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但是原本可以更充实的国库却因为这些事情而见少,总归是一件令人很蛋疼的事儿。

    至于崇祯十三年会是个什么鸟样,崇祯皇帝心里一点儿的底都没有原本的崇祯皇帝除了脸皮之外,剩下的都不算差,结果也只不过是硬挺了十七年而已。

    就像游戏过关一样,自己已经过了十二关,后面的五关估计会难上加难或许五关过去后会更难一些。

    把这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儿扔到一边之后,崇祯皇帝才拿起桌上的奏章看了起来。

    沈王韩王等一众藩王大佬们集体上书,希望崇祯皇帝能把封国置换后百姓的问题给摆平,或者能允许大家伙儿把现在封国的百姓都带走。

    然后崇祯皇帝就把奏章给扔一边去了。

    把现在封国的百姓们带走?这不是扯蛋是什么?

    如果说这一众藩王都把现在封国的百姓们给带走,整个大明的百姓瞬间就会去掉一半!

    大明自己人手还不够用呢,哪儿来的这么多百姓分给藩王?

    且等着吧,等着百姓们把铁路修的差不多了再说,不着急!

    至于最下面的一封奏章,则是东海舰队的南居益送来的。

    因为荷兰人表示双方有可以合作的地方,比如奴隶,比如福寿膏,比如其他的瓷器和丝绸一类的东西。

    崇祯皇帝对于荷兰人的态度表示一脸懵逼。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利益也没有永恒的敌人这句话虽然没错,但是这大明与荷兰人之间的互殴才过去多久?

    现在就想坐下来谈生意?

    崇祯皇帝表示有些接受不了,毕竟大明与荷兰蛮子们没什么好谈的除非是谈一下如何让蛮子们去死这个话题。

    但是荷兰蛮子们的态度也很明确,确实可以谈一下如何让蛮子们去死的话题反正荷兰人没把自己当成野蛮人。

    贩卖人口的什么的事情最有意思了只要不是发生在大明。

    如果说是大明的百姓被人拐卖,无论是谁干的,唯一的下场就是被抓住,然后面临着最残酷最没有人性的惩罚。

    崇祯元年时,整个大明报到刑部和大理寺有关于拐卖人口的案子足足数百近千件。

    但是在崇祯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以后,从崇祯二年开始的几百件再到崇祯三年的几十件,再到崇祯四年以后基本上绝迹的拐卖人口案,已经足以说明官府和厂卫在这些事情上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甚至于锦衣卫因此殉职者高达十多人。

    不要以为十多人的伤亡很少,想想锦衣卫在大明是多么恐怖的存在就知道这个伤亡有多大了。

    但是贩卖的如果是外族蛮子,崇祯皇帝表示朕没有看到,没听说过,跟大明没什么关系。

    崇祯皇帝再一次把李承彦给召进了宫中。

    李承彦在看完了南居益递上来的奏章之后,沉吟着道:陛下的意思是?

    崇祯皇帝道:大明的铁路修建,还有各地的河道桥梁,需要人手。

    朕不想拿大明百姓的命去填,所以

    所以后面的话,崇祯皇帝没有说,但是李承彦用屁股想一想都能想出来,不想用大明百姓的命去填,那就只能拿外族的命去填了。

    恰巧李承彦所学的纵横家也没把别人的命当成一回事儿。

    斟酌了半晌后,李承彦才开口道:那么对于蛮子们其他的要求?

    崇祯皇帝道:福寿膏没问题,大明敞开了供应他们,卖多少都没有问题。丝绸和茶叶什么的,爱卿看着办便是。

    李承彦躬身应了,开口道:那这些劳工的数量?

    崇祯皇帝脸上的笑意愈发显得狰狞:朕闻,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爱卿以为然否?

    李承彦躬身道:陛下英明!

    辞了崇祯皇帝之后,李承彦就返回了自己的家中开始收拾行礼,打算先从京师去福建,然后再从泉州出海去巴达维亚的东海舰队驻地。

    至于崇祯皇帝,则是再一次的微服出宫了。

    一路跑到了京营驻地之后,崇祯皇帝便带着几个内厂和锦衣卫的护卫进了大营之中。

    眼前这片大营和校场算是完犊子了,这是一个有味道的大营!!

    这是崇祯皇帝进入大营之后的第一个感想满大营和校场上都是木头架子还有拉起来的麻绳,上面密密麻麻的搭着百姓们趁着天好晾晒出来的被子,衣服,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

    然而这些被子受卫所士卒们天长日久的熏陶,那股被太阳晒出来的臭脚丫子味儿,让崇祯皇帝有一种回到后世大学宿舍的错觉

    真他娘的怀念啊!

