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其实就连南京军府整个辖区之内,也没有多少卫所可供自己调动。
正打算带着大小老婆跟孩子跑到奴尔干都司那边去渡假的崇祯皇帝也去不成了。
锦衣卫的消息传到京城之后,首先炸锅的就是五军都督府。
朱纯臣和张之极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原本以为今年是没办法出去砍人了,现在却有天赐良机送上了门来!
沙·贾汗是个好人!
那个什么克伦威尔更是个好人!
这两个渣渣碰到一起的效果简直太惊人了,直接送了这么大的一个把柄给大家伙儿,都让人感觉有些不好意思了
朱纯臣嘿嘿阴笑了半晌之后才望向了张之极:英国公怎么看?
张之极嘿了一声道:家父仙逝之前,陛下曾经有言在先,极西之地有一国,名曰英吉利,其国女主当政,当为我英国公一系之封地。
朱纯臣的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了合着这是便宜你老张家了?那老子的成国公怎么办?上哪儿再找个叫成国的国家去?
着实的被恶心了一把的朱纯臣愣了半晌才道:那英国公是想现在就去封地那里了?
张之极道:成国公这是说的哪里话?张氏一族世受国恩,张某如今也是为陛下效命,又何曾想过什么封地?
如今也不过是有感而发,想不到这甚至英国的蛮子会如此不识天数,妄自称雄,当真是自取灭亡!
朱纯臣却道:你别太过分啊,现在解决掉莫卧儿就好了,你别想着把那个甚么英国给拉下水!
原本陛下就说要休养生息,现在再贸然开启远洋大战,户部的郭老抠不得找你拼命!
张之极阴恻恻的笑道:那是他户部的事儿,跟咱们军府有什么关系?打不打是陛下的事儿,怎么打是咱们的事儿,至于军费则是他户部的事儿,咱们操什么心?
朱纯臣哼了一声道:那你去跟陛下说这话,老夫不去!
张之极道:到时候看陛下怎么说吧,依我看,陛下多半是想着攻下那个甚么英吉利国的。
朱纯臣道:只怕未必。前几日皇家学院传来的消息,你可曾看过了?
张之极道:看过了。
朱纯臣点了点头:既然看过了,你就应该知道,有几种粮食是适合大漠和辽东等地种植,而且收成不错?
张之极的脸色也不太好看了:那就是说,朝廷会将重心放在大漠跟辽东?而不是莫卧儿那里?
摇了摇头之后,朱纯臣才道:那些文官肯定更喜欢先开发大漠,而不是先攻打莫卧儿。
这一次要不是那个什么克说的这句话太过于大逆不道,只怕郭老抠和温体仁他们会想办法把远征莫卧儿的事情给拖上个三五年。
张之极则是嘿了一声道:您老人家太多虑了。开发漠北什么的自然少不了,但是陛下会在乎区区漠北之地?莫卧儿才是重点,陛下心心念念的盯着莫卧儿都已经好几年了!
要不是国库里面确实空虚,只怕陛下早早的就要对莫卧儿用兵了,还用等到现在?
等到朱纯臣和张之极赶到暖阁之中求见崇祯皇帝的时候,温体仁和了郭允厚一众文官系统的大佬们已经早早的就过来了。
崇祯皇帝命人给朱纯臣和张之极准备了座位之后,便接着对郭允厚道:爱卿说的事情,朕也知道,但是莫卧儿之事却也拖不得。
这样儿吧,朕从内帑之中再拨五百万两白银给国库,如何?
郭允厚躬着身子道:启奏陛下,五百万两白银进入国库之中,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连铺开漠南之地都尚嫌不够,又如何远征莫卧儿?
朱纯臣嘿了一声道:那依郭尚书所言,莫不如停下远征莫卧儿之事,全力开发大漠和辽东便好?
郭允厚瞪了一眼朱纯臣道:成国公何必曲解郭某的意思?莫卧儿对陛下不敬,妄自称雄于缅甸诸邦,我大明自该派天兵伐之!
然则国库紧张的事情,成国公莫非真个不知?漠南漠北还有辽东和奴尔干都司,都需要移民实边,再加上铁路修建之事,便是再多的银子,又岂会够用?
朱纯臣颇为无赖的一摊手,笑道:那是你户部的事儿,跟本公有什么关系?
郭允厚顿时大怒若不是担心君前失仪,老夫现在就揍的你满脸桃花开!
确实是户部的事儿没错,可是户部上哪儿弄这么多的银子!这才消停了几天!
天天想着打仗捞军功抢地盘,你当本尚书不想?开疆扩土这种事儿,史书上必然会大写特写,难道还能少了本尚书的那份不成?
可是你让本尚书上哪里给你弄银子?要不然把本尚书的家产都捐出来算逑?
