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在这种情况下,朱纯臣自然打算顺道灭了安南算了。

    反正崇祯皇帝沿着海路走,肯定会带着负担运输的北海舰队一起行动,而北海舰队或许怼不过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可是要想怼死安南的水师,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再加上随行的大军,还有云南等地的卫所一同进剿,想必搞死安南国还是很容易的。

    听到朱纯臣的这般说法,整个大帐中的文武官员们都静了下来,一齐将目光投向了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却呵呵笑道:先派人过去传诏吧,同时晓谕安南国主,朕要在彼处登岸停留数日,命其做好迎驾的准备。

    来宗道一听崇祯皇帝这话,心中便大叫一声不好!

    这哪里是刚才设想中的假道伐虢,这根本就是崇祯皇帝要以身为铒,赌上自己的名声,直接硬推了安南!

    俯身下拜之后,来宗道开口反对道:启奏陛下,臣闻不教而诛谓之虐也。

    安南国侍我大明如父,朝贡不断,冒然伐之,必然于陛下清誉有碍。若要平安南之地,遣一支偏师,加上北海舰队即可,陛下何以亲自前往?

    臣万死,请陛下三思?

    其他官员也一起躬身道:请陛下三思!

    崇祯皇帝笑眯眯的道:朕要那些许清名有何用?能让我大明百姓吃饱?能让我大明天下太平?

    众位爱卿也不必劝了,朕意已决,只等那安南国主前来迎驾!

    张之极躬身道:陛下,不若微臣直接率兵前往安南,待安南平定之后,陛下再于彼处登陆?

    崇祯皇帝则哈哈笑道:朕有北海舰队,有京营,有新军,有各地卫所精兵,倘若如此防护之下还要等着安南平定了再前往,朕的胆子,也未免太小了一些。

    英国公和成国公都不必再劝了,朕意已决,等到安南国主前来觐见迎驾之时,便是他的死期!

    崇祯皇帝的想法简单。

    这个世界上,只能有一个皇帝,而这个皇帝也只能是自己,剩下的那些最多只能称之为藩王,敢自称为皇帝的,还是去死好了!

    张之极和朱纯臣等人眼见劝不动崇祯皇帝,便也不再劝了,只是退下去之后便商量着该怎么对安南用兵。

    没有跟张之极和朱纯臣等人一起退出去的来宗道却又躬身问道:陛下,若平灭安南之地,该处百姓当如何置之?

    :今天,拿《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祭天。

    另外,限免都两更8000字,朕真的是起点良心啊!




第六百七十七章 先下道旨意恶心人
    安南的百姓该如何治理?

    这是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

    朱老四打下来的安南,朱瞻基选择了放弃,为什么?

    不还是因为那些所谓的安南百姓!

    普通的百姓倒还好一些,可是那些个贵族,还有士子,他们可不愿意就此变成大明的一分子,因为会失去太多的好处。

    商人们原本不需要缴纳多少的商税,大明肯定不会手软,该收的肯定会收。

    原本不需要跟多少人竞争的士子就更不一样了安南才多大?大明又有多大?

    资源不对等,科举怎么办?

    原本一个举人需要跟十个人去争抢一个进士的名额,并入大明之后就需要跟一千个人去抢一个进士的名额。

    如果单纯只是竞争对手变多了,倒也没什么,可是

    教育资源不一样!

    就像是安南李朝时的著名军事家,诗人,太监,李常杰李公公所写的那首诗一样,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

    整首诗的水平连向来被文人们瞧之不起的伯颜都比不上金鱼玉带罗襕扣,皂盖朱幡列五侯,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得意秋,分破帝王忧。

    虽然说伯颜的这首喜春来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水平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可是前一句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再响应上后面的一句分破帝王忧,整首词的水平和意境顿时就上去了几分。

    再看李公公所作的《南国山河,估计很多人也唯有感叹一声这什么玩意儿啊!

    就是这么一首有打油诗之嫌的诗,被安南国上上下下吹嘘了十几代人,几百年的时间,从宋朝熙宁年间开始一直吹到了崇祯十四年

    就这个,都已经是安南集诗人,将军,太监三位一体的大佬所能作出来的好诗,换成其他的士子会如何?

    更不要说,大明考的还不是诗词,而是八股。

    八股这种东西有多坑人就不说了,毕竟连大明的士子们都头疼不已,更何况安南的读书人?