    然后张之极和一众千户们就直接被罚俸半年原本说的是给百姓们新的被褥,可是眼前这种情况直接就证明了张之极这家伙把新的给了京营士卒,给百姓们用的是二手货。

    但是崇祯皇帝也没打算在这事儿上把张之极怎么样。

    京营将士跟着自己南征北战的,干这么一件出格的事儿也算不了什么太大的事儿,毕竟这种事情肯定是由张之极来做主,下面的士卒们根本就没有发言权。

    崇祯皇帝小心的避开这些有味道的被子衣服什么的,慢慢的走近了营帐所在的地方。

    营地中的百姓跟前几天看到的百姓们完全不一样,就好像从头到底都换了个人一样,孩子们也都在围着大人们打转,跑来跑去的打闹着。

    除了百姓之外,顺天府的大量官员,小吏,还有衙役也在营地之中忙活着。

    百姓太多了,一股脑的扔到一个地方去肯定不行,但是想要打散分开安排,不提前分配好,估计到时候也会乱的一逼。

    倪元璐觉得早晚都得麻烦一次,倒不如趁着现在人群相对集中的时候赶紧都弄妥当了,等干完了工地上的活之后,直接就能把人给分配走。

    甚至于有些百姓一路上修啊修的,可能就修到了自己将要分配要去的地方,直接住下来就行了,更省心!

    崇祯皇帝轻笑着在营地中穿梭,如果不是那些有味道的被子,崇祯皇帝的心情会更好一些。

    一个五口之家站在一张桌子前,神色中满是掩盖不住的拘谨,丝毫不见前几日调戏藩王府管家时的狡黠。

    这家的一家之中,那个中年汉子,崇祯皇帝在酒楼上看的真切,当时就这家伙喊的最响,跳的最欢,可是最后这家伙根本就没响应王府管家的号召,白白的逗人开心了一回。

    当时崇祯皇帝还以为这又是一个被惯坏了的百姓,可是现在看看这个连手都不知道怎么放才好的家伙,崇祯皇帝又突然间想笑。

    桌子后面的小吏显然不知道这些,等了半天也没见这家伙说清楚他到底想去哪里,小吏的神色便有些不耐烦了:我说姜狗蛋,你他娘的到底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赶紧说,要不然上一边先想着去,后边这么多人没看见?再耽误老爷的时间,小心把你抓去打板子!

    姜狗蛋嘿嘿笑道:官爷,您看着小人去哪里最合适?

    小吏有些懵逼你他娘的去哪儿,你问我?我还不知道该去哪儿呢!

    不过在思考了一会儿后,小吏还是对姜狗蛋道:去辽东或者奴尔干都司吧,也就是冬天冷点儿,剩下的听说都挺好。

    姜狗蛋嘿嘿笑着道:那成,俺听您的,小人申请去辽东。

    小吏接过姜狗蛋手中的户籍册子,做好了登记之后便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把姜狗蛋赶到了一旁,大声喊道:下一个!

    接下来的百姓想要去哪儿的都有,以辽东居多,其次是奴尔干都司,然后是勒石草原,再然后是朵甘思和乌思藏。

    至于吕宋和爪哇,好像被所有人给遗忘了一样,没有人选择去这两个地方。

    崇祯皇帝凑了过去,问道:姜兄弟怎么那么听小吏的?小吏说辽东好便一定好了?吕宋和爪哇那里可是一年三熟四熟的好地方,你就不心动?

    姜狗蛋撇了撇嘴道:这位公子说笑了,小人虽然没去过吕宋和爪哇那两个地方,但是也听说过是海外之地。

    就算是官府把那里的蛮子都给抓来干苦力,那也是孤悬海外的地方,以后说不定就再没机会回大明了,跑那么远干什么?死了都不一定能回来啊。

    辽东虽然也远,可是顺着那铁路走,总是能走到关内的,老了还能埋进祖坟里,多好。

    至于说为啥相信那位官爷?公子您想想,那官爷可是朝廷官员,还能坑了咱百姓不成?

    崇祯皇帝轻摇着折扇笑道:怎么就不能了?那戏文里不都说贪官污吏么?不污的还能叫吏?

    姜狗蛋上下打量了一番崇祯皇帝,心中暗自感叹了一声驴屎蛋子外面光。

    呵呵笑了两声后,姜狗蛋便解释道:公子刚才都说了戏文里的事儿,那可当不得真。

    当今天子是那么好糊弄的?不怕锦衣卫上门找麻烦?尽管相信官府便是,就算出了岔子也能往上一级的官府伸冤。

    就算是官府也官官相护,还可以找了锦衣卫,拿着大诰进京告御状不是?

    公子莫非没有读过大诰?

    最后一句话,姜狗蛋话里的鄙视之意没有丝毫的遮掩区区一个读书人在这里能掀起什么风浪?

    就算是想要找自己的麻烦,这不远处就是顺天府的官差,自己还用怕了他去?

