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再者说了,便是那唐三藏取西经的故事,想必你李大当家的也是听过的?其中不也有一女儿国?
女儿国这种破事儿你就不用拿出来说了。老娘虽然读书少,但是你也休想骗得了老娘!
但是那英什么利的小国,还真有女子称王的?若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海外打下一片大大的地盘儿,弄个总督甚么的来当,到时候再把那块地献给大明天子,那自己的那点儿小心思,岂不是真有实现的一天?
暗自呸了一声的李吖子俏脸微红,应道:若果真如此,三成便三成。
许显纯此时也不像刚才一般拉着脸了,复又如同一开始说话之时给人春风拂面一般的感觉:李大当家的爽快!
此时便是连郑芝龙都感觉自己招安招的亏了,原本凭借着自己家在海上的实力,若是真个如许大人所说,那自己混个一地总督,岂不是要比当个水师领强的多?
正想着,却听许显纯接着道:李大当家的回去后,便可召集海上众人商议此事。只是此事有干陛下圣誉,所以?
李吖子拱手道:提督大人放心,此事乃是郑大人与民女私下所为,非干大明朝廷之事。
麻卖批!
郑芝龙原本就有些后悔招安,现在听李吖子就这么把自己给拖下水当背景,心中更是不爽。
只是郑芝龙不爽,许显纯却觉得这李吖子果然够知情识趣的,当下笑道:不错,正是如此。
李吖子却是想起来许显纯刚才说的三成,问道:许大人,只是这抢回来的三成,不知道怎么交割?若是有人不交或者瞒报,又当如何?
许显纯冷笑道:不交?那大明自然也用不着管他们了。大明及番国港口不许停靠补给,刀剑不许他们购买。长此以往,慢慢地耗也耗死他们。
至于少交么,别人不说,你李大当家上个月抢了荷兰人的一艘往大琉球的商船,杀了二十一个人,银子得了一万三千两,这个没错吧?
李吖子闻言,心下便是一惊。这些厂卫到底到了什么程度,连自己手下都有人,而且想必也是颇有些地位,否则也不可能知道的这么多。回去后还是要好好查一查便是。
许显纯见李吖子默然不语,眼睛却来回转动不停,当下便笑道:李大当家的可是想着回去查一查?许某劝你一句,不要查,对你没好处。
李吖子转念一想,便也息了回去审问一下手下人的想法。
许显纯说的不错,就算查出来了能怎么样儿?查出来了,人杀掉还是不杀掉?锦衣卫能安插一个,就不能安插第二个?没的弄的两家有了隔阂,再生出其他的事端来,反而不美。
而且有锦衣卫在自己的手下也算是好事儿,起码大明朝廷上下可以对自己更加地放心一些罢?
斟酌一番后,李吖子拱手道:草民佩服。既然大人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草民自然也不会去查。
许显纯嗯了一声道:李大当家的是明白人。至于这抢回来的三成怎么交割么,到时候自然会有人拿着本督的牌子或者宫中的牌子去联系你,尽管安心等候便是。
李吖子见许显纯说完又端起了茶水望向自己,便知道这是要端茶送客了,便拱手道:若无其他事,草民先请告退。
许显纯淡淡地笑道:李大当家的请自便。说完,又吩咐道:来人,送李大当家的出城。
等到李吖子走了之后,许显纯的脸便拉了下来,淡淡地道:郑大当家送的一手好人情啊!
一句郑大当家的,再加上送人情这么一句,直接就让郑芝龙额头上起了冷汗,便是后背,也隐隐开始发痒。
稍微拧了拧脖子,郑芝龙躬身道:卑职该死。
许显纯却冷笑道:该什么死?
郑芝龙道:卑职昨天晚上许给李吖子的好处,有损大明,卑职该死。
许显纯道:郑一官,本督奉劝你一句,你现在是官军了,就要以官军的身份来做事。江湖上的那一套,你少带入水师中来。否则,陛下能容得你,本督可容不得你。
郑芝龙知道自己这一关算是过了,虽然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过的。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躬身道:是,是,卑职一定谨记提督大人教诲。
许显纯不理会郑芝龙的神色,接着道:昨天你既然答应了,便照你答应过的去做。该给的东西便给,她李吖子为大明出了力,大明便也不缺这么点儿东西。
但是,以后再有这种情况,你且好自为之罢!
许显纯一番话说的前后不搭,便是连顺序也颇为不通,但是郑芝龙却不敢拿许显纯的话当玩笑,当下便躬身道:是,卑职多谢大人提点。
许显纯嗯了一声,这才转颜道:我们都是为圣天子效命,昨天晚上你也是出了力的,本督也会如实上报给陛下,该你的功劳,也不会少了你的。
郑芝龙道:昨夜之事,全赖大人指挥有方,卑职不敢贪功。
许显纯却笑道:本督贪你的功干什么?贪来也是无用。你等用心为陛下效命,该是你们的,便不会少了你们一分。如今陛下重视武事,到时候搏个海上封侯,也未为可知。
郑芝龙闻言,这才大喜道:是,多谢提督大人。
等到郑芝龙也退出去之后,许显纯这才对着旁边一直当自己是个木头人的平边侯巴特尔道:看看,都是些不省心的啊。
艹你娘,你他娘的是敲打人敲打上瘾,现在敲打到老子的头上来了吧?
