之后,他认为落姨娘母女就应该感激涕零才对。
现在,落姨娘母女不领情,他就认为这完全就是她们母女两个太刁钻了。
这样的人,只能说他真的是无可救药了。
不同于王廷建最近糟糕的心情,身在万州的王寒蓉最近过的着实是不错,心情也好得不得了。
王烨和王寒蓉定亲的消息,也传入了万州之中,万州的老百姓也知道了,自家的宣慰使大人终于要有夫人了。
万州也终于要迎来自己的主母了
万州的百姓们,自然非常好奇自家的主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