眼看着形势不对,温体仁咳了一嗓子后,向着崇祯皇帝拱手道:陛下,大漠要开发,莫卧儿也要征,无非就是个先后的问题罢了。
无论是大漠还是莫卧儿,先者也不过是崇祯四年,后者也不过是崇祯十四年或十五年,只是孰先孰后?以何为重?还望陛下斟酌?
:该领东西的尽快加群找狗管理登记!
第六百四十二章 这不是扯蛋么!
崇祯皇帝觉得没什么好斟酌的既然有人敢死,难道自己还不敢埋了不成?
大明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天灾,而且是类似于地震这种直接就能埋人的天灾,剩下的洪水和干旱对于大明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之中那么大。
尤其是陕西山西那边铺开了红薯的种植以后,再加上土豆这种亦菜亦粮的好东西,大明原本最大的问题缺粮,基本上就意味着得到了解决。
至于崇祯皇帝为什么还是不断的从各国收购粮食,那纯属于下意识的坑人行为把那些辣鸡变成农业输出国和劳动力输出国,对于大明来说简直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尤其是当红薯和土豆这两种神器一样的粮食铺开了之后,同样多的土地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带来的影响可不止一星半点儿。
首先影响到的就是粮价。
现在大明的粮价已经掉到了一个令所有地主都想哭甚至于想砍人的程度连之前书中记载的丰年的价格都到不了!
丰年之时,一石米的价格约合六分银子,天启六年以后差不多快到了一两银子,崇祯元年的时候一度涨到了一两三钱。
价格在打着滚的上涨,最先得到好处的就是手里所有大量土地的地主。
然而令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崇祯皇帝这个昏君宁肯拿着大量搜刮来的银子去国外买粮食,也要把米价压制在一两银子以内。
现在就更坑人了,一石米的价格连六钱银子都卖不上,有些地方干脆已经降到了五钱甚至于四钱!
接着被影响的就是地价。
当粮食不值钱,弄到手里的土地已经没办法带来更多的收益之后,地价也就不可避免的开始了跳水。
当然,卖地是不可能卖地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反正也卖不出去。
那些该死的泥腿子们现在就租着地种,反正佃租也已经降到了两三成的样子,再多,那些苦哈哈宁肯跑到关外去也不租地。
然后就影响到了那些酿酒为生的商人,还有各地的酒楼。
粮食多了怎么办?败家皇帝还在不断的拿银子从那些藩邦小国购买粮食,大明自己的粮食也一度出现了剩余,常平仓和预备仓都已经奢侈到了两年一换粮食的程度!
那就拿去喂牲口吧,反正搞死鞑靼人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牛羊一类的牲口开始大量流入民间,敞开了喂!
再然后就是拿去酿酒别管好喝不好喝,反正都能卖出去,总比留着粮食都发霉腐烂子要强吧?
酒多了,牛羊多了,基本上就意味着人口会迎来新一波的爆发,同时也意味着崇祯皇帝能收到的商税又多了。
崇祯十三年是比较操蛋,虽然极其意外的怼死了鞑靼汗,也莫名其妙的把江南给抄了一波,可是铁路和移民这两件事情依然把原本还有点儿家底的国库给掏空了。
至于崇祯皇帝的内帑,有银子,但是崇祯皇帝并不想动用内帑万一遇到点儿什么事情要花银子而国库没有了该怎么办?
现在就出现这种情况了。
克伦威尔是谁,崇祯皇帝不知道,也没有兴趣知道一个脑袋都被曹变蛟给插在竹杆上的蛮子,朕还要关心他是谁?从哪儿来?
想多了,这种事情是五军都督府需要操心的,朕这个皇帝只需要研究明白五军都督府就行了,剩下的用不着太操心。
郭老抠和温体仁这两个坏种不就是盯上朕的内帑了么,朕出了这笔银子就是!
沉吟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没有什么孰先孰后的问题,倒不如一并解决了罢。
移民实边之事原本就已经规划好,朕也从内帑中拨了五百万两银子给国库,想必这件事情没有什么问题了吧?
温体仁和郭允厚对视了一眼之后,便一起向着崇祯皇帝躬身行礼,表示银子能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反正原本就计划好了移民实边的事情,只是侧重点没有放在鞑靼所在的勒石草原而已,现在有了土豆和其他一些耐寒的作物,也不过是把移民的重心放在勒石草原和奴尔干都司那边而已。
至于剩下的铁路修建等等的事情,一步步的来就好了,反正之前已经把他们的费用提前拨付了过去
所欠缺的,无非就是给了五军都督府军费,却没有算计到会突然要攻打莫卧儿,没有提前准备出来军费而已。
崇祯皇帝见温体仁和郭允厚都没有了其他意见,便接着道:既然如此,那朕就再从内帑之中拨付五百万两给五军都督府,做为此次的军费。
如此一来,内阁和五军都督府那边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吧?
