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娇宠:四爷,求上位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倾小宝
说罢,他就按照宫中规矩给福晋行了个大礼,恭敬又笑得格外喜庆道:“皇后娘娘吉祥,奴才给皇后娘娘行礼了!”
这通话说得福晋心里可是舒畅极了,笑了笑,却又不能真应了,只得故作姿态的嗔了他一眼:“胡闹!”
“皇上的册封旨还没下来,你在这儿胡说八道些什么被人听了去少不得要嚼舌根儿!”
赵新也是个明白人,那眼睛透亮着呢,深知主子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其实心底里满意得不行。
于是顺势佯装着轻轻拍自己的脸:“奴才该
第1788章 从贵人熬到妃
苏氏、伊氏、汪氏,她们三人具都连侍寝都没有过,自打进府后便被放在后院儿中自生自灭,幸亏她们地位卑微,也没想过惹事儿,再加上不受主子爷待见,便也就没有招祸的可能……这些年一直都过得平淡,却也平安。
如今主子爷成了皇上,她们自是欣喜一番的,最起码待遇提高了啊。
但以主子爷只独宠顾氏一人的态度,估计就算是进了宫,她们也讨不到什么便宜,该如何还是如何。
侍寝之事,已不做期望了。
过了这么多年平淡安稳的日子,即使是当初还有点儿想法,如今那份儿争宠的棱角也早被主子爷本人磨平了。
去争夺一个不给你丝毫希望的男人,实在是太没意义。
索性,也就不费心费力的争了。
但愿宫中毫无纷争,或者即使有,也不会被波及到……
……
余氏也有这样稳稳当当的想法,哪怕是终生无侍寝,只要没争斗,没磋磨就行。
可她心中又抱着一丁点儿的希望。
毕竟府内如今有五个侍妾,新皇登基,总不能一个皇后两个妃,下面就全是答应了吧
这些侍妾中,她跟和硕侧福晋还是比较投缘的,主子爷如此宠爱和硕侧福晋,会不会因此而抬举她呢
余氏心中抱着那么一丁点儿的希望……
……
李氏是这些人里,除了福晋以外,最高兴的一个了!
在府内,她因为犯了错,从侧福晋贬为了侍妾,可如今她阿玛虽不出挑,可在任上做的还不错,虽然说年纪大了,往上升迁的可能比较低了,但她好歹背景尊贵不是
至少比苏氏、伊氏这等似乐妓、似舞女的身份卑贱的人要强得多!
再加上她还有子嗣……一子一女,这府里除了顾悠然,没人比得上她的福分了!
就算是主子爷不想封她什么,但至少也不会是跟苏氏等人一样的答应了。
看在
第1789章 送葬
有时间瞎想倒不如饱饱的睡上一觉,将来生个大胖小子!
对,大胖小子。
虽然四爷很期待有小闺女出生,但出于后宫争斗等各方面的考量,还是生儿子吧。
生公主总有和亲的隐患存在。
虽然四爷宠女如命,定不会将宝贝闺女嫁出去做政治联姻,可形势逼人的时候,万一群臣一同上谏以江山社稷作为威压……即使四爷努力抗争,怕也会十分艰难。
且大清江山万一真毁在了这上面,他心中的压力也一定会很大。
所以她左思右想,还是祈祷着不要生女儿的好。
尤其,她希望等女儿稍长得大一点儿了,十二三岁就开始给她物色驸马,哪怕还不能那么早的成婚,也要将婚定上,永绝后患。
再有她为什么那么想生儿子就是……四爷真的是太宠女儿了!
这个宠女狂魔让所有见过他宠女状态的人都为之汗颜。
在家里,连孩子都受不了他了。
所以,综合多方面的考虑,她还是生儿子吧!
以后万一万一……四爷真的不宠她了,最起码还有儿子傍身呢!
