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黄杉公子
刚刚的视频中,特战中队的两次出马,都只是浅尝辄止,并没能取得什么辉煌战果。
对比一下自家特战旅的战斗力,铁路就觉得更有信心了。
“刚刚大家也看到这场演习的地形图了。”
苏七月接着说道,“从地形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红方的四号区域和三号区域之间,是有有些真空位置。”
“只要蓝方使个坏,下个命令将这两块区域的红方主力部队调动一下,让其炮兵营暴露在两片区域之间,这一场演习就很容易了。”
说完了自己的判断,苏七月就将目光看向了张春雷副部长。
正在愣神的张副部长接触到苏七月的目光,就顿时明悟过来。
他连忙对手下的人一挥手,示意视频继续播放。
画面暂停消失,很快开始了下面的场景。
蓝方司令部。
c师师长常少乐从那位女工程师手里接过破译的红军电令,只看了一眼,便大笑起来。
“哈哈,咱们要睡觉,黄兴安马上就递枕头。”
朱海鹏看看电报:“侥幸,侥幸。”
感叹了两声之后,朱海鹏就开始给自己的技术人员下令,模拟红方指挥部的口气将电令给改了。
“坦克团:敌已向二号、四号地区集结。为贯彻寸土必争的作战方针,令你部一营、三营分别向以上两地区运动,限于明晨三点半以前,分别隐蔽于黑龙潭、白玉滩小凉河一线。”
“另外,将炮团两个营调到四号地区,协助防守;主力一团的两个营,即刻出发,争取半路截住蓝方先头部队;右翼二团向三号地区移动二十公里,以便随时支援……”
听着朱海鹏口中下达的一道道指令,苏七月就轻轻叹了口气。
说起来,利用己方电子战优势,解惑敌方的通讯并加以修改,释放假消息的战术,很多年前就有已经存在。
随着信息时代、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这种基础的电子对抗手段,本来是没什么机会使用。
然而a师的一个失误,却偏偏让这个方法用上了。
当然,现在断言a师在这场演习中败北还为时过早。
毕竟,a师的作战人数要高过c师不少。
即便c师设下了埋伏,也要能保证吃掉对方才行。
但是看a师这几位指战员勾心斗角、互相甩锅的时候,苏七月就知道,这场对抗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了。
就在苏七月暗暗喟叹的时候,会议室里正在听课的“学员们”,则个个都是目瞪口呆。
大家惊讶的是,这位苏营长的推断,竟然分毫不差。
仿佛他本人,就参与这视频中蓝方的决策一样。
给红方传达了错误信息之后,蓝方很快给自己的部队下达了命令。
“命我方左翼集团两个团趁夜渡河,于明晨三点前赶至三号地区。然后以逸待劳,等敌二团抵达,一举将其击溃。”
“命我军右翼集团横移到三号地区渡河,由一团三团右翼攻敌一道防线。”
“命反坦克部队两个营,分别赶赴黑龙潭、白玉滩渡、小凉河,凌晨两点钟以前,必须渡河完毕,不给对方留下准备时间……”
看着视频画面中,朱海鹏沉着自信的样子,苏七月就轻轻点了点头。
这位陆指出来的高材生,应该是他们那个年代的学院派代表了。
虽然对手弱了点,但是他本身的指挥工作,做的还是很到位的。
就在画面开始播放最后决战的时候,下方的“学员们”也在窃窃私语。
“每一步行动都被对方算得死死的,这个a师要吃大亏喽。”
“谁说不是呢,一个集团军的主力师,怎么会屡屡犯如此低等的错误呢?真是不可思议。”
身后这些议论的声音,让邓佳华很是感慨。
事实上,五年前的a师,论人员的充沛和装备的先进,怕是还在自家b军区的几个主力师之上。
这个朱海鹏能够轻松的将a师玩弄于股掌,实在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
视频播放进入到了尾声。
办公室里,李振祥和刘衡二人的交谈也更加深入了。
李振祥感叹不已道:“r集团军这个朱海鹏,指挥水平还是很高的啊。副参谋长,你觉得呢?”
“我同意李司令的看法……这个朱海鹏,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好像就在前两天,这位已经从c师参谋长的任上,升任c师师长了。”
刘衡点头道,“40出头的正师级干部,这在军中,都是很罕见的啊。”
李振祥应了一声,接着说道:“只是不知道他和七月比起来,能力方面谁能更胜一筹呢?”
