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铁路修了多少了呢?皇家学院的那些大佬们,现在在折腾什么呢?还有周皇后和宜妃她们,现在在想什么呢?是不是盼着自己早点儿回去?

    还有剩下吏部户部等等,他们又在干什么呢?

    实际上,吏部尚书房壮丽和房部尚书郭允厚正坐在一起喝茶。

    放下了手中的茶杯之后,房壮丽才道:不是为兄不听你劝,而是没办法,实在是干不下去了。

    陛下不断的开疆扩土,可是每年科举录取的也只有这么些人,再加上那些被厂卫揪出来的贪腐无度之辈,官员人手已经越发的不够用了。

    郭允厚皱眉道:你吏部的官员不够用,我户部又能比你好到哪儿去?虽说这几年国库日渐充盈,然而咱们这位陛下也是个会花钱的主儿,每次一到年尾,老夫的这脑袋就开始隐隐作痛。

    叹息了一声后,郭允厚又接着道:可是老夫有什么办法?放不下啊!倘若不把国库看的紧一些,只怕以后陛下花起来更爽快!

    房壮丽笑眯眯的摆了摆手道:别劝,老夫知道你在想什么,也知道你要说什么,可是啊,老夫去意已决,你也千万别再劝了。

    不是老夫不想为陛下效力,而是实在是效不动了。

    你知道不知道,仅仅是缅甸和莫卧儿那里,从二品到七品的官员缺口就高达千余人,这几乎是三次科举才能录取到的进士了。

    一次科举两年的时间,三次科举就需要六年的时间了。

    还有,刚刚中进士的生员们还需要在六部之中行走半年的时间来学习,老夫一时半会儿上哪里弄这许多的官员出来?

    就算是加上南京吏部,也根本弄不出来!

    更何况,陛下这回弄到手的远不止是缅甸和莫卧儿,还有安南,安南也需要官员啊!

    虽然说将脱离我大明两百余年的安南收回来是大好事儿,可是官员呢?让老夫去哪里变出来?

    再者说了,老夫已经八十有六了,实在是撑不下去了啊!

    听到房壮丽的叹息,郭允厚也不禁默然。

    有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是房部堂已经拖着身子硬撑到了八十六岁还没有退出朝堂。

    实际上,六七十的时候就已经应该告老还乡去荣养天年的房壮丽不是没有辞过官,只是崇祯元年没敢提,怕被崇祯皇帝给打成东林一党给弄死。

    崇祯三年的时候倒是提了一次,结果崇祯皇帝没允许。

    崇祯五年的时候又想提,崇祯皇帝带兵出去怼人了直到崇祯十三年,还没得着房壮丽提出来告老还乡呢,崇祯皇帝又一次跑路了。

    也幸好吏部的事情不算是太多,总是比户部要轻松了一些,否则的话,郭允厚都怀疑房壮丽会不会累死在任上。

    实际上,也不仅仅是房壮丽,自己又能好到哪儿去?还有工部的薛凤翔,基本上已经老的快走不动路了,现在更是动不动就告病在家。

    都老了啊,就连人皆以为谄的温阁老都已经六十八岁了,大明的朝堂之上,重臣都已经是几十岁的老家伙了,该给后面的人让路了。

    实际上,不让又能怎么样呢?

    一大群六七十,七八十的老朽,就算是再能活,又能活上几年?十年?八年?

    大明现在变化又这么大,变得让人有些看不懂,自己这些老家伙都已经有些跟不上了,再继续强撑着下去,也不过是阻碍了其他人进步的路子,又有什么意义?

    倒不如提前退了下去,或者学习施凤来一样,早早的去海外混个一地之总督,让自己的余生更好过一些。

    长叹了一声之后,郭允厚才道:罢了,老夫也打算退下去了。如今陛下大势已成,我等再留恋高位,只怕以后拖了陛下后腿,倒不如早些归去,也算是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

    房壮丽同样心有戚戚焉:说的是啊。如今大明的摊子太大,你我也都垂垂老矣。

    老夫现在面对着莫卧儿和缅甸那边需要的官员,竟然有些犯愁。这若是说出去,谁能想到这里堂堂吏部天官所说的话?

    郭允厚正想再次开口,门外却有吏部右侍郎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走到房壮丽身边后才俯身道:九州岛急报。施总督病总,只怕撑不了多久了,连这个年都未必能撑得过去。

    房壮丽悚然而惊,起身道:消息可曾送入阁中了?

    吏部右侍郎道:消息已经送入阁中了,想必很快就会送到陛下手中。

    点了点头后,房壮丽才对郭允厚道:如今施阁老也撑不住了,他可比我们两个还要年轻一些。

    郭允厚叹道:岁月不饶人啊!

