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五千年来谁著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风雄烈

    要知道,多尔衮还想着在勒克德浑回京后就恢复他这一支的郡王为呢。

    勒克德浑的父亲萨哈璘骁勇善战而且长于智谋,明达聪敏,通晓满、汉、蒙古诸文,掌管礼部多年,而且多次献上良策,崇德元年(1636年),封多罗郡王。死后追封和硕颖亲王。

    然而他大哥阿达礼在关键时刻踏错了一步,不仅自己砍了头,勒克德浑也被牵连,被削了爵废了皇室身份,贬为豪格旗下的庶民。

    但这并不意味着多尔衮就忘了勒克德浑。

    待到满清入关,多尔衮在鞑子内部的威信大涨,他就想起了因他而造难的勒克德浑,恢复了勒克德浑的皇室身份,并且册封为多罗贝勒。不难看出这是多尔衮对于勒克德浑的笼络,或许还有多尔衮对阿达礼的补偿。

    当然,勒克德浑也未尝不是多尔衮竖起的一面旗帜,是他向鞑子内部势力展示的——跟着我多尔衮一定有回报的——大旗。

    然而现在勒克德浑已经死了。

    满清从立国开始,贝勒、王爷册封了很多,也死了很多。但那一个个都是病死的,比如岳托,可没有被汉人摘取了脑袋的。先前有个博洛,但博洛只是贝子。他阿济格手下死了勒克德浑,这可是大清第一个战死的贝勒。真要感谢多尔衮还没把他封王!

    这什么事儿都是‘第一个’最引人注目。阿济格脸皮都青了。

    “英亲王,郑芝龙的大旗已经移过来了。现下战局不利于我军,以我之见,还是先撤为上!”

    尚善向阿济格说道。他是济尔哈朗的孙子,承袭其父费扬武的爵位辅国公。

    阿济格并不言语,只把目光投向郑家前军。

    张家兄弟的兵马已经涌上去了,还有诸多的马甲兵,但他们就是没能将郑军给一口吞掉。阿济格都已经想把自己手里的巴牙喇兵派上了。

    可现在他却庆幸自己还没有这么做了。

    就跟尚善说的那样,前军没有啃下来,再袭援军又被打败,郑芝龙后军又在这时候怼过来,局势真的不利于他们。

    “英亲王,当断则断啊。”眼看着郑芝龙的大旗逼近,尚善更急了。

    阿济格扫了他一眼,说道“鸣金收兵,咱们走!”




第三百一十一章 山海关外
    用间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也是兵法上早早就被提出的一招。

    《孙子兵法用间篇》对之就有专门的注解。

    千百年的青史上,奸细两字也从来没有断绝。就大明而言,最是显眼的就是靖难之役里的徐增寿(定国公)和李景隆了。

    曾经率大军五十万征讨朱棣的李景隆,在战后竟然成为了靖难第一功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朝廷每议大事,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这是不是很可笑啊

    然而时光荏茬,等到了明末时候,自诩是文明人的大明王朝在战争中却屡屡为野蛮的满清用间所败。

    老奴时候,后金不擅攻城,每取大城,皆以细作先行,先藏细作,外攻内应,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各战皆是如此。其对细作之重视,远我大明之上。据悉奴兵攻克沈阳仅一日,便派出立功谍探前往辽阳,辽阳一些缙绅与建奴原本便有瓜葛,以家仆名义带奴谍入城,加上原本就在城内的奸细,连百姓都知‘奴谍满辽阳’,可城中的文武大员却视若不见。结果建奴攻城之际,便有细作引爆了小西门火药库,各处火起,城中乱成一片,由此城陷。

    这不得不叫人感慨万分。明末的那些个文武大员们的素质究竟是高是低,那些个执掌兵权的士大夫们究竟有没有把书真的读进心里了呢

    而等到郑芝龙与满清接战以后,郑家早早就成为了多尔衮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止是津门、登莱等地,就是闽地的泉州,现在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潜伏了。

    津门城内一个小巷子外,一个在巷子口卖混沌的中年汉子,一边给客人找着零钱,一边低声会抱着“那货郎已经走过,不错的话,消息应该已经传了出去。”

    中年汉子说话就闭口不言,倒是那客人,将一把铜子抓在手中,轻轻的吹了声口哨。哗啦啦的脚步声响了起来,之前也不知道藏在那儿的人都涌了出来,足足二三十人。

    “干活!”

    抓人这事儿,他也不是第一次干了。身后二三十人里每一个都经验丰富。一群人迅速把小巷内的一处不起眼的宅邸前后都给堵上。然后毫不客气的破门杀入!

