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同时,为了保证你们的安全,我可以派出两百个骑兵跟着你们一起去看,希望你们不要拒绝!
李承彦点了点头,开口道:我们是大明人,从遥远的东方而来,到这里只是为了看看运河,或者想要看看,有没有重新将运河挖开的可能性当然,我们可以支付银子!
另外,贵部随意派出骑兵随行,我们也愿意接受,希望贵部的骑兵能够保证我们的人生安全!
阿布马哈德点头道:当然!只要你们不做出什么让人误解的举动,你们的安全会得到保证!
不过,你们还要在这里耐心的等候一下,等着我去汇报,看看我的上级军官们会怎么决定。
李承彦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然后扭头道:暂时先扎营,跟这些蛮子们接触一下看看。
另外,让兄弟们保持好戒备,别让这些蛮子冲过来把咱们给灭了?
伏文议道:李大人放心就是,便是再多来几倍的蛮子也是无妨。
阿布马哈德见这伙明国人确实准备休息,也接受了自己派兵陪同的提议,心中更是高兴,当即便带着自己的心腹回去向上级禀告消息了。
得到消息的上层军官们也松了一口气。
面对着陆地上面的敌人,不会有人害怕,不会有人退缩,可是面对着如此庞大的一支舰队,便是换了谁来,估计心里都会有些不放心。
:第一更4000字送上。
htt:
天才本站地址:。
第六百七十一章 君不见商纣之事乎?
回来的不仅仅是阿布马哈德,同行的还有开罗的总督苏莱曼。
这位跟奥斯曼帝国第十位苏丹同名的总督大人,在听过了阿布马哈德的汇报之后,就对这伙儿明国人感兴趣了起来。
没有人能够长胜不败,也没有一个帝国能够长盛不衰。
苏莱曼看的很清楚,现在的奥斯曼帝国虽然还算是强大,可是在平静的表面下却是汹涌的暗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突然间爆发出来大问题。
事实上,在灭亡了最后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奥斯曼帝国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甚至于,连战无不胜的军队都开始有了颓废的迹象。
苏莱曼只是开罗城的执政官而已,能够想到的办法,也就是重新打通苏伊士运河,希望通过这条运河,能刺激到奥斯曼有些萧条的经济。
然而他既不是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也不是奥斯曼帝国的大维齐尔,想要重新打通苏伊士运河的想法虽然好,却没有人认同他的看法。
无论是神圣的穆拉德四世,还是现在的这个废物易卜拉欣一世,都没有同意这个看法。
甚至于,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出身阿斯卡里,只怕等待自己的最好后果是被解除掉一切职务,再坏一些,可能会被烧死,或者被石头砸死。
因为真神的教导告诉了所有人:他曾任两海相交而会合,两海之间,有一个堤坊,两海互不侵犯。
苏莱曼想要重新挖开苏伊士运河,等于是违背了真神的教导,不管是穆拉德四世还是易卜拉欣一世,都不可能赞成。
尤其是易卜拉欣一世,这位落入后宫亲信和同伴保儒哑巴宦官及女人们手中的苏丹,任由那些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弄得一团糟,让整个奥斯曼帝国都开始有些不稳。
有些时候,苏莱曼甚至在想,穆拉德四世在死前下达的命令为什么没有被执行?
让神智失常的易卜拉欣一世继承苏丹的位置,这本来就是一个多么可笑的事情?
不过,也幸好这道命令没有被执行,易卜拉欣还没有儿子
因为这道命令如果真的被执行下去,那就结果就是易卜拉欣一世的统治还没来得及开始就已经提前宣布了结束,也意味着奥斯曼皇室后继血统的断裂。
苏莱曼有时候都会恨恨的想着,倒不如让易卜拉欣那个蠢货继续沉迷于后宫之中算了,没有他添乱,大维齐尔大人一定可以带领所有人,让奥斯曼帝国再一次强大起来。
可是,光凭着陆地上的强大,是真的强大吗?如果是,又怎么会让一些北非的海盗打着奥斯曼的旗号耀武扬威?
好不容易等到了今天,有希望看到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挖的可能性,苏莱曼又怎么可能不激动。
就在苏莱曼上下打量李承彦的时候,李承彦也在上下打量着苏莱曼。
苏莱曼的脸型跟李承彦之前见到过的很多莫卧儿的人都差不多,大同小异,唯一比较有特点的就是那略微带点儿卷曲的络腮胡须,不像其他人多是顺溜一些的胡须。
互相打过了招呼,并且在李承彦表示了久仰等等客套之后,苏莱曼便在李承彦的邀请之下进入了明军的营地,并且参与了他们的晚餐。
在苏莱曼明确的表示了因为信仰原因而不能饮酒之后,李承彦倒也不再相劝,只是斟酌着道:苏莱曼先生,想必您也已经知道了我们的来意?
