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月万里照汉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神龙摆尾巴

    他知道,站在那里只是死路一条,所以索性顺势倒在了地上,拿尸体盖住了自己,躲过了一劫。后来场面太血腥,东野太郎真的被吓晕过去了。

    等他再醒过来时,他已经被抓了。

    此时两人已经被人剥干净,伤口也被胡乱地处理过,暂时死不了。

    董宣武让人将前者用水泼醒两人,一拍惊堂木,说道:“你们胆敢在大明境内行凶,简直是狗胆包天,死有余辜。不过,本官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打算给你们其中一人一次活命的机会。能不能把握得住,就看你们老不老实了!

    来人啊,先把那重伤的拖出去,关押起来,本官先审这个腿伤的。”

    马忠有些好奇,看了董宣武一眼,他不明白,人既然都已经带上来了,为何不一起审问。

    跪在地上的东野太郎脑袋还有些发懵,只听董宣武猛地一拍惊堂木,大声说道:“本官知道你是倭人的头目之一,而且你的地位在那人之下。现在本官给你一次机会,让你先选择你死还是他死。

    哼,这次行动失败,你和他罪责难逃,但你们两人之中,总要有一个人要当替罪羔羊。活着的人完全可以把罪责推给死掉的人,死掉的人将会沦入万劫不复之地。

    本官给你一盏茶的时间让你考虑,何去何从,你自己决定吧!本官不想浪费时间!”

    说完,董宣武不再说话,只是端起桌案伤的茶盅慢悠悠地品起茶来。

    除了董宣武喝茶的声音,审讯室里静悄悄连掉根针的声音也听得见。

    东野太郎的脸色越来越惶恐,汗珠不停从额头渗了出来,不到一盏茶的工夫,东野太郎已经大声叫道:“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小人招了,小人全都说了!

    小人叫东野太郎,原是倭国东野家的长子,来大明经商,却没想到前几天被上杉大人召唤,要小人带齐护卫,有任务要执行。

    东野家在倭国附庸于上杉家,命运全系于上杉家,小的怎敢不从,于是……”

    东野太郎一五一十把所有的事情讲述了一遍。

    董宣武与马忠彼此看了一眼,心中惊讶。

    原来女真人还没有死心,这次袭击新兵营,其实目标是董宣武。由于董宣武一直都住在军营中,很少出去,女真人无奈,才出此下策,强攻新兵营。原本他们以为,有五百多名武功不凡的江湖悍匪相助,兵营里这些新兵应该是不堪一击,谁料却错估了这些新兵的实力,这才大败。

    而董宣武更为惊骇,这次主事的人竟然是王大洪与范文程。王大洪不说了,不过是上次侥幸逃脱的大杨庄那个槐树杨家的大儿子,冢中枯骨而已。但是范文程的出现却是大大出乎董宣武的意料之外。

    范文程是谁,稍微知道一点明末清初历史的人就知道,这人是明末清初的大汉奸。如果没有他的出现,皇太极根本不可能收拾辽东的民心,女真人也不大可能挺过小冰河期的灾难,最终席卷中华,骑在华夏人民的脖子




第一百四十二章 银票
    一番审问之后,上杉次野被带了出去,董宣武吩咐人好生看管,并命人带大夫给他们重新敷上上好的伤药,一定要保住这两人的性命。

    “为什么会是这样”马忠十分不解,根本没有用刑,两人居然都老老实实的招了。倭国人都是这般没骨气的软骨头吗东野太郎也就罢了,看那上杉次野,不像是没有一点骨头的人啊!

    “没有人是不怕死,之所以不怕死,是因为在他心中有比死更可怕的东西。让他们投降招认,最重要的是要给他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哪怕这个理由是虚幻的。”董宣武微微一笑,伸了一个懒腰,他真的有些累了。

    搞清楚是谁,又是为什么袭击新兵营,董宣武认为也就够了。况且还意外得到了上杉次野和东野太郎两个人。

    这无疑为日后找借口报复倭国埋好了伏笔,简直是天助我也!

