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月万里照汉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神龙摆尾巴

    “什么四海赌坊”魏忠贤一愣。

    “就是董宣武他们那几人当初弄出来的那个四海赌坊啊!信王因为大闹四海赌坊,挨了董二愣子一大耳光那件事!”

    “哦!”魏忠贤回过神来,问道,“难道这件事跟那个李先道也有关系此事不是因为高怀忠因为信王在皇上面前揭发他贪渎的事而搞出来的吗因为此事,皇上震怒,咱家还不得不杖杀了高怀忠。”

    “不错,根据暗探探来的消息,此事与李先道脱不了干系。也只有他,深受信王的信任与器重,才能不动声色地将信王引到四海赌坊去。这件事的目的,就是要让信王对东厂,对公公你心生厌恶之意。”

    “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信王不过是一个被陛下宠爱的闲散王爷。就算信王对咱家有什么想法,又能把咱家怎么样”魏忠贤不太在意。

    “督公啊,皇上对我们虽然信任有加,可是别忘了,皇上至今还没有太子,万一有什么三长两短……”说到这里,许显纯不敢再说下去。

    魏忠贤勃然色变,猛地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好大的胆子,这些腐儒,他们想要干什么,想造反不成”

    来回踱了几步,魏忠贤阴沉着脸说道:“好你个李先道,真是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真当咱家是只病猫,咱家就拿你开刀。去,不管这件事是真是假,先把李先道利用钱伯臣对付董宣武的风,吹进董宣武那小子的耳中。

    李先道是信王的心腹,咱家不想得罪信王殿下,不好亲自对付他,姓董的那小子却没这么多顾忌。

    咱家忍了这小子这么久,他也该为咱家做点什么了。

    只要他动手对付李先道,等若是跟东林党翻了脸,不愁他不投靠咱家。”

    三天的假期很快就过去了,董宣武回到了军营。

    戏班的那帮戏子总算能从木杆上下来了,董宣武扔了他们一包银子,说道:“难为你们这三天了,你们也是受人利用,董某也不再为难你。这些钱,算是你们这三天做戏的工钱。不过丑话说在前面,那个什么《分钗记》不许再演了,否则就别怪我董宣武真的要砸你们的招牌。”

    戏班的人千恩万谢离开了军营,董三却悄悄地来到董宣武身边,偷偷地说:“二爷,小的打探到一个消息。”

    “李先道!”听完董三打探来的消息,董宣武眉头




第一百五十八章 四海图志(1)
    “老师要问什么”董宣武说道。

    孙承宗望了董宣武一会儿,方才说道:“你对朝廷上东林党与阉党的党争有什么看法”

    一听这话,董宣武就明白过来,孙承宗是在打探他的态度,他毕竟是东林党人,还是希望把董宣武拉入东林党。

    “老师认为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董宣武没有正面回答孙承宗的问题,反问道。

    孙承宗琢磨了一会儿,说道:“崇文,你是想告诉老夫,北宋就是亡于党争,我大明正在步前朝故事”

    董宣武沉默了,北宋的灭亡当然不只是因为党争一方面的原因,但以新党与守旧党之间的党争无疑是北宋走向没落的很重要的原因。事实上,大明真的走了与北宋同样一条道路。所不同的是,北宋之后,南宋苦苦支撑了一百多年。而南明却像一朵溅起的浪花,根本没有激起太大的波澜。

    “党争一直都存在!”孙承宗说道。

    董宣武摇摇头:“党争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失控的党争是一场灾难,历来如此。奇怪的是,历朝历代中文治最好两个朝代,却走向了同一条道路。

    请恕弟子斗胆,请问老师,武将之患在于割据,文官之患又在何处”

    孙承宗脸色陡然一变,董宣武这是在公然置疑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啊!