苏莱曼点了点头:当然,而且就我本人来说,是很愿意促成这件事情的。当然,成与不成,最终还要看我国苏丹和大维齐尔的意思究竟如何,我个人没办法决定这么大的事情。
打了个哈哈后,对这一切也是了然于心的李承彦袖子一抖,一块通体翠绿的玉石便到了苏莱曼的手道:李某也知道苏莱曼先生的难处,自然也不愿意让您为难。
只要这件事情能成功,银币?或者是其他的,您想要得到的商品或者物资?比如福寿膏和这种玉石,只要您开口,一切都不是问题。
苏莱曼不动声色的收起了玉石,好像这块玉石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般,让李承彦也是大开眼界——原来,这什么奥斯曼的官员,跟大明的官员们都是一个德性啊!
苏莱曼笑道:不管这件事情最后能不能成功,我一定都会尽力去促成这件事,李先生可以放心!
李承彦笑的很开心,苏莱曼同样笑的很开心。
刚刚入手的那块玉,从颜色还有刚刚入手时的手感,苏莱曼可以很简单的就判断出这是一块上品的玉石。
这样儿的一块玉石,放在一些不识货的人眼中可能不算什么,可是真要是拿到大城市里面去拍卖,那价值可是会翻着倍的往上涨。
尤其是,自己原本就想着重启苏伊士运河,只是自己人微言轻,根本就没有办法促成这件事情才一直拖了下来。
眼下这些大明人几乎就成了最好的借口——他们承包了这片土地,愿意开挖运河是他们的事情,而等到承包的时间一到,运河不就落入了自己的手里面?
如此一来,运河能够重启,自己在大维齐尔那里也能交待过去,甚至于还会让自己口袋里的银币再多一些。
这么好的事儿,当真是一辈子都碰不上几回!
夜深人静,月亮高高的挂在天上,一些不知名的虫子也开始了各种各样的鸣叫声,吵得人有些心烦。
李承彦却顾不得心烦,而是拉着几个工部的官员在一起琢磨了起来。
工部右侍郎宋韵贤打了个哈欠,脸上就差刻上本官很生气这几个字了:李大人,这运河的事儿真不是那么简单的。
首先咱们得知道对面的海面是什么样子,与这边有什么不同,两边还有一路上的河堤,是仅仅需要挖开还是需要彻底的重新开凿,这些都得等着本官与诸位同僚去勘探过后才能得知。
您现在就让本官给您一个说法,本官倒也是想给,可是上哪儿给去啊?
倘若本官说能开挖,结果最后又挖不了,陛下追责下来,这责任算谁的?算您的还是算我的?
李承彦道:倒不是说整个运河的工程,而是咱们眼下经过的这一段,有没有什么问题?
宋韵贤道斟酌着道:眼下根本就看不出来什么——如果只从眼前这一段来看,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要人手和船只足够,这一段的运河是可以重新清理出来的。
难的是整个运河,尤其是这种沟通了两片海洋之间的运河,到底能不能再一次挖开通航,却当真是不好说的很。
李承彦疑惑的道:两个海洋之间怎么了?与两个大点儿的湖泊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宋韵贤道:那区别可就大了!
两个大点儿的湖泊之间尚且有大有小,水面也是有高有低,更何况两个海洋之间?若是两个海洋的水面不平,到时候多的必然要灌入少的。
如此一来,会引起多么大的麻烦暂且并说,就光是这运河的河堤能不能承受?就算是能承受,这两个海洋之间的水还没有灌平之前,如何通航?就算是借着水过去了,又怎么回来?
水速慢了还好说,若是快了呢?若是水势太大了呢?会因此死掉多少人?
李承彦神色阴翳的道:你管他死多少人干什么?左右不过是些蛮子,死了便死了,又不用你我心疼。
宋韵贤呸了一声道:亏你还读的圣人书!就算是你我都不在乎,就算是全天下都不在乎这些蛮夷,这两边的土地还要不要了?
李承彦顿时被噎住了——蛮夷的性命放在李承彦的眼中,实际上一文不足,除非是拿去卖苦力。
实际上,就连大明百姓的性命,在李承彦的眼里也算不了什么,甚至于在诸子百家里面,也只有农家,墨家等几个有数的学派,才会在乎平民百姓的性命。
剩下的大都没有多大乎人命,要么是当成了数字,要么是当成了工具。
可是在纵横家看来,搅动天下风云只是手段,目的追求的是什么?