    董宣武已经没心思继续审理下去了,其余的事就交给马忠和刁德嗣吧!

    “给陛下的奏折,还请马公公多费心,实话实说是最好的结果,我不希望此事被有心人利用,被闹得太大。另外,那两个倭国人日后必有大用,还请马公公妥善处理。”董宣武交代了几句,就离开了刑讯室。

    马忠是个聪明人,响锣不用重锤,董宣武这么一提点,马忠稍稍一琢磨,也就明白了董宣武的言外之意。

    董宣武不想节外生枝,马忠也同样不想。他不是东厂的人,自然也不会为东厂考虑太多。将人犯交给东厂或者刑部、大理寺,不节外生枝才是怪事。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马忠要兜着,不,应该是马忠要说服皇帝兜着。

    这是他的职责,董宣武显然不打算管了。监军是干什么的不就是用来擦屁股的么他不想做也得这么做了。

    “这算怎么一回事”马忠苦笑一声。他现在与董宣武已经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说是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也毫不为过。

    走出刑讯室,董宣武舒畅地伸了个懒腰,正想回营帐眯一会儿,忽然一人从旁边蹿出一把抱住董宣武,大声叫道:“二爷,发财了,发财了!”

    董宣武吓了一大跳,还以为又有人偷袭他,定睛一看,原来是莽和尚,他带着追兵回来了,又抓了十几个受伤的俘虏。

    “发什么了财了”董宣武没好气的问道。

    这些江洋大盗,身上能带多少银子有钱他们就不会提着脑袋干这营生了!加起来最多几千两银子,这个莽和尚,跟我时间也不短了,怎么还像没见过世面似的

    董宣武心中鄙视了莽和尚一番。

    “十三万八千七百多两银票啊!”莽和尚大声叫道。

    “多少”董宣武反应过来,又问道。

    “十三万……”莽和尚张嘴正要再答一次,董宣武猛地捂住莽和尚的嘴巴,回头朝刑讯室门口看了看,只见刑讯室门口人影一闪,马忠笑啼啼地站在门口,笑道:“董大人,不用堵他的嘴巴了,咱家都听见了!”

    董宣武无奈,只得放开莽和尚,狠狠瞪了他一眼。

    说就说,嚷那么大声音做什么生怕别人不知道,现在好了,马忠知道了,不就等于皇帝知道了皇帝知道了,这么一大笔银子,还有我们的份吗上次清剿红缨会,二十万两银子啊,还有无数的珍奇古玩,连根毛都没见着。

    如果是周通,董宣武此时肯定会狠狠揍他一顿,以泄心头之愤,可是对莽和尚,他可不敢。莽和尚没那么老实,任打任骂。

    原



第一百四十三章 奏折
    “……我大明新军,浴血奋战,死伤不知凡几,缺口几度失守。但将士死战不退,董将军赤膊披发,身被数创,嗔目振臂大呼曰:‘将士们,报效陛下的时候到了!将军百战穿金甲,不捣楼兰誓不还!’老奴无用,亦持刀上阵,手刃贼寇……事后清点,斩首两百七十六,生擒贼二十一人(马忠应董宣武的要求,没有提上杉次野和东野太郎的事),击伤逃走无数,贼首范文程、王大洪亦趁乱逃逸,我方将士,伤亡惨重,计阵亡四十二人,几乎人人带伤,重伤七十二人……”

    看了马忠写的奏折,董宣武眼睛瞪得大大的,连连摆手说:“贼人哪有两千多那么多最多五六百人,当时的情况也没有那么危险,真要被贼人冲进缺口来,新兵估计早崩溃了。什么将军百战穿金甲,不捣楼兰誓不还!好肉麻,我可没说过!

    再说,咱们也没有死伤那么多人!”

