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至于民间普通百姓不许纳妾的规定,还是一如既往的执行吧——蛮女为奴不为妾,自然就不用再修改大明律,也省得孟爱卿总是找朕抱怨。”
卢象升顿时感觉自己真是躺着也中枪。
所谓的勋贵和大臣们,勋贵自然指的是张之极这一伙公侯,至于大臣们,想都不用想,自己这个当朝首辅肯定没跑。
问题是那该死的张之极怕老婆,自己就不怕的
眼见卢象升还想再说些什么,崇祯皇帝干脆一摆手道:“就这么定了。王承恩,回头命人给各个勋贵们家里传个话,藩王们那边由王叔祖替朕传个话,朝堂上的诸位爱卿就有劳卢爱卿了。”
朱聿键倒是没有多大的感觉,甚至连躺枪的感觉都没有。
藩王嘛,朝政不用操心,打仗不用上阵,最大的责任就是吃喝玩乐顺便创造下一代,跟蛮族女人创造下一代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聊完关于如何大量创造下一代的话题之后,崇祯皇帝很自然的就将话题转向了铁道部跟交通部的破事儿上面。
铁道部跟交通部还有工部这三家互相看着不顺眼,几乎是从铁道部跟交通部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因为铁道部和交通部的大量职权都是从工部分离出去的。
原本一个巨人被拆成了三份,再加上铁道部和交通部从工部手里抢走了大量的劳工份额,保留了主体架构的工部自然心里不爽。
这次三个部再一次冲突的原因还是跟以前一模一样,都是出在了劳工的数量分配上面。
与之前几次冲突不同的是,这一次交通部站在了工部一方。
同样都需要大量的劳工,铁道部偏偏就能多吃多占,大明这两年弄回来的劳工几乎被铁道部弄走了一半,少府那边弄走了一成,剩下的四成才是交通部和工部平分。
一肚子火的交通部和工部上下没胆子将火气对准崇祯皇帝发泄,但是对准铁道部和交通部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反正各部大佬不和,皇帝多半是喜闻乐见的。
崇祯皇帝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灭火:“前几次都是铁道部拿到了大头,这一次的劳工到岸之后,铁道部分两成,少府分一成,剩下的七成由交通部和工部平分。”
交通部尚书常开胜顿时不愿意了:“启奏陛下,即便铁道部只分两成,交通部与工部平均七成也不过是三成半,而眼下交通部需要的劳工数量远超铁道部和工部!”
&nbs
第八百三十五章 睁眼说瞎话
总而言之,想要雇佣神圣罗马帝国的那些人,把他们当成半个劳工来用的计划算是破产了。
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原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人权问题。
崇祯皇帝认为大明的百姓有人权,各地的官老爷们自然也会认为大明的百姓有人权,就算是想欺压一下百姓也不敢太过于明目张胆的来。
然而没有大明户籍的那些人有没有人权
毫无疑问,崇祯皇帝认为他们没有,各地的官老爷们也不认为他们有人权。
比如蛮子女被某些猎奇的人带回家之后,往往会因为某些声音过大而被主妇打死。
叫那么大声干什么怕四邻们听不见么简直有伤风化!
然后这些男人们也丝毫不以为意,转身可能就会想办法再买一个回来,而且用不着担心家里的主妇吃醋生气。
事实上就是这样儿,没有人会和阿猫阿狗一类的宠物生气,看着不顺眼直接打死就好,官府也不会管这些狗屁倒灶的事儿。
神圣罗马帝国的女人,不太一样,或者说,因为《明罗通商友好条约》的存在,从神圣罗马帝国来的那些女人,是拥有几分人权的。
再加上皇三子朱慈熠的正妃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长公主——大明百姓们对于什么巴伐利亚女大公没有什么概念,自然而然的就认为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长公主。
民间普遍的看法是,崇祯皇帝既然能替皇三子指婚神圣罗马帝国的长公主,那就说明神圣罗马帝国的人好歹是有人样儿的。
有人样儿,而且跟大明有亲戚关系,神圣罗马帝国的平民在大明自然会被高看一眼,不会将之与其他蛮子等同。
百姓们的心思纯朴一些,起码不像地方官府和朝堂上的那些大佬们一样,整个人的心从里到外都黑个透亮。
朝堂上的大佬们,尤其是到了侍郎之上的位置,基本上都能看得出来崇祯皇帝让皇三子娶神圣罗马帝国长公主为正妃的目的之所在。
还不是看上了人家的地盘,顺便还想着给欧洲再添把火……