是大一统,是和谐,是天下归一。
如果这些土地都被毁掉了,那自己的罪过可就大了,哪怕这些土地现在还不是大明的,也不能太过于放肆,把这么多的田地都给淹了吧?
沉吟了半晌之后,李承彦才拱手道:是本官孟浪了,下次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还望宋大人见谅?
宋韵贤见李承彦态度极好,倒也不为己甚,当下也拱手道:宋某也知道李大人心中之所急,但是下官还有一句话,想要劝一劝大人。
李承彦肃然道:宋大人请讲?
宋韵贤道:当今天子虎视八荒**,欲效始皇帝混一宇内,行事未免有些操切。
如今我大明内部倒是没了什么问题,朵甘思与乌思藏也没了什么问题,辽东也没了什么问题,仅剩下奴尔干都司那边还有一小撮建奴。
可是实际上呢?
辽东倒也罢了,勒石草原上有多少大明百姓?奴尔干都司又有多少百姓?
朝鲜与琉球倒也罢了,吕宋和爪哇之地也不去说他,可是缅甸之地如何?是否要迁移百姓?还有那些刚刚占下来的土地,是不是要迁移百姓?
这许许多多的事情加起来,哪一桩哪一件不要银子?国库和内帑之中的银子再多,可能同时支撑的起来?
眼下的大明便有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一则是陛下威望正隆,天下间无人敢于置疑,再者便是不断的征战与利益,压下了这一切。
便是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君不见帝辛之事乎?
我等既为人臣,便不可对这一切视而不见,不可不谏言于天子。李大人身为纵横学派传人,又怎么可以看不到这一点?
李承彦疑道:既然宋大人已经看到了这些,又为何不自己谏言天子?
宋韵贤苦笑道:陛下扶持百家之意何在?无非便是儒学势大,已经威胁到了君权,陛下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而且陛下早有旨意在先,诸部官员不得干涉他事,只做好本部差遣便好——而宋某既为工部又侍郎,又是儒家子弟,贸然谏言,会有何等下场?
李承彦顿时也是无语了。
崇祯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文武百官心里都清楚的很——原先就有各科的给事中不干正事儿,自己的事儿还没整明白呢,手却伸到了其他的衙门,生生的把办事效率给拖慢。
尤其是那些儒家出身的文官,就更是扯蛋了——张口闭口就是祖宗成法和先贤,真正的开疆扩土却指望不上他们,有天灾**也指望不上他们,偶尔有几个好的,也是抱着临危一死报君王的心态在做事。
就像是崇祯皇帝暗中骂过的那样,官员一死固然容易,可是丢下的烂摊子却是朝廷和皇帝的。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指望崇祯皇帝对于文官乱插手和儒学有什么好印象,就纯属于扯蛋了。
沉吟了半晌之后,李承彦才道:那么依宋大人的意思,莫非是劝阻陛下修建运河?
宋韵贤干脆的道:不!不仅不劝阻陛下修建运河,反而要促成此事。
陛下不能修建运河,便会想着绕过那什么角去攻打英夷,万一出现什么不忍言之事,国朝的天便要塌了。
唯要促成了运河的修建,才能把陛下的精力牵扯到运河上,再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就能让陛下暂时抛下那些英夷。
再者说了,正如李大人方才所言,死再多也是死的蛮子,你我又何必为此而操心?
李承彦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却是将眼泪都笑出来了:宋大人放心,本官一定会尽力促成运河的修建!
宋韵贤正色道:如此,一切就有劳李大人了!
李承彦笑道:你我同为陛下效命,又何分彼此?
等到宋韵贤告辞了之后,李承彦才提起笔,慢慢的写起了奏章。
隔着不算太远的帐篷之中,苏莱曼也正提笔写着书信。
:今天浪的太嗨,回来晚了
第六百七十二章 一个艰难的决定
不管是看在那块玉佩的面子上,或者是看在以后源源不断的银子面上,或者干脆替自己和奥斯曼帝国考虑,苏莱曼觉得自己都应该促成苏伊士运河的开通。
通过现在跟明国人的接触来看,他们十分的优雅,十分的有礼貌,而且十二分的大方,对于银币和金钱并不多么在意。
而他们的官员在无意中透露出来的消息更表明了一件事情。
在西方贵族之间流行起来的并且卖的死贵,令人欲罢不能的福寿膏,应该就是出自于明国人手中,被那些荷兰人从中赚了一手。
如果现在同意了他们承包运河的方案,那么,这笔钱就可以由奥斯曼帝国来赚,而不是让那些贪婪无度的荷兰人赚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