巴特尔心中暗自腹诽,但是面上却是不显,拱手道:许提督说的是,为人臣子的,还是要似你我这般忠心于陛下才是啊。
许显纯哈哈大笑道:侯爷说的是啊。只是此间事情已了,不如你我便回京复命?
巴特尔道:本侯前来只是协助于许提督,一切自然是许提督说了算。
许显纯道:既然如此,侯爷便准备一番,咱们明日里便启程回京。
等到人都走光了,只剩下那个力擒了李瘸子的东厂辰课的青龙,许显纯才道:都看到了么?
青龙道:是,都看到了。
许显纯道:此间事,你自一五一十的回报于你家督公便可。
青龙拱手道:大人胸怀广阔,青龙佩服。
等到许显纯回到京城,将嘉兴和上海县的事儿向崇祯皇帝禀报完了之后,崇祯皇帝冷笑着道:那李瘸子和那姓吴的都还活着?
许显纯躬身道:是。
崇祯皇帝道:接着给朕往下挖。朕不信区区一个海盗头子便能搅动如此大的风云。就算是加上一个废了的光海君,又能算得了什么东西。
许显纯躬身应是,接着又道:陛下,臣以为郑芝龙此人心思太多,宜早做防范。
崇祯皇帝却是笑道:人呐,都有自己的小心思。若是没有才不正常。不过倒也没甚么,那李吖子也算是为国出了力的,给她点儿东西也不算甚么。
沉吟了一番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道:不过,你说的也不为过。若是光许了这些海盗们出海打地盘当总督,那郑芝龙心中未免有别的想法。
许显纯没有回话。这种情况下,明显便不是自己可以插嘴的。
崇祯皇帝想了想,也没有甚么好办法,便吩咐道:暂时先命锦衣卫多加注意罢,至于其他的,以后再说。
:这是今天的第一更,也算是还了昨天的欠更。
第二百三十章 给建奴泼脏水(4千字大章)
听完崇祯皇帝的吩咐之后,许显纯又躬身道:陛下,此番拿回李瘸子并其手下匪盗共计一百零三人,拿回吴天德全家入九族上下共计三百二十七口,现已收押在狱,是否要?
崇祯皇帝却是摇了摇头道:不要总是把事情搞的这么阴森森的。这些人该死,就由大明律来判,正大光明的杀鸡儆猴,若是罪不及死的,再另行处置。
许显纯躬身应是后,崇祯又接着吩咐道:传,温体仁施凤来崔呈秀入宫。
等到温体仁等人赶到宫中之后,崇祯皇帝便开口问道:登莱水师及宝船复建的事儿怎么样儿了?
温体仁斟酌了一番后回道:启奏陛下,登莱水师已经完成了兵员的调派,也已经开始了训练。
唯有宝船,只怕还需三年时间才能下水。
崇祯皇帝虽然只是个程序猿,按照大明的观点来看,其实颇为有些不学无术的感觉,但是毕竟不是个白痴,倒也知道宝船的事儿急不得。
崇祯嗯了一声,便接着道:此番许爱卿南下浙江,却是捞上来好大的一条鱼,如何处置,今日便先定个调子罢。
说完,便又命许显纯将吴天德和李瘸子的事儿说了。
温体仁听完许显纯的复述之后,便躬身道:吴天德及李瘸子罪该万死,无论如何惩处都不为过,唯有其余之人,却是留下才是最好。
崇祯冷哼一声道:怎么说?其余之人不该死?
温体仁躬身道:启奏陛下,余者虽然该死,然则实属浪费。
近日据陕西巡抚传上来的消息,唐王世孙殿下颇是招了一些流民,如今陕西一地的饥荒却是大大的缓解。
然而陛下前番曾命以工代赈之事,等到被殿下招募的流民跟着殿下远赴身毒,则前番工部所做的修整河道桥梁计划,则还需补充人手才是。
崇祯却是冷笑一声,狗屁的补充人手。几百个人而已,能顶得个屁用。还是杀光了省心。
再者说了,大明未来的十几年里又有哪一年是消停的了,流民还不有的是。
就算是流民被这些藩王们给招光了,大不了给平民百姓们发工钱,招工干活也就是了。
念及于此,崇祯皇帝便冷笑道:罢了,此事不议了,诛九族罢。
彼其娘之!你丫的招俺们几个进宫来就为了这事儿么?让俺们商议,结果你丫自己拍板诛九族,那你喊俺们干什么?