    惊叫声、杂乱声先后响亮不过半炷香的时间,宅院里的人就被一网成擒。

    想要彻底肃清津门的细作何等困难。

    然而津门城有自己的独特位置,它是一座军事重镇,内外消息是不畅通的。对内是抓不干净的,可对外呢只要留心那些能够接触到外界的通道,早晚能把害虫揪出来。

    郑鸿逵接到黑冰台通禀的消息时候,不自觉的笑了笑。把鞑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燕京也好,这样一来他们去打山海关可就轻松多了。

    后者可已经不再是吴三桂的老巢了。

    这位大明的平西伯投降了鞑子之后,满清可是给了他极大地优待,整个辽西走廊都跟封地一样落入了关宁军的掌控。而山海关自然就也落进了鞑子的手里了。

    这是交换么。

    一二十万被吴三桂迁移到滦平的军属辽民,纷纷又转回了老家。

    这看似一切都那么的美好。

    虽然耗时有点长,满达海去年中才真正的掌控住山海关。

    然而这辽西走廊真不是什么风水宝地,边上就有觉华岛,为了应对郑军的威胁,吴三桂直留下了近两万军兵在此。

    这是多尔衮要借用吴家来抵挡郑芝龙军,可何尝又不是多尔衮在借郑家的手来抑制吴三桂呢。

    郑芝龙是见不到吴三桂的狗头了。但他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往辽西走廊打一波,同时也看能不能夺下山海关来。

    后者独特的地形地理,叫其拥有着成为一个坚固要塞的所有条件。且濒临大海,后勤畅通。只要能夺下来,稍加整治,这儿就能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要塞。

    更能把关内关外的鞑子做一个很好地切割!

    郑芝龙瞄准这地儿已经多时了,但他先前在津门和登莱布下棋子,那总是要这两地儿安稳了,才能有余力经营他处不是

    “既然如此,曰都(郑芝鹏字)啊,那我就启程了。”郑鸿逵一语说罢,头也不回的去了。只留下背后郑芝鹏满是羡慕的眼神。

    到底是同胞亲兄弟,就是不一样。郑鸿逵先是有坐镇闽地、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兵甲等方面的功绩,这就能比一比萧何的功劳了。虽然郑鸿逵面临的局面比之萧何都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而现在一领兵呢,那就是三万人,战船百艘,辅船百艘,浩浩荡荡。

    第一仗打山海关,还是玩突袭,甚至都是趁虚而入。

    这样的战事要还能打败,郑鸿逵真就连一头猪都不如了。

    眨眼几天的功夫就已经过去,满清在收到津门情报的同时,更接到了郑芝龙在济宁汇集漕船的消息。虽然觉得很荒诞,但图赖、图尔格等还是提出了要防备郑芝龙顺着运河北上的可能。

    偏偏紧随其后就是郑鸿逵率海陆大军杀抵津门的消息。

    郑芝龙要也率军北去,连上郑鸿逵带来的人马,还有津门本来的兵马,那可真不能小觑。

    如果阿济格的马军依旧留在中原,关外的兵马也依旧屯留在关外,郑芝龙率军直捣燕京而来,那就燕京的兵马言,还真的很难抵挡住。

    可是现在就要抽调阿济格以及关外的兵马吗那是不是有些儿戏

    当自身兵马的战斗力在战场上占不到优势后,满清现在也体会到了当初朱明的难受了。

    每每与人数远不及自己的敌人作战,都要保持着对敌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如此才敢上前厮杀,这还真是六月的债还的快啊。

    现在也轮到鞑子们来患得患失了。

    “关外乃我等祖地,朝廷南迁,那千里之地本就已经空虚,若再抽调兵力,郑军再来乘船骚扰,礼亲王如何招架得住”

    “关外十里(地)之盈,不及关内一里之利。何去何从,一目了然!”

    “大清入关已有数年,难不成还有人向着打捞一笔就返回关外饮风喝雪”

    燕京城内一次次的商议,商议来商议去,多尔衮也拿不出确切的法子来。所以,等到郑鸿逵引着水陆军杀到山海关外的时候,阿济格的大军还在开封,关外的兵马也依旧在关外。

    多尔衮等错有错着,反而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但是,战争胜负的基石是双方的真实实力,就山海关这一亩三分地里,满清连八旗带绿旗兵,拢共也就五千人。关口的火炮也多有被拖走,他们如何会是三万郑军陆师的对手

    “派人转告施富,让夹板船上前。给我把宁海城的大炮给抹平了。”

    郑鸿逵很霸道的带领船只直行到了宁海城外,宁海城也就是后人所熟知的老龙头所在。是山海关最东面靠海的一座小城。

    规模浩大的山海关,名是一关,实则却有前后左右七城之多。从东面的渤海湾直达西面的角山,依山襟海,以长城为主线,以关城为中心,包括诸多卫城、关隘,几十座城台、敌台、烽火台等,是一座完整的军事防御建筑群。