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 第499章 合成部队要做的事
苏七月精准的判断,很快得到了验证。
下半段视频刚刚放了一会儿,蓝方就已经完成了对红方两个团剿灭。
没办法,他们早早就获知对方的行进路线。
以有心算无心,红方就算武器装备方面是领先的,也只能是满心不甘地败下阵来。
损失了两个主力团之后,接下来的对抗就呈现出了一边倒的态势。
数分钟之后,投影仪画面上,红方司令部已经被蓝方装甲部队团团包围。
随着一脸悻悻的黄兴安、面色凝重的刘旭东、悲愤交加的范英明同时被“请”上车之后,画面终于定格了。
张春雷副部长示意一名技术干部关掉投影之后,旁边的邓佳华就对苏七月开声了。
“七月,三十分钟的视频有点短,无法反应出整场演习的全部情况。不过,这对你的讲解,应该不造成影响吧?”
听了邓部长笑眯眯的问话,苏七月就应和着点了点头。
“好,那下面你就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这场对抗。给咱们讲讲,蓝方到底赢在哪些方面……”
“是,邓部长!”
苏七月微微颔首,开始组织起语言来。
“其实这一场对抗,对红方a师来说,是有些先天劣势。”
“因为他们当时还没有装备先进的信息化设备,而蓝方恰恰又拥有当时最好的电子对抗部队的支援。”
“这一来一去,差距可就太大了。”
听了这话,下方坐着的“学员们”就都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蓝方在这场对抗之前,就自己研究出了一套侦查系统——战场微波监视系统。”
“有了这套系统的帮助,他们才能第一时间发现红方两个防守区域之间的漏洞,并作出最恰当的布置。”
“而红方,也因为要分心对方攻击这处阵地的漏洞,一直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最后的落败,也就不足为奇……”
听着苏七月不紧不慢的解释,军区通信部部长沈如勇就忍不住插了一句。
“七月,这个战场微波监视系统,我们也是知道的。它是一种基于微波雷达监控活动指数的侦查系统,在战场上很有作用。”
“只是,它毕竟是非接触式的系统,应该是有不少破绽可以被利用的吧?”
确实,沈如勇对这一块绝对是行家。
听了他的问题,苏七月就点头道:“是的,沈部长。这套战场微波监视系统,确实不那么完美。”
“像这种红外滩头的传感器来进行监控的话,每个独立的传感器信息,由于视场太窄小,并不能准确识别出生物体的状态。很容易发生误报、漏报的情况……”
“另外,这套系统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害怕被干扰。”
“如果现在我们在演习中单凭这套系统去进行侦查的话,很容易被对方所干扰。”
听着苏七月的解释,沈如勇就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不过,当时的情况下,咱们部队的反侦察水平,也没有现在这么高啊!”
苏七月笑了笑道。
沈如勇愣了楞。
思索了片刻之后,不由得苦笑着点了点头。
确实,刚刚视频中的演习,可是发生在5年前。
5年前的时候,这种侦查系统绝对是非常先进的。
即便事先知晓对方有这系统,想要进行干扰也需要大费周章。
更别说a师根本没有能和对方掰手腕的电子信息对抗部队了。
见沈部长不再纠结这个问题,苏七月就继续开始了自己的讲解。
“其实当时这场对抗的背景,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有些了解。”
“a师这支战术思想落后的老部队,其实就代表了当时我军的普遍情况。”
“而c师虽然武器装备上可能差一些,但是他们的战术思路是对的。甚至可以说,他们的一举一动,已经有了老美数字化作战方式的一些影子。”
“然后,即便c师已经十分努力地朝着数字化、信息化作战的路走了,但是其战斗力距离老美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苏七月面色颇为凝重地说道,“倘若a师碰上的是一支老美的数字化军队,那么结果又将如何呢?”
听着苏七月毫不讳言地讲到了这个问题,与会的几位大佬和“学员们”,脸色都郑重起来。
90年代之前,我军在几场局部战争中,都打出了自己的气势。
尤其是对南越的自卫反击战中,更是有不错的战损比。
就算是和老美比起来,好像也相差不多。
再加上当初我军殴打的还是完整的南越,算起来我军似乎比老美还强一些。
很自然的,军中就有了一些自满情绪,认为老子天下无敌,想揍谁就能揍谁。
就算局部战争中碰上老美,也吃不了什么亏。
然而进入到90年代之后,老美在几次局部战争中的强势表现,实在让人吃了一惊。
尤其是海湾一战中,号称陆军世界第二的海湾霸主,竟然那么快败下阵来,更是让世人一片哗然。
在那个年代,军中对局部战争的概念,还停留在原先的范畴:先是飞机轰炸,然后火炮继续轰炸,最后坦克冲锋。
大家对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完全没有概念。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伊军可以有效地依托城区,对老美的两栖登陆,进行装甲反冲击!
