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烟儒墨染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余默然
    或祈求:蟾宫折桂,天赐福缘。
    信男信女相信,天灯会乘风直上,落入月宫,广寒仙子也就能看到他们在天灯上所写下的愿望。
    ……
    谷阳河上,一座石桥。
    柳小玲正静静等待。
    不多时。
    徐湘湘与莫离出现,漫步走上石桥,与柳小玲相遇。
    相互打过招呼。
    莫离将一封信递上,道:“洛师叔,让我带给你一封信。”
    柳小玲接过信,见信封上书着“柳弘笙亲启”五字,有些惊讶,道:“给我爹的”
    莫离道:“嗯。”
    柳小玲稍作思量,道:“洛先生……怎么忽然想起给我爹写信了。”
    莫离稍顿,道:“师叔说,只是一封道贺的信。”
    柳小玲心生忐忑,道:“为的,是什么事”
    莫离道:“师叔说,中年得子,是人生大喜之事。”
    柳小玲有些庆幸,同时也有些失落,片刻,道:“是小然说的”
    莫离怔了一下,道:“是我说的。”
    柳小玲沉思不语。
    莫离道:“洛师叔,前段时间,忽然向我问起过你。”
    柳小玲道:“他都问了些什么”
    莫离道:“他好像,很怀念你,问你现在怎么样了。”
    柳小玲似有些受宠若惊,道:“怀念我”
    莫离道:“嗯。”
    柳小玲疑惑道:“他还问什么了”
    莫离道:“没了。”
    柳小玲悬着的心,久久未能放下。
    徐湘湘忽道:“你娘近来可好”
    柳小玲回神,露出笑容,道:“很好,前几日,刚生下弟弟,我爹在陪着她。”
    徐湘湘道:“母子平安就好,恭喜你做姐姐了。”
    柳小玲心中满是甜意,道:“嗯。”
    莫离道:“要不要先去走走”
    柳小玲道:“你和湘湘姐先去吧,我一会儿就去找你们。”
    莫离道:“那我们先去了。”
    柳小玲道:“嗯。”
    莫离与徐湘湘结伴走下石桥,沿河岸西街,向北闲游去了。
    柳小玲望一眼手中信,见信封背面的封口处,盖着封蜡,想了想,放入了怀中。
    片刻。
    陆子风与丁书宝结伴走上石桥。
    丁书宝道:“小玲,可曾见到过你湘湘姐”
    柳小玲循声望他一眼,道:“见过,她和阿离刚刚向那边去了。”
    说话间,指一指北面的河岸西街。
    丁书宝望去一眼。
    柳小玲道:“小然,没和你们一起来吗。”
    陆子风道:“他让我先来告诉你一声,他有事去做,过一会儿才能来。”
    丁书宝道:“他去城主府了,我们先走了。”
    话落,和陆子风一起,追寻徐湘湘去了。
    柳小玲无奈,继续等待。
    等待,既是一件幸福的事,也是一件熬人的事。
    幸福,是因为相逢的期许即将得到满足;
    熬人,是因为相逢的期许尚未得到满足。
    不多久。
    余默然匆匆而来的时候,柳小玲依旧在石桥静等。
    他放下心来,缓一缓心情,漫步走上石桥。
    柳小玲感觉有人向她靠近,望去一眼。
    只一眼,便落尽繁华,顷刻间,似已身在天涯。
    等余默然走近。
    柳小玲道:“怎么这么久。”
    余默然道:“今天是中秋节,师傅让我到城主府送了一封信。”
    柳小玲道:“什么信”
    余默然道:“谷阳城主李俊才,是师傅的第九个弟子……想必,是一封问候的信。”
    &n
第68章 书信
    亥时将尽,夜色深沉。
    徐湘湘带着莫离欲回师门,在丁书宝与陆子风催促之下,余默然也与柳小玲相别。
    五人结伴,映衬着千里月华,向南方的烟云竹海飞去。
    柳小玲望着他们在月空中飞远,生出淡淡心绪,只身归家。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谷阳城,浸泡在月华之中,亘古未变,显得古朴而又苍凉;
    中秋明月,清冷如玉,它将万物剪成恣意的魅影,轻舞在大地的夜梦。
    尘世如梦,人生,也显得不够真实,夜风徐来,吹的人心,动荡不安。
    柳小玲的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油然而生,不知所起,挥之不散。
    ……
    她从后门而入,插上门闩,踏着月色走向前院。
    一身淡青色衣裙,在月波中显得格外出尘。
    前院,正堂之内,烛光透亮。
    柳弘笙正陪着李氏,做睡前的闲聊,内室一张锦床之上,一个襁褓中的男婴正在熟睡。
    闻得有人敲门。
    柳弘笙起身开门,见是柳小玲,道:“什么事”
    柳小玲将一封信递上,道:“洛先生,托阿离送来一封信。”