    悄无声息中,董宣武已经巧妙的转移了议题,他无法答应孙承宗加入东林党,所以只能回避,他不希望因为这个原因与孙承宗反目成仇,东林党人中他敬佩的不多,孙承宗无疑是其中之一。

    置疑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虽然也十分敏感,但董宣武相信孙承宗的为人,这是私下的谈话,是弟子在请教老师,孙承宗不会将这番谈话的内容传出去。

    “你这样的想法十分危险!”孙承宗郑重地说,“你知不知道,你的想法已经触及到了儒家的根本”

    董宣武摇了摇头,满脸惊讶:“弟子没想那么多,老师你也知道,弟子其实没多少学问。弟子只是在担忧,为大明的未来而担忧,为华夏黎民而担忧。”

    孙承宗皱了皱眉头:“有何可担忧不错,大明现在有很多问题,不过那只是藓芥之疮,还伤不了大明的元气。这种事,古往今来,遇到过多少次,不都过来了吗你真以为女真能成什么气候大明在辽东的失败,不过是女真人占有地利罢了。”

    原来大明文臣心中如此骄傲,根本没有建奴放在眼里。

    也许,没有那场声势浩大,让华夏大伤元气的农民起义,历史真的如孙承宗所期望的那样,女真人成不了什么气候,最多占据辽东之地,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衰落,最终像无数个曾经兴起的北方民族一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不过这也只是也许,自己的到来究竟能多大程度上影响历史的进程,又是否能改变历史的走向,说实话,董宣武心中半点底也没有。

    即便他的农庄办得非常成功,对顺天府的百姓的影响十分之大,明年登



第一百五十八章 四海图志(2)
    南海以南,是一片大洋,叫做太平洋,太平洋中有一大洲,叫澳洲,将太平洋一分为二,澳洲现在也已经被泰西英吉利人占据。

    那可是一个跟我大明疆域大小差不多的大洲,上面有无数宝贵的资源,包括我们大明极为缺少的铜矿、银矿,即便是铁矿,也比我大明境内的品质强上好多。

    跨过浩瀚的太平洋,彼岸是两片相连的大陆,名为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域之广,堪比几个大明。北美洲如今基本落入英吉利、法兰西两国的手中,而南美洲则被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瓜分。

    那些远的不说,咱们就说说咱们的近邻,天竺。

    老师,你知不知道现在的天竺早已经不是几百年前的天竺,现在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吉利早已经将魔爪伸向了这块土地,葡萄牙人建立了东印度公司,意图控制这块土地。我认为,贫弱、落后、愚昧的莫卧儿帝国以及天竺诸国,不可能是泰西人的对手。昆仑山南脉的肥沃土地迟早也会落入泰西人的手中。

    再往西,有一大州,名叫非洲,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昆仑奴的故乡,同样是一片浩瀚无际的土地。如今也被泰西各国瓜分,昆仑奴正是由他们贩卖到世界各地。

    再说我大明北方,一个叫俄罗斯的泰西国家在不停东进,不断在蚕食北部冰原上辽阔的土地,那可是比女真更可怕的敌人。他的野心绝不只是想得到我大明北方的土地啊!

    可笑我大明的诸多大臣,还真以为我大明是世界的中心,沉迷在天朝上国、万国来朝的梦幻之中,仍在为朝堂上的一点蝇头小利而争斗不休。他们究竟知不知道泰西有这么多强大的国家,他们能分得清彼此之间的区别吗

    就在两百年前,这些泰西国家还只是非常落后、愚昧,短短两百年时间,泰西诸国已经不可一世,已经将我大明甩在后面。我大明若再不奋起直追,还这般夜郎自大,这个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我们这一代也许没有事,但我们将会成为罪人,最终的苦果,也必将会由我们的子孙后代来承担。

    他们之所以还没有染指华夏,只是因为他们人力有限,需要时间来消化那些被他占据的辽阔疆域。一旦这个过程完成,我华夏的噩梦就要开始了。

    这可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而是意味整个华夏文明的泯灭,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明将会消失,我们的子孙会沦为奴隶,忘记华夏曾有的辉煌历史,把生为华夏种族当做一种耻辱,将会以说一口泰西话为荣,最大的理想就是融入到泰西人中去。