温体仁正想再出言反对,却听崇祯接着道:朕更为关心的,其实还是辽东之事。
建奴既然已经开始高价买粮了,则其形势必然不乐观,否则也不至于干出这等事儿来。
温体仁想了想,确实如崇祯皇帝所说。如果不是缺粮缺的太厉害,建奴也不可能勾结上李瘸子,还高价买粮。
温体仁看了一眼崔呈秀,示意崔呈秀先行答话。
崔呈秀却是在心中暗骂一声温体仁果然是个老狐狸,这种背锅的事儿也要让老子顶上。
崔呈秀心中一边腹诽,一边躬身道:启奏陛下,据臣所知,建奴如今的日子却是不好过,买粮倒也是正常。
崇祯皇帝闻言却是失望不已,嗯了一声道:依着建奴的性子,这些买粮的银子从何而来?总不能是拿他建奴自己的银子罢?
温体仁和施凤来闻言哑然。
建奴哪儿来的银子去买粮食,这事儿得问建奴不是,再说了,万一人家真就是拿自己的银子买的呢?
崔呈秀却是猜到了崇祯皇帝想要说什么,当即便拱手道:启奏陛下,天启四年正月,老奴努尔哈赤曾连下九次伪汗谕,遣派大批建奴,查量汉民粮谷,凡每人有谷不及五金斗的,定为无谷之人。
老奴努尔哈赤辱骂无谷之人是不耕田无谷不定居于家,欲由此地逃往彼处之光棍,谕令众建奴应将无谷之人视为仇敌,发现其闲行乞食,立即捕之送来,并于正月二十七日杀了从各处查出送来之无谷之尼堪。
只怕如今这黄台吉小儿,又是在重施故计了。
崇祯皇帝身为一个历史小白,对这些事儿还真不怎么清楚。
后世都知道辽东汉人都是闯关东过去的,可是闯关东之前的汉人呢?
实际上,辽东在明代属于辽东都司,于洪武八年并入明朝版图,明朝在辽东都司共设25卫2州,其中25卫是汉族聚居区,2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大明和历史上的其他汉族政权一样在统计人口时往往只统计汉族人口而不统计少数民族人口,因为只有汉族人才负担赋税。
辽东自古以来就是汉族聚居区古代就是九州之一的幽州之地,居民以汉族为主,而且人口不在少数,仅25卫中的金州卫一卫在明朝洪武年间就有人口45620人,可以从中看到辽东25卫在明洪武年间就有汉族人口100多万,这还不算驻屯的军户及其家属。
大明洪武年间统计当时明朝统计的总人口只有6000万人,而现在中国的人口在13亿以上,假如按照正常人口繁衍的比率来看,就照100万人来算,他们的后代到现在应该已有了2000多万,这将在现在辽宁4090万总人口占到一半以上的比率,而绝非凤毛麟角了。
那导致现在辽宁原住民后代绝迹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的祖先集体失踪了。
曾经是田人富谷,泽人富鲜,山人富材,海人富货,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货贿羡斥的富饶地区,竟弄得人丁锐减,田园荒芜,庐舍残破,百业凋敝,社会混乱,民不宁居,饥荒频仍,物价飞涨,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悲惨局面。
哪怕如此,老奴努尔哈赤多次叫嚣和实施杀穷鬼杀富户杀不服之尼堪,整个辽东的汉人都被努尔哈赤率作乱建奴屠得几乎干净了。
侥幸没被屠杀的辽东汉人都沦为了建奴的奴隶,这也是最早沦为通古斯人奴隶的一批中国人。另有少数人则被编入伪军汉八旗。
至于黄台吉么,崇祯皇帝对此人最大的印象,一是来自于后世的某部跪舔剧《孝庄秘史,还有就是渣某庸的《碧血剑,两者都是些什么玩意,崇祯也不至于当回事儿。
只是如今么,毕竟是穿越回来了,结合着大明现有的情报来看,黄台吉此人到底是个甚么东西,倒也能看清楚一二了。
所谓的重用汉官汉军,其实根本就是无奈之举。
论生产技术,种植还是冶铁,这些明显有着技术含量的活,根本就不是建奴那些通古斯渔猎民族的野人能玩的转的。
论到行军打仗,其实建奴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拿着三国演义当兵书至宝的建奴想要和几乎打仗打了几千年的汉民族斗,基本上也就是个笑话。
在原本的历史上,老魏还没有被干掉的时候,建奴始终处于被围困的状态,想要南下甚么的,根本就是扯蛋。
如今也是这般情况,若不是崇祯皇帝想着借黄台吉小儿的手清理下朝堂才放任黄台吉兵临京师城下,便是他黄台吉再英明神武,也不可能在大明还没有完全烂透的情况下到了京城脚下。
当然,崇祯皇帝也算是自做自受,若不是他放任黄台吉到了京城,只怕此时的黄台吉还只是一门心思的想着和俺答汗一样受个册封,开个互市便好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