    柳弘笙一怔,道:“枫林别院的莫离”
    柳小玲道:“嗯。”
    柳弘笙很是惊讶,接过信,确认上一眼,十分不解,道:“你和她,还有联系”
    柳小玲稍作犹豫,道:“是在街上遇见的,她和湘湘姐,时常到谷阳来玩儿。
    柳弘笙道:“她们人呢”
    柳小玲道:“已经走了。”
    柳弘笙似有惋惜,道:“既然遇上了,怎么不请她们到家里坐坐”
    柳小玲不语。
    李氏走上门前,道:“什么信我看看。”
    话落,从柳弘笙手里取过书信,拆开来看。
    柳弘笙并未阻止,只望一眼柳小玲,道:“时候不早了,你回屋去睡吧。”
    柳小玲稍作踟蹰,回后院闺房去了。
    柳弘笙关上房门。
    屋内。
    李氏在堂中坐下,看完书信,神色也凝重下来,一言不发,似乎有着满心的忧虑。
    柳弘笙见她如此,十分好奇,道:“信上,说了什么”
    李氏看一眼柳弘笙,犹豫不决。
    柳弘笙从李氏手中取过书信,细细看过,脸色也渐渐阴沉下来,心中有喜,也有悲。
    他在堂中沉思踱步,半晌,回身道:“这事,你知不知道。”
    李氏作些许的思量,终是点头,道:“知道。”
    柳弘笙似有恼气,道:“你一直瞒着我”
    李氏无奈道:“是。”
    柳弘笙怔道:“你……”
    稍缓心情,道:“你糊涂呀你。”
    李氏道:“我怎么糊涂了,他们两个情投意合,我这个做娘的,心疼
第69章 棋局
    两日之后,清晨。
    旭日初升,生民渐醒。
    城主府一名护卫乘一骑飞马绝尘而出,路上行人纷纷退避。
    护卫快马行至柳弘笙宅院门前,翻身下马,迈入门内。
    周围街坊议论纷纷:
    路人:“城主府的护卫,来柳家做什么”
    街坊:“很正常。”
    商贩:“怎么正常”
    街坊:“柳弘笙和城主李俊才,那可是旧相识。”
    路人:“旧相识他家搬来谷阳,也才十年光景,怎么从未见过他们家与城主府有过什么来往”
    街坊:“这一家之主柳弘笙,在芸香阁做了十年的主厨,而城主李俊才,又是芸香阁的弟子,可是吃过他几年手艺的,自然算得上旧相识。”
    路人,商贩,纷纷会意,对这一家人另眼相看。
    柳弘笙正与李氏在中堂饮茶,见城主府的护卫进来,起身迎接。
    护卫将一封书信交给柳弘笙,随后离去。
    柳弘笙拆开书信,看过一遍,脸上露出喜色。
    李氏取过书信也看一遍,惊讶道:“这么快。”
    柳弘笙道:“李城主本是洛先生的弟子,若洛先生有过交代的话,他自然不会怠慢。”
    李氏似有顾虑。
    柳弘笙见他如此,问道:“你和小玲说得怎么样了。”
    李氏道:“还没。”
    柳弘笙眉头一皱,稍顿,道:“你若不想去,我去说好了。”
    李氏作稍许浅思,无奈道:“女儿的事,我来说。”
    柳弘笙望一眼李氏,见她神色坚定,只得点了点头。
    ……
    柳小玲时常会到前院,与李氏作陪,闲来无事,也会教李氏下棋。
    李氏也学的很有耐心,愿意陪她下棋解闷,时间久了,也就掌握了一些对弈的技巧。
    这日清晨,前院中堂。
    中堂门口放着一张桌子,桌上摆着一副围棋。
    李氏着一件紫色锦衣,怀抱一个襁褓,襁褓中的男婴已经熟睡。
    柳小玲着一件淡青色衣裙。
    两人相对而坐,正在下棋。
    日光温和,照的人心情暖暖;清风徐徐,吹的人精神酥爽。
    李氏执白,落下一子。
    柳小玲道:“这一步冲的不好,应该放这里做眼,才能救得活。”
    说话间,抬手挪棋,帮她纠正。
    李氏认真看了一眼,点了点头,表示认同,道:“娘才刚开始学,自然不及你的棋艺。”
    柳小玲很是专心,执黑落下一子,道:“您学的已经很好了。”
    李氏时常看她,似有些心不在焉。
    交互落下几子。
    李氏道:“娘想问你个事。”
    柳小玲道:“什么事。”
    李氏略加思量,落下白子,道:“你和他的事,想的怎么样了。”
    柳小玲愣一下神,看一眼棋局,道:“什么怎么样……”
    李氏道:“他师傅,若铁了心的不同意,你打算怎么办,难道,真的这么一直等下去”
    柳小玲心情跌宕下来,止住将要落下的棋子,把手收了回去。
    李氏道:“还没想好”
    柳小玲不语。
    李氏稍作犹豫,坚定道:“你听娘的,以后,不要再和他见面了。”
    柳小玲望一眼李氏,道:“为什么。”
    李氏温和道:“你还不明白吗,你们两个,有缘无份,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柳小玲欲反驳,却又不想顶撞李氏。
    她心有不甘,道:“娘,连你也这么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