    所以,造反,必须得造反,必须得把明国人赶走,然后自己这些人就可以过上跟以前一样儿的生活了。

    事实也正如这些人期盼的一样。

    从永乐年间打到宣德,整个安南就像是大明身上的一个巨大伤口一样,需要大明不断的输血,最终把大明搞烦了,放弃不要了,安南人也再一次浪了起来。

    所以,来宗道所提出来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百姓的问题,而是针对着整个安南所有人的问题。

    不管是黎朝宗室,还是阮郑之流,或者是贵族豪商读书人,都在来宗道的这个问题里面。

    至于普通百代,来宗道反而不太在意。

    安南的普通百姓十有**是要被抓去修建铁路的,问了基本上也是白问,倒不如不问。

    崇祯皇帝却是嘿嘿一声冷笑,从案头上抽出一张纸,上面是用蝇头小楷写成的文书,随手递给王承恩后,崇祯皇帝道:让来爱卿看看这份大诰,然后使人誊抄一些出来,让诸位爱卿人手一份看看。

    来宗道却有些懵逼大诰跟安南扯得上什么关系?

    心中一动,来宗道心中却想到了一份文书,而且那份文书的名字中,也确实带有大诰两个字。

    《平吴大诰!

    平吴大诰是由后黎朝的开国功臣阮廌以汉语文字写成,并在宣德二年年底以后黎太祖黎利的名义颁布。

    此前,柳升率领的七万明朝大军,在谅山一带被黎利军全歼。沐晟率领的云南援军,不战而退。

    此后,大明彻底失去了交趾内属二十余年,前后用兵数十万,不计转运损耗的情况下,耗费粮饷仍达一百余万才攻下来的交趾,这个自汉以来的领土。

    而平吴大诰,也正是明军退兵弃守之后才写成的!

    吴,是安南黎朝对于大明的称呼,因为朱元璋曾经自号为吴王,所以黎朝也一直称呼大明为吴国。

    平这个字就更简单了,总之解决一下这个名字,就是宣布一下,老子把你大明给打了,现在告知天下之人!

    至于其中遂令宣德狡童,黩兵无厌;仍命晟升懦将,以油救焚等等的字眼,更是让来宗道看的想死安南这回彻底完犊子了!

    崇祯皇帝这个小心眼的,他翻旧账的本事也实在是太牛逼了!

    往前数数,崇祯皇帝翻过的旧账简直令人触目惊心!

    建奴他老祖宗万历年间的账务,一直持续到了他老人家自己的时候,才算是被崇祯皇帝给彻底清算。

    林丹汗跟崇祯皇帝有账务往来,然后整个察哈尔部现在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名词,林丹汗的儿子额哲,现在是大明著名的疯狗之一。

    李三才这倒霉孩子因为跟崇祯皇帝他哥哥有账务往来,死了之后都被人扒出来鞭尸!

    阿萨姆邦跟唐时的海外遗民有账务往来,现在整个阿萨姆邦也成了历史名词

    更不要提还有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那些破账了!

    现在,终于轮到了安南

    这位爷连《平吴大诰都给翻了出来,可见其决心到底有多大了。

    强撑着将《平吴大诰还给了王承恩之后,来宗道才再一次躬身道:陛下之意,是在安南设布政使司?

    崇祯皇帝用一副关爱智障的目光看向了来宗道:要不然呢?扶持陈氏幼主?还是胡氏?还是黎民?

    另外,安南此地与别处不同,设置布政使司倒也不急,先设置总督府吧,同爪哇吕守等地旧例,总督其军民之事。

    崇祯皇帝有些难以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穿越者想着种田发展实际上,换个时间段穿越,种田是个正确的思路。

    可是在崇祯年间这段时间里,谁想着种田谁死的最惨!

    原因很简单,小冰河时期的天灾不断,你种个屁的田?

    种子种下去了,结了果,然后一场灾难全毁了,老百姓照样吃不上饭。

    别说什么科技树,也别说什么内政,吃不上饭的百姓有多可怕,看看被崇祯皇帝亲自下旨屠光的宜川城就知道了!

    那是真的会吃人的!

    还有些蠢货总想着一次性的改变教育,改变制度,改变这个改变那个,当真有了厂卫就万事大吉了?

    两百多年,所有的百姓都习惯了八股取士,都习惯了眼下的制度,突然之间改变会怎么样儿?