    这才是我最担心、最忧虑的事情。”

    ……

    董宣武涛涛不绝,一口气说了小半个时辰的时间。

    一直以为见识广博的孙承宗听得目瞪口呆,董宣武所说的事情,只有极少部分他听说过,绝大部分他闻所未闻。

    “崇文,你说的这些都是真的”过了好办天,孙承宗才缓过神来,问道。

    “当然是真的,绝无虚言!老师你若不信,不妨派人去各处查实,一查便知真与假。虽然弟子也是道听途说,不过弟子认为这些都是真的。”董宣武说道,心中却有些忐忑。这些东西,是他上辈子得来的信息,这辈子,他哪来这么多途径得到这么多信息孙承宗如果要追问他从哪里得到的这些信息,那他就麻烦了。

    这些话给孙承宗带来的震惊太大,孙承宗根本没想过追根究底:“崇文,这些泰西强国,想必本来也是地域辽阔的大国吧”

    “大国”董宣武摇摇



第一百五十九章 改变金石考古的一句话
    文臣之患,文臣治国真的也有问题吗

    孙承宗苦苦思量,却没有答案,或者说,他不愿承认那个答案。

    董宣武说,北宋灭亡的原因有很多,除去地理上因为失去燕云十六州,无险可守的原因外,最重要的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党争,另一个则是因为朝廷强干弱枝、以文御武的政策。

    强干弱枝、以文御武的政策,虽然解决了军阀割据的可能,但同时也阉割了军队的血性,让武人看不到希望,也让民间失去尚武精神。所以,无论是北宋的禁军还是厢军,除了极少数几支军队,普遍都没有作为军人的荣耀感和使命感,老白姓甚至把当兵保家卫国当作成一种耻辱。

    这样的军队,对付比他们更加弱小的平民也许没有多大问题,当他们面对在残酷环境中长大,已经习惯于彼此配合的北方野蛮民族,凭城固守也许还可以,但是打起野战,很难不崩溃。

    董宣武的话中隐藏的意思很明显,是在暗暗指责大明现在执行的政策。大明同样是以文御武,大明的军人同样缺乏荣耀感和使命感,战斗力越来越低下,大明的百姓除非迫不得已,同样不愿意入伍从军。

    这一切,难道真的是以文御武的恶果吗

    难道文人治国,最终就必然会陷入党争的困境,面临无可用之兵抵御强敌的困境吗

    董宣武甚至暗示,再这么下去,大明迟早会亡于蛮夷之手。

    真的有这么危险吗

    泰西诸国,野蛮之邦也,不识仁义,只知霸道,可是他们偏偏都那么强大,能横跨数万里的海洋,征服无数土地与人民,但奇怪的是这些国家,因为力行霸道,反而越来越强大。这对大明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

    大明只不过在朝鲜与小小的倭国打了一仗,虽然打胜了,但折损的元气,即使到现在也没有恢复过来。

    国虽大,好战必亡。这句话,难道是错的

    孙承宗望着窗外的景色,目光变的迷离起来,原本清晰的世界,变的模糊起来。

    晚上宿营时分,董宣武把白天整理的思路又理了理,试着写了一章,关于泰西文化与宗教的介绍,交给孙承宗过目。

    孙承宗看了几眼,眉头一皱,责备道:“崇文,你首创标点符号,使断句变得简单,的确值得夸奖。你喜欢用硬笔写字,老夫也不说你了。可是你这篇文章,满纸都是白话,粗鄙无文,怎么能入夫子之眼”