    内阁之中,胡须已经全白了的温体仁也找到了留守在京城,负责来回消息传递的田尔耕:这个消息,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陛下手上。

    田尔耕点了点头道:下官晓得。当初施阁老有拥立之功,又以耄耋之年镇守倭国九州岛,这消息必然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陛下手上。

    等田尔耕离开了之后,温体仁再次拿起其他的奏章看了起来。

    然而,越看,心中便越乱。

    施凤来的年纪比自己大了十岁,如今就撑不住了,自己呢?还能撑多久?

    :第二批的5份大公鸡已经邮出。顺便推书《重生商海

    htt:

    天才本站地址:。




第六百八十三章 陛下将至
    崇祯皇帝觉得大明的历史就是一部搞笑史,或者说是由一部部闹剧组成的黑色幽默滑稽剧。

    原本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一上台就处心积虑的干掉了阉党——而施凤来这个在重重压力下力保崇祯皇帝登陆的家伙,被东林君子们斥为阉党

    所以,到底是施凤来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还是原本的那个脑残被东林党给带跑偏了恩将仇报呢?

    历史的重重迷雾之下,埋葬了太多的真相,想要追根到底的去查证,显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不过崇祯皇帝被平头哥程序猿穿越过来之后,这些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

    温体仁就不用多说了,事君尽礼以皆以为谄。

    施凤来其实也差不多,很多破事儿根本就不是施凤来和温体仁这些被骂成阉党和败类小人的家伙干的。

    至于谁干的,看看最后得利的是谁,大概就可以看出来了。

    如今施凤来却是先撑不住了,让崇祯皇帝也不禁有些唏嘘。

    对于施凤来力保自己登基这回事,崇祯皇帝有印象,但是感受并没有多少深刻,毕竟木匠没有儿子,适合继承皇位的只有自己一个。

    但是在自己穿越过来之后,施凤来的一举一动,崇祯皇帝可都是看在眼里的。

    最起码,无论是朝堂上的政务,还是主动的背黑锅,或者是跑到倭国那边去祸害倭奴,施凤来的表现都表现出了一代名臣的风范。

    结果现在却撑不住了。

    想了想朝堂上的大臣们之后,崇祯皇帝突然发现,不光是施凤的身体撑不住了,其他大臣们的身体,其实也够呛——施凤来比房壮丽可年轻的多。

    心里越想越烦燥的崇祯皇帝干脆决定跑路。

    缅甸也好,安南也罢,左右不过是些屁大点儿的地方,留下几个卫所还有一众文武大臣们在这里,就算是安南再怎么搞也翻不了天去。

    大不了就把安南彻底的清理干净也就是了。

    当务之急,还是顺道去九州岛上看看施凤来,然后回到大明去处理一应的政务才是正经事儿。

    尤其是随着国土面积越来越大,人口也越来越多,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就更多了些。

    心中打定主意之后,崇祯皇帝就痛快的带着一众马仔们通过海上跑路了。

    借助于北海舰队的新式福船,还有一路之上安排好的众多补给,崇祯皇帝往九州岛而去的速度很快。

    然而再快也没有什么鸟用,因为到后面就不得不慢了下来。

    夏天的时候还好说,如今已经是寒冬时节,海上航行的难度大增,跟开春之后的航行难度根本就不在一个档位上。

    尤其是随着舰队越来越靠近北方,受到天气的影响也就越大。

    老天爷也没有因为崇祯皇帝日天日地日空气而给他面子——你爸爸始终还是你爸爸,老实一点儿!

    李岩也被崇祯皇帝派人从爪哇那边给召了过来,毕竟是施凤来的亲传弟子,万一施凤来真的撑不下去了,有李岩在身旁也是好的。

    李岩却不得不安慰崇祯皇帝:陛下心忧家师,然则冬季于海上航行本就困难重重,再如何着急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倒不如且放宽心?

    崇祯皇帝挥了挥手道:这一点,朕又如何不知?只是施爱卿的身子哎!

    李岩也是默然。

    自打自己第一回在九州岛见到施凤来的那一天起,就知道施凤来的身体不算是太好,也不知道能撑多久。

    只不过是想着毕竟有随行的医生,又有各种各样的药物支撑着,怎么着也不至于垮的特别快。

    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施凤来确实没有特别快的把身份给拖垮,可是速度也绝对说不上慢。

    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成了这样儿,如果换在大明,可能还会再多几年的光景也算不定?