    这不是什么天灾都没有的好年景,这是动不动就地震干旱暴雨水涝的小冰河时期

    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没有了李自成,也会出现王自成,陈自成,刘自成,赵自成。

    最好的解决办法,其实就是转移矛盾,把所有的矛盾都转移到大明之外别人死光了也比自己家的人死光了要强的多!

    朕是大明的皇帝,又不是蛮子的皇帝

    别管崇祯皇帝怎么跟来宗道和朱纯臣等大佬们研究,安南国上下也很快就吵开了锅。

    他隆王这个王八蛋他麻子不是麻子,他就是个坑啊!

    好好的一国之主不当了,非得要内附大明,跑到大明去当一个闲散的藩王?

    当然,你内附是你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拦着你,可是你这么一来,让暹罗怎么办?让我黎朝怎么办?

    内附,不甘心。

    不内附,天天这么担心吊胆的过日子,这日子还有法过下去?

    彼其娘之!

    尤其是现在,崇祯皇帝的圣旨已经送过来了黎氏关起门来称皇帝,对外还是安南国王,崇祯皇帝往安南下旨意,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安南国上下现在吵的也是这件事情。

    自己家什么情况自己心里清楚,阮郑南北对峙,已经开片了三次了,目前第三次开片活动还没有结束。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要来,怎么办?

    要是黎氏敢上书说一句老大您别来了,俺们这里没办法接待,那么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黎朝的大臣们也都不傻,崇祯皇帝的霸道那是有目共睹,惹了他比招惹了朱老四那样儿的皇帝还要可怕。

    然而该怎么接待?

    南边的阮氏到底会不会奉诏?这些蠢货万一不奉诏,要是把崇祯皇帝给惹怒了,倒霉的可是整个黎朝!

    高高居于王位上的黎维祺面无表情的望着整个朝堂。

    这里没有自己说话的地方,自己存在的意义就是当个吉祥物,看着离自己不远处坐着的郑梉挥斥方遒,指点朝堂。

    像崇祯皇帝那种一言九鼎,兴亡继绝的九五至尊,黎维祺不敢想,甚至于连他隆这样儿的一时英主,黎维祺也不敢想。

    崇祯皇帝有多任性,周边的这些藩属国都知道一些,那当真是口含天宪,言出而法随。

    就连缅甸的他隆王,也是一时的雄主最起码,他隆王说要几附大明,整个缅甸上下就没有人敢开口反对。

    而自己呢?

    别说什么内附大明了,就算自己想要在这朝堂上发出自己的声音,都是一种奢望!

    那么,忍了吧,继续听着吧,郑梉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哪怕有一天,他告诉自己要退位让贤了,那就让了吧。

    反正这种欺负人的事,也不是他郑家第一回干了

    郑梉不知道黎维祺在想些什么,也没有兴趣知道一个吉祥物在想些什么。

    郑梉头疼的还是大明皇帝要来的事儿鬼知道大明皇帝抽什么疯!

    右相陈升平躬身道:南方阮主想来也不是短视之人,宰执倘若愿意遣使说明,倒是有可能说服阮主,让他同意暂时休兵?

    冷冷了盯了一眼陈升平之后,郑梉才开口道:你当本官不曾遣使?那阮潢欺人太甚,要求划定争江为界,以南北分治,是不是我也应该答应他?

    陈升平心中顿时打了个突。

    郑阮不合由来已久,本来就已经开片互怼了好几回,现在阮氏又提出来这么恶心人的条件,郑梉能答应才是见鬼了!

    陈升平退回朝班之后,整个殿中的文武大臣们就更安静了。

    这时候怎么说都是错。

    答应阮氏的条件,不可能,没听郑主都已经直呼阮主阮潢的名字了?

    阮潢可是郑主的岳父大人,要不是被气急眼了,郑主大人何至于这般失态?

    不答应阮氏的条件,万一崇祯皇帝先到了阮氏的地头上面怎么办?

    现在就让黎维祺去阮主那里?

    别扯蛋了,郑主现在好歹还占着个大义的名分,倘若真个让黎维祺去了阮主那里,郑主大人连大义名分都没有了,后面还玩个屁!

    然而一时半会儿的,又怼不死阮主

    沉寂了半晌之后,郑梉才开口道:礼部命人去拜见大明皇帝陛下,将阮贼割据江南之事告知陛下,望陛下能体谅我等小国国情,直来北地。
1...487488489490491...5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