除了这些狗屁倒灶的原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之前被五军都督府弄回来的那些劳工,都是被阉割过的……
现在想把神圣罗马帝国的人当成半个劳工用,那到底是阉不阉
看在亲戚的份上不阉,这些罗马人一旦搞出些事情来,到时候恶心的还是大明。
阉了,肯定要面临着一大堆神圣罗马帝国的人有可能挂掉的风险和后续的各种赔偿问题,怎么看都是得不偿失。
就在崇祯皇帝为了劳工问题头疼不已的时候,吴甘来却将目光投向了张之极:“如今五军都督府已经调派大军北上,不知道何时能有战果”
张之极呵呵笑道:“吴部堂莫非以为这战场上的事情,就跟女人生孩子一般怀胎十月就能生出个娃儿来
按照五军都督府的规划,这一次可以算得上是三路大军针对沙皇俄国,士卒的调动还有物资的准备前段时间刚刚完成,估计三路大军也不过是刚刚起程。
如果进度快的话,三个月之后就会有好消息传来,如果进度慢一些的话,再算上那边的极寒天气,估计会拖到明年。”
吴甘来这下子也头疼了。
原本以为靠张之极那边能够搞定一些劳工来大明,好歹缓解一下铁道部跟交通部还有工部这三家的矛盾,没成想还得三个月以后才会有消息。
崇祯皇帝却笑眯眯的摆了摆手道:“罢了罢了,三个月也好,一年也罢,左右都是这些工程,实在不行慢慢来也就是了,不必急于一时。”
自从没有了挂在老歪脖子树上的风险之后,崇祯皇帝也不着急了,起码不急着眼下就立即搞定沙皇俄国,也不急着立即搞定莫卧儿、奥斯曼和欧洲那些蛮子。
有生之年吧,慢慢来,不着急。
等手下一众马仔们都躬身应了之后,崇祯皇帝才又接着道:“除了这些事情之外,还有其他的事情么”
吴甘来躬身道:“启奏陛下,臣还有一事要禀报。”
等崇祯皇帝点头示意后,吴甘来才开口道:“根据崇祯二十五年的统计结果来看,虽然粮食的产量没有多少下降,但是民间土地的闲置率却较之崇祯二十四年有所上升。
如果再综合起崇祯十五年以前的数据来看,只怕这个数据还要再扩大上几倍才行。
微臣担心,从今年开始,土地的闲置率再一次上升,可能最后会影响到粮食的产量。”
这倒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一个国家是否稳定,粮食绝对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次才是治安或者吏治一类的问题。
很简单,能不能吃得饱穿得暖,是人本身的第一需求,至于治安或者吏治,基本上可以归类为满足了第一需求之后的第二需求,孰轻孰重,不问可知。
这一条别管是放在古代还是放在异界甚至于起点那些写手们虚构出来的世界里,其实都是通用的,不满足吃饱穿暖的基本法,剩下的完就是扯蛋。
要不然还能指望百姓们饿着肚子去讲究什么礼仪廉耻
开玩笑呢
崇祯皇帝道:“原因呢”
吴甘来恨恨的瞪了洪承畴三人一眼之后,躬身道:“启奏陛下,粮食产出所得不如去工地上面做工来得钱多,尤其是铁道部、交通部、工部的各地工地,给的银子比种地要多。
另外,除了朝廷的这些工程用人需求之外,民间自办的那些工坊也从侧面将做工的薪水提高了一些,就导致越来越多的百姓选择做工而不是种地。”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大明眼下的粮食储备还够多久的如果按照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如果每一年都颗粒无收,能支撑几年”
心里琢磨了一番后,吴甘来才躬身道:“如果当真每年都颗粒无收,各地仓库里面没有增加哪怕一粒粮食,不算上民间自行储备的粮食的话,最多只能支撑三年。只是三年以后,怕是会再现易
子而食的惨状,甚至于天下大乱。”
崇祯皇帝顿时笑了。
如果各地常平仓加上预备仓里面储备的粮食能够支持三年,就算是不去计算民间自己储备起来的粮食,其实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供求关系会自己解决掉这个问题。
种粮食的少了,流通于市面上的粮食就会少,只要官府不出面打压,粮食就必然会涨价,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市场供给关系。
原本种粮食收入不如做工收入的局面就会被改变,百姓们见种粮食有利可图,自然就会回去种粮食,以求能多赚些钱。
甚至于,哪怕是不出现粮价上涨的情况,崇祯皇帝依然不会太过于担心。
现在大明用工的主力还是铁道部、交通部、工部这三大部里面的那些大工程,至于民间的那些工坊,其实用工量真心没有多大,远没有后世那么高的用工需求。
这三家的工程确实用工量极大,但是大明的百
第八百三十六章 给洋人修铁路
凭心而论,吴甘来不认为张之极会有什么好主意。