    董宣武呵呵笑了笑,说道:“老师莫急,请听弟子解释。弟子以为,文章根本目的,无论是载道也好,述怀也罢,说到底是为了向其他人传递信息,或者为防止日后忘记而留下备案。

    既然如此,能让更多的人看得懂,才是最关键的,特别是这种叙述性的文章。精心雕琢、含蓄艰深文字虽然华美,但并不实用。弟子每次读《尚书》、《易经》、《论语》等大作,可真是苦恼死了。如果没有陈老夫子的解说,弟子真不知其中究竟是什么意思。

    当然,这些弟子也能理解。

    毕竟先人著述,没有咱们现在这么方便,先是用刀在龟甲、骨头上刻字,刻一个字极为不方便,后来强一些,改为在竹简上写字,但也快不到哪里去,而且成本极高。一部《史记》写下来,恐怕竹简足够装满好几辆马车了。

    所以先人写书,力求简洁,用最少的字表达最多意思。

    可是咱们现在没那么麻烦了呀,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早已让著书变得方便,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快捷。弟子不明白,既然这样,何必还要斤斤计较文字的精炼回到文章的本源,准确的描述,让读者尽可能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本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歧义,岂不是更好

    当然,如果有余力,能用有文采,有感染力的文字把内容描述得更为生动是最好。

    弟子这本《四海图志》写出来是希望能读到此书的人尽可



第一百六十章 遭遇
    《四海图志》总共才不到六万字,分为宗教、文化、经济、政治、列国、地理等十二篇,主要讲了英吉利、法兰西、俄罗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的情况,也提到了罗马帝国、匈牙利、希腊、瑞典等国。

    毕竟董宣武所知有限,对这个时代的欧洲历史也不太了解,不敢乱说,很多不确定是否是在这个时代出现的国家,描述都十分含糊,代之以民族或者地区。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本书在这个时代出现,就已经是十分了不起了,尤其还配备有地图标识。董宣武的地图虽然画得有些含糊,但是与这个时期大明的地图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所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真说得不假。看了董宣武绘制的地图,孙承宗几乎惊掉了眼珠子。听说五行营的参谋,绘制一份准确标准的地图,是其必备的技能,孙承宗当即决定,派一批人去五行营,学习如何绘制地图。当然,亲兄弟还要明算账,相关的费用当然是少不了的。

    除此之外,孙承宗还要求董宣武向他手下的武官讲授一下练兵的心得。

    可是,山海关上的那些骄兵悍将怎么会将董宣武放在眼里,怎会肯听他讲授练兵心得。孙承宗在场镇住时还好,众将还要装模做样一番,孙承宗一转身,立刻闹翻天。几天下来,董宣武没教给他们什么东西,倒是由于他的身份特殊,众将刻意巴结,跟这帮老江湖喝成了酒友。

    这么一耽误,董宣武本来打算在山海关呆上两天,绘制好红衣大炮就打道回府,赶在过年之前赶回北京的计划完全泡空了。董宣武索性沉下心来,趁机四处溜达,交好众将的同时,了解辽东的情况并请教练兵、作战方略,毕竟有不少将领就来自于辽东,有的甚至跟女真人交过手。

    孙承宗知道董宣武迟早会调到辽东来参与对女真做战的,所以也没有阻止,反何颇有鼓励之意。

    这一日,孙承宗对董宣武说:“崇文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明天有一批粮草要押送到宁远,你有没有兴趣出关去看一看真正的辽东”

    董宣武大喜,连连点头,他当然愿意,书中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力行。现在多做点准备,将来才不至于手忙脚乱,获胜的机会也会大一些。况且,在董宣武的印象中,天启三年冬天,大明好像跟女真人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危险并不是很大。

    孙承宗又嘱咐董宣武,虽然今年女真人似乎并没有大举南下的举动,但小股女真人的侵扰是少不了的,要董宣武千万小心。

    次日,一位姓刘的游击将军带着三百多名官兵,和两百多名民夫押着百余辆粮草物资,出发前往宁远。董宣武带着周通、董三和侦查排一干人等随行。
1...3738394041...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