    早就被调任到九州岛任总督的沈颢此时就和弟子一般,服侍在施凤来的床前,端着一碗汤药,一勺一勺的喂入施凤来口中。

    喝完了药之后,施凤来强打起精神道:如今,老夫已经感觉好多了,你也去休息吧,不必再陪着老夫了。

    沈颢的神色也不禁有些黯然:施阁老的子侄不在,唯一的弟子李兄也不在此处,学生自当服侍床前,只盼施阁老能尽快好起来。

    施凤来的嘴角强挤出一丝笑容:还好什么啊,好不了啦。有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老夫如今已经八十有六,已经算是多活了两年,又何敢再奢求其他?

    沈颢知道施凤来的话是什么意思。

    民间自古相传,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说的便是这老人七十三岁是一劫,八十四岁又一劫,这两个年纪是最容易老去的年纪。

    强自打起精神后,沈颢哈哈笑道:施阁老又说的哪里话?便当真是八十四为一劫,如今阁老已经过了两年,后面再无其他劫数,正该当努力多活几年的时候才是。

    施凤来硬撑着摆了摆手,却将话题转到了其他的事情上面:老夫的身体还能撑多久,眼下也是不得而知的事情,不过,且不去管他。

    记着,不要通知老夫的子侄前来九州岛,更不要大操大办,死后能归葬故里固然是好,实在不行,埋在这九州岛上倒也不错?

    再次挥了挥手,止住了想要说话的沈颢后,施凤来又接着道:活到了老夫这把年纪,还有什么看不开的?

    只是可惜了啊,老夫已经撑不下去了,否则的话,真想看看四海混一,天下大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说完话的施凤来猛烈的咳了起来,沈颢忙不迭的给施凤来抚背顺气,眼角处也湿润了起来:阁老放心,只要您努力多活上几年,总会见到的。

    之前咱们不是看到了邸报,说是缅甸内附,便是连莫卧儿的大片国土也已经尽归我大明所有,四海混一,不过是早晚的事情罢了。

    施凤来喘了一番之后,喃喃的道:四海混一?何其之难也。

    秦皇灭六国,二世亡之。陛下混一宇内,实则是远迈秦皇之壮举,然则其中困难重重,问题颇多,又岂是一日之功?

    休说是几年十几年,便是几十年,又能否真的可以混一宇内?

    施凤来伸手指向不远处的桌子,硬撑着道:中间的抽屉里面,有老夫早就写好的奏章,你命人将之转交给李岩,他会知道该如何去做。

    沈颢强笑道:学生已经将消息传回了大明,想必李兄不日即可到九州岛,阁老不妨亲自交给李兄?

    施凤来摇头道:真的可以撑到那一天么?老夫自己都不抱甚么希望了,你也不要再劝了。

    记着,交通与民心,乃是治理海外之地的重中之重,光靠杀人是不行的。

    更重要的,是恩威并重,蛮夷畏威而不怀德,譬如禽兽,一味的施恩或者一味的打压,皆是取乱之道,安南便是前车之鉴,不可不慎。这一点,你一定要转告给李岩。

    沈颢重重的点头应道:学生记下了,请阁老放心。

    施凤来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又沉沉睡去。

    沈颢蹑手蹑脚的走到了房门处,吩咐道:去,在隔壁屋子里面备好床铺,我好守着施阁老。

    门外的小厮躬身应了,随即便转身出去布置,只是不一会儿的时间又急急忙忙的赶了回来,小声道:大人,倭国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遣使求见?

    沈颢皱眉道:有没有说是什么事?

    小厮道:回大人,来人说是奉倭国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之命,前来探望施阁老,并且带来了一些珍贵的药材。

    沈颢点了点头道:你去让人安排好来使,本督随后就去。

    小厮再次匆匆忙忙的去了,沈颢走到旁边的屋子里面,一边换着衣服,一面合计开了。

    倭国这个国家很奇怪,也很神奇。

    当初就是这个小小的岛国叫嚣着要通过朝鲜去攻占大明,现在也是这个小小的岛国乖的跟孙子一样。

    沈颢相信,绝不可能是因为区区福寿膏的原因。

    福寿膏虽然是个好东西,可是这玩意儿又不是只往倭国卖,其他的蛮子那里肯定也没少卖——沈颢从来都不敢高估崇祯皇帝厂卫们的节操下限

    然而现实就是,倭国人封锁了跟佛朗机人的贸易,禁止那些传教士们建立建堂,甚至会以间谍的罪名去逮捕那些传教士。

    可是,倭国人虽然说没有把大明人奉若神明,可是大明的僧人想要在倭国建立寺庙,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更不要说,倭国与大明的所有交易都向来没有停止,反而有扩大的趋势
1...492493494495496...5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