郭允厚很想把这五百万两从五军都督府的手里抢过来塞到国库去五百万两白银,也不怕撑死五军都督府!
本着心动不如行动的态度,郭允厚当下便躬身道:启奏陛下,此次远征莫卧儿,大军开拔所需银两不过百万之数,加上后勤补给,也不过三百万两。
依臣之见,倒不如将剩下的两百万两先行拨付给国库,等大军得胜归来,再由国库拨出犒赏给有功将士?
崇祯皇帝还没有表示反对,朱纯臣的脸色先黑了下来:郭老抠!你不要欺人太甚!
大军出征,你国库之中不拨付一两银子也就算了,现在陛下拨付的军费你还想着弄到户部去?你还要不要脸了!?
郭允厚冷哼了一声,却是根本没有理会疯狂咆哮的朱纯臣,而是把殷切无比的目光投向了崇祯皇帝。
脸?这玩意能吃还是能喝?还是能换来银子?老夫堂堂户部尚书,要这玩意干什么?
多往户部划拉银子才是老夫这个户部尚书应该干的事情!
崇祯皇帝则是饶有意味的嗯了一声,然后才开口问道:郭爱卿的意思是?
郭允厚躬身道:启奏陛下,大军出征莫卧儿,等到得胜而归,最早也得是崇祯十四年秋的事儿了。
而这两百万两银子在国库,便可以多修一些铁路,多让工部修缮一些河道桥梁。
等大军归来之后,户部又有崇祯十四年的春税做底子,可以再足额拨付给五军都督府,岂不是两全其美之策?
朱纯臣重重的哼了一声道:朝堂上下谁不知道你郭老抠是属貔貅的!这银子到了你的手里还能出得来?
虽然早就打着占用之后就不再归还的主意,郭允厚闻言,依旧是老脸一红像皇帝陛下那般不要脸的行为,微臣做不到啊!
只感觉有些哭笑不得的崇祯皇帝早就观察到了郭允厚的神情,当下只得无奈的笑道:郭爱卿还是不要打这笔银子的主意了。
这笔银子就算是多出来的,也要用来采购军械弹药等物资,其实最后还是会流向国库,何必急在这一时?
再者说了,莫卧儿不同于缅甸和暹罗等小国,其国占地面积不小,国内兵力也不算是太弱,总要多准备一些才好。
听到崇祯皇帝这般说法,朱纯臣和张之极当下便躬身道:陛下英明!
朱纯臣和张之极至于莫卧儿的了解,其实并不比崇祯皇帝少,甚至于要远远多于崇祯皇帝。
在崇祯皇帝的印象里,莫卧儿那就是左手抠屎右手抓饭人三哥啊,除了被鹰酱宰就是被毛子坑。
尤其是战忽局的菊座那句著名的因果律他这个船啊,不沉就是好的;他这个飞机啊,不摔就是好的
对于这种导弹都能玩布朗运动的神奇国度来讲,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怎么放在心上现在怼死他也好,省得以后麻烦。
至于现在的什么莫卧儿,那还算个事儿?就算是他们最强的时候,大明想要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也不算什么难事儿好吧?
但是对于朱纯臣和张之极来说,可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通过锦衣卫的情报还有五军都督府的情报来看,莫卧儿国的国土面积约为大明的近半之数,人口比大明的一半还要多一些,实在是当之无愧的劲敌。
老实说,哪怕是五军都督府一直在谋划着怎么干死莫卧儿国,实际上也没打算这么早就跟莫卧儿硬怼上。
毕竟,先怼死比较好怼的,留下莫卧儿到最后再怼,才应该最符合大明利益。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谁也想不到那个叫克伦威尔的家伙会那么作死,直接就喊出了世界的统治者这么一句作大死的话,既坑死了他自己,也顺手把五军都督府给坑了,导致现在不得不提前就怼莫卧儿。
既然要硬怼,那么除了足够的兵力之外,后勤和补给就成了重中之重了。
大明的军队现在还没有放弃刀剑和弓箭,军中依然在大量装备,可是火铳和火炮这种好东西岂能少得了?
尤其是跟着崇祯皇帝炮轰沈阳之后,对于这种大炮洗地的感觉,就像是逛青楼之后的那一哆嗦一样,萦绕在朱纯臣和张之极的心头,怎么样儿也挥之不去。
没说的,火炮必须得大量准备,然后去莫卧儿那里用炮弹洗地,然后再用火铳开路前进,最后让将士们举着刀剑唱着歌儿踏上莫卧儿的国土,擒其王于御前,简直是再完美不过了!
只是这么一来,火炮跟火铳的弹药消耗就成了大问题,而且还涉及到运输的问题洪承畴那个蠢货,到现在也没把铁路修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