    自己这是被人给鄙视了?

    崇祯皇帝有些懵逼,搞不懂为什么每次自己出宫浪一波都能被这些百姓给鄙视一番。

    难道说自己真的不适合出宫私访?还是说自己这个皇帝当的太久,已经跟民间百姓脱勾了?

    一肚子邪火想发又无处可发的崇祯皇帝干脆闷哼了一声,不再理会这个叫姜狗蛋的蠢货,慢慢在营中逛了起来。

    逛了半天之后也没有什么新鲜事的崇祯皇帝正打算离开,却见一身便装的许显纯匆匆忙忙的赶了过来,躬身拱手道:公子爷,有急报!

    :昨天跟两个大神面基喝多了,结果感冒了,悲剧。

    另外,今天献祭掉草神的《神话版三国,看谁更毒。




第六百零九章 你可长点儿心吧
    崇祯皇帝很蛋疼,甚至于有些不想见到许显纯。

    每次这家伙匆匆忙忙的出现在自己面前,基本上都是急报,然后十有**都是那些会让自己不开心的消息。

    斜了许显纯一眼,崇祯皇帝一边向着京营外面走去,一边低声道:什么事儿?

    许显纯也是蛋疼无比的道:公子爷,江南林伟枫传来的消息,最近那边有很多不正常的现象出现。

    崇祯皇帝一边走一边哦了一声,心中却有些懵逼的感觉。

    江南不是被杀的老老实实了?现在又怎么要搞出事情来?好好活着不好吗?

    许显纯小心翼翼的瞧了崇祯皇帝一眼,又低下头,一边随着崇祯皇帝向外走,一边接着道:正月丁卯那天,黑气弥空三夕的事儿传到了江南,再加上丙午日浙江和南直隶大风霾之事,有些人就开始坐不住了。

    等到二月壬子朔,杭州城门夜鸣,有些人就开始了勾连,把目标盯向了盐运使林传枫。

    崇祯皇帝的脸色有些黑:都确定有谁了?

    许显纯躬身道:小人该死,目前已经确定的有徐氏,吴氏,胡氏,还有陈氏和王氏共五家,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小氏族,涉及人数近万,若是算上这些人豢养的死士还有家丁什么的,总数约摸近十万之众。

    崇祯皇帝疑道:怎么现在才出来这事儿?之前江南那么多的动作都没有出问题,就算是商税也没有出问题,现在怎么突然间就出来了?

    崇祯皇帝虽然知道锦衣卫不可能传递这么大的假情报上来,但是对于江南的这些事儿仍然是心有疑虑。

    之前杀东林党的时候虽然有些小风波,可是也没闹出什么大乱子来,甚至于强征商税,把商税翻倍涨到了十五税一的时候也没有闹出来乱子。

    崇祯皇帝一度以为江南已经彻底消停下来了,尤其是在铁路已经修了那么多的情况下,还会有谁这么想不开造反?

    就那些软骨头,杀的多了不就老实了?现在跳出来打脸?还是想强行给自己加戏?

    许显纯斟酌着道:公子爷,这事儿还是因为大造黄册之事。

    正说话间,一行人已经到了京营的营门口,崇祯皇帝翻身上马之后还是有些懵逼的感觉。

    大造黄册?这京中还有附近这么多的州府都没听说有什么乱子,怎么江南之地偏偏就得出乱子?

    许显纯接下来的话解开了崇祯皇帝的疑惑:大造黄册之下,江南一带的大量隐户和逃户都选择了去官府登记,那些需要大量人手的豪商什么的人手不足,这是其一。

    还有就是那些大地主一类的名下田产问题,既想找人耕种,又不想付出更多的利益。

    再加上之前的开海土地丈量商税等等问题加到一起,让这些人终于坐不住了。

    崇祯皇帝冷哼了一声,却没有说话,而是快速的向着紫禁城的方向而去。

    到了宫里坐稳当了之后,崇祯皇帝才敲了敲面前的桌子,问道:民间呢?

    许显纯躬身道:启奏陛下,民间现在颇为平稳,没人打算跟着这些混帐东西一块儿送死。

    但是据锦衣卫的密报来看,这些混帐极有可能打出建文后人的旗号来起事。

    崇祯皇帝却冷笑道:没脑子的东西!两百多年的时间过去,现在才打出建文的旗号也不嫌晚!就这些废物,吃屎都赶不上热的!

    许显纯悄然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什么叫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这是堂堂大明天子该说的?

    这话我不知道该怎么接!

    许显纯正蛋疼间,殿外的小太监却悄然来报:皇爷,温阁老和成国公求见?

    崇祯皇帝摆了摆手道:传。

    朱纯臣和被自己强拉过来,还有些懵逼的温体仁很快就进到了殿中。
1...428429430431432...5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