历史上曾有说法,四爷登基一部分原因是康熙爷看上了弘历,但因为康熙爷并未留下任何真实的遗诏作为指示,所以这个说法也就只能当成野史听听了。
但康熙爷对弘历的关怀确实多余于其他皇孙,种种迹象也表明康熙爷十分重视弘历。
至于那样的野史性的说法,还有传言说是乾隆爷自己传出去给自己脸上贴金的……
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些滑稽不靠谱,但以乾隆爷那样自恋的标榜自己“十全武功”,并且爱写诗、爱戳印章的做法……
此传言虽听着玄乎离谱,也是极有可能的。
想到自己儿子就是以后未来的乾隆爷,顾悠然这觉睡得更香了。
再睁眼,便是皇
第1790章 忌讳皇权
一切似乎又回到康熙爷走前那个凄凉悲恸的深夜。
满城都是痛哭声。
她原本以为即使康熙爷这么呕心沥血,也总会有那些不能理解他的人,甚至就是故意与他作对的小人对他所作的一切不屑呢……最起码站在两旁的百姓,虽然都是哭泣,却肯定有假模假式儿的人在。
可是没有。
最让她震撼的是一个人都没有。
可见康熙爷治吏亲民,十分受百姓尊崇。
看到人群具都是痛哭的人,顾悠然心中的哀恸瞬间被刺激到了极点,原本只是小声啜泣的流着泪,此时也跟着大声哭嚎起来。
康熙爷本就是她心中敬佩的人,无论是读史书的时候还是穿越后与他真实的接触中,他都是一个值得人敬仰的人。
这样一个满腹才华,境界高深,充满大智的慧者,甚至可以说是圣者……就这么随着历史的年轮滚滚而去了,实在太可惜。
但生死轮回是世间常情,无论有多么遗憾,也只能接受。
在送葬队伍中还夹有大批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他们身穿法衣,手执法器,沿途不断吹奏、诵经。
一路上还有一班专门撒纸钱的,队伍过后,地上的纸钱犹如一场大雪。
从京城到墓地,沿途几百里,每段距离还要搭设芦殿,供停灵和送葬队伍休息。
送葬队伍中即使是身份显贵之人,也不得有婢女在一旁照顾。
杜鹃和王嬷嬷等人只能混入百姓中,沿路跟随,一旦发现主子身体有异样,便及时救助。
毕竟主子怀着孕呢,这么大悲大恸的,定会伤及身子。
奴才们担忧不已。
却也不能上去伺候,只能远远的看着送葬队伍停下来,进了芦殿中。
顾悠然和众福晋一起坐在殿内,走了这么久,腹部倒
第1791章 像极了年氏的路子
她虽然史书读的不多,但之前的事儿还是记得一些的。
雍正一继位就把年氏封为贵妃了,当时李侧福晋比她大,入府也比她早,还有孩子傍身,也不过才封了个齐妃。
但年氏红颜薄命,虽然自皇上登基后三年内怀孕不断,但孩子都没活下来,最后本就不怎么好的身子也被拖得一落千丈,最终在雍正三年便死了。
如今顾悠然可比当年的年氏得宠多了,瞧四爷宠她的架势,说实话,“贵妃”二字都是她的保守估计。
就她看四爷那宠妻宠女的样儿,如此忠犬,最起码也得给然然封个“皇贵妃”啥的吧
顾悠然盼望着姐妹们跟她说话依旧不客套,但九福晋这会儿太自然了,话倒是让她没法接了。
倒是五福晋赶紧轻拍了下九福晋,小声道:“瞎问什么呢这些都回去私下聊……”
好在周围声音虽然都小,但是她们这边声音也不大,没人听到刚才九福晋说了什么。
董鄂温柔又想起之前的一桩事儿,顺着顾悠然愈发温柔圆润的脸,一路朝下,看了几秒她的肚子。
而后小心提醒道:“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当时年氏怀着皇九子福沛时,正好是康熙爷的大丧。
她本来身体就很虚弱,这时候举哀磕头行礼之事,数不胜数,她怀着孕,动了胎气,最终导致难产,福沛生下后就死了,她自己的身体也是一落千丈。
如今然然自从宗人府出来后,这几年身子虽然被一点点的调好了,可还是不能大意。
尤其……她瞧着,她这一步步的,倒像是年氏的路子,不过年氏没她过程曲折,更没她和四爷的情分深。
当年年氏也是嫁给雍正以后直到她去世,雍正后院的孩子就都是年氏生的了,
第1792章 雍正爷的时代,来了
地宫的庄严、华丽、肃穆,还是让人十分震撼的。
因为康熙爷的陵墓被盗了三次之多,且被破坏的十分严重,考古人员连进行研究都十分困难,为了防止再被破坏,国家已经完全封墓了。