    马忠嘿嘿一笑,说道:“董大人,你这就不懂了!这封奏章是写给朝中的大臣看得,不将情况写严重一点,对不起咱们的兄弟,讨起封赏来,也会容易些。董大人,还请裹上纱布,委屈几天。

    咱们杀了这么多贼寇,又有首级为证,谁会相信来犯的贼人只有五六百人

    新军以不足三百人之数抵御两千贼寇,若是伤亡太轻,又岂能取信于人又让朝廷兵马的脸面往哪里搁

    这件事,董大人,你听咱家的不会有错!

    至于皇上那边,咱家自然还有奏折上呈!”

    马忠又掏出一本奏折,递到了董宣武身前,董宣武匆匆看过,这封奏折写得比较实在,虽然对战斗场面依旧有些夸大,但对于贼人人数,己方伤亡,却是没有半点夸张。奏折之中着实把董宣武好好夸赞了一番。

    花花轿子人人抬,既然马忠耗费了这么大的苦心抬举董宣武,董宣武也没有不接受的道理,取过笔来,在两本奏折上都签下了名字。

    吹干墨迹,贴身小心收起奏折,马忠带着赵兴和与刘含,出营快马加鞭,往北京城而去。

    经此一战,朝野震动。

    京偹之地,天子脚下,竟然有两千贼寇,秘密集结,趁着夜色偷袭新兵营,这是何等大事好在这次他偷袭的是新兵营,若是混进京城来捣乱,那还了得

    无数官员都战战兢兢,如何处理此事,全在于天启皇帝。

    天启皇帝若是震怒,不知多少人头就要落地,又不知要摘掉多少乌沙帽。

    好在早朝之时,天启皇帝虽然着实发了一顿脾气,却没有杀人、将事情闹大的意思。当然,几名直接的当事官员,作为替罪羊,引咎辞职是难免的。

    原本对董宣武这支新兵颇有异议的人也因为此事,纷纷噤声。

    也正是在这次朝会,天启皇帝宣布,董宣武的新兵营将要扩充兵源,天启皇帝亲自提名为五行营。依旧董宣武为主将,马忠为监军,不归属兵部,如同锦衣卫一样,由天子亲领。只是人数直接由原来的三百人限额,直接扩两千人的编制。

    这么大的编制,当然不能再由内库供养,改由兵部出银子。为此,天启皇帝严令上下不许克扣五行营的饷银。

    说起五行营的来由,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

    出于对前世的怀恋,新兵营初建时,董宣武执意要以五星红旗作为营旗。马忠不解,大明以日月为旗,新兵营的营旗就算不绣上日月,也该绣上“董”字或者“明”字啊,以五星红旗为营旗算是怎么回事

    董宣武忽悠他说,营旗不用于代表大明的旗帜,兵凶战危,所以不宜用日月或者“明”字为旗,这支队伍是皇上的,所以更不能以“董”字为



第一百四十四章 步枪
    五行营再次招收新兵,这次由熊兆琏、刁德嗣两人负责。招兵处简直是人山人海,众人打破脑袋想要挤进来。有了上次的教训,熊兆琏、刁德嗣想破脑袋、改着法子把别有所图的人挑出去,可是也没法做到尽善尽美。

    对此,董宣武一笑了之,他心里很清楚,队伍大了,什么鸟都会有,很难再做到那么纯净了,只能用制度去约束。好在五行营的各项制度,经过这三个多月的时间,算是基本建立起来了。

    “董大人,五行营扩军,你打算怎么个训练法陛下可说了,等到五行营成军之日,皇上会亲自来授旗。”马忠问道。

    董宣武心中一动,他早想推行后世的军事体制,明末的那一套军制,董宣武觉得非常不适合火器时代的战争,特别是后膛枪出现后的战争。董宣武认为,因为他的出现,大明工业水平的发展,后膛枪的出现恐怕要不了多久。