结果却是,老美根本不在地面和对方多纠缠,从头至尾就是空中打击。
到最后收拾残局了,才是地面部队出动。
只是两三天,就如砍瓜切菜拿下了胜利。
毫不夸张的说,老美当时表现出来的战斗力,真的让全世界惊出了一身冷汗。
而r集团军c师,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卧薪尝胆,开始自食其力搞起了数字化建设。
这些情况,苏七月就算是不说,大家也都能很清楚。
……
办公室里,听着苏七月沉静的话语,李振祥的脸色凝重无比。
一旁的刘衡,脸色也是不大自如。
显然,老美在信息战、数字战方面强大的战斗力,确实给大家很大的压力。
半晌之后,李振祥才喟叹着开声道:“七月这小子说的没错啊。当初总部之所以对r集团军a师、c师这场对抗如此看重,就是为了给大家一个警示啊!”
“现在5年过去了,我军在电子战、信息站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这样的进步,距离别人还有多远呢?”
听着李司令的发问,刘衡就苦笑着摇了摇头:“李司令,您这个问题,怕是没人能回答。”
李振祥微微颔首,指了指监控中苏七月道:“或许这个年轻人,未来能给咱们回答这个问题吧……”
刘衡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目光中闪过了一丝炙热。
确实,苏七月这个年轻人自从被702团发掘出来之后,就一直在给自家b军区带来惊喜。
以他的能力和眼界,未来一二十年如果能持续进步的话,绝对是未来国家的栋梁。
“老实说,苏七月这小子,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但是他还需要时间,去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理论和技术。”
“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创造最好的环境,呵护好这个小树苗。然后,看着他长成参天大树!”
刘衡用力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了然的神色。
……
“很多人都认为,海湾战争,是信息战和电子战奇迹般的战例。”
办公室里,苏七月继续着自己的讲述。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了一点,就是老美在高技术的背后,有着极其强大的基础战力支撑。”
“其基础作战单位的战斗力,处于非常领先的地步。”
目光在大家的身上扫了一圈,苏七月最后说道:“论基础战力,我们其实一点不差。”
“高科技的装备、技术,我们也在迎头赶上。”
“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先进技术和装备,尽可能地利用起来。”
“不是大而化之的利用,而是真正将其作为一个基础作战单位,捏合在一起。”
“而这,就是我们合成部队要做的事。”
“以上就是我对这场对抗演习的全部解析,谢谢大家!”
深深吸了口气,苏七月就将目光转向了邓部长。
邓佳华原本还处于极度感慨之中。
直到接触到苏七月的目光,他才反应过来。
“好,说得太好了!”
邓佳华第一个站起身子,用力鼓掌道。
接着,张副部长、铁路、沈如勇也纷纷起身,为苏七月的讲课叫好。
他们身后的学员们,更是手掌都拍红了。
讲课结束之后,苏七月不出意外地被各个师的作战部长、合成营营长围了起来。
听着大家七嘴八舌的问题,苏七月就有有种应接不暇的感觉。
他正为难之际,张春雷就笑呵呵地过来给他解了围。
“七月,跟我过来一下,李司令要见你。”
听了这话,周围围拢的上校、中校们顿时吃了一惊。
虽然这些正团、副团级干部,几乎都见过李司令。
但那都是李司令下去视察的时候。
像苏七月这样,一个团一级干部,直接被大军区首长点名召见的情况,大家从没碰到过。
等反应过来之后,众人连忙退后几步,让开了路。
目送张副部长领着苏七月而去,这些合成营的主官们,都露出了羡慕、感慨交织的神色。
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 第500章 精确后勤的重要性
“七月啊,你刚刚在课堂上讲的,我和刘副参谋长都听到了。”
办公室里,李振祥看到苏七月进来之后,直接开门见山道。
“是,首长。”
苏七月微微一愕,旋即挺直身子道。
看着这个年轻人不卑不亢的样子,李振祥的脸上就露出了一丝欣赏的笑容。
“你的课讲得很好,也不枉邓部长、张副部长让你压轴呢。”
苏七月沉默了片刻,犹豫着开声道:“这都是我自己的一些个人观点,虽然有理论性的支撑,但还是缺少事实证明……”
李振祥唔了一声,笑呵呵地点头道:“不错,你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我和副参谋长就可以放心了。”
刘衡也笑着接口道:“是啊七月,李司令说得对。”
“既然你自己也知道缺乏事实的证明,那么明年2月份的这场演习,就要倍加努力了。”
李振祥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目光在邓佳华、张春雷身上一一扫过。
“我们大家都希望,你和你的数字化合成营能够在这场演习中有一个出色的发挥。争取让大家在这场对抗中,看到我军数字化、信息化作战的巅峰。”
听着李副司令鼓舞的话语,苏七月用力地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虽然对手很强,但是苏七月对自己和t师,以及军区特战旅都是充满信心。
至于u师,在之前的接触之中,苏七月也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有师长张远超,参谋长陈杰这样的优秀指战员,u师的战斗力还是很值得期待。
当然了,演习场上,情况肯定是讯息万变。
尤其是这种大规模的对抗,局势更是有着太多变化的可能。
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配合好整个战线的攻守,将自家数字化合成营的能耐和水平发挥到最大。
几个人聊了一会儿明年2月的演习,李振祥就按按不住将话题带回到了未来可能发生的局部冲突上。
他看向苏七月,沉声问道:“七月,假如真的如你分析得那般,老美在局部战争中的优势,会在什么时间点才可能被打破呢?”