所以在现代,顾悠然没能进入地宫亲眼瞧瞧,她只看过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
感觉就是建在山中风水好些,其余的没什么看头,可能也是因为那些华丽的陪葬品都被盗光了,所以定陵也就剩下一片宁静了。
康熙爷的陵墓景陵整体上呈半圆形,地位高者列前居中,地位低者居后。
如所有的墓园一般,陵内很是安静,只能听到清脆的鸟叫声,十分安静怡然。
地宫核心,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去的,送葬的队伍只走到外围,便不允许再进去了,只得在外面哭丧。
满族人入关前的习俗是火葬而非土葬,就连顺治皇帝,因他是染病而亡,故死后也是火葬,现在清东陵的孝陵所埋葬的就是顺治皇帝的骨灰而非遗体。
清朝入关后,由康熙时期开始,逐渐与汉文化融合,所以才在康熙爷执政后改变了满族原有的火葬习俗,逐渐改为汉族崇尚的土葬。
康熙爷这一生,在很多方面都是第一个做的,如今就连下葬方式都是,他是清朝皇帝中第一个不火化的。
顾悠然看不到里面的仪式最终是怎样进行的,跟众人一起面对着雄伟的建筑群,感受着这位伟大帝王最后的哀荣。
面前的大殿,是陵寝地面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明朝时称为凌恩殿,如今称作隆恩殿,且只有帝后的大殿才能称为隆恩殿,妃园寝称为享殿,王爷园寝称为享堂。
面前圣祖爷的隆恩殿格外壮阔,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殿前月台上陈设铜鼎、铜鹤、铜鹿,环以青石白栏杆。
后面那些有的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或三间,还有的带回廊。
看着格外壮观肃穆。
顾悠然仰头看
第1793章 人前显贵,人后悲凉
康熙爷的大丧过后,京城里虽然还有些流言蜚语,可新皇登基已一月有余,众人偶尔恍惚,却终于认识到了当权者已变这个事实。
即使他们再不认可,可那一封封的圣旨下来,不听也得听。
可以质疑雍亲王四爷,却不能驳斥雍正皇帝手中的皇权。
再倔也得认怂。
这一个月内,发生了许多事。
以固山贝子胤禟、皇十三子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为总理事务王大臣。
抚远大将军胤祯自西北回京奔丧后,在众人意料之外的,皇上没有将其兵权收回,他率领的大军依然驻扎在城外,皇上还未作出下一步指令。
诚亲王胤祉上奏,援例陈请将诸皇子命中的“胤”字改为“允”字。
抚远大将军胤祯,因两个字都需要避讳皇上,故改为允禵。
紧接着便是封王。
封允禟为敏亲王,受理藩院尚书,允祥为怡亲王,允裪为履郡王,已废太子允礽之子弘晳为理郡王,命隆科多为吏部尚书。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相对于江山社稷来说算不得大事儿的事儿:李德全公公在康熙爷下葬后的第二天,便失足落水死亡了。
听闻此事,宫中不少干活的老人皆为心惊。
有聪明人低叹一声:“李公公这是活明白了啊……”
苏培盛最为心惊肉跳。
自古在帝王身边伺候的奴才,皆都知道不少皇家的秘密,下一任君王为了掩盖这些,都会让其彻底的闭嘴。
又因为大太监只以身边的帝王为尊,也得罪了下边不少人,尤其是帝王不止一个儿子还个个优秀的时候,太不好押宝……押错了就是一个死。
如今李公公的下场就是他日后的下场。
人前显贵,人后悲凉。
苏培盛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只要一想到自己将
第1794章 我们不服!
若是他能早点儿看到这些,早些想到李公公这么做背后的意图,他是不是就不会死了
最起码,他可以做出努力,去求一求皇阿玛。
德妃娘娘看着孙儿晦涩的脸,十分心疼。
这孩子聪慧,可有时候太懂事儿了,着实让人怜惜。
她伸手抱了抱孙子,温柔的摸着他的脑袋:“蛋蛋,这不是你的错,这是李公公他自己的抉择……”
宫里人都传李公公是失足落水,可明白人都不会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