    想到这里,董宣武试探着问:“马公公,咱们是新军,而且以后将全部以鸟铳为武器,训练方法,包括军制肯定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那样根本发挥不出鸟铳的优势。要不,咱们开个会,讨论一下”

    五行营的几位主要人物很快聚在一起,就连信王董宣武也派人请了过来。信王可是未来的崇祯皇帝,如果新军的军制得不到他的首肯和支持,以后想要大举推广现代军事体制,将会举步维艰。

    所以,虽然信王并不管新军这一块,但只要新军的一切重要事务,董宣武都会尽量邀请信王参加。信王也很上道,几乎每次从新军这里看到一些新的东西,就会拿笔记下,事后立刻去找他的皇兄,一五一十的说给木匠哥听。

    正因为这一点,天启皇帝相当于在新兵营中安插了两个眼线,新兵营对他没有秘密可言,所以对董宣武,天启皇帝已经没了疑忌之心。对信王,天启皇帝更没有任何猜疑,不像历史上很多皇帝一样,对自己的兄弟,像防贼一般。

    会议上,董宣武首先取出一杆新的鸟铳,放在木桌上,对众人说:“大家先看看,这是工匠营的张长贵师傅等人试制出来的一杆新的鸟铳,枪膛內刻有两道螺旋线。

    我已经试射过,质量非常好,连发三十多枪,都没有发生炸膛迹象。

    而且,使用固装尖头子弹,在百米范围内,精度非常可靠,可穿重甲。两百米内,可伤人,但准头太差。

    唯一的缺点是重了点,重量达到十一斤。

    我不打算叫它鸟铳这土气的名字,改而命名为天启一式步枪。大家以为如何

    大家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果没有,我打算投入批量生产。”

    此言一出,众人大惊。一百米内可精确射击,穿重甲,两百米外可伤人,这代表着什么,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心里都很清楚。以董宣武今日的威信,他所说出的话,基本无人怀疑。

    在战场上,一般合格的步弓箭手对重甲兵杀伤范围在三十米以内,对棉甲杀伤兵杀伤范围70多米左右,只有对无甲兵可达150米,但是却也没有精度可言。如果是骑弓,射程和威力更为可怜。

    这意味着利用这种步枪,可以在弓箭手还没有进入到射程以内,率先发起攻击,大量击杀对手。

    根据以往的经验,相比起弓箭手,熟练的鸟铳手,一分钟可以一发,即使是不熟练的鸟铳手,一分钟一发是没有问题,而弓箭能做到一分钟射出五支箭。

    训练一个鸟铳兵,普通人二十多天就足够了,而弓箭手需要挑选臂力强的人,训练一年左右。

    弓箭手一般连续发射十五支箭,弓箭手就要休息,恢复体力,而鸟铳手只要所带的火药与子弹足够,能不停的发射。

    相比之下,鸟铳兵显然性价比要高出很多。

    如果真的



第一百四十五章 军事改革(1)
    “这种步枪正式生产,能多久可以武装好整个五行营”熊廷弼又问到一个关键问题。

    董宣武迟疑了一下说:“预计量产之后,以为我们现在的能力,在不影响其他方面的情况下,每月能制造六十把天启一式步枪,两百把天启一式三棱刺,也就是你们看到这种刺刀。”

    “这么多”

    “这么少”

    两种声音截然不同的声音同时响起,前者当然是了解当前鸟铳生产效率的人,而后者,主要是信王。

    朱由检看了看众人,有些不好意思,急忙解释说道:“孤的意思是,那岂不是说在五行营出征辽东之前,不能全部配齐装备”

    董宣武无奈地摇摇头,解释道:“这还是利用水力车床、钻机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我们目前只有一台水力车床,也只有一台水力钻机,一天最多只能生产、打磨出两只合格的枪管。这还是要熟练师傅操作才成。枪管要求非常精密,合格率太低。

    信王,我打算建立专门的军工厂,以流水线方式生产,招收一些工人,不知你意下如何”
1...3334353637...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