听了李副司令的询问,苏七月的脸色就郑重起来。
“李司令,就像我刚刚说的那样。老美在局部战争中的优势,暂时还是无法打破的。”
“除非是特定的作战区域和作战环境。否则,很难对其构成真正威胁。”
“而想要打破这个垄断,拉近和对方的距离,就需要先认清对方的优势所在。”
李振祥、刘衡二人闻言,都赞同地点了点头。
“你接着说。”
李振祥一挥手道。
苏七月点了点头,将自己的观点娓娓道来。
“在我看来,老美在世界军事方面的优势,应该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的装备设计模块化开始的。”
“而装备设计模块化,无疑是目前老美最大优势……”
听着苏七月的陈述,李振祥就微微颔首,做出一个认真聆听的神情。
“所谓装备设计模块化,是指用标准化单元或标准化尺寸进行装备设计,达到组装方便、维修快速、安置简单、使用灵活的目的。”
“它的作用,可以使装备的灵活性、适配性和连续性得到整体强化,从而提高装备的使用效能。”
“90年代之后的几次局部战争中,老美使用的军需装备大部分都采用模块化设计技术。其中,体现最突出的是模块式轻型单兵携行具。”
听到这里,作战部长邓佳华就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说起来,军区特战旅在许多作战思路、装备设计方面,就一直在模仿着外军。
尤其是老美的特种作战部队,更是特战旅方面模仿的重点。
比如三角洲部队、绿色贝雷帽、游骑兵部队、海豹突击队等等,都被特战旅在技术层面上认真研究过。
“单兵装备的先进,使得老美每一个士兵,战斗力几乎都可以拥有媲美咱们的特种作战人员。”
“装备差距的巨大,决定了咱们必须要付出加倍的训练,才能接近对方……”
“而这,就是老美的第一大优势。”
苏七月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开始了下面的陈述。
“至于第二大优势,则是在于老美的高新技术上。”
“我们大家都知道,老美特别重视利用高新技术发展军需装备。”
“为了尽可能地降低伤亡率,避免国内舆论。老美不惜一切代价,用高新技术为士兵提供更强大的防护能力、更好的战场生活质量。”
听着苏七月的陈述,李振祥、刘衡二人对视一眼,眼神中都有些笑意。
确实,老美士兵怕死是众所周知的事。
在战场上,只要局势一有不对,老美的士兵就会投降保命。
而其国内的舆论,对士兵的伤亡率也十分关注。
基于这一点,老美只能是费劲力气,想办法为士兵提供优质装备来保命咯。
“老美因为在高新技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举个例子吧,单兵防化服的技术上,他们目前已经达到了世界顶级的水平,远超身后的追赶者……”
“他们研制出来的渗透性隔膜,已经用在了防护服上。这种类似塑料布的轻质材料,不具有多微孔性,可有效对抗生化战剂的侵害。”
“用这种材料制作的生化防护服比现行生化防护服不仅防护性能更好,而且重量减轻约一半。”
顿了顿,苏七月组织了一下语言,接着说道:“另外,老美在沙漠作战服上,也广泛运用了新材料技术。”
“如防侦视材料技术、防弹技术、保温、防水透气技术以及阻燃技术等,都有所体现……”
“其余诸如凯夫拉纤维、超强度聚乙烯纤维、陶瓷材料等多种防弹材料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防弹衣和头盔等单兵防护装备的性能。”
说到这里,苏七月最后总结道:“总之,老美因为经济上的巨大优势,使得他们可以在高新技术的研究上,花钱如流水。”
“想要拉近和他们的距离,我们不光是要提升技术,经济上也要迎头赶上才行!”
“说得一点都不错!”
李振祥用力一挥拳头道,“老美之所以在技术上领先这么多,钱之一字,真是绕不过去啊!”
“想要拉近和他们的距离,这方面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刘衡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显然很是赞同苏七月的这个观点。
在军区两位大佬感慨的时候,苏七月又说出了最后一点。
“老美最后一个优势,就是他们在军需装备方面的信息化精确保障上。”
“伊战中,老美以‘全球作战保障系统’采取便捷有效的保障途径和方法,用‘精确保障’代替了后勤方面的‘概略保障’。”
猜你喜欢