像张之极这样儿的军方杀才,让他们操刀子砍人什么的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让他们想办法出主意,明显还不如指望蛮子们抽疯自己切了跑去工地当苦力更现实一些。
但是中原有话老话说的好,叫做病急乱投医,吴甘来现在也是这样儿,打算先听听张之极到底有什么高见。
张之极道:“不瞒吴部堂,卫所的那些杀才们是指望不上了,他们现在最在乎的是军功而不是赏银,哪怕户部将劳工的收购价格提高到十两,估计用处也不会太大。
但是有句话说的好,叫做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又有一句话就叫人为财死。
十两银子的价格,卫所的将士们不在乎,民间却在乎的很了,比如刘航,孟繁星,王豪杰他们那些人。
既然这些人早些年就敢把脑袋别在裤腰上出关掠人,现在将价格提高一倍,估计他们会再次北上沙俄。”
吴甘来点了点头,又摇头道:“不成。你说的刘航这些人,老夫以前也听说过他们的大名,也清楚他们在辽东和奴尔干都司那边做出来的那些大事。
可是你想过没有,当年他们出关的时候,正是二十来岁的当打之年,现在都已经四十多岁了,再让他们去沙俄”
张之极捂着额头道:“本公的意思不是让他们去,而是效仿当年,再引着民间自发的去沙俄那边。
想想,想想当年强汉之时的那些良家子,自备弓马出征,是何等的豪气,我大明的好儿郎,也未必就输于古人!”
吴甘来摇头道:“还是不成。
虽然我大明也有士不教不得征的规矩,民间能干得来这种事情的人也多如牛毛,然而这些人现在未必就喜欢出征。
无论是种地还是去工地上面做工,安安稳稳的就把银子给赚了,不强过去刀头舔血还是说,你们五军都督府打算给他们也计算军功”
张之极理所当然的道:“计算啊,为什么不计算军功
只是变通一下,他们杀人的军功不如十两银子划算,他们就会想着抓蛮子换银子而不是杀蛮子。
军府对于将士们的军功计算不能随便改动,但是对于民间这些自发从军良家子们的军功计算就可以灵活变动了,毕竟不是正规军。”
吴甘来忍不住有些肉痛:“十两银子,是不是太多了些五两还不够”
张之极斜眼冷笑道:“诚如吴部堂方才所说,安安稳稳的就能把银子给挣了,为什么要去刀头舔血不还是因为抓蛮子的银子更多给的少了谁愿意干你当他们跟我们这些傻丘八一样”
吴甘来斜了一眼张之极道:“倘若英国公也是傻丘八,只怕这天底下也没有多少聪明人了!”
张之极嘿嘿笑道:“那不重要,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嘛,现在就说你同意还是不同意就行了。”
吴甘来摇头道:“这些问题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十两银子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老夫同意了便是。”
吴甘来当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意见,反正这笔钱最后也是由铁道部、交通部、工部共同分摊,也不会赖到户部的账上。
至于那三家会不会同意分摊这笔费用,吴甘来表示自己一点儿不担心明年的预算了解一下
“只是这个口子一开,民间会有多少人跑去沙皇俄国那边抓蛮子到时候会不会引出一场乱子”
吴甘来担心的不是银子,而是百姓一窝蜂的跑去抓苦力,最后原本就不多的百姓会变得更少更不够用。
张之极则是微微一笑,表示一切尽在掌握:“辽东,奴尔干都司,勒石草原,山东,山西,陕西,朵甘思,乌思藏,这些地方民风淳朴,可堪大用。
除这几个地方之外,其他的地方不给路引,民间那些游侠儿也好,还是百姓们也好,就算是想去沙俄那边也去不成,吴部堂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民风淳朴你丫是不是对民风淳朴这四个字有什么误会
老夫现在不担心别的了,老夫现在替沙俄那边担心行不行
一场内阁里面的小会议散去之后,张之极就匆匆忙忙的回了五军都督府,开始召集手下的马仔们商量怎么弄死沙皇俄国。
而消息传到民间之后,民间就沸腾起来了。
如果一点儿军功都没有,估计没多少人对抓蛮子的事情感兴趣,毕竟现在的大明百姓不像是以前了,生活上怎么看都算不错,没办法拿着脑袋去搏命。
而涉及到军功就不一样了。只要抓一个蛮子就能换到十两银子,这绝对是个好买卖,尤其是还能捞到部分军功的情况下。
战马是问题吗武器装备是问题吗出塞的费用是问题吗
绝对没问题,大把的银子和军功在招手,还有什么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