    宁海城往西就是南翼城,再往西是四方形的山海关关城,关城南北各有东西罗城,你完全可以把后者看做是山海关关城的外城。城北还有威远城,一个不大的堡垒,立在欢喜岭上。

    在宁海城与南翼城之间还有哨城两座。

    所谓哨城,就是指城外的独立小堡垒。

    而山海关的关城再往西就是北翼城和角山关,乃至更朝西去的玉道关、滥水关,郑鸿逵都不在意的。

    因为他没必要在意那些个。他有不准备分兵去夺那些地方,他只要把关城拿下了,把这的鞑子二鞑子通通收拾了,一切不就齐全了吗

    而在滨海的宁海城之南,那一片平坦的空地上,一个现下里已经给废弃的码头,就曾是辽军海运粮秣的一个点。

    现在郑鸿逵也看中了这,准备把它作为大军登陆的码头。而只要把宁海城头的几门火炮给一扫而光,那鞑子就是在宁海城囤积再多的兵马也无济于事。

    弓箭火枪可打不到港口。

    三艘大夹板船显然很乐意在这里一展自己的身手。

    三艘战船的船长各自听到相同的命令后,都不约而同的高声大笑了起来,他们爱死战争了。

    可惜自从与荷兰人一战后,他们就再没有遇到真正的敌手。至于朝鲜和日本,那都是小打小闹而已。

    随着郑军序列里的大夹板船越来越多,他们的用武之地却是越来越少,不是停在港口码头,就是去南洋巡逻巡哨。

    这次随着船队北上也只是作为一个威慑——针对金陵的,真正用得到它们的时候极少。现在能搂到一战可不就叫他们高兴。

    “弟兄们,大家都动起来,都动起来。让其他的兄弟们都看看咱们的威风。”

    没谁把宁海城的几门火炮看在眼里。满清把山海关大部分的火炮都运走了,剩下的火炮,那就是都集中在宁海关,也顶不了他们中任何一艘的载炮数量。

    三丈高的宁海城头上兵丁密布,旌旗招展。尤其是炮台处,三等梅勒章京卓布泰亲自坐镇,高高的将旗竖立在城头的顶端。

    作为鳌拜的弟弟,卓布泰很以自己的哥哥为傲。

    鳌拜生前那可是满清有名的勇士。

    卓布泰知道自己凭武力是万万及不上哥哥鳌拜的,但他有一个不比鳌拜差的心。

    阳光将晨雾彻底驱散,海面上波光鳞鳞,一支支海鸥从低空掠过,远处可望见迎风破浪随波起伏的点点白帆,影影绰绰。

    “主子!郑贼派来了三艘洋船。”

    。



第三百一十二章 杀不尽的南蛮,打不完的炮
    狼烟已经在宁海城上升起,卓布泰相信关城的满达海很快就会收到警报的。

    现在他最重要的就是面对海上的郑军船队,举着望远镜向着海面打量,三艘双层夹板的西式帆船脱离了郑军水师的舰群,向着宁海而来,看那架势,郑军的算盘显然是先靠着这三艘洋船扫荡宁海城,然后再从容登陆。

    “杀不尽的南蛮!”卓布泰狠狠地唾了一口吐沫。明军的北伐才被掀翻没几天,郑家人竟又杀来了山海关,这真的很出乎人的意料。可是他坚信,大清不会败的。

    “大清的勇士们都听着,护我城池,保我大清,减灭郑贼,减灭郑贼!!”

    卓布泰的咆哮声让城上的真鞑子们一个个热血沸腾,继而都大叫大吼起来。大青果轻而易举的吊打了大明,又将李自成逼进了绝地,眼看就将一统中原北地,成就伟业了。郑芝龙却有蹦出来挑事,早就知道中原花花世界的美好的八旗大兵们可不就将郑芝龙恨得死死的。

    “开炮!”

    腰间的佩刀握在手上,当三艘巨大的西式帆船轻巧的进入到神威大将军炮的射程中时,卓布泰挥刀狠狠向前劈下。

    入海石城上四门神威大将军炮喷薄而出。

    “轰轰轰……”

    一声声轰鸣的炮响,四门十二磅的仿制红夷大炮炮陆续喷出怒火,股股淡色的青烟夹杂着飞扬的尘土四处飘动。

    三艘西式帆船并不还击,而是行走‘之’字路线继续向宁海城靠近。

    硝烟之中火光不停地吐泻着,炮声如同在奏鸣一支浩荡的交响曲。

    一枚枚铁球接连落下,在海面上溅起一股股小水花。休说是十二磅,即便是十二斤重的铁球也又能有多大虽然它们带着巨大的动力,可落到海里也就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石子。

    伴随着三艘风帆战舰的逼近,入海石城上火炮喷出的炮弹逐渐变多,一些个被拉上来凑数的弗朗机炮什么的也纷纷开火。

    可后者在中国战争中的地位早就被红夷大炮给顶替,说是大炮,却根本不被黑冰台归入火炮群类中。清军炮弹的种类也从单一的铁弹转向了纵火弹。首当其冲的一艘风帆战舰被两枚炮弹打烂了风帆,炮弹从斜上方掠过,落入二三百米后的海面上,只给其上的几面风帆上添加了几个不怎么大的窟窿。

    三艘风帆战舰始终没有还击,距离还有一两里远呢,这个时候还击,精准度太差。他们可在海上!
1...122123124125126...2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